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寧波幫:天下及時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圖書
人氣:50

寧波幫:天下及時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

一部寧波幫的成長史,也是一部近代中國的商業史, 更是一部近代中國的轉型史!
  • 所屬分類:圖書 >管理>商業史傳  
  • 作者:[王千馬]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4357110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4
  • 印刷時間:2017-04-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稱寧波幫為天下商幫不是沒有道理的。

以錢莊和航運起家,他們是近代中國經濟的弄潮兒。創辦上海規模的家交易所,中國家信托公司,資金、信譽好的中國保險公司……他們控制了上海、天津乃至全中國的商業版圖。與晉商、徽商相比,他們更具創新意識和市場精神,對近代乃至現代中國的經濟格局影響也。

他們雖然起家并成名于工商業,但他們的影響力并不僅僅限于工商業,從洋務運動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北洋混戰,再到蔣氏登臺、民國初定……他們的身影出現在了中國近代史上幾乎所有的重要事件中,是李鴻章、孫中山、袁世凱、都不得不倚重的力量。

本書將寧波幫置于近代中國艱難轉型的時代大背景下對其成長的歷史進行了的記述和解讀,從中可以發現,寧波幫的厲害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個商幫,而且作為一個姿態鮮明、獨立自主的政治符號,它全程參與和推進了中國近代史的演進。可以說,沒有寧波幫的中國近代史是不完整的,這也是我們今天要重新發現和評價寧波幫的意義所在。

編輯推薦

暢銷財經作家吳曉波、歷史學者張鳴、著名作家艾偉、博學財經媒體人何力、財經作家蘇小和、甬商研究院首席專家黃江偉連袂推薦!

一部寧波幫的成長史,也是一部近代中國的商業史,

更是一部近代中國的轉型史!

控制上海乃至全中國的商業版圖,

李鴻章、孫中山、袁世凱、都不得不倚重的力量;

辛亥革命的成功,寧波幫有一半的功勞……

寧波幫,幫中國!

作者簡介

出版人,知名青年新生態作家。現為藍獅子(中國)企業研究院創意總監。如今致力于中國商幫及城市文化研究。

主編有青年書《無法獨活 致喂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出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3-1949》,以及文學作品《媒體這個圈》《她比時尚寂寞》《無所適從的荷爾蒙》。

2015年推出“記錄中國民間金融跌宕成長的及時本書”《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云》。

作者微信號:wqianm

目錄

自序 / 001

幕起 / 001

及時章 買辦來了 / 001

向北是上海! / 002

列強玩“中立”/ 010

洋女婿華爾 / 020

他是個復雜的人/ 030

第二章 盛宣懷作嫁 / 043

胡雪巖的“投資”/ 044

站隊是個大問題/ 056

外資銀行“狼來了”/ 068

“毋任外人銀行專我大利”/ 077

實權落入寧波幫/ 086

第三章 草根崛起 / 099

花花世界的時與機/ 100

房地產狂飆 / 110

在金融危機中發財/ 120

四明公所第二次血案/ 130

赤腳財神虞洽卿/ 140

撞車做生意,妙哉生意經 / 147

第四章 商人力量 / 157

知識分子的退守/ 158

大亂之下,商人走向前臺(上)/ 166

大亂之下,商人走向前臺(下)/ 177

“貴人”袁樹勛/ 186

周生有案:弱國辦外交/ 197

抵制美貨風潮 / 206

第五章 立憲成偽 / 219

立憲!立憲! / 220

保護皇權,預防革命/ 229

廢科舉方能興學堂/ 238

寧波幫的大勝仗/ 248

襲皮相而竟遺精神/ 259

第六章 兄弟分野 / 271

向革命去 / 272

“倒孫風潮”下的堅守/ 282

楊翠喜花案 / 293

清華的薪火 / 304

第七章 殊途同歸 / 315

山西票號的沒落/ 316

“拿下”張人駿/ 325

請愿速開國會 / 335

變色大龍染“紅”/ 343

第八章 走向共和 / 353

小人物炒股 / 354

起義烽火終燎原 / 363

浙江人的革命大團結 / 372

寧波:先省城而光復 / 382

榮登政治舞臺 / 393

終下金陵,共和垂成 / 402

王正廷“約法”袁世凱/ 413

在線預覽

精彩段落試讀:

不得不說,經營錢莊業,似乎早已成寧波人的商業基因。根據資料得知,早在1567 年也就是明朝的隆慶元年,開放海禁導致了洋錢(銀元)大量流入,產生了兌換銀元和銅錢的需求。錢莊也在寧波應運而生。而雷履泰在山西成立天下聞名的日升昌票號時,也已經是1824 年左右。

這些寧波人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時,肯定沒有想得太多,但他們卻借此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輪船的優越性,并率先進入了先進的航運業,改變了中國靠人力、風力航運的格局。可以說,是他們,拉開了洋務運動的序幕。

