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表述清楚,是水利科技文獻寶庫中的一部好書。全書共18章,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的水資源、水利史、防洪、灌溉排水、水力發電、內河航運、水利漁業、水利綜合經營、海岸帶開發利用、用水與供水、水土保持、河流泥沙問題、水利與環境、壩工、江河綜合規劃、水利經濟、水法與水管理、水利決策問題等。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是水利工作者、水利研究人員和國內外希望了解中國水利的人士。
本書首先分析了中國水資源的特點并回顧了中國的水利史;然后從防洪、灌溉排水、水力發電、內河航運、水利漁業、水利綜合經營、海岸帶開發利用、用水與供水、水土保持、河流泥沙問題等各個方面,分別論述40年的經驗與展望;進而研究水利與環境、壩工、江河綜合規劃、水利經濟、水法與水管理等方面的經驗與展望,后提出中國水利的決策問題。全書反映的內容,是中國人民和廣大水利工作者長期奮斗的成果,我們謹將此書獻給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再版序
及時版 前言
及時章 中國的水資源
及時節 自然概況
第二節 水資源概況
第三節 水資源的特點及問題
第四節 水資源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國的水利史
及時節 水利史綜述
第二節 水利史專題分述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的防洪
及時節 洪水災害和防洪建設
第二節 主要江河的洪水、洪水災害及防治對策
第三節 主要防洪措施的探討
第四節 當代防洪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中國的灌溉排水
及時節 灌溉排水在中國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 灌溉排水的狀況
第三節 各具特色的灌溉排水工程
第四節 節水灌溉
第五節 效益、問題和措施
第六節 灌溉排水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中國的水力發電
及時節 水電在中國能源建設中的地位
第二節 水電開發狀況
第三節 大型水電站和水電基地的建設
第四節 中小水電開發和農村電氣化
第五節 水電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第六節 水電建設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中國的內河航運
及時節 內河航運在中國交通運輸中的地位
第二節 內河航運建設成就
第三節 河流渠化及通航建筑物
第四節 航道管理
第五節 內河航運建設的展望及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中國的水利漁業
及時節 水利漁業發展簡況和特點
第二節 水利漁業的工程設施
第三節 水利漁業養殖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水利漁業效益
第五節 水利漁業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中國的水利綜合經營
及時節 水利綜合經營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水利綜合經營的特點和效益
第三節 水利綜合經營中的問題和對策
第四節 水利綜合經營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 中國的海岸帶開發利用
及時節 海岸帶特征
第二節 海岸帶資源及主要開發利用方式
第三節 河口治理
第四節 海岸帶開發利用中的問題和對策
第五節 海岸帶開發利用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章 中國的用水與供水
及時節 供水的基本情況與特點
第二節 供水的原則、方向和重大措施
第三節 農村及農業的用水與供水
第四節 城市和工業的用水與供水
第五節 合理利用與節約用水
第六節 供水事業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中國的水土保持
及時節 水土流失的地區分布與因果分析
第二節 水土保持的基本情況
第三節 水土保持的特點
第四節 水土保持的原則與措施
第五節 水土保持的效益與作用
第六節 水土保持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中國的河流泥沙問題
及時節 江河泥沙概況
第二節 水庫泥沙
第三節 低水頭樞紐與渠首渠系泥沙
第四節 河道治理
第五節 泥沙學科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中國水利與環境
及時節 環境問題的重要性
第二節 水資源保護
第三節 水利建設對環境的改善及影響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水利與環境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中國的壩工
及時節 綜述
第二節 土石壩
第三節 混凝土及漿砌石壩
第四節 樞紐布置及其他建筑物
第五節 基礎工程
第六節 施工
第七節 壩工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中國的江河綜合規劃
及時節 江河綜合規劃的任務和作用
第二節 江河綜合規劃技術和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江河綜合規劃工作的回顧
第四節 主要江河存在的問題與規劃要點
第五節 江河綜合規劃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中國的水利經濟
及時節 水利經濟概述
第二節 水利項目的經濟評估
第三節 水價及水費政策
第四節 水庫移民和移民政策
第五節 水利經濟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中國的水法與水管理
及時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二節 水管理體制與基本制度
第三節 水利工程管理
第四節 未來的水管理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中國水利的決策問題
及時節 水利決策的重要性
第二節 水利決策中的認識問題
第三節 水利決策中的程序和方法問題
第四節 決策者的個人素質
第五節 水利決策的展望
參考文獻
英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