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原來如此!造型,不僅如此!歷史的時間得以再生,不同民族的美重現輝煌。變幻莫測的圖像世界,造型的神秘與絢麗之美。悠游型間傳遞亞洲聲音,正讀沃土珍視東方文化。通過12篇渾然天成的論述可以管窺先生在其立體的藝術實踐中如何從森羅石象的形態發掘出具有“靈力”的“原型”,并賦予新的“生命”,創造出卓犖冠群的一代造型。“一本書不是停滯某一凝固時間的靜止生命,而應該是夠早和指引周圍環境有生氣的元素。”他的“自我增值”、“微塵與噪音”、“流動、滲透、循環的視線流”、“書之臉相”等設計理念和“萬物照應劇場”、“漢字的天圓地方說”等理論構成了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每讀這本書,都會伴隨新的發現。
本書是平面設計師、出版人、編輯、書刊藝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學習參考工具書和書刊設計理論研究讀物。
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
平面設計家、書籍設計家、神戶藝術工科大學亞洲設計研究所所長、名譽教授。
1932年生于日本東京。
1955年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建筑科。
1964年至1967年任德國烏爾姆(ULM)造型大學客座教授。
1970年起開始書籍裝幀設計,創立以視覺傳達論、曼荼羅為中心展開亞洲圖像、知覺論和音樂論的研究。
多次策劃介紹亞洲文化的展覽會、音樂會和相關書籍的設計,以其獨特的方法論將意識領域世界象形化,對新一代創作者影響頗大。將亞洲傳統的神話的圖像、紋樣、造型的本質形容成“萬物照應的世界”,見諸多部著作。
1971年獲第二屆野間出版文化獎,1982年獲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金獎,1997年獲每日藝術獎,1998年被授予日本國家紫綬帶勛章等。
2006年開始在北京、深圳、南京、成都舉辦“疾風迅雷——杉浦康平雜志設計的半個世紀展”。
主要著述:《日本的造型、亞洲的造型》(三省堂);《造型的誕生》《生命之樹花的宇宙》(以上NHK出版);《吞下宇宙》(講談社);《叩響宇宙》(工作舍)。編著:《視覺傳播》《亞洲的宇宙觀》《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文字的宇宙》《文字的祝祭》等;設計作品集:《疾風迅雷——杉浦康平雜志設計的半個世紀》(TransArt)《杉浦康平脈動的書——設計的手法與哲學》(武藏野美術大學)等。
著者初版序:“生命記憶”和“萬物照應”——杉浦康平
初版序:聆聽注入“生命力”造型的歷史回聲——呂敬人
初版譯后記——李建華 楊
令人感嘆 智慧的驚奇 杉浦的宇宙學 ——巖田慶治
前言:有“生命”的“造型” ——杉浦康平
1.太陽的眼睛?月亮的眼睛——身體講述宇宙開辟的“造型”
2.對稱的造型——陰與陽、天與地,流轉的“造型”
3.二即一——融合對立之力,合二為一的“造型”
4.天渦、地渦、蔓草渦——卷進萬物“生命”的“造型”
5.身體躍動產生缐——動、看。人體里蘊藏的“造型”
6.漢字植根于大地——表現上天恩澤、大地力量的“造型”
7.象征祥瑞的文字——枝葉舒展的壽字“造型”
8.書的臉、書的身體——從一張紙說起,變幻的“造型”
9.道路地圖、人生地圖——描繪心靈軌跡的“造型”
10.柔軟可塑的時空——使環境發生變化的感覺之“造型”
11.手中的宇宙——凝縮于手指的曼荼羅的“造型”
12.吞下世界——與身體合一、宇宙的“造型”
后記:“造型”的圓環
謝辭
參考文獻
攝影、圖片提供
聆聽注入“生命力”造型的歷史回聲
——走進杉浦康平的宇宙世界
呂敬人
多年來,不僅在藝術設計理念方面得益頗深,在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世界觀方面也得到恩師點撥和指引: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治學精神,不恥下問、廣學博取的求知欲望,不宣揚自己的開闊胸懷,寬容他人的豪爽性格……
