江辛眉(1922一1986),原名文忠,號阮堂。嘉興新塍人。幼年從鄭之章學習詩詞古文。1939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得名師王蘧常、錢仲聯(lián)指授,國學造詣甚高。解放前后執(zhí)教于上海南洋、育才、崇實等中學及東南醫(yī)學院。1978年冬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翌年秋返滬,任上海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著有《唐宋詩的管見》、《讀韓蠡解》、《詩經中的修辭格舉隅》等。遺著有《阮堂詩集》等。
校讎蒙拾
卷
古籍流傳,年時綿邈,火燒水轉,蟫長蕓消。每于傳抄鋟版之間,一字奪誤,叢生舛午。再書而君臣易夢,三讀而帝虎成乖,讀書之道,不亦難乎?
○宋玉《神女賦》云:"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夢若何?`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月色仿佛,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于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王曰:`狀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盛矣,麗矣!難測究矣……`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今案:《正字通》云:"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陳義亦曰白。"今以王白玉,殊失君臣體分。又王記述所夢,而復自問狀何如也,于理難通。"王"、"玉"二字,當有互易之訛。如"其夜王寢"一句,應是"其夜玉寢"。其下"王異之,明日以白玉"二句,應是"玉異之,明日以白王"。"玉曰:其夢若何"二句,應是"王曰:其夢若何"。"晡夕之后"一段乃宋玉記述夢中所見,"王曰"應是"玉曰"。于是下接:王問狀何如也,玉稱茂矣;王命賦之,玉曰唯唯,如此則怡然理順矣。李商隱《代元城吳令暗為答》詩云:"荊王枕上元無夢,莫枉陽臺一片云。"夢與神女遇者,當是宋玉而非楚王,蓋"王"、"玉"二字形近而誤書也。宋姚寬《西溪叢語》辨之甚審,梁章巨《文選旁證》據(jù)而引之。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則深非之,是不諳讎校之故也。○《抱樸子·遐覽》: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昔之碩儒,有鑒于斯。乃網(wǎng)羅舊聞,采摭善本,或比勘其同異,或厘定其是非,或繩正其踳駁,或彌縫其闕失,旁搜遠紹,剔垢磨光。遂使學筏能杭,士林稱善,于是校讎之學興焉。
○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三《經史當?shù)蒙票尽窏l云:"經史當?shù)蒙票尽=裢ㄐ心媳北O(jiān)及汲古閣本,《儀禮》正文多脫簡。《谷梁》《經》、《傳》文亦有溷錯。《毛詩》往往以釋文混入《鄭箋》。《周禮》、《儀禮》亦有釋文混入注者。《禮記》則《禮器》、《坊記》、《中庸》、《大學》疏,殘缺不可讀。《孟子》每章有趙氏《章指》,諸本皆闕。《宋史·孝宗紀》闕一葉。《金史·禮志》、《太宗諸子傳》,各闋一葉。皆有宋、元槧本,可以校補。若曰讀誤書,妄生駁難,其不見笑于大方者鮮矣。"○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一《史漢不同處》條云:"韓信擊魏豹,《史記》在漢三年,《漢書》在二年。韓信襲龍且,《史記》在三年,《漢書》在四年。諸侯會垓下,《史記》在四年,《漢書》在五年。項羽使海春侯曹咎守成皋,為漢王所擄,《史記》在劉、項同軍廣武之后,《漢書》在同軍廣武之前。徙王韓信于楚,《史記》在漢王即帝位后,《漢書》在殺羽未即位前。蕭何造未央宮,《史記》在八年,《漢書》在七年。黥布封九江王后,《史記》謂七年朝陳,八年朝洛陽,《漢書》謂六年朝陳,七年朝洛陽。二書紀年,每差一年。"○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三十五《答王西莊書》云:"訂為規(guī)過,非以訾毀前人,實以嘉惠后學。但議論須平允,詞氣須謙和。一事之失,無妨全體之善。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則余無足觀耳。鄭康成以祭公為葉公,不害其為大儒;司馬子長以子產為鄭公子,不害為良史。言之不足傳者,其得失固無足辨;既自命為立言矣,千慮容有一失,后人或因其言而信之,其貽累于古人者不少。去其一非,成其百是,古人可作,當樂有諍友,不樂有佞臣也。且其言而誠誤耶,吾雖不言,后必有言之者。雖欲掩之,惡得而掩之。所慮者,古人本不誤,而吾從而誤駁之,此則無損于古人,而適以成吾之妄。"○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卷七《南渡諸臣傳不備》條云:"《宋史》述南渡七朝事,叢冗無法……蓋由史臣迫于期限,草草收局,未及討論潤色之故。如《錢端禮傳》末云:`孫象祖,自有傳。`《王安節(jié)傳》云:`節(jié)度使堅之子。`《呂文信傳》云:`文德之弟。`是錢象祖、王堅、呂文德三人,本擬立傳,而今皆無之。可證其潦草塞責,不全不備矣。史彌遠握權卅余年,威焰甚于京、檜,且有廢立大罪,而不預奸臣之列。鄭清之亦預廢立之謀,及端平入相,首議出師汴、洛,妄啟邊釁,遂失四蜀。宋之亡實肇于此,而本傳略不一言。至如趙范襄陽僨事;趙葵洛京覆師,傳皆諱而不書,何以彰是非褒貶之公乎?王堅守合州,蒙古傾國來攻,憲宗親臨城下,圍數(shù)月不能克。宋季武臣無出其右者。為賈似道所忌,攻大賞薄,未竟其用。而史家又不為立傳,此可為長太息者也!"