19 世紀60 年代太平軍入浙。陰差陽錯,這無形中給了寧波商人一個質的機會。當時純粹是“避戰亂”的目的,使近代寧波形成了向外商業移民的第二個浪潮。寧波幾乎絕大部分的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在那一年都轉移到了上海。這也是上海崛起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寧波幫不像早期的晉商、徽商那樣依賴特權,將自己所有的身家都建立在官府的準入政策之上;其次,他們在與西人以及西方文明的接觸過程中,得以早早地擁抱機器化大生產。在中國由傳統的農業文明陡然進入工業文明的軌道時,他們如魚得水,華麗轉身,從生意人變成了中國近代的企業家,或者工商兼修。

嚴信厚隱隱約約看到抱團的寧波幫,在未來的日子里,將當仁不讓地成為上海近代商業的龍頭老大。作為老大,他有這個責任和義務,讓這個團隊抱得更緊密——這也是自方介堂、李也亭、董棣林時代就已形成的傳統,到嚴信厚這里自然要發揚光大。

近代寧波幫這里,因為基本上成長于西學背景之下,受西方資本主義的教育與熏陶,所以在義利觀上,已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加上社會價值觀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了新的內容,財富逐漸被視為名譽和地位的象征。

中國通商銀行盡管是盛宣懷的心血,但它的實權,最終是操在了寧波幫的手里。所以它的成立,也標志著寧波幫錢莊業向新式銀行轉化之開始。寧波人興辦銀行,自此也成為一種風氣。

1911年12 月10 日,中華銀行召開股東大會,成立董事會和執行部。親任該行的董事長是孫中山,黃興則為副董。而朱葆三成了16 名董事之一。這也意味著,朱葆三在跟陳其美交道之后,更進一步地與革命領導核心有了緊密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在孫中山就任中國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后,他又成了孫中山的“接班人”——改任中華銀行董事長。

朱葆三在拿自己的個人信譽為借款背書,但是超級有效果,三下五除二就幫陳其美解決了他死活搞不定的難題。此后,上海就流傳開了:“道臺一顆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這為朱葆三也為寧波幫在革命黨人中掙足了面子。

自序 “大海洋洋,忘記爹娘。”

這是流傳于寧波地區的一句童謠。奶聲奶氣的唱起,卻總有一股辛酸在里頭,也總讓人想起,“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這里暫且不談感情,先談事實。

從這句童謠里,最起碼能得到兩個信息。

一個就是,寧波(下文所提及的寧波如果沒有特別指出,多為寧波地區)是一個近海之地。這話一點問題都沒有。自古以來,寧波大部分就屬于沖積平原,是灘涂之地。往東與東海相接,往北則是杭州灣的入海口。就連寧波的名字,也跟海有關,當年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希望“海定而波寧”,所以將這塊東海之濱——元時的明州命名為寧波。

這也可從寧波城的傳說可見一斑。關于它的由來,傳說中就有,寧波城是大禹來東南沿海治水時留下的一條船變的,東西長南北窄,桅桿變化為天封塔,船艙變為鼓樓,櫓嘴變成八角樓。既然是船,自然是航行在水上。所以寧波與海也脫離不了干系。對這樣的傳說,我們姑且一笑應之。不過,這個傳說倒是把今天寧波城的地理以及幾處知名景點給說得很一目了然,讓人對寧波城有個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是近海之地,寧波想不成為“水城”都難。各大河浜穿城而過,“三江六塘河,一湖居中央”。江多河多湖泊多,橋自然也多。據說宋代寧波城有120座,到明清時更是多達200余座。說起來,寧波就是一自然的橋梁博物館。

這里的三江,乃知名的姚江以及奉化江,它們一個由北而下一個由南而上,相會于今日寧波市區的三江口,然后合二為一,投身甬江,經鎮海的招寶山入海口(鎮海口),再奔騰入東海;六塘河乃寧波東鄉的前塘河、中塘河和后塘河,西鄉的南塘河、中塘河和后塘河。而湖則是西湖。不過它卻非杭州那個西湖。因其位于寧波城的西南隅,遂得此名。傳說它的形狀像月字,所以又稱它為月湖。為避杭州西湖的名諱,防止混為一談,月湖便成了它的大名。它還有一姊妹湖,叫日湖。只不過今天的日湖早因年久淤沒,被填為了平地。

