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華山,從女兒的視角,審視了集開國將領和嚴父孝子于一身的許世友;用平時而不乏生動的語言,重新講述了麾下得力干將許司令的傳奇人生和家庭生活。書中從許世友將軍的一生經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后勝利的光輝歷史,對許世友將軍的書寫,也恰恰反映了那些革命英烈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心系人民、一心向黨的高尚品質。
1.許世友將軍口述歷史,其女兒親歷史實,再現中國共產黨人浴血奮戰和新中國建設的光輝歷史。
2. 還原真實的知名歷史事件,大批珍藏歷史照片,真實反映黨和國家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的崢嶸歲月。
3.父女情、師生情、戰友情,終匯聚成家國情,以小見大,激情澎湃。
華山
許世友將軍的女兒。
目 錄
自序 獻給爸爸
及時章 父親生命的日子
“爸爸要見馬克思了”
“北京路窄”
第二章 土葬
趕制棺材
送別父親
第三章 不愿提及的少林經歷 /
入少林學功夫
闖禍打出山門
漂泊與尋找
師爺爺來南京
第四章 在延安的歲月
為父親改名
及時次救父親
一件毛衣
第五章 在山東:成為傳奇
:“許大將軍出山了!”
馬石山十勇士
孟良崮打敗“御林軍”
戰友燕青
第六章 軍地一把手
下連當兵
“一橋飛架南北”
“你們也是核潛艇之父”
挖煤的故事
要吃飽,乞討不能成習慣
父親與酒的故事
與二十七軍的情緣
第七章 親歷“”
“有忠無奸不成戲”
無錫40天
脫身大別山
“七二〇”事件
再次救了父親
患難戰友情
《知青之歌》任毅案
清查“五一六”
帶著解決浙江問題
“九一三”事件前后
烏云壓城的日子
讓父親讀《紅樓夢》
“倒許”鬧劇
帶槍進京吊唁/
第八章 父親與我
我的意外參軍
進軍校就要“準備死,爭取活”
《人間喜劇》與《青蛙王子》
第九章 父親的晚年
只想過讀書種田的生活
父親與讀書
親情中的父親
撰寫回憶錄/
后記
回到1958年9月21日下午,南京軍人俱樂部禮堂內正在舉行軍區黨委擴大會議,會議主持人突然宣布:“馬上要來接見會議代表。”會場立刻沸騰了。
不一會兒,在中央軍委領導的陪同下,緩緩步入會場。在熱烈的掌聲中,握著父親的手說:“現在中央規定了,地方每個領導干部都要有一段時間進工廠當工人、下鄉當農民的任務。你們當將軍的,可不可以也下連兵啊?可不可以搞個決議啊?”
父親當時就堅決果斷地回答:“可以,我馬上就向軍委打報告,我要求下連當兵!”
9月22日下午,南京軍區召開常委會議,討論落實的指示。研究決定,批準許世友上將、肖望東中將、龍潛少將等30位將軍,首批下連當兵。當晚,被批準的幾個將軍舉行了一次“士兵座談會”。父親在會上說:“幾十年前我當過兵,那時官兵不分你我、不分老少,都像親兄弟一樣,生活在一起,戰斗在一起,個個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正是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了戰士的成長,培養了我們成為軍官。今天我們當了高級干部也不能忘本,在我53歲的今天,又第二次成為普通一兵,我很高興有這次機會。我這次下去一定要把兵當好。”
在決定下連當兵后,父親回到家中,脫掉他穿慣的“布草鞋”,換上戰士穿的解放鞋和軍裝,戴上船形帽,肩背背包,在房間里走來走去。他問母親:“你看我像不像士兵?”
