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第五版)》這是一本結構清晰、文字曉暢、視野宏闊、立意深遠的民法學教科書,兩度被教育部遴選為規劃教材并獲評精品教材,品質自不待言。
《民法學(第五版)》設八編54章,以民法總論、人格權法、物權法、債法總論、合同法、親屬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為體系,系統闡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規則與制度,注重溯其本源,闡明內涵,吸收成果,借鑒他國經驗,并分析民事法律規范背后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考量,適當涉及重大疑難問題,使讀者對民法獲得、深刻的理解。同時,本書重視圖表的運用,豐富且到位,避免繁復抽象之弊端;對關鍵詞句予以標示,令讀者對重點了然于心;每章后設"參考案例"欄目,幫助讀者實現理論、規范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民法學(第五版)》寫作之初,作者即立志于前瞻性地編寫推動民法典制定與幫助頒行后合理闡釋民法典的民法教科書。本次新版,因應《民法總則》頒行并開啟"民法典時代"之機,王利明教授對民法總論編重新撰寫,其他編也由各作者進行了相應修訂,吐故納新,日臻完善。
兩度入選教育部規劃教材并獲評精品教材
結構清晰、文字曉暢、視野宏闊、立意深遠
響應"民法典時代",全新修訂,吐故納新,日臻完善
免費配套教學課件下載方式詳見封底。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部級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科指導委員會法學組成員。代表性著作有:《違約責任論》、《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司法改革研究》、《物權法論》、《物權法研究》(上、下)、《合同法研究》(及時至四卷)、《民法總則研究》、《侵權責任法研究》(上、下)、《人格權法研究》、《民商法研究》(及時至九卷)、《合同法新問題研究》、《合同法疑難案例研究》等。
楊立新1952年1月生,吉林省通化市人,研究生同等學力。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會長,東亞侵權法學會理事長。代表性著作有:《侵權責任法論》、《人身權法論律》、《侵權責任法論》、《物權法》、《合同法》、《親屬法》和《楊立新民法講義(七卷本)民法思維與司法對策》等。
王軼1972年6月生,河南省鎮平縣人,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代表性著作有:《物權變動論》、《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合同法》(合著)、《合同法新論 分則》(合著)等。
程嘯1976年4月生,江西省都昌縣人,法學博士。現為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北京市法學會不動產法研究會副會長、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登記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掛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理事、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代表性著作有:《侵權責任法》(第二版)、《不動產登記法研究》、《擔保物權研究》、《侵權行為法總論》、《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三版)、《保障合同研究》、《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等。
及時編民法總則
及時章民法概述
及時節民法的概念
第二節民法的性質
第三節民法的調整對象
第四節民法與其他法律部門
第五節民法的淵源
第六節民法的適用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則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原則
第三節平等原則
第四節意思自治原則
第五節公平原則
第六節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節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則
第八節綠色原則
第三章民事法律關系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第三節民事法律事實
第四節民事權利客體
第四章自然人
及時節自然人的概念與民事權利能力
第二節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第三節監護
第四節宣告失蹤
第五節宣告死亡
第六節 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七節自然人的身份證明和住所
第五章法人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法人的分類
第三節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四節法人的設立與登記
第五節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六節法人的終止
第七節營利法人
第八節非營利法人
第九節特別法人
第六章非法人組織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非法人組織的設立
第三節非法人組織的財產責任
第四節非法人組織的解散
第七章民事權利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民事權利的基本分類
第三節民事權利的主要類型
第四節民事權利的取得和變動
第五節民事權利的行使
第六節民事權利的保護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為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
第四節意思表示
第五節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六節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九章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第三節的分類
第四節權
第五節權的行使
第六節行為及其效果
第七節權的消滅
第八節無權
第十章民事責任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民事責任的分類
第三節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第四節民事責任的減輕和免除
第五節侵害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民事責任
第六節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
第十一章時效制度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時效的類型
第三節訴訟時效
第十二章期間與期日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除斥期間
第三節期間的計算
第二編人格權法
第十三章人格權概述
及時節人格權的概念與性質
第二節人格權的種類
第三節人格權的民法保護
第四節人格權與其他民事權利
第十四章一般人格權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一般人格權的內容
第十五章具體人格權
及時節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
第二節姓名權、名稱權和肖像權
第三節名譽權、信用權和榮譽權
第四節人身自由權、隱私權、個人信息權和性自主權
第三編物權法
第十六章物權概述
及時節物權的概念、性質與特征
第二節物權的客體
第三節物權的效力
第四節物權的類型
第十七章物權法概述
及時節物權法的含義、調整范圍與功能
第二節我國物權法的立法目的
第三節我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第十八章物權變動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的模式
第三節不動產登記
第四節動產交付
第五節非因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第六節物權的消滅
第十九章物權的保護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確認物權的請求權
第三節物權請求權
第四節恢復原狀的請求權
第二十章所有權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征收與征用
第三節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與私人所有權
第四節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第五節相鄰關系
