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是一位建筑大師,他一生更摯愛雕塑。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軍侵華已經劍拔弩張,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感到時間的緊迫,他們日夜兼程地趕路,要趕在侵略者入侵以前把華北、中原地區的古建筑全部調查完畢,要在日軍毀壞這些珍貴的廟宇、石雕、佛像前把它們拍攝下來、記錄下來,因為很有可能這是它們留在人世的影像。時至今日,它們中有一部分已經不復存在了。
讓我們跟隨梁思成的文字和照片去體味中國雕塑那失落已久的美。
1946年梁思成應美國耶魯大學之邀赴美講學。1947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周年紀念,舉辦了一系列學術活動,邀請梁思成擔任"遠東社會與文化"研討會的負責人。在這次會議上他作了"建筑發現"與"唐宋雕塑"兩個學術報告,是與會學者中同時發表兩篇論文的學者。就在這次會議上他首次將四川大足的雕塑藝術介紹給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1947年他回國,在上海見到他的摯友陳植先生時說他準備寫一本《中國雕塑史》。梁公對中國雕塑極為熱愛,亦有很深的造詣,早在1930年他就在東北大學建筑系講授過"中國雕塑史"這門課。但是那時他還沒有去過云岡和龍門,講課所用的圖片絕大部分都是引自國外學者的著作。直到20世紀30?40年代,他親自考察了云岡、龍門、南北響堂山、天龍山、大足及四川大量的摩崖石刻,并對他調查的古建筑中的佛像反復琢磨。從古建筑中佛像塑造手法及風格的鑒別,來佐證廟宇建造的年代,亦或根據宙宇建造的時期判斷佛像的古老程度。他對這些雕塑作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他自己獨到的見解。1947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作的"唐宋雕塑"的學術報告當是他關于中國雕塑較系統的論述。
但我在他的遺稿中始終未見到"唐宋雕塑"的論文稿件。
""期間,紅衛兵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也就在這個時期他對自己的學術思想、人生觀作了徹底的清理。他在自己的學術思想中作了多么痛苦的掙扎,他是那么真誠,對所有的批評都是認真思考,不能想象他這個在舊社會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還保持著這么純潔的童心。但是后他更加痛苦地告訴我:"如果現在再讓我重頭學習一遍建筑,我還是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那時我更關心的是他的健康,我隨時都在紅衛兵把他從我的生活中撕裂開去的恐怖中挨過。就是在這樣的苦難中我更清晰地認識了他,也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學術思想。
我們的住房也24小時比24小時縮小,直到有24小時通知我們全家搬到北院14號一間25平方米的房子中去。我傻了,25平方米,我們全家5口人,一人一床就得占去10平方米,其他如火爐、桌椅、箱柜、鍋碗瓢盆怎么處理?我無奈地整理著必須用的衣物、書籍,當我在整理書架時,一夾圖片散了下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他在美國為寫《中國雕塑史》時收集的散落在國外的中國歷代雕塑的圖片。思成正在寫檢查,聽到響聲回頭一看,他的眼睛立刻從茫然的神態中放出了光芒,急忙拾起掉在地上的圖片對我說:"眉眉你看那多(美啊)??""美"字剛要說出來又咽了回去,因為"美"在當時是犯忌諱的字。看到他在接受嚴厲的批判時,仍然對祖國的傳統雕塑如此傾心,我被他的這種激情所感動。想起平時他一直想寫一本《中國雕塑史》的愿望,我并不理解,也不支持,因為"大屋頂"的批判對我來說記憶猶新,我生怕又會惹出什么亂子,意識形態的東西好不要去碰。但此時此刻的我卻對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的思想里含著多少美好的東西,為什么不讓大家來分享呢?
但是晚了,他的健康每況愈下,終于離開了我們。從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雕像圖片起我就時時想到他還沒有動筆寫的《中國雕塑史》。20世紀90年代我曾委托臺灣的兩位學者到普林斯頓大學去查找他在1947年在該校所作"唐宋雕塑"的報告文稿,但均未能查到。
1947年他曾為美國大百科全書寫過《中國的藝術與建筑》一文,用極簡潔清晰的語言闡述了中國雕塑的歷史源流及各時代的特點,因限于篇幅,沒有展開論述更沒有條件結合實例來介紹,這是非常可惜的。這篇《中國的藝術與建筑》中的雕塑部分應當是先生準備寫雕塑史的綱。因此我依據先生的雕塑篇的文字,配上當年先生拍攝收集的圖片及有關論述整理成這本小書奉獻給讀者,先生涉及的雕塑范圍很廣,包括金石玉器陶瓷??等等。限于本人水平,僅側重于佛像雕塑的整理,錯誤在所難免,萬望讀者見諒。
林 洙
2009年元月
梁思成,中國近現代著名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中國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古建筑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最要的是他拍的圖片很珍貴,因為有一些,我們已經看不到了
超級喜歡!有很多珍貴的佛像照片,從建筑的角度講述佛像的故事。
好書,是經得起推敲的,好書,是能讓人反復閱讀的,好書,是一版再版的。無論他們如何評價這本書,我個人認為對了解中國佛像歷史,對自是人文素養的提升有很重要的意義!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帶著這本書我們一家自駕游,并循著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腳步去了天龍山,感謝梁思成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圖片資料,可惜80多年后的今天好多佛像只留下了身軀,今昔對比之余感慨萬分!我的夢想就是在有生之年,游歷各個著名的佛院石窟,用我的相機,用我的眼睛發現美麗中國古老的文明,以慰今生!!!
