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和面對關系,這種社會互動是一種社會交流活動,主要是人的心理和行為交往的過程,因而醫患關系的產生、發展與變化必然與人的認知、期望、動機、評價、態度、歸因及行為等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醫患關系的心理學研究》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醫患關系中的角色心理、個體心理特征、認知差異、交流方式、心理沖突及溝通模式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
縱觀醫患關系的研究歷史,將醫患關系作為一種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和面對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系統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即使有零散的文章涉及到心理學的層面,也僅只是從某一個側面如醫患雙方的性格因素、情緒因素及心理應激水平等來探討對醫患關系的影響。《醫患關系的心理學研究》的筆者尚鶴睿曾于2006年和2007年承擔了兩項課題,都是以心理學的視野,從學科交叉的角度來研究醫患關系,開展了一些實證性的調查,也發表了系列論文,為本書的撰寫積累了一定的前期基礎。作為一種嘗試,本書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醫患關系中的角色心理、個體心理特征、認知差異、交流方式、心理沖突及溝通模式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
尚鶴睿,湖北宜昌人,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近年來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10項,30余篇。獲得廣州市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被評為廣東省第三批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第二屆廣州市宣傳思想戰線人才培養對象。先后擔任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理事。
及時章 醫患關系的心理學審視 及時節 醫患關系的心理學根源 一、醫學的視角 二、社會學的視角 三、心理學的視角 四、醫患關系的困境 第二節 醫患關系的心理特征 一、醫患關系的心理內涵 二、醫患關系的個體心理特征 三、醫患關系的社會心理基礎 第三節 醫患關系的心理建設 一、醫患雙方相互尊重是心理建設的前提 二、醫患雙方加強心理溝通是心理建設的主題 三、醫患雙方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是心理建設的保障 第二章 醫患關系中的角色心理 及時節 醫務人員的角色及職業心理特征 一、醫務人員的角色期待 二、醫務人員的角色內涵 三、醫務人員的職業心理特征 四、醫護角色的社會化 第二節 病人角色的認知 一、病人角色含義的社會心理學討論 二、病人角色的心理確認 三、病人角色的心理失調 四、病人角色利益的失與得 第三節 醫患角色沖突與調適 一、醫患角色沖突的表現 二、醫患角色沖突的原因 三、醫患角色沖突的調適 第三章 醫患關系中的認知差異 及時節 醫患認知差異的因素分析 一、醫患認知差異的理解 二、醫患認知差異的實質 三、醫患認知差異的因素分析 四、社會公眾對醫患關系的認知 第二節 醫患認知差異的趨同 一、轉變角色意識是認知趨同的根本 二、相互理解和配合是認知趨同的前提 三、有效的雙向溝通是認知趨同的關鍵 四、尊重雙方的人格和權利是認知趨同的保障 第四章 醫患心理特征分析 及時節 醫患關系中患者的心態 一、患者的一般心理反應 二、患者的一般心理需要 三、不同類型患者的心理差異分析 第二節 醫患關系中醫務人員的心態 一、醫務人員的普遍心態 二、醫務人員的心理需要 三、不同類型醫務人員的心態比較 第三節 醫療糾紛中的醫患心理特征 一、醫患糾紛的界定 二、醫患糾紛中醫患雙方的心理特征 三、影響醫患心理狀態的因素分析 四、醫患雙方的心理調適 第五章 醫患關系中的人際交往 及時節 醫患關系中人際交往的形式 一、醫患人際交往的形式特點 二、醫患人際交往的基本模式 第二節 .醫患關系中人際交往的心理特點 一、醫患人際交往的動機與需求特點 二,醫患人際交往的認知方式 三、醫患人際交往的態度特點 第三節 醫患人際交往中的誤區 一、思維偏差是醫患人際交往的"陰影" 二、社會偏見是醫患人際交往的"灰色屏障" 三、知覺效應是醫患人際交往的"迷霧" 第六章 醫患關系中的心理沖突 及時節 醫患心理沖突的理解 一、什么是心理沖突? 二、醫患心理沖突的形式 三、醫患心理沖突的特點 四、醫患心理沖突的演化規律 五、醫患心理沖突的過程及管理 第二節 醫患心理沖突產生的原因透視 一、心理的誤區 二、行為的禁忌 三、社會的反思 第三節 醫患心理沖突的調適 一、心理沖突之少——心理醫生與患者的關系 二、咨訪關系與醫患關系的對比思考 第七章 醫患關系中的心理溝通 及時節 什么是醫患心理溝通? 一、醫患心理溝通的內涵 二、醫患心理溝通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醫患心理溝通的機理 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內在要求 二、醫務人員角色發展的內在需要 三、醫療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四、融洽醫患關系的心理效應 五、醫患沖突的化解手段 六、醫患互惠雙贏的結果 第三節 醫患心理溝通的障礙 一、認知障礙 二、知識結構障礙 三、信息溝通障礙 四、情緒障礙 五、個性特征障礙 六、文化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很好
還沒看,正準備細讀。。
不錯,價格合適,繼續購買
這幾本書都不錯,jiage也公道!
這個商品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