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Intel微處理器為背景,又不拘泥某一代處理機,在加深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介紹技術。教材以基本概念為"基礎"、以技術發展為"主線"、以關鍵技術為"重點",特別加強對關鍵部件的邏輯、時序圖的分析,加強以基本概念為指導的系統擴充和設計分析,緊密結合實驗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計算機研發人員必需的資料閱讀能力、時序分析以及接口設計能力、系統設計編程以及硬軟件調試能力。引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成果。詳盡分析了典型的8086結構,概括比較了近10代的微機產品,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地了解從8086到IA及時代16位微處理器、IA-32位微處理器直至Pentium微處理器的進化過程。并向讀者介紹了超標量流水線及指令分支預測技術、MMX等先進技術。結構和層次上遵循先原理、后實際,先一般、后典型,先淺出、后深入,先提綱、后分析的原則,易于讀者從淺入深去理解微型機的來龍去脈和發展沿革。內容安排上緊扣原理,通過大量接口設計、邏輯與時序分析的應用實例,引導學生鞏固基本概念,掌握關鍵技術,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每章開始有導讀,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每章結束有本章小結和習題。給讀者指明了重點和難點。讓讀者了解先學什么,再如何學習和鞏固,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趙雁南,畢業于清華大學,現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主要從事知識發現、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智能技術和應用的研究。作為負責人或骨干完成"863"、"九五攻關"、"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等國家科研項目1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育部科
第1章 概述
1.1 微型計算機的概念
1.2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構成和性能評價
1.2.1 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1.2.2 微型計算機的性能描述
1.3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概況
1.3.1 Intel系列微處理器
1.3.2 與Intel兼容的微處理器
本章小結
習題1
第2章 微處理器
2.1 8086微處理器
2.1.1 8086微處理器的結構
2.1.2 8086的引腳信號定義
2.1.3 地址信號鎖存和總線驅動
2.1.4 8086的總線操作
2.1.5 8086的存儲器和I/O組織
2.1.6 8086的中斷系統
2.2 Pentium微處理器
2.2.1 從8086到Pentium
2.2.2 Pentium的結構特點
2.2.3 超標量流水線
2.2.4 分支指令的轉移預測
2.2.5 Pentium的工作模式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 尋址方式和指令系統
3.1 尋址方式
3.1.1 8086的尋址方式
3.1.2 機器語言指令的轉換
3.1.3 IA結構處理器尋址方式的擴充
3.2 80x86指令系統
3.2.1 8086指令系統
3.2.2 80x86的擴展指令
3.3 微處理器編程
3.3.1 模塊化的編程方法
3.3.2 使用鍵盤和顯示器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 微處理器與I/O設備的數據傳輸方式以及數據傳輸的控制方式
4.1 微處理器與I/O的數據傳輸方式與控制方式
4.1.1 微處理器和外部設備之間數據的傳輸方式
4.1.2 數據傳輸的控制方式
4.2 中斷系統與可編程中斷控制器
4.2.1 微型計算機的中斷系統
4.2.2 可編程中斷控制器PIC8259A
4.2.3 先進的可編程中斷控制器APIC
4.2.4 中斷程序設計
4.2.5 中斷問題歸納
4.3 直接存儲器存取(DMA)和DMA控制器
4.3.1 DMA基本概念
4.3.2 DMA控制器8237A
4.3.3 DMA問題歸納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 微型計算機與外部設備的接口技術及相關芯片
5.1 I/O接口電路的一般組成
5.1.1 異步接口的狀態寄存器
5.1.2 從輸入接口的工作原理看結構
5.1.3 異步輸出接口的原理性結構
5.2 并行接口與并行接口芯片
5.2.1 并行接口電路
5.2.2 可編程并行接口電路82C55A
5.3 串行通信與串行通信接口
5.3.1 串行通信基礎
5.3.2 可編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
5.3.3 其他串行接口芯片
5.4 模數、數模轉換接口與數據采集
5.4.1 一些術語
5.4.2 D/A轉換接口
5.4.3 A/D轉換接口
5.4.4 數據采集
5.4.5 A/D、D/A接口設計要點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 存儲器系統和存儲管理
第7章 系統總線
第8章 嵌入式系統
第9章 其他先進微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