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導技術》首次定義了廣義和狹義心理疏導,明確了狹義心理疏導與心理咨詢的區別。本書的"心理疏導技術"是指狹義心理疏導,主要是針對未必有心理問題、但有情感困惑和發展困擾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崗位技能,可以增加與工作對象情感和發展相關聯崗位工作者的效能。本書闡述了心理疏導技能的"應知應會",及其在"組織管理""社區管理""司法矯正""婚姻家庭""教育顧問""養老護理"領域的專向應用,具有相當實用的指導價值。
《心理疏導技術》從自我角度,對人格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集中反映,有利于普通學習者了解和把握基本的心理學原則。閱讀本書,可以幫助更多人群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益于給個人的人際互動增加更多正能量。
怎樣說服自己?
怎樣勸住別人?
《心理學疏導技術》,一本拿來就用的超強心理疏導術!
中國首批持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心理疏導崗位實務技能培訓和考試項目教科研組組長相旭東,帶領團隊傾力打造《心理學疏導技術》。
此書還是國家心理疏導崗位能力證書指定教材。
相旭東
□中國首批持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國家心理疏導崗位實務技能培訓和考試項目教科研組組長
□發展性心理咨詢的倡導者,狹義心理疏導概念的提出者
□上海市高級企業管理咨詢師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
□上海電視臺"甲方乙方"節目、東廣電臺"夢曉時間"節目特邀心理專家
□IFCPEP-CHINA上海市高級企業管理咨詢師
□心理疏導技術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專業作品:《落地的感覺:家庭成長心理咨詢手記》《心理疏導技術》(國家心理疏導崗位能力證書指定教材)
前言
上篇應知應會
課程案例
及時章人格心理學基礎
及時節經典人格心理學基礎和實踐運用
第二節九型人格心靈分析工具及其實用價值
第二章社會心理學基礎
及時節社會思維
第二節社會影響
第三章心理疏導技術
及時節常見心理異常與心理咨詢技術
第二節心理疏導技術手法
第四章心理疏導實踐要領
及時節心理疏導技術的七個要領
第二節有效疏導師的個性特征
第三節初入門者要面臨的問題
下篇專向應用
第五章社區管理心理疏導
及時節社區生活中的偏見、攻擊和幫助
第二節社區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文化習俗
第三節社區管理中的心理疏導案例
第四節社區管理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第六章養老護理心理疏導
及時節養老護理中的"心理護理"
第二節成功地老化
第三節養老護理中的心理疏導案例
第四節養老護理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第七章社區矯正心理疏導
及時節有關"社區矯正"基本知識
第二節社區矯正心理疏導
第三節社區矯正心理疏導案例討論
第四節社區矯正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第八章婚姻家庭心理疏導
及時節婚姻家庭中的年輕人面臨的三個問題
第二節婚姻家庭中的中年人的危機和二次起飛
第三節婚姻家庭中的心理疏導案例
第四節家庭婚姻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第九章教育顧問心理疏導
及時節教育顧問應當具備的"知識積累"
第二節教育顧問經常面對的"成長陷阱"
第三節教育顧問心理疏導案例解析
第四節教育顧問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第十章企業管理心理疏導
及時節企業運營中的組織關系和群體結構
第二節企業管理中的關系協調與協作領導力
第三節企業管理中的心理疏導案例
第四節企業管理心理疏導實操練習
參考書目
及時章人格心理學基礎
及時節經典人格心理學基礎和實踐運用
人格可以定義為源于個體身上的穩定行為方式和內部過程。在這里,重要的一點在于,人格是相對穩定的。我們可以跨時間、跨情境地來審查這些穩定的行為方式。我們預期,今天活潑開朗的人,明天也是活潑開朗的(但在一個較長時期跨度來看,有些個體人格發生了較大變化,這個變化對他個人是十分重要的)。定義的第二部分關注的是內部過程。內部過程和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過程不同,它是從人的內心發生,影響著人怎樣行為、怎樣感覺的所有情緒、動機和認知過程。
每個人都具有相似的體驗焦慮的能力或對待恐懼事件的能力,但是,我們怎樣運用這些過程、這些過程怎樣與個體差異相互作用,這對我們的個人性格起著決定作用。舉例:某當事人丈夫家暴,她會覺得恐懼、憤怒和悲傷。情緒是相似的,但當事人每次息事寧人的行為方式,與其他人在首次家暴中選擇離開,就是人格差異的表現。(穩定的行為方式和人際過程都是在個體身上發生的,同時外部環境對人格也有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未來成為什么類型的人自然是有重要影響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關于人格的六個流派怎樣對人的穩定行為方式做出不同的、合理的解釋,讓我們來看兩個人們熟知的例子。"攻擊行為"和"被抑郁困擾"是社會上影響廣泛的問題,所以,持不同觀點的心理學者考察了攻擊和抑郁的原因:
