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刻總結了巴菲特縱橫股市的寶貴經驗,詳細解讀了巴菲特如何擷取財富的智慧,多角度論述了他取得財富的方法與膽略,并以建議與忠告的形式呈現給希望成就財富人生的現代人,這些內容精辟、實用,力求為那些站立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如何的現代人指明方向。
及時章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
及時節 價值投資,黃金量尺
價值投資本質:尋找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股市中的價值規律
價值投資基石:安全邊際
價值投資能持續戰勝市場
價值投資的三角:投資人、市場、公司
第二節 評估一只股票的價值
利用“總體盈余”法進行估算
利用現金流量進行評估
運用概率估值
股價對價值的背離總會過去
第三節 時間的價值:復利
復利是投資成功的必備利器
投資者要為股票周轉率支付更多的傭金
持有時間決定著收入的概率
第二章 巴菲特的集中投資策略
及時節 較高規則聚集于市場之中
讓“市場先生”為你所用
反其道而行,戰勝市場
正確掌握市場的價值規律
有效利用市場無效,戰勝市場
不要顧慮經濟形勢和股價跌漲
如何從通貨膨脹中獲利
第二節 被華爾街忽視但最有效的集中投資
精心選股,集中投資
集中投資,關注長期收益率
集中投資,快而準
在贏的概率較高時下大賭注
評估風險,發揮集中投資的威力
確定集中投資的目標企業
第三節 聚焦新經濟下的新方法
購買公司而不是買股票
不要混淆投資與投機
公司市場準則中的兩條相關成本方針
需要注意的商業準則三大特征
高級經理人必備的三種重要品質
財務準則必須保持的四項關鍵性要素
第三章 巴菲特教你選擇企業
及時節 選擇企業的基本準則
選擇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選擇盈利高的企業
選擇有經濟特許權的企業
選擇超級明星經理人管理的企業
選擇價格合理的企業
選擇具有超級資本配置能力的企業
第二節 如何識別超級明星企業
公司有良好的基本面
解讀公司重要的財務分析指標
抓準公司發展的潛力
業務能長期保持穩定
選擇有治理結構的公司
第三節 選擇管理層的公司
公司管理層影響著公司內在價值
尋找的管理層很關鍵
有很的資金配置能力
能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能夠成為企業的一部分
可以把回購股票看作是風向標
第四章 巴菲特教你讀財報
及時節 損益表項的6 條信息
好企業的銷售成本越少越好
長期盈利的關鍵指標是毛利潤/ 毛利率
特別關注營業費用
衡量銷售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用的高低
遠離那些研究和開發費用高的公司
不要忽視折舊費用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項的6 條重要信息
沒有負債的才是真正的好企業
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是公司的安全保障
債務比率過高意味著高風險
負債率依行業的不同而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負債都是必要的
負債率高低與會計準則有關
第三節 現金流量表里面的秘密
自由現金流充沛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有雄厚現金實力的企業會越來越好
偉大的公司必須現金流充沛
自由現金流代表著真金白銀
資金分配實質上是最重要的管理行為
第五章 巴菲特教你挑選股票
及時節 宏觀經濟與股市互為晴雨表
利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影響
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股市的影響
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對股價的影響
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
第二節 選擇成長股
選擇能持續獲利的股票
盈利才是硬道理
發掘高成長性的股票
選擇安全的股票
成長性企業的相似性
成長股的盈利估計
第三節 挑選經營業務容易了解的公司股票
業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業務內容首先要簡單易懂
過于復雜的業務內容只會加重你的風險
你要能了解它的新型業務
第六章 巴菲特教你做交易
及時節 如何判斷買入時機
要懂得無視宏觀形勢的變化
判斷股票的價格低于企業價值的依據
買入點:把你最喜歡的股票放進口袋
好公司出問題時是購買的好時機
價格具有吸引力時買進
第二節 拋售股票,止損是較高原則
牛市的全盛時期賣比買更重要
抓住股市“波峰”的拋出機會
所持股票不再符合投資標準時要果斷賣出
巴菲特設立止損點
巴菲特在股價過高時操作賣空
第三節 巴菲特的套利法則
通過購并套利使小利源源不斷
像巴菲特一樣合并套利
封閉式基金套利
固定收入套利
第七章 巴菲特教你如何防范風險
及時節 巴菲特規避風險的6 項法則
面對股市,不要想著一夜暴富
遇風險不可測則速退不猶豫
等待投資機會
特別優先股保護
運用安全邊際實現買價零風險
巴菲特神奇的“15% 法則”
……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項的6 條重要信息
沒有負債的才是真正的好企業
“好公司是不需要借錢的。”雖然我們不能地從一個公司的負債率來判定公司的好壞,但如果一個公司能夠在極低的負債率下還擁有比較亮眼的成績,那么這個公司是值得我們好好考慮的。
1987 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里寫道:“《財富》雜志里列出的500 強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運用的財務杠桿非常小,這和他們雄厚的支付能力相比顯得非常微不足道。這充分證明了我的觀點: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錢的。而且在這些企業中,除了有少數幾家是高科技公司和制藥公司外,大多數公司的產業都非常普通,目前它們銷售的產品和10 年前并無兩樣。”
