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豐集團是華人馮氏創辦的老字號商行,經過一百年來的歷史變遷,香港的商行一批又一批地更新換代,而利豐始終屹立不倒,度過了一次又一次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危機時刻。《百年利豐:跨國集團亞洲再出發(第2版)》從利豐創建開始詳述該公司的發展歷程,擷取歷史上各個獨特的時期,展現給讀者一副精彩紛呈的公司發展史和香港經濟發展史的畫卷。
馮邦彥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2000—2007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2005—2008年)。現擔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廣東經濟學會副會長等社會及學術職務。長期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經濟史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 《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等。
及時章利豐創辦:廣州的歲月
廣州:千年商港
利豐創辦人馮柏燎
利豐創辦:早期在廣州的發展
利豐與廣州沙面外資洋行
利豐第二代與馮友仁"政變"
20世紀30年代利豐面對的危機
第二章戰略轉移:利豐在香港早期的發展
20世紀初葉香港轉口貿易港確立
香港扎根:利豐(1937)有限公司創辦
香港淪陷與馮柏燎病逝廣州
戰后利豐的重建與發展
與時俱進:工業化時期利豐的戰略調整/
第三章及時次上市:1973—1989年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股市熱潮
利豐上市:邁向現代化的起端
從舊式家族經營轉向現代化專業化管理
建立"客戶主導"的企業營運架構
"小怡和":邁向多元化經營
第四章進軍零售業:ok便利店?玩具"反"斗城
進軍香港零售市場:ok便利店
玩具"反"斗城:引入美國"倉儲店"模式
快圖美和繽紛樂園
第五章私有化:家族企業現代化的契機
利豐私有化:管理層收購的先驅
華人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
從多元化到專業化經營
1992年利豐重組上市
馮漢柱先生病逝
第六章"填補空間"策略:購并英之杰采購
英之杰采購(天祥洋行)的由來
利豐貿易收購英之杰采購(天祥洋行)
實施"填補空間"策略(1996—1998年)
利豐貿易的挑戰:企業文化的差異
第七章拓展全球采購、經銷網絡
收購太古貿易和金巴莉
收購"同一屋檐下的巨人"——colby
"雙線收購"拓展全球采購網絡
登陸美歐的"本土策略"
利豐貿易的采購及與沃爾瑪的合作
第八章利和經銷:重組、上市與私有化
從和記洋行到英和商務
利豐經銷:收購英之杰亞太區市場推廣
利和經銷:重組與上市
利和經銷的業務發展與私有化
第九章零售業轉型:亞洲化、精品化
ok便利店:從營運主導向顧客主導轉型
玩具"反"斗城:創立"專賣店"的亞洲模式
利亞零售在香港創業板上市
利邦:收購、業務重組與上市
第十章利豐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
"世界是平的"與"在平的世界中競爭"
利豐:從中間商到全球供應鏈經理人
利豐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
利豐的電子商務業務
第十一章馮國經、馮國綸的經營管理哲學
"亞洲最有頭腦的商人"
利豐的三年計劃:不斷改善企業的方法
獨特的企業管理架構和管理機制
高瞻遠矚的人才觀與人力資源培訓計劃
的"公司管治"
百年慶典:"再創百年佳績"
第十二章利豐的新挑戰:進軍中國內地市場
利豐:躋身香港10大上市財團
利豐的香港?中國觀
20世紀90年代利豐在中國內地的投資
21世紀利豐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發展
利豐的新挑戰、新發展:進軍中國內地市場
結束語:重整管理層為長遠發展鋪路
利豐大事記
參考文獻
及時章利豐創辦:廣州的歲月
廣州:千年商港
1906年11月28日,利豐公司在廣州創立。利豐管理層宣稱,這是家由華商創辦的進出口貿易公司。順理成章,利豐也就成為現今中國眾多進出口貿易公司的始祖。創辦初期,利豐只不過是廣州洋人地頭——沙面——附近諸多舊式商行中并不起眼的一家鋪位,相信當日連它的創辦人——馮柏燎和李道明先生,亦絕未料及利豐會演變成今天蔚然壯觀的情景,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商貿巨擘,橫跨全球超過40個國家或地區、設立逾240個辦事處、擁有超過37 000名雇員的跨國企業集團。
利豐的發源地是廣州,千年外貿商港孕育了百年利豐。廣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南越時期的番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平定南越,建立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秦亡后,南海郡守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公元226年,東吳孫權分交州置廣州,廣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建制正式定名。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主要的對外通商港口。盛唐時期,唐政府奉行開放政策,中國與海外70多個國家之間,建立了五條陸路交通要道和兩條海上交通航線,其中以海上的"廣州通海夷道"最為重要,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從廣州出發,沿南海海路,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波斯灣和東非海岸,經90余個國家和地區,全程約14 000公里,是8、9世紀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當時,中國沿海貿易商港共有4個,包括江蘇揚州、浙江寧波、福建泉州和廣東廣州,只有廣州設立專職外貿的市舶司,建立起最初的關稅制度和管理制度。廣州成為東方大港,規模僅次于京城長安,最鼎盛時期前來經商的外國商人多達數十萬。
