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設計方法》介紹了100種人性化設計研究方法、綜合分析技巧和研究成果。內容簡明易懂,適合各行業設計師、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閱讀。幾乎所有的跨學科團隊都可以將《通用設計方法》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在設計項目中參考運用其中的設計方法。《通用設計方法》凝聚每種設計方法的精華,幫助設計團隊選擇和實施適合自己的設計文化,提供滿足項目框架要求的的設計方法。
揭開復雜、昂貴、費時的用戶研究方法的神秘面紗
創建跨學科設計團隊共享
視覺呈現具有說服力的實例介紹
介紹運用這些設計方法有助于優化設計研究策略的時機
貝拉 馬丁(Bella Martin)
專業設計師、獨立的用戶體驗顧問。她為微軟研究院、美國郵政總局、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和好事達金融公司(AllstateFinancial)設計的項目曾多次獲獎。她目前主要為剛踏入以用戶為中心的研究方法領域,并希望在設計過程中傾聽用戶聲音的機構提供咨詢。貝拉在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通信規劃和信息設計系的設計碩士學位后,一直致力于視覺化呈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研究方法。她現在居住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
布魯斯 漢寧頓(Bruce Hanington)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生主任、前工業設計項目主任。他在教學和研究中,一直致力于研究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和實踐,重點研究設計實地觀察、參與性設計以及情景中形式的意義。他曾經為通用電氣和強生的設計項目提供咨詢。他的作品曾刊登在DesignIssues、The DesignJournal以及Interactions上,并在《包含未來的設計以及設計和情感:體驗日常生活》(DesigningInclusive Futures and Design and Emotion: The Experience ofEveryday Things)中撰寫幾章的內容。
前言
01 A/B測試
02 AEIOU
03 親和圖
04 組件分析
05 自動遠程研究
06 行為地圖
07 身體風暴
08 頭腦風暴圖像組織法
09 商業折紙
10 卡片分類
11 案例研究
12 認知圖
13 認知過程瀏覽
14 拼貼
15 競爭測試
16 概念圖
17 內容分析
18 內容清單和內容審核
19 脈絡設計
20 脈絡訪查
21 創意工具包
22 關鍵事件法
23 群眾外包
24 文化探尋
25 用戶體驗審核
26 設計討論組
27 設計人種學
28 協同設計
29 期望值測試
30 日記研究
31 引導性敘事
32 Elito方法
33 人體工程學分析
34 評估性研究
35 實證設計
36 經驗原型
37 經驗取樣法
38 實驗
39 探索性研究
40 眼動追蹤
41 彈性建模
42 隱蔽觀察
43 焦點小組
44 衍生性研究
45 涂鴉墻
46 啟發性評估
47 意向看板
48 訪談
49 KJ法
50 卡諾分析
51 關鍵績效指標
52 階梯法
53 文獻綜述
54 情書與分手信
55 心智模式圖
56 思維導圖
57 觀察法
58 平行原型
59 參與觀察法
60 參與式行動研究(PAR)
61 參與性設計
62 個人清單
63 角色分析
64 照片研究
65 圖像卡
66 原型
67 問卷調查
68 快速反復測試與評估(RITE)
69 適度遠程研究
70 通過設計進行研究
71 角色扮演
72 情景描述泳道圖
73 情景法
74 次級研究
75 語義差異法
76 影形
77 模擬練習
78 站內搜索分析
79 快速約會
80 利益相關者分析圖
81 利益相關者瀏覽
82 故事板
83 調查
84 任務分析
85 領域圖
86 主題網絡
87 有聲思維報告
88 時間感知研究
89 試金石之旅
90 三角比較法
91 三角測量
92 非干擾性測量
93 可用性報告
94 可用性測試
95 客戶體驗歷程圖
96 價值機會分析
97 網站分析
98 加權矩陣
99 幕后模擬
100 文字云
是的,我們知道封面文字的內容,但這本書中講到的方法及技巧的真正意義是它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對話機會。通過對話我們可以換位思考,更好地了解別人的想法,并由此設計出更有意義的作品。
剛開始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選取100種能夠收集以用戶為中心的研究數據、綜合或分析信息、交流成果和設計內涵的方法。但是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由這些方法和技巧產生的各種對話——利益相關者、設計小組成員、客戶,以及最重要的使用產品、系統和服務的最終用戶之間的對話——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設計人員在適宜的時段開展合適的對話,可以使我們認識到它們在設計領域培養專業知識、建立信譽的重要性。想在業界和學術界出類拔萃,就需要及時地運用并闡釋新知識,而且可以讓人們易于接受這些新知識。本書中介紹的100種方法、技巧和成果均具備達到這些目標的潛在優點。
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
目錄中各種方法和技巧以英文字母為序,以供讀者快速瀏覽。正文左頁是清晰明了、簡潔精練的文字說明,以及延伸閱讀的參考材料(許多設計者為我們的工作奠定了基礎,他們的作品影響力十分深遠且值得我們借鑒)。左下角的信息圖表介紹了每種方法和技巧涉及的方面。行為/態度表示研究方法的內容類型。定量/定性表示收集和溝通研究內容的典型方式。原創/改編/傳統表示該方法是原創、改編自其他領域或者跨學科的傳統方法。探索/衍生/評價表示設計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早期探索、生成概念或者測試評價。參與/觀察/自我描述/專家評審/設計過程表示研究者和參與者發揮的獨特作用,而設計小組參與的設計過程是整個方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正文的右頁中,我們用圖片介紹和實例研究生動地解釋了各種研究方法,其中大多數都是業界知名人士在設計實踐和研究中實際從事的項目。此外,我們還為讀者提供了相關的其他方法,并在每頁的最右側用從到的數字編號標明了該設計應用所處的階段。
第1階段包括規劃、范圍界定和定義,用于探索和定義項目參數。第2階段包括探索、綜合和設計內涵,主要是使用設計人種學產生擬真效果,從而推斷出設計會產生的影響。第3階段包括概念生成和早期原型迭代,涉及參與性和衍生性的設計活動。第4階段包括以反復測試和反饋為基礎的評估、細化和生產。第5階段包括啟動和監控,通過設計質量保障測試確保各種準備條件,以供市場推廣和廣泛應用,全程審查和分析并適時做出修改。同時,本書在目錄中也列出了各種方法所處的階段。
設計小組的工作不是研究某一種方法的專業知識,也不是開發軟件與成果,而是研究如何建立必要的對話,為我們的工作尋求的設計方案。這100種設計方法和技巧本身并不是關鍵,把它們作為精益求精的設計工具才是最主要的。根據成功的標準考慮需要解決的問題,審查并嘗試這些方法和技巧,再優先排序,然后把它們當成對話一樣來對待。我們就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