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尼維斯島作為一個私生子來到人間,到躺在威霍肯決斗場的血泊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人生跌宕起伏,仿佛出自最富想象力的小說家筆下。他從一個苦惱的小職員變身為美國首任財政部長,這既是一篇扣人心弦的個人故事,也是一幅美國成長的全景畫面。
在美國歷史上,鮮有人物像漢密爾頓那樣同時引發諸多謳歌和詛咒。有人認為,漢密爾頓的野心、自負和傲慢注定讓他成為這個國家的梟雄;也有人將他描繪成財閥的走狗、潛在的暴君。然而,縱覽美國歷史上未曾擔任過總統的政治人物,漢密爾頓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位。他對美國的影響,恐怕要比許多總統還要深遠。
漢密爾頓集思想家和實干家于一身。他和詹姆斯·麥迪遜是美國制憲會議的主要推動者,他們的作品《聯邦論》堪稱美國憲法精神的經典詮釋。作為美國首任財政部長和新政府架構的主要建筑師,漢密爾頓設計了能讓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平穩運轉的一整套機制,包括一個預算體系、一個長期債務體系、一個稅務體系、一個中央銀行、一個海關系統和一支海岸警衛隊。憑借這些舉措,他為"行政能力"設定了一個極高的標準,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如果說是杰斐遜譜寫了美國政治論述的必要華麗詩篇,那么可以說是漢密爾頓擬就了美國的治國術散文。
漢密爾頓被稱為美國資本主義革命的先知。如今,正如他所預見的那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貿易、工業、股市和銀行的繁榮世界。在對未來聯邦政府的形態和權力的設想方面,他的預言也同樣成為現實。漢密爾頓似乎是來自未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的信使。我們對他的遺產的評判,在許多方面,就是對現代社會的評判。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也是憲法的起草人之一,他是財經專家,是美國的及時任財政部長。他就是因政黨惡斗導致「決斗」而喪失生命的知名政治人物。
從一個來自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私生子和無家可歸的孤兒,一躍成為喬治·華盛頓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但后來卷入一樁性丑聞,在與副總統阿倫·伯爾的決斗中命喪黃泉。在美國的開國元勛中,沒有哪位的生與死比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更富戲劇色彩了。在為美國后來的財富和勢力奠定基礎方面,也沒有哪位開國老臣的功勞比得上漢密爾頓。
羅恩·徹諾(Ron Chemow)擁有耶魯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英國文學學位。曾在30多家和地區級刊物上發表關于商業、政治和歷史的文章。他的處女作《摩根財團》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第二部著作《沃伯格家族》在1993年被授予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喬治.S.埃克爾斯獎(GeorgeS.EccLesPrize),并被《紐約時報》和美國圖書館學會評選為"值得關注的圖書"。他撰寫的洛克菲勒的傳記《大亨》入圍國家書評人獎,被《時代》雜志和《紐約時報》評為1998年度十佳圖書之一。羅恩·徹諾現居紐約市布魯克林,妻子瓦萊麗是一名社會學家。
本店所有圖書均為正版 請放心購買,有任何問題請聯系在線客戶或致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