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從五個部分("開始"、"渴望和沖動"、"放下"、"化解虛假的自我"以及"禪,上帝和開悟"),運用傳統佛教中的典故和當代美國故事、名言警句、詩文,邀請每一個人感受禪的魅力,體驗禪的明心靜氣。在18 個短小精悍章節的結尾,都有發人深省的公案和"行動踐禪"的練習。一章,"禪與上帝"或許可以放在本書的開頭,因為在這一章中詳細闡述了禪的包容性,與其他形成了的或者個人信仰不會沖突。與其說這本書闡述了打坐的原理,不如說是教會人們如何把禪修融入現實生活之中。紹莎娜伸出的兩只手中,一只手空無一物,另一只手卻裝得滿滿,既深奧,又實際,在禪的世界里合二為一,相輔相成。這本書對于初學者和剛修行的人來說非常適合,你們很快就會發現這個真理——"你必須從問題本身尋找解決生活中難題的方法。你所付出的努力不能太少,也不需要太多。"
本書還對比了心理治療的方法,從而讀者可以從禪宗這個全新的方法來解決感情中所遇到的常見問題,比如誤解、欺騙、背叛、妒忌、缺乏安全感、乏味、失落、失望以及認為自己無足輕重。當讀者從禪宗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些問題時,就會獲得改變生活的新視野。本書中的每一章都總結了獨特的方法,教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禪法,并引用了著名的詩句,禪理故事,禪宗大師的經典名言,還有禪修弟子的親身經歷、趣聞和典型事例,貫穿本書始終。
如果你想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尋找獲得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正適合你。并不是每本書都能像《禪與愛的奇跡》這本書一樣擁有朗朗上口的詩句、醍醐灌頂的名言、簡單智慧的道理以及便于實踐的練習。無論你信仰什么宗教,在未來的人生中,這本書都會對你有參考價值。
本書融合東方與西方,結合古代與現代,為那些深陷壓力、焦慮、憤怒、恐懼和孤獨的人們提供了智慧和指引。本書不但文字優美、有趣又溫暖,還提供了不同尋常、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法。這真的是個奇跡。
這本書將邀請你一起走向通往愛的旅途,付出一點點耐心,你要相信當陽光照射進來,遮住內心的陰霾定會煙消云散。
這本書是治愈內心掙扎和矛盾的療傷之旅,使心靈和自我不再分離開。
愛情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成熟、現實的事情 真愛不會使我們受傷 為你呈獻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愛情
愛既是修行,愛意在禪意中蔓延;不離不棄,無垢無染。
治愈內心掙扎和矛盾的療傷之旅
停下來, 聆聽每一個聲音, 停下來, 觀察每一塊石子, 停下來, 感受微風拂面, 停下來, 只做自己。
布倫達 紹莎娜博士
有27年從業經歷的心理學家和治療師。
練習禪修34年,教授禪修10年。
一位多才多藝、富于創意、熱情友善、非常出色的老師。
獨特的熱情、富于同情心的寫作風格;她的智慧非常深刻,她的情感非常真誠。她的作品巧妙地糅合了東西方文化。她寫的書語言非常優美、有趣、溫暖熱情,充滿了異乎尋常的精彩練習。
她寫的每一部書都成了暢銷書。
她還先后開放過500多次講座研討,為參加者提供個人與精神成長、創建和諧關系、營造平和心境等方面的心理學、哲學和實用性指導。她影響了許多人的人生觀念,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軌跡。
世界因她而不同。
推薦 / 001
評論 / 005
引 言 / 007
及時部分 開始出發
及時章 脫鞋(做好準備)
第二章 坐禪(與自己相晤)
第三章 無為(放空控制欲)
第二部分 行動踐禪
第四章 經行:行走冥想(邁出下一步)
第五章 打掃房間(清空自己)
第六章 成為守門人(守候他人)
第七章 煮飯(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第八章 打香板(迎接打擊)
第三部分 高階訓練
第九章 接心:強化訓練階段(培養耐心)
第十章 參公案(解決難題)
第十一章 獨參 參見方丈(重要決策的當口)
第十二章 同呼吸(不分離)
第十三章 尋牛悟道(邂逅真愛)
我愿意為你提供幫助,但是佛門中一切皆空,我們都是一無所有的人。
—— 一休
每個人都渴望愛情,但當我們得到它時,卻被嚇得不知所措甚至落荒而逃。有時我們苦苦尋覓愛情,渴望天長地久,有時卻為他或她的離開而感到釋然。
感情之路看似艱難——難于找到適合的人,難以維系使之長久,難于享受其中的快樂,但事實上感情本身并沒有錯,世間從不乏良緣美眷,或如泣如訴的愛情故事。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愛是常態,但為什么我們不能時刻感受到它呢?是什么使我們心向往之,身不能至?
