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特意下定決心出遠門,在家附近的公園里,在離家較近的登山路上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這本書介紹了80多種自然游戲,可以讓你在游樂場和公園里,登山路上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而且不需要特別繁瑣的準備工作,非常簡單。
孩子通過在自然中獲得的知識和“養分”,今后會像肥沃的土地一樣,一直滋養孩子的智慧,讓他茁壯的生長,并且還會像精靈一樣,永遠守護在孩子身邊。
每個媽媽都能夠陪孩子玩的輕松游戲,
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和“養分”。
無論你是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你是住高樓還是民房,都能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
鄭真姬,因在博客上多次發表全手工制作兒童玩具、生活用品的文字,并推介了如何利用接觸自然環境來育兒的方法,受到了很多同齡孩子媽媽們的喜愛和歡迎,她也因此多次被電視和雜志媒體邀請采訪。
現在的她一直在學習研究自然和幼兒生態教育,憧憬史葛聶爾寧夫婦、塔莎杜朵那樣的生活。本著讓兒子度過自由、充滿活力的幼兒期的想法,希望活潑好動的兒子可以成為懂得享受工作、感受生命的溫暖善良的孩子。
已著有《制作玩具的媽媽》一書。
自然物——石頭剪子布
比起人造的玩具來,自然物的觸感與形態更加多樣。孩子如果能每天觸摸到自然物,就會培養起更溫柔的性格,更豐富的感情。如果用自然物來做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會讓孩子更加自然地接觸、觀察這些自然物。另外,這個游戲也可以作為其他游戲的準備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樹枝,石頭,樹葉(各兩個)
1:孩子與媽媽各自準備樹枝、石頭、樹葉各一個。(樹枝相當于剪子,樹葉相當于布。)
2:把準備好的一套物品藏到背后。
3:一邊喊“石頭、剪子、布!”一邊在三個自然物中任選一個,拿出來。
4:贏家把輸家的自然物拿走。
Tip
要是樹葉很多,也可以用樹葉來做類似“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孩子與媽媽收集很多樹葉之后,給每一片樹葉定一句提示語。(提示語的例子:最長的樹葉,蟲子啃得比較厲害的樹葉,最小的樹葉等)首先把一片跟提示語最符合的樹葉藏到背后,喊著“石頭剪子布!”拿出樹葉,誰能拿出更符合提示語的樹葉,誰就能把對方的樹葉拿走。
3.畫半片樹葉單純地讓孩子畫一整片樹葉,不僅很難,也會讓孩子覺得沒意思。這時候可以換一些別致的方式。可以將五顏六色的樹葉撕開,做成新的樹葉模樣;試圖畫一畫半片葉子也是一種有趣的經驗——把樹葉剪掉一半,另一半貼在寫生本上,您的任務就做好了!余下的交給孩子去完成吧。畫得不像也沒有關系。需要準備的材料:樹葉,膠,馬克筆,彩色筆。
1:收集各種各樣形狀的樹葉。
2:沿著葉脈撕成兩半。
3:把撕下來的其中一半樹葉貼在紙上。
4:畫上另一半樹葉,上色。
Tip
對孩子來說,畫半片葉子并不簡單,需要注意力十分集中。您是否聽到了孩子右腦活動的聲音呢?畫畫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觀察力,還能刺激孩子的大腦。
4.毛蟲喜歡樹葉
靜靜看著毛蟲吃葉子,就會讓人浮想聯翩。與孩子一起觀察著被毛蟲吞食的葉子,一邊想像著什么樣的毛蟲,怎樣去吞食了樹葉,一邊跟孩子聊天。這樣也許可以減輕媽媽跟孩子對蟲子的恐懼感。進一步想象,今天媽媽跟孩子都要變成毛蟲,就像毛蟲一樣吃點兒東西怎么樣呢?如果學著像毛蟲一樣爬行,今天是不是就不用打掃地板了呢?需要準備的材料:彩紙,剪刀,訂書器。
有些幼兒非常討厭毛蟲。我們恐懼某些東西,也許正是因為不夠了解。我們沒有機會仔細觀察毛蟲,也沒有見過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所以,想起毛蟲,我們的意識中大概只有一條綠色的小蟲子在那里蠕動而已。當然,僅僅觀察毛蟲吃的樹葉,并不能馬上喜歡上毛蟲,但是觀察了一段時間,就會對它產生興趣,這種興趣累積到了一定程度,也會慢慢與毛蟲親近起來。
5.貼上貼紙做楓葉。
用圓形貼紙,把綠葉染得五顏六色,會讓綠葉變成什么樣子呢?也許就會變成楓葉吧?粘貼紙的游戲,對孩子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在撿來的樹葉,或者紙做的樹葉上貼滿紅色黃色的貼紙,樹葉就會一下子變成紅黃相間的楓葉。這個游戲,讓你不秋天就能看到被染紅的銀杏葉和楓葉。需要準備的材料:綠色系的彩紙,圓形貼紙(紅色,黃色),剪
