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與不愛之間(國際心理學大師訪談錄)》作者一巖以博學專欄記者以及專業心理咨詢師雙重身份,對數十位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大師面對面進行深度訪談。作者從典型社會事件出發,通過高度提煉,總結出國人普遍的心靈處境和心理問題,與大師共同探究國人的生命療愈之路。 作者向我們展現出一幅當下國人心理癥結的全景圖,大師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待自己及他人心理問題的更新更深的國際視角,從而指導我們更有效地療愈自我、療愈他人。
一巖,存在分析取向心理咨詢師,兒童沙盤游戲藝術治療師,《華商報》"診心室"欄目主持、心理學專欄作家,華商網情感頻道婚姻與家庭咨詢專家,西安人本心理研究所所長。12年專業的心理學受訓背景,個案咨詢時數超過數千個小時,致力于以"存在—人本主義"心理治療方法探究當代人的心理問題并尋求解決之道,已出版作品《在愛與不愛之間:國際心理學大師訪談錄》。
及時章 我們這個時代的"心病"
我們已經到了"有病"的境地
默里·斯坦因:只有心靈的"道"才能恢復我們內心的寧靜
[訪談手記]重建心靈的秩序
第二章 婚姻是如何傷到我們的
我們這個時代的婚姻
約翰·貝曼:不同的家庭塑造不同的人
[訪談手記]愛在那里,因為你還有疼痛的感覺
[附]深度解析:家庭"滅門案"
第三章 抑郁,真實的黑暗
三個抑郁癥患者的故事
王學富:癥狀的背后,需要理解與接納
[訪談手記]生命的實相就是不斷與困難相處
第四章 管理你的焦慮
人會以自己的方式傷害最親的人
楊吉膺:花些時間體驗和理解你的焦慮
[訪談手記]感受焦慮的核心是感受自己
第五章 沒有的愛
在愛與不愛之間
南希·麥克威廉斯:忽視,是對一個人較大的傷害
[訪談手記]治療是人與人面對的藝術
羅賓·華爾沙:讓生活回歸到接納的狀態中來
[訪談手記]不接納如何前行?
第六章 心靈可以自我救贖
三個汶川孩子的故事
申荷永:學習心理學是一種生活態度
[訪談手記]幸好有心理學
第七章 與真實的生活相遇
生活在城市
喬·卡巴金:以正念的生活方式面對壓力
[訪談手記]活在當下的能力,你有多少?
[附]練習呼吸,就能"在當下"——解讀"正念"的練習方法
三位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挑戰性經歷"的闡釋
[訪談手記]培養你的"在場感"
第八章 愛能治愈
孤兒的心靈需要陪伴
茹思·安曼:情緒、情感體驗對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
[訪談手記]作為咨詢師的存在
第九章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獲取心靈自由
痛失兒子的爸爸
耶普·斯魯伊特:教育就是解放心靈
[訪談手記]父母要做教育的覺醒者
[附]深度解析:移動的學校
第十章 尋找幸福
幸福在哪里?
