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時尚色彩全書:潘通色卡最詳實、生動的解讀。追尋昔日色彩的潮起潮落,預期未來時尚的流行趨勢。
著色穿香,始為女人。女人對時裝色彩的追逐,亦是對美和自我的覺醒。
而,是誰創造了流行色彩?為什么這一年流行黑白灰?第二年流行熒光黃?為什么有一年流行蠟筆色小清新?有一年流行厚重的濃墨重彩?
潘通色卡是享譽世界的色彩,是當今交流色彩信息的國際統一標準語言。
從新世紀起,每年年初潘通都會選出本年度的代表色。這種色彩不僅是在時尚界,還會影響到其他的設計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一本關于潘通色彩,或者說是關于時尚色彩流行史的全書,書中網羅了一個世紀以來,關于時尚和色彩的資料,輔以數以千計的設計草圖與時裝照片,解讀對時尚最為重要的色彩。
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
一個世紀以來,《時尚芭莎》、《紐約時報》、《紐約客》等雜志對時尚色彩的記錄精髓;
山本耀司、圣羅蘭、香奈兒、迪奧、路易威登、愛馬仕等全世界設計師們的設計靈感,以及他們對色彩獨特且的應用;
瑪麗蓮夢露、溫莎公爵夫人、伊麗莎白 泰勒、索菲婭 羅蘭、麥當娜等國際知名女性鮮明的穿搭理念,以及她們與時裝的故事;
此外,書中還收錄了一些通常只能在寂靜的圖書館和充滿羊皮紙和雪松味道的檔案館里才能找到的關于時尚的逸聞和花絮。
時裝是充滿戲劇性、艱難、激情的生命,色彩是時裝的靈魂。
這是一本世界色彩全書,亦是一本關于時尚的故事。歸根結底,這是一本關于美的故事。
◎著色穿香,始為女人
◎時尚的故事,也是色彩的故事
◎二十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時尚色彩報告
◎全球奢飾品行業人物的靈感源頭
◎沒有人比潘通更了解色彩,以及色彩的故事
◎縱橫年代、地域視野,探討色彩魅力的格調典范
◎一本于時間源頭理解時尚色彩本質的筆記
莉雅翠絲 艾斯曼享有“國際色風采大師”的美譽,是潘通的色彩專家和色彩潮流預言家,潘通色彩研究所執行董事,艾斯曼色彩信息與培訓中心主任,也是許多行業在色彩使用上的咨詢顧問。艾斯曼是《色彩圣經:20世紀色彩潮流》(PANTONE: The 20th Century in Color)的作者之一,同時還撰寫了其他許多有關色彩的書。她參加過眾多色彩研討會,是各類相關電視節目的常客和線上專家,其著作和話語常被《瑞麗家居設計》《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以及多家國際刊物引用。
E.P.卡特勒是一名國際時尚記者。她是SMUG Magazine和Apparel Insiders的撰稿人,其作品在《紐約雜志》、《瑪麗嘉兒》、Mykromag和Fashion Projects上均有刊登。卡特勒曾就讀于帕森思設計學院,并獲得時裝研究專業的文學碩士學位。此外她還參與過電影《戴安娜 蕙蘭:時尚太后》的檔案研究。
Cyber Yellow 淡黃色
這種黃色新鮮明快,給人活躍、樂觀之感,地補充了前模特、《時尚》雜志的創意總監格蕾絲 柯丁頓口中的“斷層、爆裂和60年代的青年大騷動”。10淡黃色不僅是1963年哈維 鮑爾黃色笑臉圖標的修飾色,也是大量服裝選用的顏色。1969年,英國的怪人設計師桑德拉 羅德斯絲印的“花型扣”印到充滿活力的黃色布料上,裝飾了她設計的及時件外套。羅德斯通過大衛 貝利結識了兩位極棒的、瘋狂的烏克蘭裔美國模特,11并聽從他們的建議前往紐約。《時尚》的出版商戴安娜 弗里蘭對羅德斯的古怪作品狂熱崇拜,并將其推薦給亨利 班德爾。班德爾買下了整個系列作為藏品收放在他的高端百貨商店里,一時間第五大道上的社會名媛都開始追求時髦。
充滿活力的黃色給人自由快樂之感,與生俱來的叛逆,令其成為貝納通的色。貝納通公司由盧西亞諾 貝納通和朱莉安娜 貝納通姐妹共同創立,公司不僅致力于宣傳推銷色彩,還專注于消除社會對色彩的認知障礙。奧里維埃洛 托斯卡尼的廣告中,主角不再是貝納通的基本針織品,一些顯著的全球性不幸問題取而代之成為關注的焦點。
