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納斯達克有一支新股創下了IPO較高上市估值紀錄,它就是IPO-Facebook, Facebook的這次首次公開募股交易,定價38美元,共融資160億美元以上;按照該發行價,Facehook的估值高達1040億美元!你一定沒有想到,這個公司的創始人,年齡僅僅二十幾歲,他就是被稱為社交帝王的馬克•扎克伯格。
本書講述了馬克的童年、求學、創業等經歷,同時介紹了他特立獨行的處事方式和經營理念。雖然所有的成功都是無法復制的個案,但只要你用心,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
呂寧,女,漢族,黑龍江人。作者是一位80后自由撰稿人,博學圖書編輯,現居北京。作者從事多年圖書編輯工作,觸角敏銳,寫作方向多變,是一位敢于追求、敢于創新,多方位創作的撰稿人。
上篇:馬克•扎克伯格的成長史 1
及時章 非凡少年天才“奇事” 1
寬松自由的家庭教育造就“電腦神童” 1
10歲開始與電腦結緣 3
12歲獨立編程 4
“天才少年“怪事” 5
第二章 哈佛校內的爆炸性成功 7
哈佛內的“代碼猴子” 7
牛人輩出的柯克蘭宿舍 8
黃金搭檔愛德華多 9
“失戀”后的泄憤 11
第三章 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13
放棄哈佛走上創業之路 13
Facebook的四人奠基團隊 15
廣受追捧的Facebook風潮 17
Facebook大換血 19
Facebook,硅谷最酷的公司之一 21
第四章 Facebook——網絡社交理想國 23
讓網站變得越來越意思 23
齊心協力解決問題 26
讓Facebook成為一個平臺 27
對馬克和Facebook影響極深的人——肖恩 29
肖恩,馬克眼里的“神” 32
肖恩對Facebook一見鐘情 34
只要是市場,就不能放放過 35
第五章 成功保衛自己的成果 36
Facebook的創意是剽竊來的嗎 37
穩私設置問題的處理 38
團隊成員的新舊更替 39
為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遷址加州 40
第六章 社交帝國Facebook再上新臺階 41
互聯網的一次巨大“地震” 41
讓自己和網站變得更加精彩 42
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問題 44
Facebook,真正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 46
有人的地方就有錢賺 47
收購Instagram,吸納更多人才 48
引領互聯網走向全新世界 49
第七章 低調富豪的生活與愛情 51
孤獨的王者 51
“低碳環保”型的億萬富翁 52
童心未泯,內心像個孩子 54
真實的愛情故事未必都像童話 56
孤獨走上創業之路 58
下 篇 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學 60
第八章 不斷奔向下一個目標 60
通過融資不斷擴張 60
收購技術公司,吸納外在能量 61
不斷重組,理性對待合伙人 62
第九章 為理想而堅持到底 64
理想比金錢更重要 64
增長及時,贏利第二 66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贏利模式 67
極簡主義與禁欲思想 68
第十章 前瞻思維,讓Facebook走得更遠 69
內心強大,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69
擴張遠比眼前利益重要 70
第十一章 堅持創新,使廣告變成內容 71
讓Facebook跟著市場轉 71
廣告是Facebook的主要贏利來源 72
更精準地把廣告投放給用戶 73
采用獨特的廣告構思 75
開發特有的新型廣告 76
第十二章 研發符合人性的產品 79
循人性而生的Facebook 79
社交分享理念是Facebook成功的基礎 81
在虛擬世界中實現了現實的需求 82
分享傳播功能更聚人氣 84
以創新的廣告方式保護網站 87
第十三章 搭建平臺,提升用戶的黏性 88
建設像Windows、蘋果一樣的超級臺 88
Facebook平臺上的創業機會 91
社交領域的“windows平臺” 92
建立手機平臺,開拓移動互聯網市場 94
第十四章 與成功者共有的成功基因 95
擁有非凡的電腦天賦 95
放下是為了更好地開始 97
胸懷大愛,熱衷于慈善事業 99
喬布斯的精神繼承人 100
精英團隊是幕后的智囊團 101
及時章 非凡少年天才“奇事”
馬克•扎克伯可以說是一名天才,自由、開放的家庭環境造就了這位“電腦神童”,以至于微軟愿意出具百萬年薪聘用這位年僅18歲的高中畢業生,更讓人想象不到的是:天才馬克•扎克伯格竟然拒絕了這一邀請,而選擇去往哈佛大學讀書,展開了自己的不平凡事業。
寬松自由的家庭教育造就“電腦神童”
于80年代初期出生的馬克•扎克伯格,所處的美國紐約州地區的教育模式極為寬松自由,于是他便擁有了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能夠隨意張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家庭教育被認定為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出生于富足家庭的馬克•扎克伯格從小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在父母身邊不僅受到關愛,也學會了在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同時為自己負責,當時他也遇到了終生最愛的事物——計算機。馬克•扎克伯格能夠走向今天的成功,與他幼年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分不開的。在美國,家庭教育更加側重于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自由空間。
美國一家媒體曾經發表過一篇教育類的文章,因其經典所以流傳到全球。文章中主要介紹了家庭教育的12條法則。
