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另一面是死亡。不管我們是否愿意,都要面對親朋好友的離去。但是,我們如此深愛他們,又該如何接受他們不在的事實,在沒有他們陪伴的日子里一如往常地生活呢? 經歷了失親之痛的希克曼,飽含深情地寫下了《療愈失親之痛》這部暢銷百萬的心靈治愈經典。書中沒有任何虛幻的宗教安慰,沒有任何多余的道德說教,甚至也沒有所謂的心理療法。作者只是緩緩地講述自己失去女兒后的心路歷程:女兒的遺物是怎么讓她觸景生情的,早晨的鳥鳴是怎么讓她感到一絲安慰的,紀念日和節假日她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的。 《療愈失親之痛》包含365篇詩歌一樣優美的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顆感人肺腑的珍珠。借著由顆顆珍珠串成的痛失之項鏈,人們也能獲得直面生死無常的力量,zui終接納摯愛之人的離去,并承載與離人共有的美好記憶而繼續前行。
失去16歲的女兒后,身為母親的希克曼女士并沒有沉溺于喪失之痛,而是一邊懷著對女兒的愛繼續前行,一邊把自己走過哀傷的歷程訴諸文字,終于有了這本安慰了上百萬美國失親者的靈魂之書。 作者是哀傷管理領域的專家,其工作坊曾幫助無數美國人走出哀傷,重建生活 連續23年位居美國心理自助類圖書前5名,累計好評1385條,銷量超過1000000冊 享譽全國的心理咨詢師曾奇峰作序推薦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正奎,中國敘事療法奠基者李明,國家體育隊特聘心理專家李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馬燕桃聯袂推薦 寫作別具一格,一共365篇短文,24小時一篇,教人循序漸進地走出哀傷,面對生活,極其實用 語言通俗易懂,幾乎沒有心理學專業術語和概念,行文充滿詩性的光輝,猶如美麗的詩歌一樣優美和舒緩 隨書附贈當月暖心原文朗讀
瑪莎 惠特莫爾 希克曼著有二十余本書,其中包括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她的著作有《成長的季節》(The Growing Season)、《時機成熟》(Fullness of Time)以及《我不會讓你獨自凄涼》(I Will Not Leave You Desolate)等。
導言 1
1月 脆弱 5
我們是如此脆弱。一切的一切皆從裸露的傷口——失親之痛——上拂拭而過,一次次地提醒我們所失去的一切。有時,我們需要做的只是:任哀傷順暢地流過我們。
2月 希望 35
在漫長寒冷的冬夜,往往最容易看到閃爍的星辰。嚴冬之際,讓我們保持希望,相信夏天終將到來。時間會淡化我們的哀傷,只要我們尊重其規律且給予其公正的對待。
3月 試著放下 65
試著放下愧疚與懊悔的沉重負擔。在你能夠快樂的時刻品味快樂,這也是逝去的人所希望的。看看有什么新的事情要做,并付諸行動。
4月 微笑 97
幽默使我們回歸生活,助我們在深知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被拒絕了什么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尚擁有的一切。只有懂得哭泣的人才能發自內心地笑。
5月 等待 129
當痛苦如驚濤拍岸襲來時,我們以為自己會淹沒其中。然而,我們可以!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接納痛苦,靜靜等待。痛苦會逐漸消去,我們也會重新獲得勇氣與力量。
6月 行走 161
行走這一能夠助人恢復活力的身體活動將我們帶離原地——我們正在將“遠離悲傷和抑郁”化為實際行動。家中無人——我出門散步了。
7月 繼續前行 191
正如那些走在“終點附近那段路”的登山者,我們必須繼續前行,明了總有那么24小時,我們會再次抵達生活的巔峰。那時,回眸四顧,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走了那么遠。
8月 堅強 225
這段經歷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更有能力面對人生,更能夠幫助他人,更加確信我們自己以及摯愛之人在人類長河中的位置。
9月 活在當下 257
生命充滿了尚未有人走過的道路。讓我們脫離“為未來擔憂”之軌道,專心體驗與品味今日的意義吧。將今日看作禮物,不要浪費它。
10月 勇氣 289
是時候將曾經傾注于失親之痛的能量(往往還有物質層面的呵護)用于新事物了。你有這個勇氣嗎?想象你的摯愛之人正在送給你祝福,祝福你在新的嘗試中獲得快樂與成功。
11月 感恩 323
感恩節的這個月,我們能夠為過去的點點滴滴以及當下的福分而感激,與此同時,也認真準備好以一顆喜悅之心擁抱未來可能帶給我們的任何煩惱。
12月 未來 355
未來的生活中,我們會時時遇到那些猝然而至的小小的“提醒者”,喚回那壓倒一切的失親之痛。哀傷強烈襲來之際,愿我能在心中堅守“我的心情會變好的”這一保障。
在《療愈失親之痛》中,有些人分享了感受,有些人歸納出了認知,還有些人給出了行動的建議,可以使閱讀者多方位地感覺到自己被有相同經歷的人圍繞。譯者精心譯成的短句,顯示了延綿不斷的悲憫,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 ——知名心理學家 曾奇峰 在巨大的喪失
親友的逝世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他們的離開也帶走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更多的,他們是希望我們帶著他們的愛,好好的活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回饋他們的愛!
