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人類意識是怎樣產生的"這一古老而常新的哲學問題轉換到物理學的科學視角上進行考察和研究,通過對宇宙層次、神經反應層次、意識層次以及神經系統必然存在的信息循環關系的探討,揭示了欲望對意識的深層次驅動作用和能量性相互轉化原理,以及靈魂與意識的后天性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信息、知識、表象、語言、智慧等內容在搭建人類自我人格結構、搭建意識層次反應結構、搭建主觀精神世界等方面的轉換機理、演繹規律、形成過程及其相互關系,為我們科學地認識宇宙、認識自我、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提供了一個高屋建瓴的觀照視角和別具只眼的理論探索路徑。
1.你能多方位解釋你自己嗎?你為什么會經常陷于迷惘或不安之中?你知道你每天為什么會想那么多問題嗎?你今天的意識活動狀態和思維方式,為什么會是這樣的而不會是那樣的?本書給出的答案將令你大開眼界。
2.人類意識是如何產生的?本書對哲學界或心理學界關于意識起源的傳統理論觀點進行了顛覆性的闡述,意識的能量性特征及其轉化規律經由經典物理學理論和現代量子物理學理論的科學推演,得出的結論可能令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甚至會使整個人類的世界觀發生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3.人類意識的起點在哪里?本書闡述了欲望是人類意識不斷發生和發展的推動力。一切意識活動都是有方向的,其方向性來自于欲望所具有的目標指向性。
4.外界無數影像是怎樣存儲于大腦之中并做到清晰可鑒的呢?本書開創性地闡述了人類的眨眼成像效應、睡眠成像效應、注意力轉移成像效應和別離成像,揭示了大腦映射影像和存儲影像的基本原理,為人類存儲知識和提高記憶力提供了可資依循的理論方法。
張振學,男,1962年生,做過教師,記者,編輯,出版過多部社會科學類著作,并多次榮登全國暢銷書排行榜。后常年從事欲望動力心理學研究工作,圍繞欲望與心理之間的關系,以全新而實用的觀照視角,提出并創建了欲望層次心理學、欲望場心理學、欲望動力心理學、質能結構主義心理學和現代量子心理學理論,并成為這一理論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