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寶馬背后的家族圖書
人氣:33

寶馬背后的家族

前言: "名門世家"叢書自德國CAMPUS出版社引進,介紹了一個世紀以來世界聞名的大家族,包括政治家族、實業家族和藝術家族。這些家族或權重或位尊,風云一時,他們的財富、地位、聲望及志趣,對他們所處時代構成舉...
  • 所屬分類:圖書 >管理>商業史傳  
  • 作者:(德國)[呂迪格爾·榮格布魯特]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名門世家叢書
  • 國際刊號:9787536049901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5
  • 印刷時間:2008-03-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坐奔弛,開寶馬"是多少人的夢想!寶馬、瓦爾塔、米盧帕和毛瑟是享譽全球的德國品牌。這些企業全部控制在一個家族——德國最富有的匡特家族手里。匡特四代人前赴后繼,開創了"匡特手朝",他們以企業家的機敏和政治家的老謀深算創立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帝國,成為灰燼中的不死鳥,在各個時代都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用實踐寫下傳統家族與國家經濟、權力配合運作的一本教科書。多年來,這個家族拒絕所有媒體,隱身產品背后,本書首次揭露了匡特家族的神秘性和悲劇性。

編輯推薦

名門世家叢書,引自德國的世界著名家庭傳記,政治家族、實業家族、藝術家族……一百年蒼茫世事,數十位風云人物。 這些家族掌握了大量社會資源,權重位尊,制造風云。他們的財富、地位、聲望及志趣,引領著普羅大眾的人生夢想和時尚追求。 俗話說:"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時間。"本叢書以豐富的資訊、大量的圖片、翔實的案例,說明貴族是怎樣培養的。

作者簡介

呂迪格爾·榮格布魯特,學過國民經濟學,畢業于科隆的記者學校,1992年至2000年他擔任《明星報》和《明鏡報》的經濟記者,后任經濟報《網絡商務》的副總編。現生活在漢堡從事創作。

目錄

引言

1871-1918

工廠主

及時節 灰燼中的不死鳥

第二節 埃米爾·匡特改變命運

第三節 京特·匡特出生了

第四節 以驚人的速度證明自己的才能

第五節 在普魯士帝國發跡

1919-1933

股票投機商與實業家

第六節 新時代提供的機會

第七節 掌握股票投機的所有詭計

第八節 一見鐘情

第九節 百萬富翁和妙齡少女的結合

第十節 孩子們在街上拿鈔票堆房子玩

第十一節 在通貨膨脹年代的殘酷掠奪

第十二節 收購成功

第十三節 京特·匡特與瑪格達·匡特的婚姻生活

第十四節 繁榮的20年代

第十五節 赫爾穆特.匡特之死

第十六節 天上掉餡餅了

第十七節 妻子成了通奸者

第十八節 赫伯特·匡特的年輕時代

第十九節 華爾街股票市場突然崩潰

1933-1945

第三帝國時期的軍備生產

第二十節 漂亮女人

第二十一節 他贏得了柏林

第二十二節 這真是一個謎

第二十三節 從瑪格達·匡特到瑪格達·戈培爾

第二十四節 納粹黨獲得權力

第二十五節 京特·匡特蹲了四個月的牢

第二十六節 京特·匡特的軍火生意

第二十七節 以父親的角色自居

第二十八節 及時夫人

第二十九節 希特勒青年

第三十節 創造歷史的人沒有私生活!

第三十一節 什么都跟著干了

第三十二節 水星行動

第三十三節 扼住大英帝國的咽喉!

第三十四節 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十五節 強制勞動

第三十六節 第三帝國最活躍的企業家

第三十七節 戰爭年代的赫伯特·匡特

第三十八節 死亡是計劃之內的

第三十九節 元首為他操了很多心

第四十節 瑪格達·匡特毒死自己的五個孩子

第四十一節 監獄里的生活一點也不舒適

第四十二節 荒謬透頂的判決

1945-1982

擁有寶馬

第四十三節 這些損失沒什么了不起

第四十四節 這個被打敗的國家重新崛起

第四十五節 所有生意對半分

第四十六節 兄弟倆和戴姆勒戰役

第四十七節 赫伯特·匡特豁出去干了

第四十八節 寶馬公司起死回生

第四十九節 哈拉爾德·匡特的軍火生意

第五十節 我比不上你,我是繼承來的

第五十一節 是什么促使你一直蔑視危險?