第六節共有
第七節所有權取得的特別方式
第二十一章用益物權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三節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四節宅基地使用權
第五節地役權
第二十二章擔保物權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抵押權
第三節質權
第四節留置權
第二十三章占有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占有的效力
第三節占有的保護
第四節準占有
第四編債法總論
第二十四章債的概述
及時節債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債的要素
第二十五章債的發生
及時節債的發生原因
第二節不當得利
第三節無因管理
第二十六章債的分類
及時節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
第二節可分之債與不可分之債
第三節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第四節種類物之債與特定物之債
第二十七章債的擔保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保障
第三節定金
第五編合同法
第二十八章合同與合同法
及時節合同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合同的分類
第三節合同關系
第四節合同法的概念與特征
第五節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十九章合同的成立
及時節要約
第二節保障
第三節合同成立的其他問題
第四節締約過失責任
第三十章合同的內容和形式
及時節合同的內容
第二節合同條款
第三節免責條款
第四節格式條款
第五節合同的形式
第三十一章合同的效力
及時節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第二節效力待定的合同
第三節無效合同
第四節可撤銷的合同
第五節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的后果
第三十二章合同的履行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合同履行的原則
第三節合同履行的規則
第四節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第三十三章合同的保全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債權人的代位權
第三節債權人的撤銷權
第三十四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及時節合同的變更
第二節合同權利的轉讓
第三節合同義務的移轉
第四節合同權利和義務的概括移轉
第三十五章合同的終止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清償
第三節合同的解除
第四節抵銷
第五節提存
第六節免除
第七節混同
第三十六章違約責任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第三節違約行為形態及其責任
第四節實際履行責任
第五節損害賠償責任
第六節違約金責任
第七節雙方違約和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的違約
第八節免責事由
第三十七章轉移財產的合同
及時節買賣合同
第二節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三節贈與合同
第四節借款合同
第五節租賃合同
第六節融資租賃合同
第三十八章提供服務的合同
及時節承攬合同
第二節建設工程合同
第三節運輸合同
第四節保管合同
第五節倉儲合同
第六節委托合同
第七節行紀合同
第八節居間合同
第三十九章技術合同
及時節技術合同的一般規定
第二節技術開發合同
第三節技術轉讓合同
第四節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第六編親屬法
第四十章親屬法與親屬關系
及時節親屬法與親屬
第二節身份權
第四十一章親屬身份的發生和消滅
及時節結婚
第二節離婚
第三節親子
第四節收養
第四十二章親屬身份關系
及時節配偶權
第二節親權
第三節親屬權
第四十三章親屬財產關系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夫妻共有財產
第三節家庭共有財產
第七編繼承法
第四十四章繼承法與繼承權
及時節繼承與繼承法
第二節繼承法律關系
第三節繼承權
第四十五章遺產繼承
及時節遺囑繼承
第二節法定繼承
第四十六章遺產贈與
及時節遺贈
第二節遺贈扶養協議
第四十七章遺產處置
及時節遺產處理
第二節共同繼承
第三節遺產分割
第八編侵權責任法
第四十八章侵權責任法與侵權行為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侵權責任法的調整功能和保護范圍
第三節侵權行為及其形態
第四十九章侵權責任歸責原則與構成要件
及時節侵權責任歸責原則
第二節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第五十章侵權責任的其他問題
及時節侵權責任方式
第二節侵權責任競合與侵權責任并合
第三節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
第五十一章一般侵權責任類型
及時節故意或者過失侵害人身
第二節故意或者過失侵害人格
第三節妨害家庭關系
第四節侵害物權
第五節侵害債權
第六節侵害知識產權
第七節媒體侵權
第八節商業侵權
第九節惡意利用訴訟程序
第五十二章特殊侵權責任類型
及時節責任主體特殊的侵權責任類型
第二節《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其他特殊侵權責任
第五十三章侵權責任形態
及時節概述
第二節特殊侵權行為與替代責任
第三節共同侵權行為與連帶責任
第四節分別侵權行為與按份責任
第五節競合侵權行為與不真正連帶責任
第五十四章侵權損害賠償
及時節侵權損害賠償規則
第二節人身損害賠償
第三節財產損害賠償
第四節精神損害賠償
第五節懲罰性賠償
法律出版社在其奮進發展的六十年光輝歷程中,秉精誠之心,集全社之力,服務于我國法學教育事業,致力于法學教材出版。尤其在改革開放三十余年間,本社以"傳播法律信息,推進法制進程,積累法律文化,弘揚法治精神"為宗旨,協同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規劃并組織出版了國家"八五"、"九五"期間的法學規劃教材,為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法學教育和法治建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進入21世紀之后,法律出版社又根據教育部的部署和指導,相繼規劃并組織出版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法學規劃教材,為我國法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付出了艱辛努力。
承蒙法學教育領域專家作者的信任,以及廣大法律院校師生的支持,法律出版社經過三十年的發展與積累,相繼出版各類法學教材達四百余種。在學科范圍方面,完成以法學核心課程為重心,涉及法學諸學科的"全品種"橫向結構;在培養層次方面,健全以本科教育為根本,兼顧職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縱向結構,進而打造"法律版"法學教科書體系,以期更好地為法學教育服務,為法治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近年來,法律出版社應因法學教育的發展變化,在教材編寫體例及系列安排方面做出相應調整。在教材編寫體例方面,結合當前教學實際與培養方案,將系統、的理論知識講授與靈活、豐富的法律實踐和能力訓練相結合,倡導教材內容差異化,增加教材可讀性,以期更好地培養法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法學素養。在教材系列安排方面,全力推進新品教材編寫與注重既有教材修訂相結合,根據教材風格與特色進行適當的套系整合,集中現有的部級規劃教材和在編的規劃教材,形成以"普通高等教育法學規劃教材"為名的全新教材系列。
本系列教材多為出版多年并廣受好評的經典教科書。此次全新推出,既是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法學教育出版事業的專家作者的崇高致敬,也是法律出版社為中國當代法學教育事業發展拳拳努力之情的真誠表達。法律出版社將以高度的精品意識和質量標準,不斷豐富、完善本系列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除教材文本之外,還將配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輔材料,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
"好書,同好老師和好學生分享",法律出版社愿與法律共同體諸同仁,分享好書,分享智識,分享法治進程中的點點滴滴!
還好還好,,,
非常好的書籍,專業
根據最新的民法總則修訂,更好理解民法總則條文后面的理論知識和立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