一直生活在都市的我最近開始為煩惱如何與孩子玩兒得的更好而煩惱。因為英語和數學可以等孩子上學以后學,而現在,正是媽媽應該與孩子們最珍貴的相處時光,所以媽媽們和我一樣開始必須立刻做的事情吧!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足夠的“養分”,幫助他們的大腦成為肥沃的土壤,將來這片土壤上定將會長出知識與智慧的芽。
—— 本書作者 韓國模范媽媽鄭真姬
我小的時候就生活在農村,所以每天都與大自然接觸,干過很多農活,比如春天耕地,種玉米、土豆,夏天時除草、澆水,秋天收獲。如今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每次耕種的過程,還有收獲之前的精心守護都是苦差事,還記得那時經常想偷懶,甚至躲避這樣煩躁的勞動。而如今我們又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體驗一下耕種的快樂,孩子們呢?他們會喜歡這樣的生活嗎?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是韓國作家鄭真姬寫的一本書。如果在中國來說的話,可以把她歸到“狼媽”、“虎媽”系列。為何如此說,是因為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5歲前不送兒子去幼兒園,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讓孩子們到外面的世界玩耍,可以有更多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的機會,對增長孩子的見識、開拓孩子的眼界大有裨益。
還不錯,不過孩子稍大上小學了,更適合4-6歲孩子家庭
如果讓孩子選擇留在室內和到大自然中去玩,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會選擇第二項——到大自然中去玩。的確,當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才能顯現出他們的本性。在這里沒有考試,沒有分數,沒有沒完沒了的課外輔導班。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有效地引導孩子親近自然,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來自韓國的媽媽鄭真姬女士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在《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中,作者告訴我們如何通過親近自然,在戶外活動中以游戲的方式把孩子帶進奇妙的大自然,體驗自然的純美,共享自然的樂趣,這是一本有效地指導書。 在女兒小的時候,我也帶她在小樹…
與其讓孩子在幾平方米的小空間里學知識,不如在大自然中汲取營養
值得每一個媽媽購買,更了解孩子。學會傾聽孩子。
孩子天天待在學校里圍著作業轉,偶爾的接觸大自然也不夠,特地買本孩子在自然中游戲的書,很棒的選擇!
就是一些自然游戲,不是我要的自然知識類圖書
貼近大自然,遠離電子產品,這應該是廣大父母都希望的事吧,咱也得好好學習下,更多地帶孩子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能夠陪孩子玩的輕松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和“養分”。
很好的育兒書。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我喜歡帶孩子接觸自然,不喜歡人多嘈雜的游樂場。
很喜歡的一本書,好好學習,以后帶著孩子們一起玩。
室外活動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使孩子在和他人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收獲友情,還可以學會如何和他人相處;到外面玩耍,可以提高孩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不斷探求新知的學習欲望…… 我們有著這么好的大自然,卻總是把孩子們關狹隘的房子中,真不知道是我們病了,還是我們做家長的還沒有長大。
看完韓國的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的這些書,真心覺得中國現在這種幼升小的入學考試就變態地要求著孩子早早地學會計算和拼音,再加上樂器、繪畫、圍棋、舞蹈這些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唉,讓孩子們做到對玩具和大自然都視而不見,去換來那些所謂的掌聲,真的就是成功的父母嗎?
