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著家庭各成員之間的關系,從心理學視角闡述了愛情、婚姻、培養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贍養老人等一系列家庭問題,以淺顯易懂的心理學理論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關系,列舉了大量豐富、生動的生活范例,是一本可以幫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鐘愛自己及家人,解決家庭各種矛盾的心理學參考書;適于心理醫師及涉及家庭、婚姻、愛情等問題的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
林昆輝:
臺灣臨床心理師證號00544號
臺灣內政部警政署 心理輔導委員
臺灣大觀心理治療所 院長
臺灣自殺防治協會 秘書長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 講師
臺灣行政院地方研習中心 講座
臺灣樂安醫院臨床心理科 主任
臺灣岡山秀傳醫院前心理治療室 主任
臺灣人愛醫院前臨床心理科 主任
上海心理學會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 會員
上海海關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學朮顧問與高級督導
上海中醫藥大學 心理健康學朮顧問暨高級督導
上海SR非事件心理治療研究院 院長
中國(師資級)團體心理培訓師(師資證PXSZ00111080664)
中國心理干預協會危機干預專業委員會 負責人
國際亞健康協會 特聘專家
希望24熱線 華人生命教育與危機干預中心 學朮總監
Chapter 1 緒論:家庭與管理的心理學
Chapter 2 家庭心理學(家庭觀)——自我管理
part 1 婚姻的真相——家庭與恩情
及時節 碎裂滿地的愛情
第二節 親情的滋生與挑戰
第三節 夫妻之愛——恩愛之情
part 2 家庭角色與心理衛生指標
及時節 親情的發展
第二節 角色的發展與結晶作用
第三節 家庭角色的心理衛生指標
part 3 家庭角色關系的原型與本質
及時節 家庭角色原型
第二節 家庭角色關系的本質
part 4 兩性家庭觀的調適
及時節 兩性家庭觀的差異
第二節 女人與男人的調適
part 5 家庭發展與重建——愛與美
及時節 經營幸福美滿家庭的二個方法
第二節 家庭重建
Chapter 3 夫妻心理學(婚姻觀)——平行管理
part 6 夫妻角色管理模型
及時節 四大類型
第二節 A型:沖突型家庭
第三節 B、C型:互補型家庭
第四節 D型:疏離型家庭
part 7 婚姻的發展與調適
及時節 夫妻滿意度坐標的發展
第二節 新婚階段的危機與調適
第三節 已婚階段的危機與調適
第四節 喪偶階段的危機與調適
第五節 離婚階段的危機與調適
第六節 再婚階段的危機與調適
part 8 夫妻角色發展與平行管理
及時節 夫妻角色的發展
第二節 家庭角色原型與平行管理
Chapter 4 教養心理學(兒女觀)——向下管理
part 9 親子教養行為的本質
及時節 合情
第二節 合理
第三節 合法
第四節 情理法的雙趨沖突——不快樂
第五節 超越雙趨沖突的父母之愛——教養行為的反應爐心
part 10 快樂的生活觀
及時節 前題:快樂的父母
第二節 快樂生活觀的二大金鑰
part 11 快樂生活觀的五個身心指標
及時節 快樂的生理狀態
第二節 快樂的心理狀態
第三節 快樂的精神狀態
第四節 快樂的行為狀態
第五節 快樂的語言狀態
part 12 快樂生活觀的教養技巧
及時節 贊美
第二節 接受
第三節 感謝
第四節 愛語
第五節 愛與被愛
part 13 家庭動機與情緒教育——沖突管理
及時節 七情六欲
第二節 父母的七情六欲
第三節 孩子的七情六欲
第四節 沖突管理——處罰
part 14 家庭沖突與體罰
及時節 家庭人際火系的沖突
第二節 體罰
第二節 撒與文明
第四節 失能的父母
part 15 孩子的夢公園
及時節 夢的解析
第二節 美夢成真的技巧
第三節 消除惡夢的技巧
第四節 夢公園的園丁
part 16 結論
Chapter 5 孝養心理學(父母觀)——向上管理
part 17 孝順心理學
及時節 子女的終極辯證:孝vs順
第二節 向上管理——孝順的中介變項與后置變項
part 18 孝養心理學
及時節 毛發與孝養
第二節 眼睛與孝養
第三節 耳朵與孝養
第四節 鼻舌與孝養
第五節 牙齒喉嚨與孝養
第六節 皮膚與孝養
第七節 肌肉骨骼與孝養
第八節 胃腸與孝養