第五十二節 他不希望有人撞上他

第五十三節 第二個重要的人事決定

第五十四節 家族爭執和財產分割

第五十五節 深受傷害的時刻

第五十六節 媽咪死了

第五十七節 最困難的遺產分配方案

1982-2006

繼承人

第五十八節 我們自立門戶嗎?

第五十九節 哈拉爾德·匡特的五個有錢的女兒

第六十節 擠企業這頭現金牛的奶

第六十一節 什么叫公平?

第六十二節 一個古老的"小秘"故事

第六十三節 德國最富有的女繼承人

第六十四節 他可能是德國最有錢的單身漢

第六十五節 短暫的寶馬危機

第六十六節 終極駕駛機器

作者跋:家族的秘密

原始資料

文獻索引

鳴謝

在線預覽

1871-1918

工廠主

及時節 灰燼中的不死鳥

匡特家族的歷史是一次成功移民的歷史。18世紀初期,當普魯士升格為王國時,匡特一家離開荷蘭老家,遷往東方。一小群加爾文教徒踏上了前往勃蘭登堡地區的路途。

在那里,勃蘭登堡的選帝侯弗里德利希三世于1701年1月18日自立為王,搖身一變成為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一世。可他統治的是個窮王國,人口稀少,生活落后。普魯士缺人,新國王缺臣民。

普魯士起源于易北河和奧得河之間勃蘭登堡地區。勃蘭登堡原屬斯拉夫民族領地,后被德意志諸侯和騎士在東侵時占領,隨即有大量德意志農民移居這個地區。自1415年起,勃蘭登堡邦國轉入霍亨索倫家族手中。1618年,該家族又從波蘭王國得到普魯士公國。以后,霍亨索倫家族不斷向東擴張領土,逐漸把勃蘭登堡和普魯士聯在一起,并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移往東部的普魯士。1701年,勃蘭登堡一普魯士改稱為普魯士王國,其貴族地主稱容克(Junker)。當時,經歷過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以及三十年戰爭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皇帝已無實權,德意志處于四分五裂狀態,各邦國保持完整的獨立主權地位,帝國分裂成365個大小邦國和1000多個騎士國。大片土地荒蕪,人煙絕跡,到處荊棘叢生,積骸成丘,村莊毀盡。

讓普魯士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國王的兒子。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子承父位后,四處招攬移民。這位被稱為"士兵王"的國王說道:"我重視人勝過重視最耀眼的珍寶。"他是一個虔誠的加爾文教徒。他希望自己的國家,一個落后的農業社會,有24小時會像信仰卡爾文教的荷蘭一樣發達起來——荷蘭的工匠和商人生活都很富裕。他給了受歧視的奧地利新教徒們一個新的家鄉。全歐洲的年輕男子都被吸引。

開國之初,普魯士邦國的面積在歐洲各國中,僅占第10位,居民人數僅占第13位,但軍隊的數量卻占了歐洲的第4位,軍費開支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占歐洲的及時位——國家要把收入的85%用于軍隊。在此之后,憑借著強大的武力,這位經常穿著軍服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不斷發動對鄰國的戰爭以擴張版圖,北面打敗丹麥,南面打敗奧國,西面打敗法國,最西直達萊茵河下游,東面又奪得了斯拉夫人的東普魯士。

1740年,威廉一世之子登上了普魯士的王位。史稱弗里德利希二世。這位國王被德國歷史學家尊奉為"弗里德利希大帝"。上臺伊始,他就興修水利,發展工業,鼓勵移民,使普魯士的人口從1740年的220萬,增加到1786年的543萬。對外發動對斯拉夫人的戰爭,奪取了富饒的西里西亞。

匡特家族可能是在弗里德利希二世執政時期來到勃蘭登堡地區。弗里德利希大帝也想讓"每個人按他自己的方式快樂"。不過,他更喜歡天主教徒而不喜歡基督徒,認為前者不像后者那樣"有迫害欲和迷信"。逃亡者和宗教被迫害者涌向普魯士,瓦爾登澤派信徒,美儂尼人,蘇格蘭的教士們和猶太人都來了。他們全都受到歡迎。