1.歸屬法則:保障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4.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5.聲音法則:盡管孩子在家里沒有決定權,但是一定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6.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7.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8.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9.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在現實世界中可能產生的后果;
10.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碼”法則: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父母與其至少保持20碼的距離;
12.“四何”法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時回家。
從這12條基本法則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品德修養、個人責任感以及個人能力與個性的尊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生于富足家庭的馬克•扎克伯格獲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成長空間。
馬克•扎克伯格的父親愛德華非常認同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進步力量。他相信科技能改變人類社會,并為人類的生活服務。他的辦公室裝置也一直走在科技流行的尖端。他甚至是最早使用X光機的那批人,早在1990年,與電腦相連接的X光機就成為了愛德華的好幫手,引起許多病患和同業者的好奇。
恰好在馬克•扎克伯格出生的那一年,愛德華就購買了他的及時臺電腦,他也是世界上及時批擁有個人電腦的人,因此馬克•扎克伯格和電腦的緣分實在不淺——他和電腦同年來到扎克伯格家庭,兩者就像好的朋友。也因為有這樣一位父親,馬克•扎克伯格的電腦熱情及天賦也能得到父親的重視。同時,愛德華是一個民主的人,所以扎克伯格家族反對極端形式的家庭教育,愛德華保護了孩子所需要的發展空間,即孩子不僅僅需要工作和學習,甚至更需要玩。更不會對孩子進行極端的懲罰式教育,于是,馬克•扎克伯格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童年以及一段自由的成長經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扎克伯格家族是猶太家族,馬克•扎克伯格是一名聰明的猶太人,猶太民族出現過很多超時代的巨人,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卡夫卡等,馬克•扎克伯格是否能和他們一樣著名,一樣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呢?想必愛德華夫婦看到剛出生的馬克•扎克伯格時,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因此,愛德華特別關注童年時期的馬克•扎克伯格的特別之處,愛德華發現小馬克觀察能力強,并且想問題能切入本質,而且眼光長遠。這讓做父親的愛德華異常高興,于是為馬克•扎克伯格聚攏了最品質的教育資源,無論是藝術、語言還是技術。但隨著馬克•扎克伯格年紀增大,他發現,馬克•扎克伯格最喜歡的是科學探索以及計算機。
小馬克•扎克伯格曾經對家中的音響設備特別好奇,尤其是音響放送歌曲的時候,甚至等父母不注意時拆開音響去探索到底聲音從哪里發出來的。愛德華知道后,以他開放的態度,不是責罵而是鼓勵了小馬克•扎克伯格。這一做法從長遠來看很明智,畢竟,受尊重對小孩子的人格成長有好處,而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
確實,“天才”并不是天生的,是靠父母的成功教育方式引導出來的。馬克•扎克伯格很小就具有洞察力和編程的天賦,正是在父親的正確領導下得以發揮,才能走向今天的成功。
當馬克•扎克伯格的父母看到年僅10歲的兒子對計算機非常癡迷的時候,送了一臺電腦給他。
馬克•扎克伯格在10歲時,獲得了一臺屬于自己的電腦,馬克•扎克伯格非常沉迷其中,但所幸馬克•扎克伯格癡迷的不是電腦游戲,而是在于研究電腦編程技術。當然,馬克•扎克伯格的父母也擔心自家兒子太自閉,成長太孤獨,但馬克•扎克伯格很快就展現出了他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他無師自通地給家人朋友解決電腦問題,美名很快傳遍了扎克伯格的家族以及周圍朋友,馬克•扎克伯格被譽為“電腦神童”。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作者視角獨特,論點新穎。本書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技巧,用語切實中肯、系統而詳盡,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讀性。
挺好的,物流速度很快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對我有幫助。
不好意思,確認晚了。紙尿褲買給朋友的孩子的,查不到物流信息,剛聯系朋友才確認已收貨,所以未能及時確認,抱歉。好評
還可以吧。
首選當當網
當當送貨超快~~書的質量也很好~~
書比想象中薄一些,但是對得起價錢,就是快遞公司不專業!選的刷卡,快遞公司沒帶pos機
快遞太慢 包裝是我購物以來最差的 體驗非常差 以后也不來當當網了 表示失望
很好,非常實用,內容充實通俗易懂,當當快遞很快,星期五中午下單,隔天早上就到了,紙質不錯!非常滿意!下次還來當當買!
不錯,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