稽之史乘,校讎之功,莫若西漢向、歆父子。窮二酉于秘閣,接太乙之神藜。焚膏繼晷,矻矻窮年。是故播名簡冊,固其宜矣。
○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楚元王交四世孫。博識能文,精研經術。宣帝時為諫大夫,累遷給事中,坐事免,復起,拜郎中,遷光祿大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時外戚王氏擅權,向不得重用。所著有《洪范五行傳》、《新序》、《說苑》等書。子歆,字子駿,后易名秀,字穎叔。成帝時與向領校秘書。向卒,為中壘校尉。哀帝時,王莽舉為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嘗總六藝群書,撰成《七略》,《漢書藝文志》本之,為目錄學之嚆矢。王莽篡立,引為國師。后莽殺其三子,潛謀誅莽,事泄,自殺。○《元和郡縣志》云:"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洞;小酉山在酉溪口,山下有石穴,中有書千卷,舊云秦人避地隱學于此。"又曰:"自酉溪北行十余里,與大酉山相連,故曰`二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唐陸龜蒙有句云:"二酉搜來秘檢疏。"則"二酉"又為圖書典籍之代稱矣。○漢成帝河平三年,詔劉向、劉歆父子校書天祿閣。《太平御覽》引《劉向別傳》云:"向校書天祿閣,夜暗,獨坐誦書。有老人,黃衣,植青藜,叩閽而入。吹杖煙然,與說開辟以來。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曰:`我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竹牒、天文、地理之書,悉以授之。"《拾遺記》、《三輔黃圖》所載略同。今案:此說頗誕,所謂"卯金之子",疑劉歆矯為是說以自高之也。
然《別錄》所載,覶縷校讎之法,望文生義,未盡尤當。其辭曰:"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為讎。"如此校書,何與學識?
○劉向《別錄》縷述校書經歷,成《敘錄》多篇,今尚存《管》、《晏》、《孫卿》、《韓非》、《列子》、《鄧析子》及《國策》等篇。其中《列子敘錄》,清姚際恒劇論其偽,言之鑿鑿有據(jù)。故知《別錄》所載,未必盡可信也。
好
內容不錯,值得一讀,對學習有很大幫助
ujtzujrt
海豚書館這套小書不錯,兩三天看完一冊,相當喜歡,挑有興趣的買了也有20多本了。會繼續(xù)。
海豚書館-校讎蒙拾·讀韓蠡解
海豚文館圖書,大師級經典!
不錯
海豚的書一直都很經典,版本較小,方便翻閱和攜帶。
喜歡的書
一套好書!最喜讀文史哲類的。喜讀更喜藏。己在當當買書無數(shù)了!選得是信譽!如果折扣再大些,買得會更多!
好好好!
樸學的介紹冊,若深讀,恐怕不夠。
好書,紙質優(yōu)良,內容好印刷也很好,不錯不錯。
這個系列的都很好
海豚書館系列書,本本都是好書,出之必購!
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師范學院歷史系時,為古典文獻學專業(yè)的學生開設校勘學課程而編寫的教材。。。
海豚書館系列直接買 還沒有看 不清楚內容 不好評價
海豚書館綠色小精裝,短小精薄,貴了點。
觀點獨特 紙質好內容扎實 內容專業(yè)
非常滿意。
總而言之,校讎學的根基還是小學,這本書以駢文寫成,又有例釋,讀來很舒暢,入門極佳!校讎學啟蒙讀物,有趣味!
海豚書館系列的開本很好,捏在手里不累,編者把關不錯,入選的作者及書目都是質量杠杠的!
本書對于文字校勘者和版本研究者來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專業(yè)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