只剩月湖獨美。

這個月湖面積沒有多大,比起真正的西湖來,小得可憐,約有0.2平方公里。只是,誰也不敢忽視其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它開鑿于唐貞觀年間,曾廣筑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自宋元以來,便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的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在這里或隱居或講學活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如果說月湖太過于“小家碧玉”,那么,寧波城的東側,距市中心十五公里就有浙江及時大淡水湖——東錢湖,在郭沫若的眼里,頗有“太湖氣魄”。其水域面積有20平方公里,竟是杭州西湖的三倍。寧波曾有句俗話“田要東鄉,兒要親生”,那是因為依賴此湖之水,東鄉之田年年高產。山好水好自然會吸引一堆外人投住。這里最為知名的歷史人物莫過于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他在興越之后急流勇退,曾攜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號陶朱公。后人追念其興越之功,便把伏牛山改為陶公山。

想要說的是,這個陶朱公是經商高手,三次經商致富,又三散家財,所以又被稱之為“商圣”或“文財神”。他落足東錢湖,對寧波來說,宛若冥冥之中的緣定。日后,諸多的寧波人,紛紛從本土出發,循著陶朱公的商業脈絡,在經濟的各個領域四處出擊,并引領風騷。這也可以看成是寧波幫得以孕育并成型的文化胎記。

那么,從以上的那個童謠里,得到的第二個信息就是,有人靠山吃山,寧波人就擅長靠海吃海。這話說得也同樣沒錯。

靠海吃海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寧波人的航運業一直為是強項。航運業要是不強,肯定撐不起寧波城所化身的那只船。事實上,早在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明中,就有河姆渡人已經使用獨木舟從事捕撈和航海活動,其古文化遺址就考古發現了6支直接與航海有關的木槳。而在2400多年前,范蠡所輔佐的越王勾踐滅吳后為了大力發展“水師”,曾增辟通海門戶古句(GOU)章港,此港便是今日寧波港的前身。而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九個主要港口,像會稽港、瑯琊港、碣石港、番禺港等等,句章港是其中之一,只是誰最早已經很難考證,但不管如何說,句章港都算是最早的港口之一。

日后,此港經歷了四次變遷,先是用了1200年,從句章港向三江口的江廈一帶推進了19公里;接著用了1100年,從江廈向甬江的江北岸移動了0.5公里;再接著用了110年,從江北岸到鎮海口前進了19公里。,僅用了5年時間,從鎮海口到寧波北侖新區前進了14公里,于是成就了寧波港當下輝煌的氣象。

今天的寧波,有句知名的口號,就叫“書藏古今,港通天下”。

這里的港自然就是指寧波港。至于書,則是指寧波城最為知名的文化遺存——天一閣。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其建于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既然是藏書樓,最怕的當然是火。取名天一閣,就是寄望“天一生水”。這下好了,寧波城的水更是源源不斷。

寧波港之所以能“港通天下”,除了出身早,靠海,更重要的還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好。因為寧波正好處在了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部。自鎮海出口,由定海而南下,則為南洋,由定海而北上,則為北洋。可謂是南北逢源。

這里的定海,曾是舟山群島的縣治所在地。而舟山群島,則孤懸海外與寧波本土隔海相對。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隸屬于舊寧波府。正是居于南北之間,是中國海運的一塊重要的中間跳板,舟山群島深受英國人的青睞。他們為此在及時次鴉片戰爭中不惜精力兩打定海,總稱為定海戰役。這一戰之后,中國越發地天無寧日。但也正是在這一戰中,固守定海的葛云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身先士卒,臨危不懼,被刀砍槍攢之后,尸體仍直立不仆,打出了中國人依舊的精氣神。可以說,發生在寧波的這一戰,既暗示了中國未來隱晦不明的命運走向,但也總讓人相信,中國不死。

有好港加上發達的水系,寧波也就早早形成了海上運輸的兩大船幫:“南號”和“北號”。南號商船走南洋,北號商船走北洋。加上杭州灣入海口往北就是長江入海口,這樣,通過長江水系和南北航線,寧波可以將大半個中國納入其貿易視野。這也是日后寧波幫在重慶、武漢、九江以及安慶都很活躍的一大原因。與此同時,三江口的江廈碼頭也在當年一度興盛不已,千帆競發,百貨流通……

于是便又有了句俗話,“走遍天下,不及寧波江廈”。

正是對航運的熱愛成了寧波人的血液中的一部分,所以才有了今人包玉剛和董浩云,靠著航運都做成了世界船王。盡管他們大多是在香港發跡,但誰又能否認,他們的“航運基因”不是在寧波打下的呢?!

