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自閉塞保守的澳大利亞薩瑟蘭郡,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時尚雜志《VOGUE》工作。憑借對時尚的熱情,一路從前臺小姐晉身為編輯助理,再到專刊記者、美容版面負責人,晉升為大權在握的主編。
2012年,在擔任主編13年后,科斯蒂克萊門茨突然毫無征兆地被解雇。在被踢出《VOGUE》的第二天,她便簽下本書的出版合約,回顧在《VOGUE》25年的職場生涯……
翻開本書,就是打開真實的時尚世界大門。
大片、超模、時裝周、盛會、名流……璀璨背后,是很多未被公開討論或承認的事實。遭遇莫名解雇,《VOGUE》前主編克萊門茨不再沉默,回顧職業生涯,解密圈中規則,深度爆料內幕。
本書出版合約一經簽署便引起時尚圈振動,上市不足半月斷貨,被媒體稱為"VOGUE前主編的重磅炸彈"、"值得期待的時尚書籍"。
如果你是圈中人,你能從書中的細節找到身邊的影子,這個行業需要勤奮、進取、決斷力,還要承擔巨大的壓力和身在其中的陣痛;如果你想向這個行業靠攏,本書是不可錯過的入門指南,撥開迷霧,告訴你時尚界的種種現實;如果你對時尚有好奇,行家里手幫你看懂光怪陸離。
只有了解真相,才能得到啟發。
科斯蒂克萊門茨(KirstieClements)
《VOGUE》澳大利亞版前主編。
做過前臺、助理、專刊記者、美容編輯,擔任主編13年。
2012年5月突然被解雇,引起時尚界振動。
目前為《衛報》《ELLE》等眾多媒體撰寫時尚及相關評論。
2012 年5 月 改朝換代
及時章 前臺啟程
第二章 外景拍攝
第三章 美容編輯
第四章 模特:光鮮背后
第五章 邂逅巴黎
第六章 動亂時期
第七章 時尚啟蒙
第八章 主編之位
第九章 時尚大帝卡爾
第十章 平民王妃瑪麗
第十一章 時裝周
第十二章 時尚活動之旅
第十三章 聲名鵲起
第十四章 誰是下一個超模
第十五章 五十周年
第十六章 通牒
致 謝
第四章模特:光鮮背后
時尚雜志和時尚業最受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模特。她們有多年輕或是有多瘦,是新聞界和公眾之間經久不衰的話題。作為《Vogue》的主編,我經常被問到對于這些問題的看法,雜志創造的形象備受關注。這是一個會讓人焦慮不安的主題,在大家所看到的光鮮表象下,有很多未被公開討論或承認的、讓人不快的事實。
我在80年代末期開始和模特打交道,她們主要來自澳大利亞本土。這些模特有著天生的苗條身材、瑩潤光滑的皮膚、亮澤的頭發和旺盛的精力。她們也吃午餐,雖然吃得很少,但畢竟還是吃東西的。她們苗條,但絕不是骨感。我想沒有人會相信,一個模特可以隨心所欲地吃東西,不做運動,卻能保持的8碼身材(除非是她們年輕的時候)。對模特來說,憑借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保持姣好的身材至關重要。
但是我漸漸開始發現,一些模特用不同的方式保持苗條的身材。在一次拍攝時,我幫一個美國的模特穿衣服,注意到她的膝蓋上有不少傷口和疤痕。我問她是怎么回事,她漫不經心地回答道:"哦,是的,因為我經常很餓,所以常暈倒,撞到膝蓋。"在她看來,模特挨餓、每天跌倒都是很正常的。
還有一次,我和澳大利亞一個著名的模特在拍攝間隙聊天,得知她剛搬去巴黎,和另一個模特合租一間很小的公寓。我問她房子那么小怎么住。"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她一邊回答一邊吃少量的沙拉,"我的室友是`試衣模特`,所以她一般在醫院打點滴。"所謂的試衣模特,就是那些在頂級設計師工作室工作的模特,設計師會比照她們的身材尺寸,在她們身上設計、裁剪、調整服裝。一件高級時裝的源頭是試衣模特的身形,而這種身形靠挨餓、住院才能保持,想想就讓人感到恐懼。
我與模特一起工作的時間越久,就會發現更多極度控制飲食的現象。她們把香煙和健怡可樂當主食。有時候會在模特身上看到厭食癥的跡象:臉上和胳膊上長出細小的絨毛,那是身體為了保暖產生的一種生理變化。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從來沒有聽到一個模特說"我很熱",即使是把她們全身包上皮毛放到金伯利沙漠(KimberleyDesert)中去,她們也不會感覺熱。
社會普遍關注體型、飲食紊亂這類問題,而時尚雜志總把不健康和不切實際的信息傳達給年輕的女性。如果要找出導致模特過分瘦削的罪魁禍首的話,雜志編輯難辭其咎,而這個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試衣模特是時尚鏈條的起點,品牌服裝是在她們這些活的骨架上設計出來的。幾乎沒有設計師用曲線優美的或是身形矮小的試衣模特。這些設計出來的成品被送到T型臺,由那些高高瘦瘦的像大頭針一樣的模特展示出來。同樣要對此負責任的還有試鏡導演和造型師,他們對時裝模特的審美有些不可思議,他們喜歡年輕、活潑、一米八三、長相如青春期男孩的模特。