安娜 蘇重釋她的及時場時裝秀是20世紀60年代卡爾納比街“朋克與垃圾搖滾”交鋒的轉折。1991年秋季,她對淡黃色的徹底追求帶來了視覺上的挑戰,對于渴望搖滾風格的X一代來說再好不過了。
盡管20世紀中期,匡威運動鞋幾乎沒有改變,但穿運動鞋的人群卻一直在轉變著。起初是籃球運動員,如1918年的查克查爾斯 泰勒,隨后是雷蒙斯和科特 科本這樣的音樂家。從只念到高中的亨特 S.湯普森到維克潮人這樣的另類,依舊選擇追求便宜、耐穿的鞋子,耶耶耶合唱團的歌手凱倫 歐也認為這樣的鞋子才是好鞋子。12明快而鮮亮的蒲公英匡威在選擇色彩時,比起夜色系似乎更傾向于明亮色系。
Heavenly Pink 玉淺粉
我相信粉色的力量,我相信親吻,相信經常親吻的力量。我相信明天又是新的24小時,我相信奇跡。——奧黛麗 赫本42
20世紀,粉色成為女性的代表色。從小女孩、洋娃娃、芭蕾舞鞋到伴娘禮服,粉色伴隨著女性且無處不在。許多年來,玉淺粉經歷了一次次蛻變。1929年,瑪德琳 薇歐奈(Madeleine Vionnet)設計出一件飄逸的糖果色雪紡衣,如果不是因為領口很低,這件衣服幾乎會甜得膩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場性別角色正常化的激烈競爭爆發了。女強人越來越多,總之你必須“想著粉紅!”,R&K Originals在1956年的服裝地結合了時尚、女性氣質和相對的平價。這家位于曼哈頓的公司的口號就是:獻給懂得穿衣的女孩。這反映了女權主義運動前的時代,不論年齡,女性都被稱為女孩。
迷幻的60年代與甜蜜的玉淺粉色并不合拍,自然寫實的70年代也是如此。不過到了80年代,粉嫩紅卷土重來。80年代女性的“權力套裝”常常帶有令人眼花繚亂的亮片,這就像職業女性的盔甲一樣。甚至職場外的女性也開始傾向這種穿衣風格。設計師諾蘭 米勒(Nolan Miller)的皇家服飾傳達了美國女性的獨特力量:“當她走下大廳,你可能并不知道她是誰,但你知道她很富有,并且你好為她讓道。”43
和米勒一樣,亞歷山大 麥昆(Alexander McQueen)也為強勢的女性們設計服裝,但隨著他的自殺,他的品牌前途未卜。由于謙虛和勤奮,莎拉 伯頓(Sarah Burton)從1997年起便一直待在麥昆身邊,至今仍在向世界傳達著麥昆的時尚。伯頓的粉紅絨毛禮服展現出麥昆的自然與超現實主義時尚風格,并且讓更多的人聽到伯頓自己作為女性的吶喊。伯頓的“溫和未來主義”將模特弗麗達 古斯塔夫松(Frida Gustavsson)打造為科幻小說女主人公,穿著一件巨大的、上下八層雪紡卷的淡粉色裙裝。44
伴娘禮服通常是悲劇性的,因為它被穿過后便不再被使用。看到水準還相對較低但已較為開放的市場,出生于賓夕法尼亞的Jenny Yoo感到要為那些伴隨新人走向婚禮圣壇的伴娘們設計悅人的服裝。這件帕森斯制作的“漢娜”(Hannah)粉紅山茱萸禮服的亮點在衣服的荷葉邊上,它塑造并柔化了整件衣服的輪廓。
Royal Purple 王室紫
我老了以后會選擇穿紫色。——詹妮 約瑟夫(Jenny Joseph)
縱觀歷史,王室紫的染料一直是世界上最貴的,因為生產一盎司的紫色染料需要33.6萬只像蝸牛這樣的軟體動物。82由于成本昂貴,紫色染料成了只有皇家和富人才能消費得起的商品。在現代,合成紫色染料變得越來越容易,盡管它仍因過去的戲劇性和復雜性給人以高級之感。
1929年,L¡¯ Officiel de la Mode雜志宣布“奧古斯塔 伯納德走在巴黎時尚界最前列。”83《時尚》雜志則邀請雷內 布韋-威廉姆斯(Rene Bouet-Willaumez)來為1933年9月刊的奧古斯塔 伯納德的皇家淡紫色晚禮服作插畫。伯納德在1922年至1934年間最為活躍,她的新古典主義的設計為人稱贊,她的作品被稱為“高貴簡約風”。84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70年代,候司頓(Halston)因其“展廳里舉辦的狂瘋、狂野、狂熱的派對”而出名,那里形形色色的紐約人就像男扮女裝的貝比 帕利(Babe Paley)和波多黎各人一樣。85候司頓對待工作就像對待他的派對一樣認真,他徹夜工作,縫制服裝直到手出血。86到1975年,《時尚先生》發出疑問:“候司頓是要接管世界了嗎?”87候司頓的只想制作簡約但絕不無聊的服裝,就像他1975年的那件絲綢晚禮服。這種大膽的紫色,象征著迪斯科年代的美國經典,使得喜歡安潔莉卡 休斯頓(Angelica Huston)和坎娣絲 伯根(Candice Bergen)的人很容易成為候司頓的顧客。88
