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將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身無分文的青年李嘉誠如何賺得及時桶金;出身寒微的李嘉誠如何征服名門小姐的芳心;李嘉誠如何從小老板變為"塑膠花大王";李嘉誠如何把握地產市道良機;李嘉誠如何兵不血刃以7億搏60億;李嘉誠如何連續多年穩跨全球華人首富寶座。
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他一年財富激增6成;他經營世界上的港口;享有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擁有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全球企業家";他統領的"和黃"集團被美國《財富》雜志封為"全球最賺錢公司";惟有他能夠在他的領域中頻繁地被世界所感知,進而影響全球這一行業的未來……
商業巨子的成功秘訣 華人首富的不息傳奇
這是一本全新的,資料、詳實的李嘉城奮斗史。書中詳盡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傳奇人物的精彩故事,系統而深入地分析了李嘉誠被譽為"超人"的原因。并且首次批露李嘉誠鮮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的苦與樂,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個人喜好甚至缺點等等。如果說一堂精彩的創業課會使人終生受益,那么一本好書亦將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一個赤手空拳的青年,構筑了一座財富的王國。這里除了有億萬富豪富甲一方的成功秘訣,還有讀者為關注的一個曾經窮困潦倒,不名一文的青年是如何抓住機會掘得桶金的。書中傳授了成為少年李嘉誠的方法:由22歲開始,每年不斷投資,在退休之年,你可以擁有近800萬元的資產,如果你有運氣選擇了一項年回報率達36%的計劃,你就可以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書中甚至詳細描述了李嘉誠在幾筆重大生意中的具體操作方法,堪稱一部創業實戰指南。
序
及時章 時局動亂 輾轉香港棄家園
第二章 雪上加霜 天災人禍接踵至
第三章 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難
第四章 不安現狀 頻頻跳槽步步高
第五章 創業伊始 萬里長江立大志
第六章 塑膠之花 開遍香江滿世界
第七章 心心相印 親上結親喜疊喜
第八章 涉足地產 人棄我取顯卓識
第九章 騎牛上市 地產股市任馳聘
第十章 地鐵招標 一飛沖天戰地王
第十一章 立足中區 再建華行攀高峰
第十二章 力助船王 大戰英資九龍倉
第十三章 蛇吞大象 李超人入主和黃
第十四章 招賢納士 知人善任輔大業
第十五章 銳意進取 再購青泥控港燈
第十六章 地產大王 迂回包抄賽置地
第十七章 股市強人 潮起潮落穩行舟
第十八章 華商眾豪 聯手合力戰置地
第十九章 跨國投資 眾說紛壇是與非
第二十章 游子回鄉 報效祖國樹心碑
第二十一章 汕頭大學 澤被桑梓傾心
塑膠之花,開遍香江滿世界
1957年,李嘉誠赴意大利考察塑膠花生產,回港后,他率先推出塑膠花,即成為熱銷產品。其后,他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又因生產規模太小,險些前功盡棄。當塑膠走遍世界之時,他由此贏得塑膠花大王的桂冠。
50年代中期,香港工業化形成熱潮,港產工業品源源不斷打入國際市場,越來越引起國際商界的重視。在港九市區邊沿及新界,山寨式工廠如葡萄串布滿新工業區。
長江塑膠廠經歷過頻臨倒閉的危機后,生機煥發,訂單如雪片飛來,工廠通宵達旦生產,營業額呈幾何級數增長。李嘉誠的信譽有口皆碑,銀行不斷放寬對他的貸款限額;原料商許可他賒購原料;客戶樂意接受他的產品,派送大筆訂單給他。
居安思危,上一次危機,正是在春風得意時發生的。李嘉誠的頭腦異常冷靜,思考長江研制的現狀及未來。
香港的塑膠及玩具廠已有300多家,長江廠只是其中經營狀況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長江廠出口的塑膠玩具,跟同業并無多大區別,只是款式有細微變化而已。除了同業,誰還會關注有一個"長江塑膠廠"呢?李嘉誠不滿且憂慮。
的確,香港的塑膠制品在國際市場賣得很"火"。細究之,香港產品的優勢卻是廉價,這實在是可悲的事情。大陸政權更替,"難民"逃港,香港儲備了大量的勞力資源。50年代,港府對來港人員,來者不拒,作為后備勞力資源。香港的工資低廉,故而產品廉價。難道港產貨就不能以質優款新而稱雄國際市場嗎?