母親說:“像還是挺像,就是老了點。”
父親對著鏡子,自我欣賞了一會兒,對母親說:“你說像不算數,等到了部隊,戰士們說像才是真的像。”
1958年10月17日一大早,吉普車把父親送到了浙江寧波海防前線某部六連。六連官兵聽說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司令員來當上等兵,又吃驚又好奇,爭相傳揚這件事。
父親的車剛剛進入營區,戰士們已經列隊路旁,敲鑼打鼓,鼓掌歡迎這批“老兵們”下連當兵。
連長高立山很緊張,他還是按照習慣,嚴肅地跑步來到父親面前,立正、敬禮、報告。
父親見他這樣,連忙擺手說:“你搞錯了,從現在起,我是一個兵,是你們連的上等兵,應該是我向你連長報到。”
說完,父親抬手向高立山敬禮,正正規規報告:“連長同志,上等兵許世友前來報到,請分配工作。”
高連長嚇了一跳,整得滿臉通紅,好半天才說:“報告首長,你被分配在二排七班。”
父親笑了一下說:“你怎么還改不過來,向我報告什么?我不是首長,是上等兵許世友向你報告!”
事后父親和高立山談心:“我到連里來當兵,你有顧慮吧?”
高連長說:“沒有!”父親說:“沒有是假的,我向你表個態,我這個兵很好領導,一切行動聽指揮。在連里,就聽黨支部和連排長的話,你們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絕不會給你們添麻煩。”高立山聽了,感動得差點掉下眼淚。
父親到了七班,又向中士班長張吉生敬禮報到:“報告班長,上等兵許世友前來報到。”
張吉生慌忙從父親手中接過背包,替他鋪床。另一個戰士則遞給父親一杯開水,恭恭敬敬地說:“報告首長,請喝水。”
父親笑著說:“我不是首長,是上等兵,你是個下士,級別比我還高一級呢。你以后要多指教我,就像師傅帶徒弟那樣。 ”
后來那些戰士來我們家做客時說:“你爸爸非常有特點,剛來時很少言笑,一臉威嚴。別說是戰士,就是團長、師長也都有些怕他,何況我們這些只當過幾年兵的戰士,當時確實心里緊張得不得了!”
入連及時天吃飯,七班的班長和戰士都爭著給父親盛飯舀湯。父親謝絕了,再三對班長張吉生說:“我在你們班當兵,你就是我的上級,就要大膽管教我,不要太客氣了,要幫助我拿下官架子。一個戰士要班長替他盛飯,這還了得!”
周末晚上,駐地村莊放電影,連隊集合觀影。臨行時,班長張吉生要替父親背步槍,父親不肯,兩個人把槍爭來奪去,還是父親贏了,說:“你怎么能繳我的槍啊!”
父親再次告訴這個班長:“我啊,要打掉自己身上的官架子;你呀,不能培養我的官架子。”
還有一次,父親和班里的戰士一起鋤草、掃垃圾,宣傳部門的干部則拿著照相機在一旁給父親拍照,并請求父親停下來,擺個造型。父親沒停,邊鋤草邊說:“你要么和我一塊干活,要么去給戰士們照相去!農村社員們24小時干到晚,也沒見人給他們照個什么相!我才干了一點活就要照相,像什么話?不準照!”
父親還利用一切空隙時間和戰士們談心,談自己的經歷及家庭情況。班里的戰士原來還有點拘束,但看到父親那樣平易近人、那樣誠懇,很快消除了顧慮。開始戰士們稱他為“首長”、“許同志”,后來稱“老許同志”,索性直接叫“老許”了。這種變化也是因為
父親開始了戰士的生活,和七班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打下的基礎。他與戰士們的距離越來越近。從戰士們對他的這種逐漸變化上以及與戰士們之間關系的改變上,父親知道自己已經回歸成意義上的標準士兵了,臉上也有了笑意。
戰士們幾乎都知道父親在少林寺的那段經歷,都知道他會武功,這非常吸引他們,經常請求父親:“老許啊,來一段功夫!”
因此,吃飯前,父親經常拎起板凳來演示幾下,只見他左擋右砸,進退如風,總是引起戰士們一大片叫好聲。訓練休息時,又有戰士要求他表演武術。父親站起身來,依禮雙拳一抱,繼之虎虎生風地打出幾套拳法,戰士們看得非常入迷。
很快,全連戰士都成了父親的“徒弟”。少林寺的傳統功夫“板凳功”被父親改成了“板凳操”,教給戰士們練。一來二去,任何一個戰士提起板凳都能來幾下功夫,害得司務長直埋怨:“食堂里的板凳老是缺胳膊斷腿的,我修補不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