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屬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該教材內容主要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基本能力五大模塊,每個模塊又按照大綱要求的劃分小講,符合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考試大綱。本教材在書中設置考前測評、考情分析、考點導航、考點串講等欄目,幫助考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真題對接、思路導學、名師視頻指導、云講義等內容可幫助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考點及難點,結構清晰,內容科學合理;每講后設置習題,題目符合考點、難度適中,解析詳細,緊扣考點,非常適合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的考生使用。
(1)全程視頻講解,難點重點突破。
本系列圖書教材和歷年真題試卷,都配有視頻解讀(解析)。考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隨時可以免費掃碼輔助學習。針對每講中重點或難點,更專門配套了碎片化視頻,進行針對性講解。
(2)App學習系統
專業的教師資格學習app,海量試題在線免費練習,模擬、真題做不停;精彩視頻無限暢聽。
(3)雙色印刷
本系列圖書教材采用雙色印刷工藝,對重難點內容均使用顏色或者下劃線進行標注,有助于考生快速明確重難點,提升復習效率。
(4)考前、考后全程測評。
本書講練結合,設有考前測評、課后練習、學終測評等欄目,幫助考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5)教育部專家組織審定
本系列圖書均嚴格依照教育部的考試大綱編寫,同時由教育部專家進行審定,內容、精準。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編委會,由華圖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研究中心和我國十幾所著名師范大學的二十幾名教授與行業教育專家組成,編委會成員不但擁有淵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而且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對教師資格考試具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
模塊一職業理念
講教育觀3
一、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4
二、在學校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7
三、正確教育價值觀的運用11
第二講學生觀15
一、“人的發展”的思想16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17
三、教育公正與學生共同發展20
四、教育教學活動方式與學生個性發展22
第三講教師觀28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29
二、終身學習的意識36
三、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手段38
四、中學教師職業認知41
模塊二教育法律法規
講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47
一、國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48
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主要內容 78
第二講教師權利和義務91
一、教師的權利92
二、教師的義務97
三、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與依法執教100
第三講學生權利保護107
一、學生的權利108
二、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權利保護實際問題分析與評價111
模塊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講教師職業道德123
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主要內容及其解讀 124
二、《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主要內容及其解讀128
三、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道德規范問題130
第二講教師職業行為137
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兩類行為138
二、教師思想行為與職業行為的關系139
三、教師職業行為的分類139
四、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主要內容140
五、教育活動中人際關系的處理141
六、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踐行143
模塊四文化素養
講歷史素養151
一、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152
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163
第二講科學素養169
一、中外科技名人及主要成就170
二、科學常識174
三、中外常見科普讀物181
第三講人文素養186
一、中國傳統文化知識187
二、中外文學名家及作品194
第四講藝術鑒賞修養209
一、藝術鑒賞知識概述210
二、美術鑒賞211
三、音樂鑒賞222
四、影視藝術鑒賞227
模塊五基本能力
講信息處理能力235
一、工具書檢索信息能力236
二、網絡信息檢索與交流能力236
三、信息篩選、分類、管理和應用能力237
四、運用教育測量知識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264
五、中學教學課件設計與制作265
第二講邏輯思維能力271
一、思維的概念272
二、思維的類型272
三、思維的過程277
四、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277
五、邏輯判斷題型的常用方法278
六、邏輯論證的方法283
七、數字推理289
第三講閱讀理解能力296
一、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97
二、理解閱讀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98
三、閱讀材料信息的篩選與整合299
四、文章結構與文章思路的分析和把握300
五、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301
六、分析概括觀點態度302
第四講寫作能力307
一、常用文體寫作308
二、材料組織與剪裁312
三、謀篇布局與文章結構安排313
四、語言表達與修辭手法317
一、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素質教育的發展脈絡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997年,《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明確向素質教育轉變的目標,樹立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6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正如《決定》所指出的“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素質教育強調在教育中每個人都應得到發展,這不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發展與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既充分重視學生共性的發展,對學生的基本方面的發展有的要求;在此基礎上,也重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評價方案,從而把學生的差別顯示出來并加以發展,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的人。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正如《決定》所言,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健康成長。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個別性。不同的認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價值指向、不同的創造潛能,鑄造了一個個千差萬別的、個性獨特的學生。因此,教育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作為國力競爭的基礎工程的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創新能力不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人格特征和精神狀態。
第二,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相輔相成。
第三,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真題對接
[2013年下半年全國統考,1]下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 促進學生專業發展B.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C. 教育面向全體學生D. 引導學生協調發展
[答案]A
[名師詳解]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指出,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因此促進學生專業發展過于單一,存在片面性,故本題選A。
(三)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對象的全體性
教育對象的全體性,是中小學素質教育基本的特征,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
理解層面教育對象具體要求廣義全體國民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通過正規的或非正規的渠道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以達到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目的狹義全體適齡兒童必須接受正規的義務教育,不得因種族、民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經濟等因素而限制或剝奪其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學校和班級在校全體學生不得人為地忽視任何一個學生素質的培養與提高2.教育內容的基礎性
素質教育是為人的生存與發展增強潛力的教育,是為提高全民族素質、未來勞動者素質和各級各類人才素質奠定基礎的教育,而不是進行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特殊訓練。
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內容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基本行為規范、基本學習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讓受教育者擁有“一般學識”,而不是使其擁有“一技之長”。
3.教育空間的開放性
課堂已不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和機械地強化訓練的場所,而是安排靈活與組合適當的、生動活潑的開放性教育場所。
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知識,而是積極開拓獲取知識的來源和獲得發展的空間,重視利用課外的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與和諧發展。
4.教育目標的性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國家教育方針中所規定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發展”。
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性應把握好兩方面的規定性:
其一,對個體來說,既要保障而和諧地發展,又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其二,對群體而言,既應保障他們和諧地共同發展,又允許群體中個體之間的發展存在相對差異性。
真題對接
[2016年下半年全國統考,1]某校的校訓是“立于,廣博產生精專”,這體現的教育理念是()。
A. 開拓創新B. 發展
C. 自主發展D. 因材施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