在廣場上聽到一則很重要的信息,并且立刻轉身想告訴丈夫時,她才意識到,他真的走了。多么讓人悲傷的場景,但是作者卻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換種角度明明白白的活。很棒的一本書,很美的文字。
偶然在豆瓣網看到這本書,看評論很好,就買了一本,書不算太厚,印刷挺好,挺適合送人的,當然有需要的前提下。
這是一本相對感性的書,適合飽受失親之痛的人看一看,衰老死亡,人之常情,活著的我們,只能瀟灑地、斗志昂揚地繼續走下去。
裝幀很暖,音頻很暖,文字很暖,推薦……
沉重卻真實的話題。讓我們對生命更敬畏,也更豁達。每個人都應該讀讀的書。
何坦然面對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心學習的事,即使圣人也難以參透死亡究竟是什么。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呢?希望大家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
真的非常好,非常值得一讀。反正也在痛苦著,莫不如讀一讀,或許有效呢!
非常好的書,只有正視親人的離去,才能繼續壯麗地活,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推薦給大家。
我看過的書中最值得推薦的一本。可以切切實實地幫助我們走出失親哀傷,重拾生活的勇氣。
曾奇峰大神寫推薦序的書,必須果斷入手。果真是好書,mark,推薦。
整本書就像是幫你緩緩地接受親人逝去的事實,如何去面對。其實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死亡想的太可怕。推薦!
只有這本書,買來后一定會收藏的,書中的文字和篇幅很適合在安靜的時候品味,推薦給所有飽受失親之痛的人閱讀。
一本我會向所有人推薦的書。送人也好,自己看也好,它是一本難得的可以治愈失親哀傷的書,太值得擁有!!!!!!
這書可以,值得一看
太好了,在認真地看這些書了,我在書店找這類書,很難找,終于在這里找到了,謝謝!
相當好的一本書,表妹推薦的,看完后我也會推薦給需要的朋友。
很暖心的一本書,抄寫了很多段落,原來讀書抄書也可以讓人平靜和放松。很適合抄寫,治愈,溫暖。
曾奇峰推薦的,所以買了一本。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直指人心。
獻給那些痛失至愛的人,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
只想說書里附帶的音頻太暖心了,這本書做的很用心,一定是出版者對我們的心情很了解吧,處處體現用心,字字直擊靈魂。推薦。
失親不應該是一個被回避的話題,對于這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許直面才能告慰逝者,才能讓還留于世間的人更為堅強。很好的一本書。
生老病死, 一個人人都必須面對,不可回避的問題。作者能結合自身的經歷,寫出這本安慰了數百萬人的書,勇氣著實讓人敬佩。對了,這本書還有一個小姐姐的原文朗讀,聲音好聽又溫暖。
包裝不錯,內容也很治愈,冥想練習原來有助于我們除去傷痛,學習了
這本書是買給家里面的一個阿姨的,她失去了親人。覺得在這種巨大的悲痛面前,確實需要專業的人和專業的書開導才能打開心結,這本書很實用,推薦!!
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事情,多讀些這樣的題材,學會坦然面對生活
很棒的一本書,作者在失去女兒之后,將每天的生活和感悟娓娓道來,很暖心,將人緩緩代入那種平靜和安穩。推薦給需要療愈的人和要送給失親者禮物的人。非常非常棒的一本書。
人生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人生最不愿意面對的事也是死亡。但是,當整個社會都對死亡諱莫如深的時候,面對喪親之痛,你便無處訴說。這本書,以優美的文字,陪伴你365天,讓你輕松走過這個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