吉爾 斯圖爾特(Jill Stuart)的時髦父母,即“Mister Pants”的所有者,曾為露西爾 鮑爾(Lucille Ball)和娜塔莉 伍德(Natalie Wood)設計服裝。受父母影響,斯圖爾特15歲時便早早成熟,開始向布魯明戴爾售賣配件。1993年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后,她繼續推出自己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如今都穿在一些名人身上,像珍妮弗 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和克里斯汀 鄧斯特(Kirsten Dunst)。比起西雅圖的煙雨天,斯圖爾特1996年推出的草地紫色裙裝更加適合好萊塢的霓虹。
1997年范思哲謀殺案的犯人毫不費力地將房子付之一炬。為了繼承范思哲的遺產,多娜泰拉 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不斷地向上爬(穿著16厘米的高跟鞋,毫不夸張)。由于哥哥的整個職業生涯她都一直參與,多娜泰拉對范思哲的精神理解很深,但最初她卻回避品牌的經典形象,將其原封不動地放著,把這個品牌的經典留給已故的兄長。不過到了2006—2007年秋冬展,她終于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切。她的男裝系列承接20世紀90年代的邁阿密男子風,將真絲襯衫和鑲有紫色心形勛章的長褲進行了搭配。
Midnight Navy暗海軍藍
在所有色彩中,海軍藍是能與黑色相抗衡的,它有著黑色的一切品質。——克里斯汀 迪奧(Christian Dior)106
海軍藍一直屬于藍色調,盡管它和海軍們一樣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軍藍色的衣服首次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女性也能駕馭和喜愛的男款服裝的時代。1937年的好萊塢電影《摘星夢難圓》(Stage Door),穆里爾 金(Muriel King)給凱瑟琳 赫本(Katharine Hepburn)設計了一件海軍藍色的“慵懶睡衣”,美國女性已從這部電影的海報或入場券上記住了這種顏色,她們爭先恐后地仿制這件衣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藍回歸了它原本的角色,軍人們身著海軍藍色的制服起航出征。也可以理解,戰后民眾對海軍藍的熱度開始減退。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公眾更感興趣的是藍色絨面鞋和藍色牛仔褲。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預科生手冊》(The Official Preppy Handbook)再次將海軍裝束帶入上流社會,開始進入喜好游艇和航海等體育休閑活動的絕大多數人的視野之中。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海軍藍多次被人們稱為“新的黑色”,人們穿著海軍藍衣物的次數已和黑色一樣多。
穆里爾 金在巴黎學習的是如何成為一名插畫家,但后來她卻成為紐約的一名設計師。盡管她不會裁剪、裝飾和縫制衣物,但是她卻擁有著眾多來自好萊塢的顧客。金因給凱瑟琳 赫本設計臺上臺下皆可穿的、謹慎而又大膽的服裝而成名,充分滿足了這個女明星對于非傳統褲裝的迷戀。107