明朝初年,明政府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罷浙江、福建兩市舶司,僅存留廣州市舶司,形成"一口通商"局面。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門后,澳門逐漸發展成遠東商貿大港,開辟了澳門——果阿——里斯本、澳門——長崎、澳門——馬尼拉——墨西哥等三條國際航線。澳門的興起,實際上標志著中國海商主動走出國門時代的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殖民者稱霸海上,向中國叩關索市。及至清朝初期,清政府為了切斷臺灣鄭成功與內地的聯系,推行遷界政策,前后長達20多年,直到1683年清政府收復臺灣后才宣布廢止,對廣東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摧殘,澳門也大受打擊。1685年,康熙皇帝下旨將廣東廣州、江蘇松江、浙江寧波、福建泉州辟為對外貿易港,設立粵海關、江海關、浙海關及閩海關。四海關的設立,標志著自唐朝以來中國實行了一千多年的市舶司制度的終結和近代海關制度的開端。
……
單位統一采購的,最近集團在號召學習,是實例型,書不錯,但要和本單位實際情況結合有難度。
好久沒在當當購書了,這次購物感覺不錯!繼續支持當當。------當當10多年的老客戶
作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楷模,值得從事相關工作者細看
內容很多重復,前面講了后面再講,邏輯性不強。感覺在湊字數。整體還OK。就是缺邏輯
書的確是很不錯的 ,但是配送速度很慢很慢,從天津到濟南用了4、5天
具體內容還沒詳細閱讀,書的質量和包裝不錯,和在香港書局看到的有一點點小差別,整體滿意。
聽說這書有意思,我自己也準備閱讀一下,是否真的這么有意思!
朋友介紹的,看了幾頁就挺吸引,有興趣出口的是可以看下的
本書寫的不錯,通俗易懂,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經營方式
圖文并茂,非常不錯的書籍。值得外貿企業學習借鑒。
可以了解百年老字號的運營模式和發展過程中的風風雨雨
非常好的企業簡史 講述了利豐的發展歷史 過程 重大事件 企業價值 值得一讀 重在思考
這是一部對我從事企業管理與開發市場非常有指導意義的書籍,感謝當當推薦,書本精美、內容深刻,沒的說,謝謝!
書的質量很好,快遞也給力,昨天訂的,今天上午就收到了
想進一步了解利豐供應鏈模式,看看它的發展史也是個好的側面參考
書是很好的,就是送過來的時候被折角了,然后也就空落落的一本書,不過重在內容吧,內容為王
看完了,很贊的書,對利豐有了很好的理解,書中記述利豐從創立到至今,從第一代交接到第三代,跟著作者的思路走,書本非常有條理性,值得推薦
詳細分析了利豐集團的成立以及成功經歷,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看完《供應鏈管理:香港利豐集團的實踐(第二版)>后看的這本書,對利豐在各個階段的變化和調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利豐能越走越好,第四代也能創出更輝煌的成績!!
借鑒利豐公司的經驗對企業今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成立百年來,基本適應了每一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技術的變化,及時調整了公司經營發展方向,家族教育傳承也非常成功,利豐值得學習借鑒
對于從事外貿行業的人,閱讀此書雖不能補足外貿專業知識,但對于外貿企業及外貿整個行業、外貿行業中的標桿企業是如何運作的,此書或許能夠有些幫助。
我們要帶著敏銳的智慧去探究什么,構成了靈魂,他的姓是什么?
無論你處于產業鏈的何處,你都有生存的價值,即使是貿易中間商也不例外。很多企業苦于無利潤,根本原因沒有找到該行業真正意義上的贏利模式。利豐,讓我們了解了貿易其實很不簡單,里面依然大有文章可做,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
書拿到剛剛看一半,但利豐集團的發展經歷了艱難的雖然,我想因為經得起歷史變遷的考驗,所以利豐集團才能在穩中求進,不求多塊但一定是穩中求變。我買來也是留作紀念,自己曾是其中的一名最普通的員工,感到很自豪~希望能以此為起點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這本書不僅我看了,而且作為禮物送給好多做企業的負責人和朋友,你想做老板、發展企業嗎,讀讀這本書吧,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尤其值得借鑒,當然企業的是非曲直、或者說血淚史,未必詳細描述,但至少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探索百年企業的清晰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