同樣,責怪那些歧視女性的男人也過于草率,雖然有時我也認為這種指責是有道理的,但是有極個別的男設計師我恨不得掐死他們。有一些恪守這種審美觀的女時尚編輯,她們本身也有飲食紊亂的問題,她們深信時裝會因4碼的身材而更加光彩動人,不可能看到其中潛藏的危險。不可否認的是,從視覺上來說,衣服在相對苗條的人身上會顯得好看,但是標準從"苗條"漸漸變成了"骨瘦如柴"。
這種狀況不會有所改觀,除非女性認識到把所有人都塑造成體型的危險性,并提出抗議。回頭看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些超級名模,如辛迪克勞馥、伊娃赫茲高娃(EvaHerzigová)、克勞迪婭希弗,她們比現在瘦削的模特更富有妖嬈的曲線美。過去的三年中,看到T型臺上年輕骨感的模特穿著奇高無比的鞋子,我開始感受到光鮮背后的殘忍。看成衣秀時,我總是緊張焦慮得坐不住,看著那些十幾歲的少女遭罪,我有種崩潰的感覺。
時裝秀之后,展示的時裝就可以提供給媒體做拍攝,這就是我們平時工作使用的樣品。因為這些服裝是T型臺模特的尺碼,所以,雜志造型師必須找那些能穿進這些小尺碼服裝的模特,這些尺碼從2000年起變得更小了。有些從歐洲來的高級裙裝就像洗禮服一樣袖珍。除此就沒有更大一些的樣品了,并且,設計師應該也不會喜歡看到他們的衣服穿在體態豐滿的女人身上。很多高級時裝設計師會被設計生產14碼服裝的想法驚倒,并且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大碼服裝出現在畫冊上。作為《Vogue》的主編,我認為沒有必要在每一期的雜志中都用14碼以上的模特,因為《Vogue》是時尚雜志,我們展示的是服裝。我相信一個明智的讀者會懂得,我們之所以選擇某個模特,純粹是因為由她展示衣服比較好看。有些時裝適合曲線明顯的模特,有些則不是。我不認為展示一個10碼的健康的澳大利亞模特有什么問題。但是從T型臺來的衣服越來越小,連10碼的模特都很難滿足試鏡標準了,因此這些模特必須靠更嚴格的節食,使自己在模特圈里生存下去。
這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一個模特如果長胖,試鏡時就會穿不上樣品,會遭到經紀公司批評。因此,她開始節食,并成功減肥,于是周圍的人又都覺得她漂亮極了。但是,這樣減肥成功之后,她會認為如果再瘦些的話,會變得更加搶手,于是她不會用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保持身材,而是繼續節食繼續瘦下去。沒有人會告訴她這樣不好、應該停止。
有些模特通過節食無法減小乳房,就會采用手術的方式。她們開始了一種危險的行為模式,令人震驚的是,時尚行業開始普遍認為這種模式是正常的。當澳大利亞一個不錯的模特成功地把自己餓瘦兩個尺碼,通過海外的時裝秀試鏡(這是模特能達到的較高成就之一,也是邁向國際名模的及時步),《Vogue》的時裝部門就會說,這個模特變成了"巴黎瘦人"。但這種成就不一定就是好的,成功穿上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樣品裝,通常伴隨著劇烈波動的情緒、疲憊不堪的身心、暴飲暴食癥和時不時的自我傷害。
并不是所有的模特都有飲食失調癥,但是每個模特都不會隨心所欲地吃東西。1995年,我在巴黎拍攝室內照片,模特是一個可愛的俄羅斯女孩,我發現直到下午她都沒吃任何東西(我們提供食物),她的體力越來越差,我提議暫停拍攝讓她吃點兒零食,她搖頭,用生硬的英語說:"不,不,我的工作,不吃東西。"那是她會的一句英語。
幾年之后,我們拍另外一個俄羅斯模特,在去馬拉喀什的途中,她一直挨餓不吃東西。我們晚上出去吃飯時,她什么也不點。實在忍受不了饑餓時,她就從別人的盤子里夾一點點東西吃。這種現象在很多拍攝中我都見過。模特們相信,只要她們不點吃的,她們就沒有攝入熱量,她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跟經紀人說,一整天她們只吃了沙拉。拍攝快結束時,她幾乎沒有力氣站起來,甚至連睜眼的力氣都沒有。我們只好讓她躺在溫泉旁邊,拍完一個場景。娜奧米打電話給她的經紀公司,說我們覺得她可能有嚴重的飲食失調癥,那邊給出了模式化的回復:不,她只是最近狀態不太好。
2004年,時裝秀的模特極其瘦,可以說是皮包骨頭。我在紐約和一個知名的模特經紀人一起吃午餐,她私下向我表露她的憂慮:"情況越來越嚴重,"因為不想被別人當作揭露內幕的"內鬼",她壓低聲音,環顧四周看旁邊有沒有人,"試鏡導演要求模特越瘦越好,我有四個模特在醫院躺著,還有兩個甚至吃紙巾,因為紙巾在胃里很快膨脹,不會讓人有饑餓感。"
作為一個并不愚昧的人,我對聽到的時尚業所掩蓋的真相感到震驚,并為自己也是"同謀"感到內疚。實際上,我們都是同謀。但是在我的經歷中,讓一個攝影師或者時尚編輯(不管是男還是女)承認堅持以瘦為美的不良后果,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們不想承認,因為一切都是為了照片。他們讓自己相信,這些女孩或者天生就是這么瘦,或者是通過瑜伽和枸杞保持苗條的身材。
……
告訴你時尚圈的所有內幕。
——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