1967年,時尚主教伊夫 圣羅蘭裁剪出一件帶有圓點細條紋和紐扣的海軍風薄西裝。雖然這件西裝可能會讓人回想起過去,但它卻不再像過去那樣獨適合于男性。比艾迪 斯理曼(Hedi Slimane)在2002年為迪奧男裝推出的極薄男裝更具革命性,圣羅蘭的這件西裝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詮釋了六十年代的青春……的美與孽。10820世紀50年代,圣羅蘭捕捉到了在大方的男性氣概與嬌柔的女性氣質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橋梁。推出中性服飾的想法正是形成于此。沉迷于“處在可怕過渡期的世界”,圣羅蘭也促進了時代的前進,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使用了中性色彩海軍藍。109
21世紀初,海軍藍已成為永恒經典之一,從Coach的包到J.Crew的夾克。事實上,經典的海軍外套一次又一次地改寫著《宋飛正傳》(Seinfeld)的引用目錄。J.彼得曼(J. Peterman)推出了一款孟德爾夫人(Lady Mendl)海魂衫,用詼諧的副本讓觀眾們了解了美國的及時位女性設計師。而Moloh,卡洛琳 斯邁利(Caroline Smiley)那蠻橫的英國品牌則推出了深海軍藍色的外套,適合帶有軍事表演感的運動。110
Hunter Green 獵人綠
獵人綠歷史悠久,在許多國家都很容易找到這種森林染料。20世紀20年代,萬年青就深受la garconne(一個男孩子氣的女孩)的喜愛。 21世紀初的今天也有neo-gargonne紛紛效仿。20世紀30年代,馬瑞阿諾 佛坦尼(Mariano Fortuny)就強調了包含森林啟發色調的古典希臘禮服的浪漫主義;20世紀40年代的女性,把穿這種顏色的衣服當作和軍隊團結統一的象征,盡管戰爭勝利后它很快就被拋棄了;20世紀60年代,嬰兒潮時代的青少年也對這種新興的中性色彩非常中意;21世紀,Opening Ceremony的死硬派也有所改變,雖然仍沉浸在過去的想法中,但他們也渴望著真正新潮的東西。
1932年,馬瑞阿諾 佛坦尼(Mariano Fortuny)推出了一款的獵人綠色絲質茶會女禮服,這是他及時件使用自創打褶技術的作品。佛坦尼推出的前衛室內長袍進一步推動了時尚的家居化,畢竟女人總喜歡能隨時隨地炫耀自己的衣服。
在克里斯汀 迪奧(Christian Dior)經歷了跌宕起伏并且遇到神童圣羅蘭(Yves Saint Lanrent)想撞頭后,1960年,馬克 伯翰(Marc Bohan)接任了這一品牌的首席設計師。他推出了一款鑲有水鉆的墨綠色天鵝絨禮服,這件禮服讓他在迪奧1963年秋季時裝展上一舉成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女性無法參戰,穿著深綠色女式套裝便成了與軍隊團結統一的一種方式。1944年,利茲公司推出了英式獵人綠女性套裝,在廣告中使用了時尚社論中常見的攝影技巧,但也有一些不協調的地方,比如里面出現了一臺紡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女性,雖無須自己紡織布料,但她們自己卻用縫紉機來制作和修補衣服,也常常制作和修補耐磨損的面料。
在過去十年里,Opening Ceremony的創始人兼設計師卡羅爾 林(Carol Lim)和胡姆貝托 萊昂(Humberto Leon)一直都是重大潮流的人士。他們的店面擁有全世界最時髦的商標,就連Opening Ceremony自己的商標也匯聚了紐約市中心的街頭潮流。他們在2010年推出的常青絨面革高跟靴,比其他靴子都要更高、更重,但極簡主義(只有三個金屬扣和兩片裁片皮革)使靴子分外明快,這使他們的產品成為科洛 塞維尼(Chloe Sevigny)這樣年輕的時尚潮人的。
繆西婭 普拉達(Miuccia Prada)創立的Miu Miu品牌在走了多年裙裝主打路線后,于2010年秋冬時裝展推出了以松針綠寬松長褲和短上衣的搭配,頗具時尚氣息和金屬之感,非常適合凱特 蘭菲婭(Kate Lanphear)這樣的現代“男友風”。
Cloud Cream 乳酪色
古希臘的天然白色長袍總是讓人們將奶油色與古物聯系在一起。回溯至20世紀初,好萊塢的客戶們熟練地使用面霜來軟化自己的銀幕形象,使之顯得不那么蒼白。從20世紀中葉到今天,奶油色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比炫酷、簡樸的白色更為友好的顏色。
