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教材《傳播學教程》及時版重印22次,共發行50多萬冊。本書是重點教材,同時也是新聞傳播專業考研的必備參考書,自1999年出版以來在國內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這是第二版。它運用國內外傳播學研究的成果,結合新媒介技術的發展,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網絡傳播、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等領域中的許多理論和現實課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從而勾勒出傳播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框架。
p> 《傳播學教程》一書是本著建構傳播學核心理論的宗旨編寫的,版出版以來,盡管它還只是一種初步探索,但得到了國內新聞傳播學界和其他學科的廣泛使用。本書是面向本科生的入門教材,主要著眼于傳播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是一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體系,它不應該是易碎品,而應該具有長遠的價值。
[本書特色]
1.名師編寫,作者是傳播學理論研究領域的大師,在傳播學領域浸淫多年,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經驗豐富。
2.教材體例簡潔、系統而完整,篇幅適中,章節安排合理,特別適合本科教學。
3.內容,但同時又不是很深奧,基本涵蓋傳播學理論的主要問題,同時修訂又增加了的內容。
4. 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與研究的需要,是考研非常合適的參考書。
更多相關書籍:
《傳播學綱要(第二版)》
《大眾傳播理論:范式與流派》
《傳播學概論(第二版)》
《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
《傳播與勸服:關于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郭慶光,現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后受國家公派赴日本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留學, 1987年獲社會學(B新聞學)碩士學位;1992年博士學位課程畢業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1997年任新聞學院副院長,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長,2009年調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目前兼任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考委新聞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網絡協會監事長等學術職務。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學理論。
及時章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及時節 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第三節 精神交往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觀
第二章 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及時節 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第二節 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第三節 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及時節 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第二節 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第三節 象征性社會互動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及時節 傳播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及時節 人內傳播
第二節 人際傳播
第六章 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及時節 群體傳播
第二節 組織傳播
第七章 大眾傳播
及時節 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第二節 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第三節 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第八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范理論
及時節 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
第二節 關于傳播制度的幾種規范理論
第九章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及時節 作為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傳播媒介
第二節 作為社會組織的大眾傳媒
第十章 大眾傳播的受眾
及時節 "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第二節 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第三節 "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研究
及時節 傳播效果研究的領域與課題
第二節 傳播產果研究的歷史與發展
第三節 傳播效果的產生過程與制約因素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及時節 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第二節 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沉默的螺旋"理論
第三節 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培養"理論
第四節 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知溝"理論
第十三章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及時節 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傳播
第二節 關于世界信息傳播程序的爭論
第三節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課題
第十四章 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及時節 傳播學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第十五章 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及時節 傳播學與調查研究
第二節 抽樣調查法
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
第四節 控制實驗法
后記
及時章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及時節 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庫利和皮爾士對傳播的描述開創了界定傳播概念的兩個傳統,一個是社會學的傳統,一個是符號學或語義學的傳統。后來,這兩個傳統逐漸發生了融合,例如,有的學者將傳播定義為"通過符號或象征手段而進行的社會互動",有的學者則認為傳播即"通過社會互動而共享意義"。
這些概念,使我們對傳播的實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謂傳播,實質上是一種社會互動行為,人們通過傳播保持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然而,上述定義仍然使我們有些迷惑:這種社會互動,究竟是意義引起的還是符號引起的?因為如上所述,有些定義強調的是符號,而另一些定義強調的則是意義。這個問題,直到信息科學出現才得到解決。
信息科學對傳播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信息科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行為的介質既不單單是意義,也不單單是符號,而是作為意義和符號、精神內容和物質載體之統一體的信息,因為意義離開符號便不能得到表達,而符號離開意義只不過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質,兩者都不能單獨引起社會互動行為。
有了信息的概念,傳播概念的闡述就更為簡潔和確切了。事實上,從20世紀40年代信息科學誕生以后,許多傳播學家在界定傳播概念之際都突出強調傳播的信息屬性。例如,著名傳播學家施拉姆在《傳播是怎樣運行的》一文中寫道:當我們從事傳播的時候,也就是在試圖與其他人共享信息…某個觀點或某個態度……傳播至少有三個要素:信源、訊息和信宿。(D另一位傳播學者阿耶爾則更明確地指出:傳播在廣義上指的是信息的傳遞,它不僅包括接觸新聞,而且包括表達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應該指出,信息科學對傳播學的貢獻并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信息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擴大了傳播學的視野。因為從信息科學的觀點來看,傳播并不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而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普遍現象,它作為一種客觀的機制在維持物質的運動和系統的運行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個觀點,使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背景中考察人類社會的傳播現象。
……
老師推薦買的,希望自己能夠擴充知識,對這些理論有個深刻的理解,傳播學必備
這是傳播學專業的同學們的很好的教材,不過似乎老師并不按照書上的講
蠻不錯的 但是中間有幾頁有些傷痕 感到不太舒服
傳播學領域經典教材,對于我這種跨專業的學生來說,已經很好使啦。
紙質很好,內容正版、系統,用這本書復習很容易上手!