在國王的眼睛里,這些"殖民主義者"的任務是讓荒涼的普魯土變得繁榮發達,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移民們必須向國王納稅,他用它來供養軍隊。弗里德利希大帝把普魯士軍隊建成了"灰燼中的不死鳥",同時把全國建成了和平時期的兵營,實現了歐洲軍事強國的建國目標。當時,普魯士維持著一支高達19萬人的常備軍,平均每32個居民中就有一個士兵。而同期的俄國,91個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她的強鄰法國,140個居民中才有一名士兵。在采訪過弗里德利希大帝之后,法國記者米拉博寫道:"別的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是一支擁有一個國家的軍隊。"普魯士自由移民政策的基礎不是博愛,而是軍事需要。像匡特一家這樣的荷蘭移民可以移居到勃蘭登堡地區,這是18世紀普魯士統治者以勢力增長和戰爭為目標的政治策略的一部分。

再也無法查考,他們是在哪一年到來、又是因為什么原因離開故鄉的了。匡特家族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著名理論的一個典型例子。馬克斯·韋伯在所撰寫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指出,加爾文教倫理激發了一種與資本主義文明本質契合的進取精神,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企業家以及企業家的能力和熱情得以產生的重要原因。的確,新教倫理赦免企業家的貪婪罪,為經商,致富繞上圈神圣靈光,消除了人們的精神障礙,激勵人們勇敢地走上企業家的道路。新教倫理所肯定的自我克制,敬業守職,勤勉節儉,勇于進取的精神氣質,則促進了資本的快速積累與增值,推動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一位叫泰固的學者甚至把加爾文教的分布稱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溫床。匡特一家是敬畏上帝的新教徒,勤勞,會做生意。在勃蘭登堡地區,他們從事手工制繩和織布,相信在大地上辛苦工作能給上帝增光。

從歐洲各地來到普魯士的勤勞移民大力推動了原本貧困的勃蘭登堡的現代化。普魯士臣民生活的條件是有利的。國王及其大臣們執行的是一個好的經濟政策:他們為各種手工工場提供資金,主要是亞麻布廠和棉布廠;他們創建了一家國家銀行;他們擴建道路,疏浚奧得河。老百姓雖然要繳納高額稅賦,但在政治上不要再受到迫害,因此也非常高興。這在當時的歐洲可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節 埃米爾·匡特改變命運

1849年1月13日,埃米爾·匡特出生在普利茨瓦爾克。這是一個小城,位于勃蘭登堡西北方向起伏的丘陵地帶。埃米爾是獨生子,父親弗里德利希·匡特在他6歲時去世。母親亨里埃特·匡特獨自把他撫養大。埃米爾被迫學會節儉的美德。但他就讀的是佩勒貝格的較高級的學校。16歲時,他求職于德雷格兄弟的織布廠。那是一家小廠子。廠里有6臺織布機,由馬兒轉著圈子推動。仍然是用手紡紗。當及時臺蒸汽機安裝起來時,埃米爾已經在廠里工作了兩年。他在公司里從學徒干到店員,不久之后成了業務人。他目睹了這家廠子連同所有的織布機毀于一炬,兩位老板之一失去了重建的興趣。但另一位,路德維希·德雷格,于1873年利用一家倫敦保險公司的資金,在老廠舊址上蓋起一幢四層新廠房。勤快的埃米爾成了德雷格最重要的雇員之一。德雷格的大兒子雖然天資聰穎,可對織布廠不感興趣。此時,德雷格的女兒海德維格正跟年輕的埃米爾兩情相悅。

1880年7月20日,當這對年輕人舉行婚禮時,德雷格已經去世一年了。30歲的埃米爾接手領導公司。現在,公司屬于那位遺孀及其5個孩子。埃米爾不喜歡這個受聘于私人公司的企業經理人角色。他的婚姻是高攀了,但他還想發展。1883年,埃米爾跟妻子的弟弟、時年22歲的馬克斯·德雷格以35000塔勒的價格合買下這家企業。從這天開始,他就是自己的主人了。埃米爾由雇員上升為企業主的這段經歷,發生在一個德國經濟發生具有戲劇性變化的時候。