先生經常談到東西方思維哲學之不同。西方人強調人本,東方人則強調以自然為中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西方人的世界用肉眼是看得到的,而東方人心目中的世界是不可視的,她存在于精神心靈之中。東方人的自我心中要有大宇宙的存在,人的生命要融合于整個自然宇宙之中。
先生的“純真”演化成精神的關注、具有熱情的創造力,幾乎他的每一個設計都富含意念,具有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和創造性;是注入豐富內涵的生命的設計,而不是機械的物象構成和色彩游戲。他的書籍設計作品貫穿了他將信息視覺、觸覺、聽覺、味覺五感共存的活性化創造的大膽實驗,以至多少作家、讀者為他的作品所感動,多少設計家學習摹仿他的創作形式。
他策劃組織設計的眾多展覽,如曼荼羅—出現與消亡展,亞洲之宇宙觀展,花宇宙—染?織?飾展等,均引起了日本國內外極大的反響;他受不丹王國政府之邀為其國家設計充滿民族特質的郵票;他首開將時間、空間、物量相對視覺化之先河,創造力世界及時個時間軸地圖、味覺地圖、人生地圖……這種具有超乎想象的圖像解析信息傳達方式;他對文字研究一如對音樂的愛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他在《活字禮贊》一文中提出漢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為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學說;他為“寫研”做了解析漢字專題的年歷,連續了二十年;他編著的《文字的宇宙》《文字的祝祭》充分體現了“杉浦文字論”學說的結晶;他策劃制作的《星星的書》運用立體凸面鏡和特殊的平面印刷技術實現四維空間的宇宙圖像,是世界稀有的奇書,在日本已經再版三十多次,世界各國也紛紛出版。
“杉浦圖像學”的核心是曼荼羅的獨創性研究,《圓相藝術工學》是曼荼羅圖像研究的延伸,他潛心于豐饒的曼荼羅的宇宙論中,逐層剖析沈敏的宇宙圈中人類生存的生死觀;杉浦先生設計的《傳真言院兩界曼荼羅》運用中國及日本傳統的經折裝、卷軸裝和西方線訂裝等六種書籍形態合成一函,東西書籍文化融為一體,可謂是具有歷史性創想的書籍設計精品,此書榮獲1982年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設計評比金獎及其他多項殊榮。
杉浦先生的創作范圍和興趣已遠遠超出平面設計的范疇,而更多集中于亞洲文字生態圈的研究和亞洲文化精神內涵的探索,從圖像表象中去解釋深植于亞洲人民內心中的形象和概念,探尋人類傳承的秘密,和生存的憑依?!对煨偷恼Q生》就在這一研究過程中誕生了。先生以其豐富的聯想力和敏捷的判斷力,細密嚴謹的學術研究精神,在浩瀚的時間之流中搜尋人類文明起源的線索,正是對現代文明的一中反思!杉浦先生認為當今人們處于一個“飽食年代”,在如此龐大的物質泛溢的環境中,深入思考、選擇未來的能力卻在大大下降,人類千年文化之根在當代人心中漸去漸遠。物質的富庶并不說明內心精神世界的豐裕。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靠世世代代一心一意的日積月累,才閃爍出如此奪目的光彩?,F代人既領受著這種文化之光的洗禮和恩惠,卻不去仔細辨析理解、心存感激,而是急功近利,忘記傳統的價值——現代文明的根,是多么的可悲。
瑜伽行者長期苦修行,試圖激醒自身體內潛在的活力,使身體具有靈性。?
瑜伽重視呼吸法。行者們隨著呼吸入“氣”(Prana)。?
“氣”即充溢在天地自然間清澄的“氣”流,在印度也叫“宇宙風”。被吸入體內的“氣”通過遍布體內的無數脈——即從解剖學角度不可視的“脈管”(nadi)—被送往身體的各個角落。還有的觀點認為,約七萬條瑜伽脈像樹枝一樣布滿人體。?
其中有三條脈管特別重要。?
一是沿脊椎從海底輪至頭頂梵穴的中脈;二是右側從海底輪通過右鼻孔的右脈;三是聯結海底輪和左鼻孔的左脈。?