長江廠從創辦起,所生產的兩大門類:塑膠玩具和塑膠日用品,先后變化了幾十款。這大部分是按照經銷商的訂單,設計改型的。廠家為商家所左右,李嘉誠曾想站在消費者立場上,推出新產品左右商家,因為太忙,風險又大,只能作罷。
執業塑膠業已是第7個年頭,李嘉誠自覺仍屬這一行業的平庸之輩,他從來就不是個甘于平庸之人。他渴望有個新突破,使長江廠從同行中脫穎而出,嶄露頭角。
尋找突破的視野,不能局限于彈丸之地香港,而是國際市場。
李嘉誠不是一個尋常意義的企業主。我們且不探究他的內心世界,單看他的外在表現。在工業區和鬧市區,人們常能見到不少這樣的中小企業老板,他們聚在酒樓菜館,觥籌交錯,豪飲暴食;他們或去麻雀館(賭坊)小賭,去跑馬場大賭,去澳門豪賭;他們中,更有人是妓寨鳳樓的常客,枕香抱玉,共度春宵。香港既是投資家的樂土,又是逍遙客的銷金窩。他們中,不乏精明的賺錢高手,就這一點,注定他們不太可能發大達。
李嘉誠與這一切無緣,這必須歸結于他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李嘉誠每天都要工作10多個小時,工作完畢,還要自修功課。臨睡前,舒展疲憊的身肢,斜靠在床頭翻雜志。他購買和訂閱的雜志都是經濟類的,他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識和信息。
一日深夜,李嘉誠翻閱英文版《塑膠》雜志,目光被一則簡短的消息吸引住:意大利一家公司,已開發出利用塑膠原料制成的塑膠花,即將投入成批生產推向歐美市場。
一直苦苦尋找突破口的李嘉誠,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興奮不已。
歐美的家庭,室內戶外都要裝飾花卉。這些植物花卉,經常要澆水、施肥、剪修、除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許多家庭主婦變成職業婦女,對這些家庭來說,不再有閑情逸致花費時間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換花卉品種,實在麻煩得很。
塑膠花正好彌補這些缺陷。現代人以趨趕時髦為榮,塑膠花的面市,將會引發塑膠市場的一次革命,前景極為樂觀。
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希冀和強烈的求知欲,登上飛往意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春天的意大利,正是旅游的黃金季節。明媚的陽光、旖旎的山色、千姿百態的雕塑、古色古香的建筑,莫不吸引了大批的世界游客。李嘉誠無心觀光游覽,他心里惟有爭奇斗妍的塑膠花。
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急不可待去尋訪該公司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仆仆來到廠門口,卻嘎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領市場,賺得盤滿缽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方肯出手。
那么長江廠只能跟在別人后頭亦步亦趨,談何突破?聰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對急于打冷門,填空白的李嘉誠來說,,等塑膠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將會遇到眾多的競爭對手。
市場的競爭,又是時間的競爭;贏得時間,就贏得市場。
李嘉誠以香港經銷商的身份,進入這家公司,言稱準備在香港推銷貴公司的塑膠花。公司職員彬彬有禮地帶李嘉誠進產品陳列室,琳瑯滿目的塑膠花使李嘉誠恨不得長10雙眼睛。李嘉誠一面拿花束在手中端祥,一面詢問有關塑膠花的知識。
這位挑剔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蘑菇了一整天,才購買各種款式和顏色的塑膠花,準備先帶回香港試銷。
樣品有了,腦子里也裝滿了塑膠花的常識。然而,僅僅是常識,具體的生產工藝及配方調色呢?
李嘉誠去當地圖書館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所見的專業資料,他在香港也看過。李嘉誠心急如焚,他放下廠里的事務遠來歐洲,在這里又沒達到最終目的,難道就這么買回大批塑膠花去做擺設?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只有旅游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板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絕不敢控告他。當時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主,常常采用壓低工薪的做法,盤剝落后國家來的非法移民。
李嘉誠哪里會計較什么工薪?幸虧這位老板心貪,李嘉誠才能靠一張旅游簽證,打入這家工廠做工。這家工廠原先和總公司在一起,由于環境保護組織的抗議,才從市區遷到郊外。這樣,李嘉誠就不必擔心被總公司的人發現。
李嘉誠負責清除廢品廢料,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十分勤力,工頭夸他"好樣的",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下等勞工",竟會是"國際間諜"。李嘉誠收工后,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
這本書的字體不是那么大,整本書信息量十分豐富,對于了解李嘉誠的個人經歷和時代變化都很有幫助。對于年輕人來說,讀的時候會有較大的激勵作用,可以從李嘉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我一直覺得李嘉誠這個大人物,要不就是含著金鑰匙出身,要不就是絕頂聰明的一個人。沒想到,他也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像我們一樣奮斗,像我們一樣拼命。不過,他比我們多了一份機遇,恰逢經濟復蘇,憑借5萬塊和一雙手便創立了一個商業帝國。李嘉誠,一個讓人又羨又妒的一個人。
李嘉誠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了解其經營和成長經歷,對于創業者和管理人員,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想了解下李嘉誠 但也不可能有李嘉誠那樣的商運
很好的一本書,詳細全面地介紹了李嘉誠傳奇的商海歷程
世界上敢有幾個李嘉誠?那窮人不得都餓死!人么,知足常樂,不是人人都要像他一樣,非得金貫纏身,錢多了,花不完,就是數字,人這一輩子,來的時候干干凈凈,走的時候也要利利索索,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最重要的是,人要多做好事,與人為善,和諧社會!書不錯,受益很多!