佛像的歷史 S林洙年元月簡介【作者】梁思成,中國近現代
搬家遺漏了一本,心心念念買回來,整顆心終于舒坦了。
宗教對每一個古國的文化發展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里面圖片有很多,希望看完以后自己能對佛像了解的更多些。
書的內容很詳實,各大石窟幾乎都有講到。圖片資料也豐富
梁老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總有獨到的遠見,令人欽佩
梁思成一直是我佩服的人,為了所熱愛的建筑奉獻一生的人,他的書肯定很有價值
一段悠久的歷史,一曲先民的頌歌。這些寶貴的圖片資料記錄下了曾經的輝煌!為梁先生點贊!
書不錯,很多的圖片,知道佛像初步歷史。印刷很好
以為是梁思成大師的著作,買回來一看,其實是他的遺孀整理的。。也算是吧。好書,對佛像研究深入透徹,看完受益匪淺
上周去了重慶的大足,有幸看到了宋代精美的石刻藝術,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就是梁思成大師于1947年代表中國建筑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術論文演講中,第一次向世界展現的,從此大足石刻世界聞名由于歷史的變遷,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已經變更,如書中遼代的河北省薊縣獨樂寺,先為天津市薊縣
好!推薦給我老師,他也很喜歡!梁思成的遺孀整理的梁老的建筑學筆記中關于中國佛像的文字資料。配圖都很精美!
公對中國雕塑極為熱愛,亦有很深的造詣,早在年他就在東北大學建筑系講X授過中國雕塑史這門課
好書,梁先生治學和資料保持之難,林先生整理之難,沒有辜負梁先生心血。那些圖片已經成為絕版,現實佛像有的可能已經被毀,有的修繕面目皆非。珍藏這本書吧,林先生沒有后人,將來再版難了。
很好,很多東西現在已經看不到了,還好有認為我們后人去留下來,希望未來在沒有這種慘劇,雖然還在不停發生
全國佛線羅列了不少,全是黑白照片(歷史條件限制),文字量不大,對每個佛像的評價分析不多,來歷及意義介紹更少,書名改為《中國佛像分部》更為合適。更像梁先生的考察筆記,而非理論分析。既不適宜旅游者、也不適宜佛教愛好者,適宜佛像雕塑或地點指引。
梁思成的研究必須支持,真的是為中國建筑做出很大貢獻的人
已經習慣從當當買書,書每次都沒有破損。這本書最先在書店翻過決定買下,當當價格很合適。其實不是完整的嚴謹的學術著作,但是還是很喜歡。大量的配圖和解釋讓人能看得懂
本書以照片為主,文字量不算多。黑白照片雖然年代久遠,但可能經過現代技術翻新,清晰度不錯。照片中的佛像,有的可能已經不再存世,有的不可能親眼看到。而自己看過的佛像,多是當世新建的。看看這本書,多少可以一些遺憾。
搞活動時候買的,便宜,但是比書店里的少了一本小贈書,就這樣吧。內圖較多,很多原物當已被賣到國外,或損,或毀,或入館藏,20來塊錢買點歷史的回憶吧。畢竟是梁思成先生畢生欲結集而未成資料之匯集,今有林洙女士配以文字,可入。
國人最早寫雕塑史的吧,多與梁寫中國雕塑史同,文字多帶有文言味,偶有當今白話,不知是梁先生還是編者后加,對傳統佛像菩薩有一定的認識,對雕像演變原因刨析較少,圖片多數清楚,偶有不請的,遺憾未涉及敦煌麥積山等.
北魏——龍門石窟C北齊、北周北齊——天屯山石窟北周造像隋唐龍門石窟各地雕塑造像唐代雕塑的興衰宋、遼、10金佛像的歷史,是與會學者中同時發表兩篇論文的學者。就在這次會議上他首次將四川大足的雕塑藝術2介紹給國際學術界I,C引起
之前看評論還以為是梁思成之前寫的《中國雕塑史》配圖版,到手后發現并不是!是一本全新內容的書!!很慶幸沒把它放出購物車,因為之前的《中國雕塑史》版本我都看過了哈哈,有興趣的話推薦購買,大師畢竟是大師啊,研究相當嚴謹
確切的講,梁思成先生的《佛像的歷史》,應該叫“中國佛像的歷史”。按先生從1932年春,赴薊縣獨樂寺考察調查起計,到1949年,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特別是1932年到1941年間),對我國古代建筑作調查考察,寫下了許多調查筆記,拍攝了許多我國古代建筑和雕塑的照片,為我們用文字和照片,保留了許多珍貴的中國古代精美藝術記憶,遺憾的是,直到先生仙游,依然未有機會將“中國佛像的歷史”的筆記出版,很感謝梁先生的遺孀林洙女士,傾力為先生整理和編輯遺稿,分門別類,其中有關中國佛像的筆記和照片,結集成《佛像的歷史》,讓我們跟隨著梁先生,穿過千百年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