非凡的服裝設計師伊迪絲 海德(Edith Head)(職業生涯長達58年,包括546次演職人員,35個奧斯卡提名和8次獲獎)明白,純白色的服裝在黑白電影中會顯得粗糙,于是便在《羅馬假日》的一幕中為奧黛麗 赫本(Audrey Hepburn)設計了一條仿古白的裙子。在經過一些細微的調整后,赫本穿著這條裙子走上了領獎臺,這也是海德走上的領獎臺。2011年,這條連衣裙在拍賣會上最終以131292美元的價格成交。
盡管從事設計工作和裝扮戴安娜王妃已超過半個世紀,但是日本設計師鳥丸軍雪(Yuki)卻一直沒有推出自己的專屬色。也許是因為他將英國而非法國作為他的大本營,Yuki接觸過的行業包括日本動漫、紡織工程,以及建筑。但他最終選擇了追求時尚。跟隨諾曼 哈特奈爾(Norman Hartnell)學習過裁剪,然后離開了皮爾 卡丹(Pierre Cardin)。1973年他在倫敦創辦了自己的公司;1977年,他的作品及時次登上了《英國時尚》的封面。一年后,Yuki設計了一件配有打褶蟬翼紗的冬白色人絲細毛絨斗篷,他選擇含蓄和酷的色彩是想要傳達“不接受就放棄”的態度。161
2006年春夏時裝展,奧斯卡 德 拉 倫塔開始推出簡潔的乳酪色作品,模特杰奎塔 維勒(Jaquetta Wheeler)身著一件裁剪制的窄身背心和慵懶的超大號褲子,搭配牛奶色飾品登場。這位來自多米尼加的設計師,在1963年憑借為伊麗莎白 雅頓(Elizabeth Arden) 做的設計而打入了紐約時尚界。起初,他在巴黎世家當學徒,做過朗雯(Lanvin)的卡斯特羅(Antonio del Castillo)的助手。1963年,他對《紐約時報》說:“我只是想做漂亮的衣服。”162近五十年的時間里,他一直都待在自己的工房里做著衣服。
2003年的秋季時裝展上,大衛 羅德里格斯(David Rodriguez)精心制作了一件搭配紙草紗皮領的花邊長外套。這件衣服帶有舊好萊塢時代的風格,不過新好萊塢的女主角,像克里斯汀 鄧斯特(Kirsten Dunst)和杰西卡 阿爾芭(Jessica Alba)也都是羅德里格斯的粉絲。
Silver 銀色
銀色酷酷的現代感令我沉醉。——羅伯特 李 莫里斯(Robert Lee Morris)176
閃亮的水銀色傳達著先進的技術和未來主義思潮,是美國恩卡公司(Enka)、帕高(Paco Rabanne)以及艾里斯 范 荷本(Iris Van Herpen)都有的氛圍。和銅綠色一樣,艾薩克 麥茲拉西(Isaac Mizrahi)巧妙的證明了銀色也可以表現時間的推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絲綢成為制作降落傘必需的原料,時尚界也進而轉入人造絲等化學合成品的時代,這些都由美國恩卡公司提供。為了在戰爭中盡一份力,從《時尚芭莎》到布盧明代爾百貨公司的時尚領袖都在炒作紡織品,其銷售賣點不僅僅是人造絲的材質,還有通過技術提升的耐穿度。1944年,美國恩卡公司面對追求時尚、擁有戰爭意識的消費者,推出了一件配有手套的閃銀色束腰帶晚禮服。
出生于西班牙的法國流亡者Francisco de Rabanne de Cuervo(后被稱為帕高 拉巴納)大膽嘗試直接使用金屬制品裁衣。他使用鋁和塑料這樣的非常規材料,給設計注入一股實驗性的氣息。時尚記者瑪奇 加蘭(Madge Garland)因此稱贊他為“六十年代末巴黎具創造性的設計師之一”。177
20世紀90年代,艾薩克 麥茲拉西(Isaac Mizrahi)在正式入行之前,就已經成了紐約的話題人物。《紐約時報》稱麥茲拉西的首場展會是“前途最光明之一”。178麥茲拉西1997—1998年的秋冬時裝展,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的“胭脂系”(Rouge Chic)服裝雖仍在表現紐約這個“不夜城”的種種,但已然走在了時尚的最前列。在T臺燈光的照耀下,他的銀絲鏤空毛衣閃閃發光,配上磨砂銀色長褲氣度非凡。時尚記者艾米 M.斯賓德勒(Amy M. Spindler)回憶這件衣服時就說“別有情致”。179麥茲拉西這樣解釋自己的作品:“我設計衣服并不是想要獲得什么影響力,只是因為衣服太美了,我忍不住想要一件件地設計出來。”180