在巴菲特看來,能夠每年創造高額利潤的上市企業,其經營方式大多與10 年前沒什么差別。巴菲特投資或收購的公司大多都是這種類型的。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每年都在創造著優異的業績,可是都從事著非常普通的業務。為什么普通的業務都能夠做得如此成功?巴菲特認為,這些子公司的管理層把普通的業務做的不再普通。他們總是想方設法保護企業本身的價值,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鞏固原有的優勢。他們總是努力控制不必要的成本,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不斷嘗試研發新產品來迎合更多的顧客的需求。正因為他們充分利用現有產業的地位或者致力于在某個品牌上努力,所以他們創造了高額利潤,產生了源源不斷的自由現金流,具有極低的負債率。
1987 年伯克希爾公司本公司在1987 年的凈值增加了46400 萬美元,較前一年增加了19.5%。而水牛城報紙、費區海默西服、寇比吸塵器、內布拉斯加家具、史考特飛茲集團、時思糖果公司與世界百科全書公司這七家公司在1987 年的稅前利潤高達18000 萬美元。如果單獨看這個利潤,你會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你知道他們是利用多少資金就達到這么好的業績時,你就會對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這七家公司的負債比例都非常的低。1986 年的利息費用一共只有200 萬美元,所以合計稅前獲利17800 萬美元。若把這七家公司視作是一個公司,則稅后凈利潤約為1 億美元。股東權益投資報酬率將高達57%。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艷的成績。即使在那些財務杠桿很高的公司,你也找不到這么高的股東權益投資報酬率。在全美五百大制造業與五百大服務業中,只有六家公司過去十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30%,較高的一家也不過只有40.2%。正是由于這些公司極低的負債率,才使得他們的業績如此誘人。
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是公司的安全保障
巴菲特認為,自由現金流是否充沛,是衡量一家企業是否屬于“偉大”的主要標志之一。而這個觀點是他在對自己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得到的。在他看來,自由現金流比成長性更重要。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7 年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所尋找的投資項目,就是那些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具有迅速成長性當然更好,可是如果沒有這種成長性,只要能產生自由客觀的現金流,也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伯克希爾公司可以把從中獲得的自由現金流重新投入到其他領域。”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購買的股票其自由現金流要持續充沛,這是考察該股票是否值得投資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自由現金流必須充沛是其前提條件之一。
現金是可由企業任意支配使用的紙幣、硬幣?,F金在資產負債表中并入貨幣資金,列作流動資產,但具有專門用途的現金只能作為基金或投資項目列為非流動資產?,F金等價物是指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于變化為已知金額的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一般是指從購買之日起,3 個月到期的債券投資?,F金等價物是指短期且具高度流動性之短期投資,變現容易且交易成本低,因此可一同視為現金。
如果一個上市公司在短期內面臨經營問題時,一些短視的投資者會因此拋售公司股票,從而壓低股價。但巴菲特不會這么做,他通常會去查看公司囤積的現金或有價證券總額,由此來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具有足夠的財務實力去解決當前的經營困境。
如果我們一家公司持有大量現金和有價證券,并且幾乎沒有什么債務的話,那么這家公司會很順利度過這段艱難時期。而一旦現金短缺或者沒什么現金等價物的話,即使公司經理人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挽回公司倒閉的局面。由此可見,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是一個公司最安全的保障。
從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來看,那些擁有大規模現金的公司在金融危機中可采取的應對策略也更靈活一些。一家咨詢公司的高級戰略分析師說道,如果一家公司擁有足夠的資金,那么這家公司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將占有極大的有利位置。當前,許多品質資產的價格已經跌到了谷底,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公司都有意接受來自投資者的報價。
巴菲特眼里的公司原型就是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國際飛安公司(FSI)。伯克希爾公司1996 年收購該公司時,它的稅前利潤還只有1.11 億美元,固定資產凈投資5.7 億美元。而在伯克希爾公司收購該公司后的10 年間,該公司資產折舊9.23 億美元,資本投入16.35 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配套那些飛行模擬器的。2007年該公司稅前利潤為2.7 億美元,比1996 年增加了1.59 億美元,不過與時思糖果公司相比還是遜色多了。
巴菲特眼里的糟糕公司,是那種成長速度很快,可是卻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才能維持其原有發展速度、利潤很少甚至根本就不賺錢的企業。美國航空公司就具有這種公司的典型性,從及時架飛機誕生的時候開始,就決定了航空公司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有時候根本就不創造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