1870年7月初,為了統一德國并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在普魯士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普法戰爭爆發。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臺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普法停戰的和約《法蘭克福條約》極其苛刻: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并賠款50億金法郎。這也導致了法國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1871年1月18日,俾斯麥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鏡廳宣告統一的"德意志帝國"誕生,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史稱俾斯麥成立的帝國為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1918)。統一后的德國經濟猶如脫韁之馬迅速發展。戰爭賠款加快了年輕帝國經濟發展的步伐。1871年到1874年后來被稱作"創業者之年",單是在這幾年里,有資金實力的德國中產階級就創立了857家股份公司。

但這個進程突然中止了。危機的風暴從維也納開始。因為這里的創業活動帶有更大的投機性。1873年5月9日,維也納交易所陷入極度混亂之中,在24小時之內,股票貶值了幾億盾,因而被稱為"黑色星期五"。接踵而來的是企業大批破產,信用癱瘓,有價證券交易的停止。1873年在維也納開盤交易股票的294家股份公司中,有135家宣告破產。維也納交易所危機很快波及到歐洲的其他交易所。1873年9月18日,隨著擁有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大量債券的杰伊·庫克金融公司的破產,以美國為主要震源的世界經濟危機終于爆發了。維也納交易所的危機迅速地波及到了德國。這是因為在70年代初的繁榮時期里,德國是歐洲證券的主要交易場所,尤其是對鐵路和房地產的證券投資,具有很大的投機性。美國爆發危機后,德國的危機開始加劇。如德國鐵路投資的收入一再下跌。1870年,柏林一波茨坦鐵路的股票股息為20%,1872年降為8%,1873年又降為4%。70年代初開始在柏林交易所內發行股票的95家新銀行中,到1875年倒閉了約40家。1873年5月9日,維也納交易所倒閉。

1873年危機是19世紀資本主義危機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它不僅波及范圍廣、規模大,而且持續時間長,從1873年開始到1879年結束,歷時7年,期間,一些國家經歷了危機的兩次震蕩。生產嚴重過剩導致物價慘跌,有的機器價格甚至跌到成本以下。大批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建立在沙地之上的"新經濟"化作泡影。高利潤的保障沒有兌現。很多隨工業革命誕生的企業,發現他們的產品再也沒有足夠的銷路。經濟失去了平衡。深深的絕望在國內蔓延。埃米爾在這種蕭條景象中接管了紡織企業的生意。他戰勝了這場危機。當時普利茨瓦爾克小城共有11家織布廠,他的企業是從這場大蕭條中幸存下來的。這有幾點原因,一是,埃米爾比其他競爭企業的領導人更有進取精神,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手中的紡織廠是他可以憑借的資本。除了背水一戰,他沒有其他退路可走;二是,由于1873年的火災。工廠被迫在廢墟上重建,工廠也因此擁有當時的生產設備。除了26臺機械織布機,它還有半自動紡紗機,英國造的走錠精紡機,以及洗布機、縮絨機和上漿機。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有一個固定的財力雄厚的大客戶:國家。

北德邦聯海軍創建于1858年。從這一年開始,德雷格兄弟的工廠就是它的供貨商。當它于1871年改為帝國海軍之后,這一情況也沒有改變。這一業務聯系現在帶來至關重要的好處。軍方合同讓這家織布廠在經濟動蕩中能站住腳跟。雖然吃不飽,但也餓不死。

另外,埃米爾是一個具有遠見和外交手腕的男人。他很快理解了競爭企業間的合作會多么有用。他跟附近的位于多瑟河畔維特斯托克的弗里德利希·威廉·韋格訥紡織廠簽訂了友好合同。這是一個讓兩家織布廠都獲利的合同。

