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古代、近代和現代的歷史順序,簡要介紹了兩千多年來中外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涵蓋了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微觀到宇觀,從理論到實踐各個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重大的科學發現和具有重大的或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發明,展示了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的波瀾畫卷。
本書原則上遵循厚今薄古的原則,突出了現代部分,密切跟蹤科技發展的前沿,對當今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如能源問題、海洋問題等做了重點闡述,對生命科學、納米技術、3D打印技術等也都做了概述。
本書是作者在對三十多年來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內容編排合理,觀點明確,邏輯結構嚴謹,資料翔實,語言通俗易懂。讀者不僅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而且可以發展發散思維,受到啟迪,凈化心靈,提高科學和道德素養水平。
本書是 一部信息量大、引人入勝、常讀常新、讀后必有所獲的高級科普讀物,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本書力求將材料力學行為的微觀物理本質與力學行為的宏觀規律結合,既強調材料力學性能的基本概念,又盡可能介紹與本學科相關的一些新成就,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寬讀者的專業知識面,了解國內外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
目 錄
緒論
及時篇 古代科學技術
及時章 人類的起源和科學技術的萌芽
一 人類的起源
二 石器和弓箭
三 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發明
四 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
五 制陶技術和手工業的出現
六 冶金技術的出現與原始社會的解體
第二章 兩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學技術
一 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
二 天文學
三 數學
四 醫學
五 建筑技術
六 手工業及其技術
第三章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科學技術
一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科學成就
二 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技術成就
第四章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
一 古代中國的科學成就
二 古代中國的技術成就
第二篇 近代科學技術
第五章 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產生和及時次技術革命
一 近代前期科學技術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 哥白尼太陽中心說向宗教神學的挑戰
三 血液循環的發現及其對宗教的沖擊
四 經典力學體系的形成
五 數學的發展
六 及時次技術革命
第六章 近代后期的科學成就和第二次技術革命
一 天文學
二 地質學
三 物理學
四 化學
五 生物學
六 第二次技術革命
00
00
第三篇 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與新興學科的建立
第七章 物理學革命
一 物理學革命的發端——X射線、元素放射性和電子的
發現
二 量子理論的創立及其早期發展
三 相對論的創立
第八章 核物理和粒子物理
一 原子核物理的產生和發展
二 基本粒子的發現及其理論探索
三 尋找和制造反物質
四 "太陽中微子丟失"之謎
第九章 現代天文學
一 現代天體演化理論
二 現代宇宙學
三 現代天文學的新發現和新假說
第十章 現代化學
一 元素周期律的科學闡述及發展
二 現代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三 化學鍵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四 晶體結構的測定及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五 大氣化學和環境化學
第十一章 現代生物學
一 基因理論的建立
二 遺傳之謎的破譯
三 分子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及生物改造工程的崛起
四 現代生物學研究的新進展
第十二章 生命科學
一 生命的含義、基本特征及對其起源的探索
二 生命科學的含義、研究對象及其與生物學的異同
三 生命科學的分支學科及研究的主要課題
四 當今生命科學已取得的重大成果
五 生命科學發展的歷史及趨勢
第十三章 地球科學
一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質
二 大陸構造理論
三 南極洲
四 地球科學研究的新成果
五 21世紀地球科學的發展戰略
第十四章 現代數學發展概況
一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二 運籌學
三 泛函分析
四 突變理論
五 數理邏輯
六 模糊數學
七 非標準分析
第十五章 環境問題與環境科學
一 環境和環境問題
二 環境污染
三 環境破壞
四 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
五 環境科學的興起
第十六章 橫斷科學——"老三論"、"新三論"
一 信息論
二 控制論
三 系統論
四 突變論
五 耗散結構論
六 協 同 論
第四篇 現代高科
王士舫,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基礎部教授,已退休;董自勵,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基礎部副教授,已退休。
不錯
不錯,好評!
包裝簡單,物流超快。
很好,不錯,書籍值得一看
科普可以
很好,滿意
好
ok
好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蠻好的
還不錯
很不錯?
不錯的一本書
不錯,就是好,好
圖書質量不錯。
信賴當當,買了好多書了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書的質量很好,包裝精美,送貨及時,好評!
信息量很大的科普書,想了解科學技術發展史這本書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