艾瑞克·克雷格:幸福是不能被娛樂化的
[訪談手記]不為追求幸福的存在
第十一章 直視死亡
直視死亡
陳維樑:生者更要學會面對死亡
[訪談手記]預見死亡,擁抱死亡
后記
你能看進去、并且用得上的心理自療書。
我們這個時代的婚姻 根據民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中國離婚率已連續幾年呈遞增狀態,每天都有無數個家庭面臨解體,向來推崇"家和萬事興"的中國家庭,正遭遇著以往任何時代都未曾遭遇過的婚姻動蕩和沖擊。 盡管有學者稱,家庭離婚率的上升反映了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給個人帶來的選擇和自由空間,是對個體存在的尊重。然而更多的因離婚而產生的持續負面社會效應,卻使得心理學者希望從人性根本的焦慮、孤獨、分裂以及無力感等維度來解決這一問題。婚姻成為不確定的事情 MSIC組織分支——西安你我健康服務中心,24歲的馮清清坐在二樓一個小角落輸著液體。窗外喧嘩的街道和二樓的安靜讓她情緒越發低落。她的頭頂上方,晶瑩的液體滴得很快,再過一個多小時,她就要進手術室了,一種叫作"無痛人流"的小手術會讓她在麻醉中和她生命的一小部分分離。雖然絲毫感受不到肉體的疼痛,但馮清清卻異常難過。她說自己的靈魂似乎已不存在,那是比岡體所能感知的痛還要痛的意識。 在她和男友同居的兩年多時間里,馮清清已經是第二次來到這個安靜的小診所墮胎。她的男友,一個言語不多的男孩在與她一墻之隔的大廳里專注地用手機上網。馮清清說,當她看見男友這個樣子時,憤怒油然而生:"我不會和他結婚的。" 這個已經有過一次墮胎經歷的八。后女孩對婚姻充滿極度的失望和恐懼。她說跟自己關系好的小姨在多年前就已經離婚,自己的父母每天吵吵鬧鬧也就差去辦一紙公文。"看看我男友現在的這個樣子,我能指望和他結婚一起生活嗎?" 這次懷孕,男友一句"誰讓你不小心"的指責讓馮清清陷入絕望,而之前,她甚至能原諒男友對于生活的退縮和悲觀。雖然男友從未否認過自己的愛,"但他從未興奮地告訴我,我們結婚吧!"馮清清說,沒有勇氣的婚姻注定失敗,她早看清了這一點,她說以后會隨便找個人嫁了,"完成一個契約過程,給家早人看"。 與此同時,馮清清的一位閨中密友也把一段充滿傷痛的"契約過程"展示給了馮清清。閨密在新婚6個月后發現自己的丈夫竟然仍然和前女友親密往來,于是在結婚8個月后斷然離婚,并毫不憐惜地小產掉已足5個月的孩子。憤恨之余,閨密傳授給馮清清一句最實務的"婚姻名言":男人沒有一個是可信任的,若想要婚姻,一定要找一個非常愛你的男人,你愛不愛他無所謂,這樣才能確保尊嚴、確保婚姻的忠貞。 并未真正涉足婚姻的馮清清對于"婚姻的尊嚴"感受并不深刻,她說自己真切的感受是畏懼和懷疑:"真的還有所謂的愛嗎?如果有,那會是怎樣一種形式?" 這個八。后的女孩從談到"愛"時就一直在哭,手里的紙巾換了一張又一張。兩年前,她和男友在一起也是她的選擇,她想過要和他結婚,但當真正決定要結婚時,一切又變得那么不同。 早已離婚的小姨以長者的經驗告訴她,依她現在男友的條件,結婚即意味著離婚,"婚姻是要和經濟掛鉤的事"。除此之外,閨密婚姻的失敗讓她也不由自主地懷疑男人是否可信。其實這些也并不能真正妨礙馮清清決定和誰結婚,她最難過的是,在第二次面臨墮胎時,她的男友竟然沒有勇氣對她說:"留住孩子,讓我們一起生活。" 更多的時候,馮清清寧愿相信根本沒有愛這回事。她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相互指責和抱怨,而當她逃離家庭決定尋找自己的愛時,遇到的卻是一個根本無法承擔愛的男人。馮清清甚至開始嘲弄自己:"我還能指望再遇到一個好男人嗎?誰會真正去愛一個婚前就已經有過兩次墮胎經歷的女人?" 馮清清說,她無法逃避這樣自我否定的聲音,她的周圍總是充斥著對愛的戲謔和否定。她單位的女主管,一位漂亮的八。后女孩,在男友提出分手后,不僅開始頻繁更換男友,甚至和比自己年長近30歲的老板同居在一起,而更讓馮清清不解的是,這個只比自己年長兩歲的女孩從不隱瞞自己的墮胎經歷。"千萬不要相信愛,更不要相信婚姻有什么好結果!"馮清清說,每當聽到自己的同齡人這樣講,她就有一種窒息的感覺。 ……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