商業巨子的成功秘訣 華人首富的不息傳奇 這是一本全新的,資料*全面、*詳實的李嘉城奮斗史。書中詳盡地為你講述了一個傳奇人物的精彩故事,系統而深入地分析了李嘉誠被譽為“超人”的原因。
正版的, 非常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感嘆于他一路走來的歷程,在他成為塑料大王后,我感覺他其實只干了一件事:買賣股票,當然這需要眼光,也需要聘用優秀的經理人,更感嘆于香港強大活躍的資本市場才能讓他把握一個個機會,內地也有這樣的人,只是弄不好就成了德隆系。
李嘉誠簡直是華人的驕傲,但是相對于邵逸夫,后者更偉大,一個人的偉大,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做了什么。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嘉誠做的似乎還遠遠不夠。
一個星期讀完,能從中學到不少。企業的成長史,也是一部吞并史。只有通過勤勉,然后通過機會,才可以成功。這本書主要描述的是李嘉誠商業成長史,可以好好讀下。
成功的人很多,如此成功的人很少,不要說李嘉誠的媳婦家多么有錢,不要說李嘉誠的機會很好。這些都是借口,成就是成,不成就是不成。如果你有兩下子,不成也可以活的很瀟灑
事實上我買這本書,是出于一個會計人想要從李嘉誠那里學習一些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的考慮而購買的。可是讓我比較失望的是,此書對李嘉誠先生如何解決各種危機,如何做出各種正確的裁決并沒有做過多說明,而是一筆帶過。
李嘉誠,耳熟能詳的大人物,一直很想讀他傳記,通過這本書,了解了李嘉誠
雖然不是每一個看過李嘉誠全傳的人都可以成為李嘉誠,或者說沒有人再可以成為李嘉誠,他締造的傳奇是無可復制的。但是,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從他的履歷中,發現一絲啟示,一股激勵,足矣。
個人以為這是諸多介紹李嘉誠的書中最好的一本,非常全面與系統。閱讀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為此書是付出了艱辛勞動的,資料相當詳實,通過閱讀不但可以了解到李嘉誠先生的成長、發跡等經歷,也可以從中窺見香港在上個世紀中后期的發展歷程。
1, 對李嘉誠的發展過程有個全面認識; 2,把握了資本和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的機會; 3,經營和用人能力,決策前瞻性,全球發展眼光,商業精神; 4,個人品行,生活準則,讓人望其項背;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勤勞的工作贏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進軍地產憑商人的本能謀利而動,借資本的運作成就全球華人首富。大概了解了李嘉誠其人,但書寫的全然不夠精彩。
李嘉誠這個名字從小聽到大,就是沒好好認識過他。這么一讀,發現人家能多年保持中國首富的地位不是浪得虛名的。“在穩健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穩健”“在低潮時吸入,在高潮時拋出”“謙虛”“真誠待人”“勤奮”“先讓利給別人”這就是李嘉誠!
以前對李嘉誠的評價是:啊,這人很厲害啊!看完了這本書,才真正感嘆:李嘉誠真的很厲害!說他有運氣,可更多的是沒看到他的努力,兩者兼得,才成就了他,也令我們無數人贊嘆,羨慕 ,佩服。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人生也會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很不錯的。
李嘉誠作為我們華人首富,成功的人生經歷,豐富的人生經驗,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本書詳細對其進行了敘述,真心不錯,學到了很多知識,其實很多時候,不必要非要自己經歷過的才叫經驗,別人的也是可以拿來借鑒參考的。
李嘉誠,冷靜,低調,自律,永不止步的學習態度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也許,學他,不一定能成為他,我們也成不了他。但,只要愿意努力的改變自己,哪怕是只學到他的冰山一角,化為己用,也必將收益無窮,收獲一番屬于自己的果實!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他對做任何事情的誠信態度.我想就是因為擁有這個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李嘉誠全傳的讀后感。書中講了這么一件事情,他還在開塑料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發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
報著挺高的期望買了這本書,看完后覺得有點失望。作者可能是個記者,記者寫的傳記不敢恭維,深度不夠,只能講講面上的事。最敗筆的是書中大量的摘抄,比如對于收購戶外廣告業務的描述,幾乎是大段摘抄了商業計劃書,這些在傳記當中就顯得不倫不類。另外讀完后感覺作者似乎與李先生并不是很熟悉,寫的東西太淺。不過比起《德隆內幕》這樣的書,還是好一些,起碼書中沒有太多作者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