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奧納多 達 芬奇與他童年的一個記憶》,啟蒙了后世"心理傳記學"的研究范式。20世紀90年代,中國海峽兩岸幾乎同時開始了心理傳記學這一領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人物(特別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進行研究。鄭劍虹、李文玫、丁興祥主編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集刊,代表著中國大陸與臺灣人文取向的心理學者次攜手,也是世界范圍內心理傳記學的學術刊物?!渡鼣⑹屡c心理傳記學》以書代刊,將于每年在海峽兩岸以繁體字和簡體字兩種版本同時出版,其將成為凝聚華人心理學人文取向研究隊
鄭劍虹,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現任廣東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心理傳記學與生命敘事研究所所長。李文玫,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社會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臺灣龍華科技大學諮商輔導暨職涯發展中心主任,現任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閑系助理教授。丁興祥,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心理學博士。曾任臺灣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系主任,現任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
序一
序二
開啟嶄新的一頁:兩岸攜手共創"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李文玫 丁興祥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創刊號簡體字版序/鄭劍虹
心理傳記學:理論探索
Freud百年之后:"輔仁心理傳記學"的繼往開來/張繼元丁興祥
國大陸的心理傳記學研究及其質量結合模式/鄭劍虹
心理傳記學:實例研究
"出名要趁早":張愛玲之成名情結?/張慈宜
黃炎培關注職業教育的心理史學解讀/胡志堅
大學名校長之唐文治:一種心理傳記學的探索/吳繼霞
向大海進軍:以李安的生命敘事反思成年男性的轉化之道/洪瑞斌
魯迅:在屈辱與侮蔑中抗爭的靈魂/凌輝
太虛大師:近代佛教人本主義的先驅/薛榮祥 丁興祥
生命敘事與口述傳記
那些年,我們在上海圣約翰:一群老校友的憶說/陳祥美
在書寫之中:臺灣客家女詩人王春秋的認同之路/李文玫
覺醒與爭權的社會行動:另類學校家長教育選擇權意識生發樣貌之個案研究/王雅惠 倪鳴香
媒介創業的行動邏輯之研究:臺灣有線電視系統早期先驅者□述傳記研究/張煜麟
《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約稿啟示
另外,網絡查尋的行動也讓我們知道,《心理傳記學手冊》的編著者舒爾茨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求學時,其指導老師便是埃爾姆斯。而舒爾茨(2001)亦訪談過魯尼恩有關其生命史以及心理傳記學的發展脈絡。丁興祥也是埃爾姆斯的學生,并且在課堂上亦使用了魯尼恩的教本,因此丁興祥當時笑著說:"繞來繞去就是這個圈子?。《际且幻}相傳,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百年之前,剛出版本心理傳記研究著作的弗洛伊德也許沒有想到,他個人通過傳記、畫作與達 芬奇的"交會"行動,居然撒下日后心理學學術領域(甚至是文學、宗教、歷史等領域)學術領域其中一支的種子。更沒想到,心理傳記學在現代西方(主要指的是美國)歷經若絕若續的發展后,居然又因著留學生與文獻翻譯遙傳至東方華人世界中。雖然此領域的研究社群在華人世界還是相當微小,但似乎有著一息尚存的源頭活水,有力地開枝散葉,紛落在世界各地。
輔仁大學心理系,就是繼承當年弗洛伊德開展的心理傳記學的研究社群之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們漸漸走出屬于自己的"輔仁心理傳記學"風格。這篇文章就是要試著說說我們在心理傳記學方面的努力,承接歷史文化的積淀,發掘我們的源頭活水,說我們的故事,這便是一種走向如其所是的主體性開展!也就是"輔仁心理傳記學"的反思、定位與開展1
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還是碩士生的陳祥美因著自身的脈絡(其兄長具近代歷史學問的相關背景),在閱讀多本人物傳記中(胡適、蔣夢麟等),看到影響這些人的有著共同的一位重量級人物――梁啟超,因此選擇梁啟超作為她的研究對象。而賴誠斌則因著自身文學創作的經驗、臺東鄉下人北上求學的生活脈絡,以及當時自身與都市主流價值文化的沖突矛盾,經由尋尋覓覓的過程,后以沈從文的心理傳記為其所歸。臺灣輔仁心理傳記學的研究,便是從此時生根,若絕若續地發展著。
心理傳記學在臺灣發展的開創者丁興祥,多年來也獨自對梁漱溟、蔡元培進行研究。他不僅介紹西方傳統的心理傳記學說,近來亦對傳統心理傳記學研究進行反思,并且逐步發展出新的觀點。舉例來說,丁興祥(2009)近期對梁漱溟的研究――《儒家心理學的開展:梁漱溟其人其事與其言》,便是轉向的例子。丁興祥企圖以梁漱溟自身的哲學理論來理解梁氏自身的生命經驗及其發展,這是跳脫自笛卡爾以來西方主流的主客二元哲學立論。傳統心理傳記以"他者心理學理論解釋某一傳主生命"的哲學立基,在丁興祥處逐漸轉向以傳主生命故事以及傳主自身哲學思想為主要理解方式的心理傳記研究。即使這過程中仍然有著認識論的議題可再進行討論,但這樣的"轉向",也可能是心理傳記學的另一條新路,引動再往前突破的一盞明燈。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