在亞歷山大 麥昆和維克多&羅夫(Viktor & Rolf)積累過經驗后,艾里斯 范 荷本開始設計屬于自己的時裝,“以不同的心境,甚至是不同的身份去進行設計”。181雖然采用了新技術,范 荷本在2012年春季時裝展上推出的系列女裝,也體現了數字世界中人們的情感空虛。模特艾爾莎 希爾文(Elsa Sylvan)身著一件只有一條銀色長袖的3-D印花層疊連衣裙,似乎能遮住衣服原本的模樣。182這條裙子的印花十分復雜,看起來像某種雨林真菌,迷人至極。時尚達人達芙妮 吉尼斯(Daphne Guinness)和音樂家比約克(Bjork)都因極富個性的造型而出名,他們也非常欣賞范 荷本的作品,雷姆 庫哈斯也不例外(庫哈斯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師,也是United Nude女鞋的創意總監)。
Jet Black 煙黑色
光明存在前就有黑暗。親愛的,黑色就是一切。——弗朗西斯科 斯哥烏魯(Francesco Scavullo)199
1983年到1984年之間,約翰 辛格尓 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畫了一張畫。畫中的人物是穿著帶肩帶的束胸深V領黑色長裙的X夫人,但世人似乎并未將這種原本悲哀的顏色與性感聯系在一起。比起贊美,這幅畫得到的是更多的嘲笑。200三十年后,加布里埃爾 可可 香奈兒推出她的及時條黑色連衣裙,徹底改變了黑色與哀悼聯系在一起的傳統印象。1926年,《時尚》認定“這是條全世界都愿意穿上的連衣裙”201,并且堅持認為“福特”時尚是“被低估的、登峰造極的時尚”。202香奈兒的小黑裙能夠成為全球人衣柜中的衣物之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它的瘦身屬性和隱藏城市生活污垢的功能。
1961年,奧黛麗 赫本(Audrey Hepburn)在電影《蒂凡尼早餐》中扮演霍莉 戈萊特麗,影片中的霍莉渴望不一樣的生活,她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直到取得成功。戚伯特 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設計的裙子表現了戈萊特麗的迷人欲望,并從視覺上傳達出精英地位——遮蓋了赫本不滿意的自己的突出鎖骨。諷刺的是,戈萊特麗渴望奢華的生活,而她的衣服也確實終極奢侈,這條裙子在2006年佳士得拍賣會上以923187美元出售,這也是該部電影中最貴的一件衣服。不論這條裙子“純粹”與否,紀梵希給出了自己的猜測:據傳好萊塢的服裝師伊迪絲 海德(Edith Head)把這條裙子改長了,因為在大銀幕上,它的巴黎短裙風格顯得尺度太大。
從香奈兒的別致到紀梵希的性感,黑色在整個20世紀不斷地演變著,直到緊身衣大師阿瑟丁 阿拉亞的出現。他在1984年設計的裙子,用杯形的輪廓將女性的身體勾勒成形。阿拉亞對黑色迷戀到了1985年的時裝展要求全體1186名出席者全部穿黑色出席的地步。他的大多數崇拜者都這么做了,包括安迪 沃霍爾(Andy Warhol)、斯蒂芬 斯普勞斯(Stephen Sprouse)和模特周天娜(Tina Chow)。
唐娜 凱倫(Donna Karan)不僅將紐約納入了時尚界版圖,還將黑色帶進紐約人的衣柜。唐娜 凱倫的作品和阿拉亞的不同,她的作品沒有公然的表現性,而是讓它們成為全世界職業女性的理想服裝。凱倫于1985年以“七件套”(seven easy pieces)的理念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她認為著裝應該是簡潔的。她的服裝中必不可少的是緊身衣褲,它們通常給裙子或褲子作打底。作為都市禪意(urban zen)的踐行者,凱倫還指出做瑜伽時也可以穿她的衣服——這是她最喜歡的在這個喧囂城市尋覓平靜的方式之一。
很好
1萬個贊
非常好很實用喜歡
很美麗的書
送女票的 聽說像色卡
紙張很好!
還不錯,印刷精美
比較迷這一部分的內容。
也許是期望值高了,感覺有點一般。高不成低不就的~性價比一般
一般吧,圖片很美,簡單介紹了設計師的某個特色的設計、相關顏色的舉例,內容不是很多。
好書好內容,潘通就是國際標準,學習學習色彩搭配和服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