話又得說回來,事物有它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好的一面。

寧波人之所以靠海吃海,那也是因為沒有其它的東西可以吃。

一方面,洪水的威脅無時不在。比如說河姆渡文明。在1973年被意外發掘出來之前,它就如5000年前莫名其妙消失的瑪雅文明一樣不為人知。在很長時間里都是“黑史”、“地下歷史”。日后,根據歷史學家和考古人員的研究發現,在距今6000年和5000年前后,河姆渡曾遭遇過兩次特大洪水的清洗。尤其是第二次洪水,不僅淹沒了河姆渡先民的家園,而且還迫使河姆渡西南的姚江改道。當家園變成了一片水鄉澤國,先民們賴以為生的水稻連遭淹沒,甚至顆粒無收。于是他們開始大規模遷徙,不得不離開了生息兩千年之久的土地……好在留下來的由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干欄式建筑構件,以及動植物遺骸,證明了河姆渡文明的存在,而且是相當發達的存在。它既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同時也說明了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又比如說鎮海。在老人們留下的傳說中,鎮海以東曾發生過大塌陷,當時大地沉沒,海水翻涌過來,將此地的城鎮盡數淹沒。據說,那是因為此地民風敗壞,從而遭到了上天的懲罰。倒是一位服侍瞎母尤其孝順的年輕人,受到神仙的點撥之后,在大洪水到來之際,背起母親向西狂奔逃命,實在跑不動,只好打算和母親一起去死。但奇怪的是,就在他停下來的地方,海水也停下來了,土地也不塌陷了。從此這娘倆就在這個地方重新開始了生活,這個地方也被娘倆起名叫定海。

從這里可以得知,鎮海原先叫定海。

在真實的史料中,定海的確是鎮海的曾用名,但也只是鎮海的曾用名之一。五代吳越時,鎮海還叫過望海。到宋時才改名定海。這顯然跟上敘的傳說有所出入,畢竟那是神話故事,自然不能盡信。不過鎮海曾經塌陷,也是有史可查。那是在明末,中國曾有長達15年的地震。正是這樣的大型地震,導致了崇禎政權的最終崩盤。

根據《寧波府志》記載,當時的地震曾讓東海大面積蹋陷,一直蹋到寧波鎮海,同時又抬起了今日上海的崇明島。先民把鎮海叫做定海,也可以讀出他們在天災面前的一種期待,或者說,是祈禱。

日后,隨著占據舟山群島的南明政權被清軍徹底擊敗,東海形勢逐漸平靜。加上1683年,施瑯統兵收復臺灣,結束了由鄭成功起歷經鄭氏家族三代為期二十余年的偏安局面,海禁也開始松弛下來,1688年,康熙遂將定海改名鎮海,而在舟山群島新設定海縣。

寧波的面目又為之一新。

從這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寧波的成長史,既是向海要飯的睦鄰友好史,同時也是一部與海洋爭陸地的斗爭史。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當***(**的評論:

很棒哈,不錯。

2017-06-25 16:48:55
來自z***1(**的評論:

正版,很厚一本,慢慢看。

2017-11-17 20:48:22
來自***(匿**的評論:

寫著不錯!

2017-05-17 20:15:36
來自y***8(**的評論:

hhhhhh

2017-05-18 16:22:47
來自z***4(**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5-30 21:52:55
來自z***3(**的評論:

當當購書,不二選擇

2017-06-04 09:40: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真的很不錯!每次選書都會看看書的出處!很詳細!老會員了!

2017-06-18 13:13: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滿好的書

2017-06-20 14:27: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為啥新書這樣的包裝很差包裝很差像有人看過的

2017-06-23 16:24:0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真的不錯,下次還在當網買書

2017-06-27 08:47:37
來自東***(**的評論:

這本書寫得不錯,值得一看!

2017-07-02 15:23: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寶貝不錯.包裝精美.正版書籍

2017-07-02 23:05: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值得一讀!好書!

2017-07-07 16:24: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23:09:4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好,只不過有錯別字。

2017-07-12 21:54:59
來自狗***箏**的評論:

這是一部很好看的書,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很高的歷史價值,它反映堯舜時代創造的華夏文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同樣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本書以敬畏之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厚的歷史內涵還歷史本來面目,展示了一幅華夏遠古文明的璀璨畫卷。再現了中華傳統文化輝煌的歷史長廊,呈現了為天下所驚嘆所敬仰的,也是天下最富有的人類寶藏。

2017-07-13 10:53:25
來自深圳國**的評論:

很好,學到了,真不錯,值得學習

2017-08-07 17:58:36
來自***(匿**的評論:

看看擴展一下知識

2017-11-01 20:12:55
來自***(匿**的評論:

這是我最喜歡的類型書,即除了國家歷史教材之外的歷史書,長見識啊。

2017-05-18 21:25: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個地方的發展和對社會的影響是由許許多多的人努力實現的,但成為一種現象,原因是什么呢?

2017-06-02 19:58:59
來自海***d(**的評論:

難道我是第一個購買此書的嗎? 昨天下的單今天拿到手了 大概翻了一下 包裝啊 印刷啊 排版啊 紙質啊 各方面都不錯 這次又買買買了不少 哎 管不住手啊 挨著個的看吧

2017-05-09 20:03:39
來自項三仁**的評論:

寧波幫:天下及時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 我也算是寧波大市區的人,所以買來書看一看,多了解寧波。

2017-11-08 20:42: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