吐息,納息。其間還有屏住呼吸的狀態。例如,從右側鼻孔吸入氣,要從右側的右脈使之下降,靜靜地在體內循環。于是,在稍事屏息靜氣后,再把徹底下降的氣轉到左側的左脈,使其徐徐上升。這樣的納息—屏息—吐息是通過改變左右鼻孔靜而持久地重復。?
據說在調息的深化過程中,行者右側半邊身體的“太陽的力這兩種力量”和左側半邊身體的“月亮的力量”逐漸蘇醒……行者使量互相抗衡,在實現高次元控制的同時,使這種力量通過中間的中脈上升到頭頂,使太陽和月亮的能量連接化一。呼吸法喚醒太陽的力量、月亮的力量。將這兩種力量結合,冥想成就,即達到“開悟”。?
喚醒(或攝取)并駕馭日、月的力量于右、左側身體——這種修行法不限于瑜伽,中國道教的引導術、養生術也采用之。
體現宇宙的龜與漢字的結合
棋盤或都市象征的四角造型與古代中國、特別是東漢時代后期倡導的“天圓地方”說的宇宙觀相關。根據天圓地方說,大地是廣袤無垠的方形,而天是圓或半球狀覆蓋大地。
這種將世界徹底單純化的模式對古代中國的種種造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據說有一種動物本身就代表天圓地方說。即龜。
龜背甲殼圓圓隆起,而腹部甲殼則平坦舒展。背部甲殼屬于天空,腹側則為大地。而夾在甲殼中間的龜肉則是含水蒸氣的大氣。
即龜的身體本身既是天,又是地,加之充滿其間的大氣,象征著一個完整的宇宙……
由龜的宇宙模型性自然聯想到龜與漢字誕生的直接關系。
今天的漢字是以殷代突然出現的一系列文字群為原型的。它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被刻在鹿胛骨或龜腹側平坦的甲殼上記錄下來。
到底刻的什么字呢?
例如用火烤龜甲,向神祈愿,并將由此產生的裂紋作為神意的象征來認識,將結果刻在龜甲上。這被稱為龜卜。漢字之祖——甲骨文應運而生。即龜腹側象征大地的平坦的甲殼是漢字誕生的基礎。
由此看來,漢字為什么寫在四角平面上的道理也就逐漸清楚了。
四角平面孕育著廣袤無垠的大地,漢字的一點一畫和建在上面的都市規劃法一樣是在四角平面上的造型。在宇宙論的廣袤中加入人的行為因素,并使這種行為升華到漢字的造型。這,就是漢字。
……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
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怎么說呢,偏學術化,不是讓人特別能靜下心來
大學期間就很喜歡這書,終于買到手,拜讀后的感受很特別,關于對造型的研究,自己還需要繼續深入。好書!推薦?。?!
弟弟學平面設計,一直要求買這本書,但是老版的找不到了,看到微博上朗朗書房的宣傳就買了并快遞給了他,他很開心,說是找了那么久,真是很開心哦。
剛看了前言,大概了解了一下內容,非常喜歡,一本具有研究性和豐厚文化底蘊的書籍
老師推薦的書,原來以為會很枯燥~拿到書以后快速瀏覽了一下,覺得還是挺不錯的~
杉浦老人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達著設計的方法,傳承著造型的理念,但不存在說教,而是在真情的文字中娓娓道來,如何抓住設計的源泉,如何打好造型的根基。讓每個在設計領域不斷追求的人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發現身邊豐富的財富和資源。如同一個循循善誘的導師,指引著方向和技巧。好的作品能夠啟迪人生,好的作品能夠引領方向,希望杉浦老人的系列作品屬于每一個設計人,屬于每一個讀者。
講的是一些傳統造型的來源以及關于思維拓展的一些方式。還不錯吧
導師推薦的必讀書目,拿到手感覺裝幀紙張都很不錯,作者是設計界教父級人物啊,一定寫得不同凡響,希望我以后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書籍設計師,加油!