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是:世上的癡情男女們存在著自己的問題。無論我們與誰相遇,都會遇到解不開的難題;無論我們開展怎樣的戀情,都會步入歧途。戀愛開始時我們也許會覺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終身的那個人,但事態發展總是出乎意料,感情逐漸變得脆弱,矛盾愈演愈烈,積怨叢生。而那曾經閃爍的快樂、興奮、愛與被愛的欣喜卻悄悄地湮滅。無人曉得這究竟是什么緣故。
蕾切爾
蕾切爾,33歲,上等姿色,單身,戀愛無數,在尋找如意伴侶的路上孜孜不倦。無論開始時的感情發展得多么有聲有色,可到都會慘淡收場。雖然她極盡努力地做到博得喜愛、討人歡心,但很多男人對她的努力并不感冒,這讓她對這些男人們心生厭倦,甚至讓她惱火。蕾切爾覺得是這些男人們的問題,但是很快又發現無論他們做什么都不能取悅于她,給她滿足感,相處過的男人中沒有一個是與她腦海中一直尋找的那個想象中的伴侶形象相符。相處不久,她便開始厭惡與他們相處的分分秒秒,希望找個出口逃出去。
起初的興奮和對感情報以的熱望退卻之后,持續的失望不但挖空了蕾切爾的激情,還讓她感到越來越壓抑。甚至在很長時間里,她為守候的愛情感到絕望,她覺得感情在慢慢變淡,這讓她感到空虛、孤獨。很快,她便開始琢磨是不是她自己出了什么問題。
有些人在經歷過感情的挫敗和痛苦過后會關閉心門,決定不再嘗試,他們會對遇到的人非常冷淡,甚至麻木不仁,他們就像是一具軀殼,或是冷血動物,對主動向他們示好的人,拒之千里。
從心理分析的觀點來看,失望在戀愛中是常態,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接受心理咨詢的大部分患者,都聲稱在戀愛的過程中感到失望。像蕾切爾這樣的患者前來尋求幫助時,不同的治療專家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他們的失望進行疏導。有的專家會幫助回顧她的童年,找到在戀愛中感到失望的心結,并解釋為什么她會對現在約會的對象感到失望。有的專家會觀察蕾切爾用什么方式與自己交心,談論約會對象或談論自己。他們會教她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表達愛,從而作用于她的"自我尊嚴"。還有一些專家會傳授蕾切爾與人交往的技巧,使她更善于溝通;教她擺正心態,告訴她用不同的方式選擇伴侶,為自己的缺點承擔責任,降低對他人的期望值。這些方法并沒有什么不妥,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讓蕾切爾找到與之幸福生活的那個人,直至白頭偕老。
但從心理分析的觀點來看,感覺不到愛在本質上并不算是病,即使是包羅萬象的病理學中也沒有提到這個癥狀。事實上,很多患者的確能夠成功戀愛,卻不能克服在戀愛過程中因失望常常帶來的困擾。他們沒能在剛開始的感情萌芽上開花結果,發展成相互滿足的持久關系,但是其實這種關系本身也并不重要,畢竟在生活中有許多方法能升華這種需要,如其他實質性的情感,卓有成效的工作,或是其他興趣愛好和生活經歷等都能給生活帶來滿足感。
如果蕾切爾不能找到真正的愛情,她就會身處險境嗎?有的人認為這個想法太過極端,但是禪宗中的答案卻是肯定的。禪認為,如果不能感受到真愛,就是不能體味到生命中極為珍貴的滋味。那么,蕾切爾也許注定只能像佛教中的"餓鬼"一樣困苦度日。
餓鬼
餓鬼,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永遠饑餓的鬼魂,無論他們如何在擺滿海味珍饈的酒席上貪吃豪飲,卻永遠不能被滿足。他們并不能嘗出美味,也不知細品,無論把多少食物塞進肚子里,都還是一副窮兇極"餓"的樣子,擺在他們面前的珍饈只不過是他們果腹的糟糠。
感情中的餓鬼雖然經歷了多段感情,卻不懂得體會戀愛的滋味,他們不了解面前的這個人,或者他們連自己也不了解。他們只是一味地強求,幻想心中的王子或公主向他們翩翩走來。這些人和蕾切爾一樣總是把約會對象與心中幻想的伴侶做比較。這些貪欲極強的人渴求愛情,但是與他們戀愛的人只不過是他們把玩、戲弄的對象,一旦他們需要對感情真正付出,或從戀愛的華麗中走到現實中來,他們就開始排斥這個人。他們會從排斥中體會到快感,從快速抽身中感到得意。他們獲得控制別人的感覺,而在這場怪誕的戀愛過程中沒有人能控制他們。
很多人像蕾切爾一樣,即使面對滿屋子的單身人士也毫不感興趣,并立刻作出結論"沒有我想找的那類人。"他們不能體味、珍惜生活給他們帶來的禮遇,而是認為他們真正需要和渴望的人正躲到角落里,刻意逃避著自己。他們像是與幸福在捉迷藏,那近在咫尺的定情戒指卻總是遙不可及,即使他們抓住了,不久也會驚奇地發現那不是真金,而是爛銅。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對愛情憧憬的幻滅使這些感情的苛求者筋疲力盡、灰心喪氣。即使當他們與相愛的人在一起時,依然會出現一種幻覺:真正的精神伴侶還在別處,逃避自己。他們存在的問題就在于他們渴望愛情的滋養,但是他們并不知道怎樣去享受和細細品味愛情。其實這種常見的苦惱是可以通過修禪來消除的。
