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曾作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規劃教材(教高[1997]116號,教高[2002]17號),現又經教育部批準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教高[2008]4號)。依據工業設計利用技術的進步去創造更好的人類生活條件,促進多種文化間的對話,追尋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的時代要求,本書在第3次再版時,除保留原書的基本構架外,作了較大篇幅的內容更新,如加深了設計與文明、文化的關系,設計與人和物的關系的描述;增加了工業設計的特征、工業設計的原則、設計與美學、設計與符號學、設計與形態學等篇章,體現出設計學科與多種學科的關系和本書的特色。設計是為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而存在的,因此,本書的中心內容仍然是把握從人的需要出發,回歸于人的設計理念。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及設計藝術類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工學、文學、經濟及管理學相關專業的選修課教材,同時可供從事工業設計工作的人員參考。
本系統的介紹了工業設計相關知識,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及設計藝術類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工學、文學、經濟及管理學相關專業的選修課教材,同時可供從事工業設計工作的人員參考。
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設計者的自我設計及時章 緒論 及時節 文化·文明·設計 一、關于文化 二、文化的含義 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四、文明·文化 五、設計·文明·文化 第二節 存在中的人與物 一、人是最寶貴的存在物 二、物質構成之謎 第三節 設計中的人與物 一、設計的非物質性與非物質社會 二、人造物的問題 三、人造物質形態與物化意識 四、人的一輩子都在改變現狀 第四節 科學與藝術 一、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二、科學和藝術的關系 三、設計源自心靈 四、夢想是設計的原動力第二章 設計與工業設計 及時節 設計的概念 一、什么是設計 二、設計與造型 三、設計的理性與感性 四、設計是個多義詞 第二節 設計的領域 一、視覺傳達設計 二、產品設計 三、環境設計 第三節 決定設計方向的基本要素 第四節 設計的平等化與個性化 第五節 設計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 第六節 工業設計 一、工業設計的基本概念 二、工業設計的若干定義 第七節 工業設計的程序與基本要求 一、工業設計的程序 二、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八節 設計是為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而存在第三章 工業設計簡史 及時節 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 一、工藝美術運動 二、新藝術運動 第二節 德意志制造聯盟與包豪斯 一、德意志制造聯盟 二、包豪斯 第三節 20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風格 一、藝術裝飾風格 二、流線型風格 第四節 戰后工業設計的發展 一、戰后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 二、戰后歐洲及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 第五節 走向多元化 一、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二、高技術風格 三、后現代主義 第六節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一、美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 二、歐洲及日本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七節 工業設計展望第四章 工業設計的特征 及時節 設計觀念的系統性與設計元素的多元性 一、系統的基本概念 二、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三、產品與產品設計系統的結構 四、產品設計的系統性 第二節 設計目的的人文性與設計對策的多樣性 一、設計目的的人文性 二、設計對策的多樣性 第三節 設計意識的創造性與設計思維的交叉性 一、設計意識的創造性 二、設計思維的交叉性 第四節 設計本質的文化性與設計評價的社會性 一、設計本質的文化性 二、設計評價的社會性第五章 工業設計的原則 及時節 設計原則的特征 一、設計原則是設計"許可"與"不許可"的統一 二、設計原則是動態發展變化的 三、設計原則是工業設計思想、理念——設計哲學的具體化 四、設計原則是各個產品設計具體細則的概念化與抽象化 第二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人化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二、易用性原則 三、經濟性原則 四、審美性原則 五、認知性原則 六、社會性原則 第三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物化原則 一、設計的"合規律性"原則 二、設計的科學意識與科學精神 三、科學技術對設計的影響 第四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環境原則 一、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原則 二、設計——價值的選擇與實現 第五節 設計批評 一、設計批評的實質 二、設計批評的社會意義 三、設計批評的方式 四、設計批評的復雜性第六章 工業設計與市場 及時節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設計是企業與市場的橋梁 二、設計是使產品增值的手段 三、設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 四、設計是建立完整的企業視覺形象的手段 第二節 工業設計與產品附加價值 一、產品形象 二、產品的品牌或商標 三、產品包裝 第三節 工業設計與市場導向 第四節 工業設計與設計管理 一、設計與管理 二、設計管理概述 三、設計項目的組織與設計師管理第七章 工業設計與環境 