包裝很差,打開里面好多土。買了四本,湊合用吧,里面內容沒問題。
包裝真的很簡陋 只有一個袋子 其中一本書角上有很多折痕
書挺好的,整體感覺還不錯,沒發現什么大問題,好評
書皮有點薄,特別軟,跟平時買的一堆教材不一樣。內容還行,滿意吧。晚上照得不是很清楚
特別好,是配著課后筆記一起用的,效率很高,方便記憶,已經學了好多
傳播學必看書目,很不錯。書的封皮很干凈,值得推薦
還可以,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包裝差。各位能接受的可以購買湊合湊合看還是可以的。
封皮感覺很奇怪,和同系列教材的手感和印刷不一樣,
一共買了三本,這本買錯了,申請售后。超級痛快!免郵!服務很好!贊贊贊!
上課用的教材,書很新,沒有破損,快遞用了兩天時間,滿意
幫同學們買的教材,是正版。只是發貨的速度有點慢
幫同學們買的教材。是正版,紙質很好,不洇墨水的那種。
紙質很棒啊 到貨速度也快 就是包裝感人 不過也無所謂啦 里面那個排版.....看的我暈
初次學習傳播學,適合先買一本教程了解一下框架,之后再深入。
我是藝術設計學的學生也要學這門課。。。全書講的是傳播學的理論,能學到大眾傳播,“沉默的螺旋”(與社會輿論有關)等理論,能夠理解到當今傳媒是如何傳播并影響大眾輿論。
為了職稱考試又買了一遍,這套書很不錯,好像是更新版。
剛開始看,買了考研用的,跨專業考研,一定要考上哇,加油加油加油
傳播學教程是各大高校有關傳播學學習的代表書目,準備考研了,仔細的學習這本書里的精華,非常受用。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樣,認真的學習傳播學教程里的各個知識點,為我們今后的考學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吧。
經典的教材了 因為想考研所以買了一本 然而弄丟了
這個教材很落后的,新媒體傳播基本沒講!需要趕緊更新內容了
傳播學的相關原理都講的非常詳細,希望能幫助到
好評黨 沒辦法 不過事實是 在自營店買書的很大缺點就是包裝! 簡單的一個塑料袋 旅途多波折 快遞運輸人員撿運時候的大幅度動作 一本書包裝壞了 一本書封面破了 深深地痕跡貫穿了 半本書 醉了
《傳播學教程》一書是本著建構傳播學核心理論的宗旨編寫的,第一版出版以來,盡管它還只是一種初步探索,但得到了國內新聞傳播學界和其他學科的廣泛使用。本書是面向本科生的入門教材,主要著眼于傳播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是一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體系,它不應該是易碎品,而應該具有長遠的價值。
傳播學教材中,這本書算是不錯,內容很新很全面,不過對新媒體傳播這塊根本沒講,呵呵
一直在找我的專業課一新聞理論綜合的參考書,終于在當當找到了。這本《傳播學教程》十分系統的介紹了傳播學的相關知識,很實用。
新聞與傳播考研必備,傳播學的精華!全書十分專業地分析了傳播學的內容,多看幾遍才能領會其中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