第三節 京特·匡特出生了

婚后一年,海德維格·匡特和埃米爾·匡特生下了他們的及時個孩子。1881年7月28日,京特·匡特出生了。兩年后,這個年輕的家庭搬出在邁恩堡城門旁的海德維格父母家。他們的新房緊挨著工廠。京特在工廠邊長大,每天都能看到工廠的發展變化。不斷有新機器被運送來組裝好。這家企業很快就躋身全帝國生產設備好的公司之列。

男孩看到的這個工廠有著由工人、工頭、師傅組成的森嚴等級。統治這一切的是他的父親,一個身材魁梧、頭發早白、小胡子上翹的男子漢。埃米爾是保守的普魯士人,虔誠,忠于皇權。在商務上,這位工廠主也始終是老思想,永遠不會想到去貸款購買新機器,只肯拿利潤來支付工廠的每次擴張。雖然全家生活優裕,埃米爾也絕不會擺闊。他行事穩健,要求員工與家人服從。后來,京特是這樣描寫父親:"他像一個老派的農民或者工匠,為子孫后代著想。凡他制定出的東西,他的兒子們——我和我的弟弟維爾納、格爾哈德,就必須執行。"

父親渴望把年輕的京特當成繼承人培養。可此時此地,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座約有6000居民的普利茨瓦爾克城里,京特若想以后成為一名的工廠主,學會他所需要學習的一切,就得找上好幾個家庭教師。比如英語和法語,這是當時歐洲較大的工業和貿易大國的語言,還有商業算術基礎知識和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這能幫助他讀懂紡織業的專利權說明書。埃米爾把目光投向小城的外面,為兒子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從而為京特的未來奠定了好的基礎。京特15歲那年,被父親送去柏林就讀露易斯塔特理科中學。這位小地方出生的少年,來到首都,與正處于上升期的德意志帝國一起成長。

世紀之交的柏林發展驚人。數十萬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涌進這個大都市,尋找一種更好的生活。他們在迅速擴大的柏林郊區住下來。從19世紀中期到及時次世界大戰前夕,柏林人口增加了10倍,達到400萬。柏林是一個不同于普利茨瓦爾克的世界。

京特住在校長邦多夫教授家。他是個的學生,尤其是數學、化學、歷史和地理,成績都處于上游水平。他在主人家結識了在鄉下永遠不可能遇到的人們。出入邦多夫家的人,包括具有自由思想的議員和俾斯麥的多年老對手歐根.里希特等高級人士。

京特浸泡在柏林的乳汁里,每天長時間漫步在柏林的街頭,目睹行將竣工的地鐵和高空鐵軌的建設進展。他夢想著成為一名建筑家。但京特當然知道,等待他的是另一種任務。來自父親的呼喚比京特估計的要早。這個世紀臨近尾聲時,埃米爾患了嚴重的膽病和肝病,身體狀態雖然恢復很快,但這位公司的創業者從此卻不得不定期前往卡爾浴場療養。埃米爾想盡快讓兒子接管公司。他或許也感覺到,自己有點跟不上工業變化的迅猛腳步。

兩年后,京特在父親的要求下回了家,他的青年時代隨之驟然結束。他在父親的企業里接受了6個月的速成培訓。早晨6點,京特坐在紡織機旁,向一位有經驗的女工學習紡紗、縮絨和漿洗。一位染色師傅教他染布的工藝,教他如何從槐藍屬植物汁里魔術般地變出發亮的海軍藍和龍騎兵藍來。一位機械師讓他熟悉了蒸汽機的工作原理。下午是商業培訓,從2點到7點,京特和父親一起坐在賬房間,學習通信、財務和盤貨。

如今埃米爾已經是德雷格兄弟織布廠的獨立老板。他的小舅子馬克斯·德雷格在打網球時肺部受傷,休息了。1898年10月,埃米爾又將兒子送去亞琛,讓他就讀于普魯士紡織工業中等專科學校。一段苦日子開始了。盡管在父母的工廠里受過訓練,京特很快發現,自己掌握的織布業基礎知識太少。不過京特很努力,往往苦讀到深夜,很快縮短了與同學們的差距。成功給了他鼓舞。他喜歡跟同學們一起去參觀科隆、埃爾伯費爾德、迪倫的精梳廠、紡紗廠、機械制造廠或者染色廠——在他一生中都沒有什么比參觀工廠更令他著迷的了。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