及時節 環境與環境意識 一、環境的概念 二、環境的意識 三、設計中的環境意識 第二節 環境問題與設計對策 一、溫室效應 二、臭氧層破壞 三、廢棄物和垃圾處理 四、水污染 五、資源消耗 六、噪聲污染 第三節 產品設計與環境 一、產品的壽命 二、材料選擇 三、節約用料 四、節約能源 五、減少污染第八章 設計與符號學 及時節 符號學基本理論與歷史 一、符號的基本概念 二、設計與符號學 第二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構成與分類 一、藝術設計中單個符號的構成模型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分類 第三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意義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外延意義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內涵意義 三、符號意義的意識形態層面 第四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傳播與認知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傳播模式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認知與理解 三、影響設計符號語義傳達的因素 第五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分析原則、方法與應用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分析原則 二、藝術設計符號分析與應用的方法第九章 設計與形態學 及時節 設計形態學的基本理論與發展概述 一、形態的基本概念 二、設計與形態學 第二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構成與分類 一、形態的構成與分類 二、概念形態的運動、變化與組合 三、自然形態的啟示 第三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創造與人類的感知特性 一、藝術設計形態創造中的秩序感 二、藝術設計創造的形式美法則 三、藝術設計形態創造與完形心理學 第四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現實創制 一、形態與功能 二、形態與材料 三、形態與結構第十章 設計與美學 及時節 美學的基本理論與歷史 一、美與美學 二、美學的發展歷程 三、藝術設計與美學 第二節 美的本質及審美活動 一、美的本質 二、審美活動 第三節 藝術設計的審美范疇 一、形式美 二、技術美 三、功能美 四、生態美 第四節 設計美與審美創造 一、藝術設計審美創造的特點 二、藝術設計審美創造的過程第十一章 產品設計 及時節 產品設計的概述 一、產品設計的概念 二、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產品設計的類型 一、按生產方式劃分 二、按設計性質劃分 第三節 產品設計的要素 一、人的要素 二、審美形態要素 三、技術要素 四、市場環境要素 第四節 產品設計的程序 一、確認需求階段 二、研究分析階段 三、整合發展階段 四、設計評估階段 第五節 新產品的開發原則 一、系統化原則 二、創新性原則 三、效益原則 四、需求原則 五、量力而行原則 第六節 設計師的素養 一、設計師的素質 二、設計師的社會責任第十二章 視覺傳達設計 及時節 視覺傳達設計概述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二、視覺傳達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三、視覺傳達設計的特征 四、視覺傳達設計原理 五、視覺傳達設計的思維特點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領域 一、商標設計 二、廣告設計 三、包裝設計 四、書籍裝幀設計第十三章 環境設計 及時節 環境設計概述 一、環境設計的概念 二、環境設計的發展 第二節 環境設計的特征與要素 一、環境設計的特征 二、環境設計的要素 第三節 環境設計的程序 第四節 室內環境設計 一、室內環境設計概述 二、室內環境設計的內容 第五節 園林與古建筑 一、園林與古建筑概述 二、中國古典園林 三、西方古典園林 第六節 城市景觀設計 一、雕塑與小品 二、廣場與公園 三、濱水風光帶 第七節 公共設施設計 一、公共設施設計概述 二、公共設施設計的基本原則 三、道路設施設計 第八節 展示設計 一、展示設計概述 二、展示設計的特征參考文獻讀者信息反饋表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設計者的自我設計 及時章 緒論 及時節 文化·文明·設計 一、關于文化 二、文化的含義 三、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四、文明·文化 五、設計·文明·文化 第二節 存在中的人與物 一、人是最寶貴的存在物 二、物質構成之謎 第三節 設計中的人與物 一、設計的非物質性與非物質社會 二、人造物的問題 三、人造物質形態與物化意識 四、人的一輩子都在改變現狀 第四節 科學與藝術 一、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二、科學和藝術的關系 三、設計源自心靈 四、夢想是設計的原動力 第二章 設計與工業設計 及時節 設計的概念 一、什么是設計 二、設計與造型 三、設計的理性與感性 四、設計是個多義詞 第二節 設計的領域 一、視覺傳達設計 二、產品設計 三、環境設計 第三節 決定設計方向的基本要素 第四節 設計的平等化與個性化 第五節 設計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 第六節 工業設計 一、工業設計的基本概念 二、工業設計的若干定義 第七節 工業設計的程序與基本要求 一、工業設計的程序 二、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八節 設計是為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而存在 第三章 工業設計簡史 及時節 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 一、工藝美術運動 二、新藝術運動 第二節 德意志制造聯盟與包豪斯 一、德意志制造聯盟 二、包豪斯 第三節 20世紀20~30年代的流行風格 一、藝術裝飾風格 二、流線型風格 第四節 戰后工業設計的發展 一、戰后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 二、戰后歐洲及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 第五節 走向多元化 一、理性主義與"無名性"設計 二、高技術風格 三、后現代主義 第六節 