我們習慣對孩子的學習關心,卻經常忽略孩子與自然的關系,希望看完此書,跟孩子一起多接觸自然,天暖和了,正是好時候。
孩子們就像一個個小科學家,他們對這個世界有著不同的認知,可有著太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些教條,怕孩子玩物喪志,不好好學習,結果孩子得到知識的途徑只有書本,可是這樣反而會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其實我們不如像書中那樣,帶著孩子去玩樂,去探索,跟孩子一起去發現我們身邊的風景
做為老師和家長,我強烈推薦各位媽媽也買這本書,因為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你一定會找到一種獨特的方式,一種健康的方式帶著孩子去玩樂,去成長,讓孩子感受著玩樂帶來的成長好好閱讀這本書并且身體力行,我相信,你和孩子一定會喜歡上玩樂帶來的一切。
看了《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覺得陪伴孩子真是太重要的,特別是高量的培伴,這其中跟孩子一起做手工,親近自然,活躍孩子的感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這本書能提高我的這種能力。
每個媽媽都能夠陪孩子玩的輕松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和“養分”。無論你是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你是住高樓還是民房,都能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
如書中所說,讓孩子參與外出的計劃和準備工作,從列清單、組織出游路線、安排行程,采購物品,這一系列的工作做下來,你會發現孩子變的有計劃、有條理,思考周到,不會再丟三落四。孩子的成就感和責任感都得到了煅練和增長,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
書中所說,讓孩子參與外出的計劃和準備工作,從列清單、組織出游路線、安排行程,采購物品,這一系列的工作做下來,你會發現孩子變的有計劃、有條理,思考周到,不會再丟三落四。孩子的成就感和責任感都得到了煅練和增長,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
《大自然都是孩子的教室》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套科學且詳盡的計劃,比如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觀察孩子喜歡玩兒什么,讓孩子在游戲中培養自己的心智,并且創造屬于孩子自己的主觀學習能力,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成長。
這本書的內容很好,里面介紹了很多種和孩子一起玩關于自然的游戲,很詳細,很實用。能感受的出作者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媽媽,這本書特別適合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玩里面的游戲,大贊。但是這本書的質量就。。。第一天已經掉頁了。。。嗚嗚嗚,看在內容好的份上忍了。。。
在自然觀察體驗活動中,翻得最多的一本書,單是書名就吸引了我。這是韓國的一位媽媽寫給孩子的一本觀察自然的書,寫得生動自然,比如“我用微笑的心情迎接冬天,在冬天懷著一顆期待春天的心玩耍”,特別的觸動人心深處最溫暖的那一部分,讓人有帶著孩去戶外、去自然的沖動。
前一階段特別火的一部片子《爸爸去哪兒》,也讓人們認識到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的重要性,起初kimi是一個非常粘著爸爸的孩子,隨著各種活動的增加,孩子們也在不斷的改變,在這本《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里,作者從單純的媽媽立場寫下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喜悅,以及他們的成長。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從為出生就開始胎教,剛出生父母們就忙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自然界他們或許都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只知道他們會什么樣的樂器,擅長什么體育活動。記得前面姥姥生日的時候,見到了表姐的孩子,“白白胖胖的”之所以加引號,就是白的不正常,了解后才知道,為了防…
韓國人很重視育兒,國內出版社引進的育兒書籍不少。我書架上有《媽媽學校》《爸爸學校》《好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等。看了這本書,我自然想起《與孩子共享自然》這本書來。兩位作者英雄所見略同。 本書作者在孩子6歲的時候,還不送孩子去上幼兒園。呵呵,周圍不少孩子3歲開始讀幼兒園小班,4歲讀中班,5歲讀大班或者學前班,6歲一年級。讀幼兒園不可以學到些東西么?你看,不少幼兒園學蒙氏數學、禮儀教育、美術、語文之類的,還有英語,還有不少幼兒園雙語教學哦。你每天讓孩子玩,不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么?作者不像鄭淵潔那樣反對學校教育,在家里自己教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快樂最重要,只要孩子能感受到幸福就是父母莫大的安慰,但很多時候會事與愿違,因為爸爸、媽媽的感受不能代替孩子的,盡管父母認為孩子的童年最重要的是快樂,但未來的幸福更重要,那么讓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是父母最為關注的,怎樣能讓孩子獲得這方面的能力吶?回答這個問題前父母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幸福?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父母會將物質積累作為幸福的要素之一,當然,物質可以作為幸福的基礎,那么怎樣達成物質積累吶?如今,很多爸爸、媽媽會將孩子的才能作為實現物質積…
讀完這本《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副標題是“育兒也是一場出發”的書,心中頗有共鳴。它非常切合我的育兒觀。 在評論這本書之前,我特別想說幾句話來表達我對當下興趣班、培訓班的看法。此刻,7月中旬,幼兒園、中小學的孩子們都放暑假了,暑假本來是孩子們可以開心玩耍、自由支配、無比放松的時間,他們終于有很多時間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感受和發現,和自然建立起親密鏈接,讓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滋養他們的內心和情感。可是,很不幸的是,孩子們的暑假過得比在園、在校時還要忙碌和勞累。觀察到我身邊大部分的孩子,暑假時,他們的時間都被興趣班、培訓班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