脫鞋
蕾切爾及時次來到禪堂時,她不知該如何是好。當她打開禪堂的房門時,一股刺鼻的燃香味撲面而來,然后她所感受到的就是安靜,的安靜。她說:"當我及時次來到禪堂,我簡直不敢想象那里會那么整潔有序。木地板擦得锃亮,房間里通透豁亮,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并且恰到好處。我能看到擺在祭壇上花瓶里的鮮花,我能聞到清爽新鮮的空氣,我不能想象我能否有24小時會把我的房間收拾成這樣。從那一分鐘起,我決定來修行。"
在禪堂里,蕾切爾不可能被邀請舒服地坐在沙發上,談論自己的失意,她也不會被問及童年。沒有人會面帶憂傷地看著她與她談話,也沒有人對她的事情感興趣。當她走進前廳時,她得到了及時句法門:
"脫鞋。"
在禪修過程中,禪修弟子們經常會得到各種各樣的法門,每一句法門都蘊含了禪宗的精髓,必須謹記并身體力行。修行的核心就是不分大事小事,投入全部精力,心甘情愿地做好每一件事。
蕾切爾不喜歡井然有序,也并不習慣。不知是否出于真心,來到一個房間后她習慣于光鮮亮麗地與人熱情寒暄。她不喜歡脫下昂貴的鞋子,將它們放在一邊無人理會,因為她總是驕傲地踩著漂亮的鞋子在房間里面走來走去,讓人們都注意到她的鞋是那么新潮,而且價格不菲。
在修行中,我們要學會放下一切。當我們把鞋脫下,我們才會卸下慣常的戒備和外部的光環。在禪堂里,我們會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為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敞開心扉,放下自己的依附。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才會發現給我們內心造成不安和痛苦的正是這些依附。繼續修行一段時間,脫下鞋走路便容易多了,光著腳走在木地板上,坦蕩蕩。我們被教導聽從指令,不容絲毫遲疑,甚至還會意識到,我們之所以不能做到言聽計從正是以前戀愛中失望和排斥的根源。
蕾切爾毫不情愿,歪著身子把鞋拽掉,漫不經心地扔在鞋架的最下排。
一位同修站在門口,看到此情此景后無奈地搖搖頭。他側下身子,把兩只鞋撿起來小心翼翼地并排放好。
"人如其鞋,鞋亂放,心不靜。"這位同修說道。
蕾切爾對待鞋子的態度就如同她對待她自己和周圍人的態度。當她不需要穿鞋的時候,就會把它們扔在一邊,她絲毫沒有注意到這樣隨意把鞋丟在鞋架里,會使整個鞋架看起來凌亂不堪,甚至影響了整體的氛圍。
在修行中的及時步就是不漠視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哪怕是一雙鞋。
通常我們是不會在乎鞋子的,就如同不太在乎我們的生存環境一樣,總是不以為然。修禪可以改變我們的這種態度。在修行中,我們會意識到無論生活中每一件大事小事,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非常重要。修行之初,我們要小心翼翼地脫下鞋,意識到它們的功能和作用,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然后我們就知道該如何擺放它們了,從而使之與整個房間的氛圍相融合。擺放凌亂的鞋使整個房間的環境看起來混亂,房間中的人也會是憤怒、迷惑、思維混亂的。
禪并不有趣,只是專注于日常生活而已。
——鈴木俊隆①
我們會漸漸發現,我們的行為不僅會影響我們自己,還會影響到其他人。我們的所作所為體現了我們是什么樣的人,以及我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么。蕾切爾能給予她戀愛的人帶來什么呢?雖然她還沒有意識到,但是她接二連三地放棄感情、拋棄男友,毫無意識就把他們罰出局。事實上,她對這些男人們到底是怎樣的人都絲毫沒有概念。為什么愛情不能給人以愉悅是有很多原因的,混亂的思維是最重要的一個。
當蕾切爾開始小心翼翼地脫掉鞋子時,她開始能夠做到控制自己混亂的思緒,聽從別人的指令,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從而對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負責。不久她就會意識到她接受或者排斥愛情的方式是什么,而當她意識到時,就會重新播種下愛情的種子,并使之開花結果。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喜歡,具體詳細,適合安靜閱讀,是一本心靈修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