一、不同心理學流派對"攻擊性"的解釋
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對攻擊性的解釋是,每個人都具有一種無意識的死的本能,也就是說,人具有一種自我毀滅的無意識愿望。但是,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不會傷害自己的,所以這種自我毀滅的沖動就會無意識地轉向外面,以攻擊別人的方式表達出來。另一些精神分析學家解釋說,當人要達到自己目標的行為受阻時,就會產生攻擊行為。一個處于巨大的挫折體驗中的人,例如在實現自己目標時屢遭挫敗的人,就可能出現比較持久的攻擊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攻擊行為的真正原因。
特質流派的人格理論家看重攻擊行為的個體差異和穩定性。例如,幾位研究者曾經測量了8歲兒童的攻擊特性。當參加研究的小學生長成30歲的成人時,研究者又對他們進行了訪談。他們發現,在小學時被確定為攻擊性強的人,后來變成了愛攻擊的成人。那些喜歡推、撞同學的孩子,成人以后常出現虐待配偶和暴力犯罪的行為。
生物流派的人格心理學家也對攻擊行為的穩定性感興趣。他們認為,遺傳素質是攻擊行為穩定性的原因之一。現在有證據證明,一些人的攻擊傾向比另一些人更強。也就是說,有些人在出生時就具有攻擊性的素質,加之其教養環境影響,后來成了愛攻擊的成人。另一些心理學家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攻擊性,例如,男性的攻擊性傾向比女性強可以這樣解釋,男性天生具有一種控制競爭對手的需要,以便保全自己并將他的基因傳遞下去。
人本主義流派的人格心理學家以另一種方式解釋攻擊行為。他們不承認有些人生來就具攻擊性。他們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所有人都能成為樂觀、和善的成人。當某些因素妨礙了這種自然的成長過程時,會出問題。愛打架的孩子往往來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家庭。如果兒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遇到挫折時會對別人大打出手。
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理論在很多地方與人本主義理論不同。行為主義者認為,人們是像學習其他行為一樣,學會攻擊行為的。在游戲場所稱王稱霸的孩子發現,會打架很有好處:他們先訴諸武力,然后他們在操場上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因為別的孩子怕他們。行為主義認為,得到好處的行為就會重復出現。因此,在游戲場所的稱王稱霸行為就會持續出現,還會擴展到其他場合。如果攻擊行為不斷地得到好處,而不是得到懲罰,愛打架的孩子會變成愛打架的成年人。人還會仿效別人。兒童看到傷害別人有好處,就從愛打架的同學那里學會打架。很多人認為,兒童平時從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打打殺殺的角色可能導致了社會上暴力行為的增多。
認知心理學家從另一個角度探索攻擊行為問題。他們探索的焦點是富于攻擊性的人是怎樣加工信息的。為了幫助理解這一理論,可以想象你一個人在公園里散步,兩個十幾歲的男孩在你身后十米的地方走,突然他們的步伐加快并且向你靠近,這時你會作何反應?這兩個男孩可能想急著到哪兒去;也許他們只是因為精力充沛,比你走得快而已;也許他們想追上你,問問時間或去圖書館的路;也許他們想打劫。像我們遇到的許多事情一樣,這件事多少有些模糊性,不同的人反應也不同。認知人格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對這種事作何反應,要看人對它作何解釋。你是覺得受到了威脅,受到了騷擾,還是平安無事,將決定你是逃跑、準備打架,還是離開這條路。認知學派認為,有些人更容易把這種模糊情境看作受到了威脅,也更容易用攻擊來回應。認知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有些青少年期的男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富攻擊性。研究人員發現,愛打架的小學男生常把別人的一些無關痛癢的舉動看成是對他們的威脅。在走廊里發生的偶然碰撞也可能被誤解為對方想打架。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個總是認為別人對他構成威脅和挑戰的男孩會經常做出攻擊性反應。
……
好
物流快,質量好
???
很專業,值得!
整體感覺不錯,包裝完好,印刷清晰。
紙張很好!
紙張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還沒看,代后評
與孩子成長之路也一種自我提升 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