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一、美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工業設計 二、歐洲及日本信息時代的工業設計 第七節 工業設計展望 第四章 工業設計的特征 及時節 設計觀念的系統性與設計元素的多元性 一、系統的基本概念 二、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三、產品與產品設計系統的結構 四、產品設計的系統性 第二節 設計目的的人文性與設計對策的多樣性 一、設計目的的人文性 二、設計對策的多樣性 第三節 設計意識的創造性與設計思維的交叉性 一、設計意識的創造性 二、設計思維的交叉性 第四節 設計本質的文化性與設計評價的社會性 一、設計本質的文化性 二、設計評價的社會性 第五章 工業設計的原則 及時節 設計原則的特征 一、設計原則是設計"許可"與"不許可"的統一 二、設計原則是動態發展變化的 三、設計原則是工業設計思想、理念——設計哲學的具體化 四、設計原則是各個產品設計具體細則的概念化與抽象化 第二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人化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二、易用性原則 三、經濟性原則 四、審美性原則 五、認知性原則 六、社會性原則 第三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物化原則 一、設計的"合規律性"原則 二、設計的科學意識與科學精神 三、科學技術對設計的影響 第四節 工業設計的原則——環境原則 一、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原則 二、設計——價值的選擇與實現 第五節 設計批評 一、設計批評的實質 二、設計批評的社會意義 三、設計批評的方式 四、設計批評的復雜性 第六章 工業設計與市場 及時節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設計是企業與市場的橋梁 二、設計是使產品增值的手段 三、設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 四、設計是建立完整的企業視覺形象的手段 第二節 工業設計與產品附加價值 一、產品形象 二、產品的品牌或商標 三、產品包裝 第三節 工業設計與市場導向 第四節 工業設計與設計管理 一、設計與管理 二、設計管理概述 三、設計項目的組織與設計師管理 第七章 工業設計與環境 及時節 環境與環境意識 一、環境的概念 二、環境的意識 三、設計中的環境意識 第二節 環境問題與設計對策 一、溫室效應 二、臭氧層破壞 三、廢棄物和垃圾處理 四、水污染 五、資源消耗 六、噪聲污染 第三節 產品設計與環境 一、產品的壽命 二、材料選擇 三、節約用料 四、節約能源 五、減少污染 第八章 設計與符號學 及時節 符號學基本理論與歷史 一、符號的基本概念 二、設計與符號學 第二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構成與分類 一、藝術設計中單個符號的構成模型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分類 第三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意義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外延意義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內涵意義 三、符號意義的意識形態層面 第四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傳播與認知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傳播模式 二、藝術設計符號的認知與理解 三、影響設計符號語義傳達的因素 第五節 藝術設計符號的分析原則、方法與應用 一、藝術設計符號的分析原則 二、藝術設計符號分析與應用的方法 第九章 設計與形態學 及時節 設計形態學的基本理論與發展概述 一、形態的基本概念 二、設計與形態學 第二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構成與分類 一、形態的構成與分類 二、概念形態的運動、變化與組合 三、自然形態的啟示 第三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創造與人類的感知特性 一、藝術設計形態創造中的秩序感 二、藝術設計創造的形式美法則 三、藝術設計形態創造與完形心理學 第四節 藝術設計形態的現實創制 一、形態與功能 二、形態與材料 三、形態與結構 第十章 設計與美學 及時節 美學的基本理論與歷史 一、美與美學 二、美學的發展歷程 三、藝術設計與美學 第二節 美的本質及審美活動 一、美的本質 二、審美活動 第三節 藝術設計的審美范疇 一、形式美 二、技術美 三、功能美 四、生態美 第四節 設計美與審美創造 一、藝術設計審美創造的特點 二、藝術設計審美創造的過程 第十一章 產品設計 及時節 產品設計的概述 一、產品設計的概念 二、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產品設計的類型 一、按生產方式劃分 二、按設計性質劃分 第三節 產品設計的要素 一、人的要素 二、審美形態要素 三、技術要素 四、市場環境要素 第四節 產品設計的程序 一、確認需求階段 二、研究分析階段 三、整合發展階段 四、設計評估階段 第五節 新產品的開發原則 一、系統化原則 二、創新性原則 三、效益原則 四、需求原則 五、量力而行原則 第六節 設計師的素養 一、設計師的素質 二、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第十二章 視覺傳達設計 及時節 視覺傳達設計概述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二、視覺傳達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三、視覺傳達設計的特征 四、視覺傳達設計原理 五、視覺傳達設計的思維特點 第二節 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領域 一、商標設計 二、廣告設計 三、包裝設計 四、書籍裝幀設計 第十三章 環境設計 及時節 環境設計概述 一、環境設計的概念 二、環境設計的發展 第二節 環境設計的特征與要素 一、環境設計的特征 二、環境設計的要素 第三節 環境設計的程序 第四節 室內環境設計 一、室內環境設計概述 二、室內環境設計的內容 第五節 園林與古建筑 一、園林與古建筑概述 二、中國古典園林 三、西方古典園林 第六節 城市景觀設計 一、雕塑與小品 二、廣場與公園 三、濱水風光帶 第七節 公共設施設計 一、公共設施設計概述 二、公共設施設計的基本原則 三、道路設施設計 第八節 展示設計 一、展示設計概述 二、展示設計的特征 參考文獻 讀者信息反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