書角有一點破損 在雙十一前買的 可是比雙十一還晚到 也是心醉了 其他都很好
朋友是學設計的,以前聽她說起過杉浦康平,設計界教父級的人物,微博上看到有這本書,聽說在此之前都絕版了,果斷買來送她。
一打開,便喜歡上了封面,經過手指的輕輕觸碰,紙質上的文字,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它們的輪廓在向我的手指問好,然后我反復的感覺著那份美好,看了幾頁,我會看幾遍的。抱著慎重的態度去完成。
聽呂敬人老師說的杉浦康平~光封面就好喜歡~~~認真看看吶!!!
看到關于杉浦康平的這樣一段評論:他在對亞洲陶然心醉的同時,也對日本生生不息的傳統美,投入巨大的熱情,并加以重新認識。他的設計里又對東亞通感的關照,有對歷史理解的同時投向生活與風土的溫馨目光做注腳。他以**的手法,擷取了日本人哺育的,綿延傳承的技藝、匠心、習俗,祭祀,盡情而大膽地。。。。。。這語言用來評價這本書也是恰如其分的。
杉浦康平,被人稱為設計界的教父。在全球設計界里,杉浦康平是數得著的設計家;在亞洲的設計界里,是排名前列的設計大師;在日本設計界里,他是旗幟;在中國設計界里,他影響了好幾代人。50年設計歲月,成就無數,影響深遠。這本書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了,新版的封面挺有特色的,內文版式不錯,值得推薦!所有設計人都應該看一看,因為它不僅僅屬于大師,更屬于每一個普通人。
就喜歡杉浦康平的書,這是我看了展覽后來買的書
(三省堂);《造型的誕生》《生命之樹花的宇宙》(以上出S版);《吞下宇宙》(講談
再版的質量一般,結合之前出版的《杉浦康平—雜志設計的半個世紀》,杉浦康平把事物與圖像的構成拆解到我們面前。
內容和臺版沒區別,就是封面設計讓人失望,雖說只是以堆砌的文字的替換掉了原有的圖案,但這樣一來,整個構圖就變得松散。書本身很不錯,但是要讀透需要一定量的知識儲備,不愧是杉浦康平寫的書,再一次讓我感覺到自己知道的太少,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設計之路任重而道遠,看在作者和內容的份上,給滿分吧。
填寫了新地址,因個人原因沒有寫好收貨信息,感謝好心的客服和物流小哥幫忙才順利送達,當當值得信賴
驚嘆大師的經典,買的很值的一本書,感受西方人強調人本,東方人則強調以自然為中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設計。
書中介紹了很多設計背后的意念,如大相撲之爭,代表的物喻。烏龜的造型,代表天圓地方等等…… 記憶最深刻的是,里面有一個小組作的對人生的隱喻繪作,有人把人生看作是一盤點燃的蚊香,有人則把人生看作是一條正在一邊進食一邊排泄的金魚……人生的意義與軌跡,表達非常力道。
杉浦康平,設計界值得膜拜的大師!在各網絡書店一直顯示缺貨,這次的出版終于可以一窺真面目。且和同類書相比,定價普通大眾都比較能接受,適合推廣普及吧~~拿到書,對內容和設計還是比較滿意的~
很喜歡杉浦康平的設計理念和哲學~我覺得書籍封面很好看!
剛拿到書,大致翻了翻,真不愧為大師啊,造型誕生于生命,造型誕生于生活,造型誕生于宇宙……這不僅是一部設計書,更是一部文化書啊,這樣的內容這樣的品質,三十多真是太值了,我得意地笑~~五一假期宅在家里好好讀讀!
訂書的第二天,書就送到了。書裝幀很好,很滿意。昨天下午閱讀過程中發現缺頁,拍了照片反饋給當當,當當很快就受理了,今天上午,快遞員就把調換的新書送到了。對當當的快捷反映真心點贊。幾年來,一直在當當買書,以后會繼續支持當當!
這本書可以加個副標——設計背后的設計!讀后很驚訝杉浦康平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他的確是一個會通東西方文化的設計大師。他的作品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并且充滿豐富奇異的想象力,讓人驚嘆。希望對設計感興趣的人都來讀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