第九節 心肺血管與孝養
第十節 腎臟膀胱與孝養
第十一節 運動與孝養
part 19 老人心理學
及時節 如何而對急速老化的身體
第二節 如何面對角色的權力更替
第三節 老年人的動機與需求
第四節 老年的生涯規劃
Appendix附錄 愛情心理學
part 20 愛情是什么
及時節 愛的本質
第二節 愛與被愛
part 21 愛情的考驗
及時節 心愛與
第二節 愛與被愛的動機
part 22 愛情的誓言
及時節 愛與被愛的情緒
第二節 愛與被愛的保障
第三節夫妻之愛——恩愛之情愛情碎裂滿地,親情又像瓷娃娃般易碎,夫妻這組家庭角色該怎么承擔呢?為什么結婚?只為組成一個家來傳宗接代嗎?熱戀后的男女都急著要結婚,因為兩人想要更愛更美好,想要更親更近,更加想要"生出"融合兩人精華的新生命——我們的孩子。結婚就是成家。"家"為什么可以滿足兩人的愿望,夫妻之情為什么可以超越當頭熱戀呢?因為,夫妻之愛的本質,就是"恩愛之情"(圖1-3)。原來,兩性間的情愛,可以從友情質變為愛情,次由愛情質變為親情,再由親情質變為恩愛之情。
什么是恩愛之情呢?尋常夫妻都以老公、老婆互稱。
殊不知,老公是老"思"公的簡稱,老婆是老"恩"婆的簡稱。文夫是恩公,因為日夜相疊的恩情,所以稱為"老"思公,思婆亦然。俗話亦說:"夫妻"是"相欠債",結婚愈久愈能品味對方隆重的恩情。人的一生中,恩情較大是父母,其次就是配偶。父母賜我生命,配偶助我創造與延續生命。一個女人離開她的原生家庭,勇敢地住進我的原生家庭,她和我結婚生育子女,她幫我照顧父母子女和家庭,她把青春、把對自己的熱愛,轉換成母親和媳婦的辛勞。沒有她就沒孩子、就沒孩子的媽,就沒老婆、沒媳婦、沒這個家。想著只身之苦,想著思親之苦,再想著孤寡之苦,老婆大人難道不是日夜施恩于我的"老恩婆"嗎?"老恩公"亦然。
愈是親近的人,易狎易昵。權力上位者,易有輕褻的言行。言行愈親密,卻愈是輕忽怠慢,不把對方當人,極度不尊重對方的人格。權力上位者,也易溺愛對方,縱容對方恣意橫行,讓對方又嬌又傲需索無度而不可自拔。于是權力位階"明上暗下"而后"先上后下",被溺愛的人恃寵而嬌,只顧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對方一步步踩死在腳下。狎褻既出,初時不覺其害,中期不堪其苦,末了則罪己責人,生不如死。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因為彼此失去了敬重的心,因為權力系統侵蝕了愛戀。愛情之美,不在于幻化的情欲與神秘的,而在于被對方"尊敬",被對方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種被高高捧起在掌心,那種不敢有任何輕慢懈怠的態度,那種不敢有絲毫褻瀆的心意,那種虔誠、尊崇與敬重的言行,讓戀愛中人的生命為之光彩奪目。
結婚日久,尤其生了孩子以后,愛情褪色了,尊重的敬愛也消失了。婚姻生活難堪的,不是激情已然不再,更不是日復一日的行禮如儀,而是不再被尊敬崇拜、被敬重、被禮遇、被需要。被對方當成微不足道的人,甚至被當成若有似無的人,讓每個人黯然失色,生命沒了光彩,甚至心灰意冷茍且殘存。有什么樣的侮辱更甚于親人對你的輕蔑呢?不看你,不聽你,不說話,不回應,不在乎,不在意,不把你當一回事,不把你當人,或是把你當尋常人,當外人,當可有可無的人。
"恩愛夫妻"的"恩愛"兩個字,向來只被用來形容夫妻關系。"恩恩愛愛"正是夫妻之情的寫照,愛情+親情+恩情=恩愛之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若融合了以上三種情感,幾乎就等于把人世間一切感情揉合在"夫妻"里頭。因為感恩知思,所以尊崇對方,所以更加敬重對方,故俗稱:夫妻要"相敬如賓"。夫妻生活的典范,不在于把對方當貴客看待,而在于放在心頭、擺在舌頭的"相敬"。這個"相敬",救援了"親人"因為太親近而生的狎褻與輕慢。更因為感恩與知恩,所以夫妻間的行為變成了"報恩的行為"。從感恩的心到報恩的行為,這就是夫妻間家庭生活的真相。當愛情轉變為親情,如鳳凰般浴火重生為恩愛之情時,更加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鳳凰于飛"的祝福——恩恩愛愛。
延伸思考1.以血親為體的親情,和以姻親為形的親情有何不同?2.男女相識到結婚生子,兩人的感情發生了三次質變。
你的生活場中,有沒有人彼此的角色關系改變了,感情卻沒隨著改變,不但"卡"在前一個角色的感情之中,更忘了去經營當下角色的感情關聯?3."知"恩才會"報"恩,"感"思才會"敬"愛。回顧你的原生家庭時,你可"知"恩?如何"感"恩?
……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