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筑的逆襲》為青年設計師邵唯晏多年來學習和工作的經驗所得,重點介紹了當代建筑的十種特質:數字性、動態性、拓撲性、自相似性、模糊性、輕透性、多向連接性、地景性、地域性、永續性。并根據每種特質的特點,配以相應案例加以解釋,使人更容易明白這些特制的應用形態,方便讀者理解當代建筑。
邵唯晏以多年非線性設計實踐的積累和認知,應和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潮流,認為建筑設計必將反映當代思維的理念,數字技術將構成當今和未來影響建筑設計思維本質的動機,其觀點鮮明,具有啟發性。邵唯晏潛心研究了眾多國際大師的非線性設計作品,深入解析了非線性設計的十大特質。這不是簡單的設計方法的概念,也不是簡單的非線性設計方法的匯集,而是對非線性設計一次深刻的思考,值得業界同行參考和借鑒。
非線性設計不僅是當下以及未來設計的一種手法,更是影響當代建筑思維的一種思想。
現任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臺北總部主持人,及其北京、杭州、臺南、金邊分部設計總監;同時任教于中原大學建筑系、室設系及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室設系(畢業制作指導);目前也是臺灣交通大學建筑博士候選人。
專長為空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AM)整合,關注世界設計脈動,并強調設計實務與學術研究并行的重要性。2008年曾代表中國臺灣前往日本參與安藤忠雄海外實習計劃(Ando Program)。
除了學術研究成果顯著外,也積極參與業內知名大賽,屢獲佳績:
2008獲邀參展第11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新人設計展
2010年臺灣室內設計大獎(TID Award)金獎
2012年金點設計獎
2013年APDC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 金獎
2014年金堂獎年度新銳設計師
2014年獲選華人新勢力TOP 50
2015年被評為亞洲明日之星及中國設計星
2016年德國紅點獎(Red Dot Design Award)
2016年英國FX國際室內設計獎年度大獎 金獎
2016年英國SBID國際室內設計大獎 金獎
2016年英國 London Design Awards金獎
2016年意大利 A' Design Awards 金獎
第1章 脈 動:解密非線性建筑——
歷史溯源 現代脈絡 未來趨勢
要點1 歷史溯源
10 當建筑成為事件:一種新的思維與方法
12 趨勢并非是偶然:非線性建筑歷史先驅
要點2 現代脈絡
14 誰打開了方盒子:現代建筑的轉向預言
16 數字時代進行式:解構之后的積極新生
18 未來城市烏托邦:人與環境的多向連接
要點3 未來趨勢
20 當代設計無原創:時空才是創意的載體
22 小浪逆襲大潮流:由小而大的新時代能量
第2章 心 法:非線性建筑的十大特質
28 01數字性 不只是技術,還是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46 02動態性 游走在動靜之間的建筑美學價值
64 03 拓撲性 扭轉現代主義的水泥盒子
80 04自相似性 一粒細沙,終究相似大千世界
92 05 模糊性 以灰色地帶創造曖昧空間經驗
114 06 輕透性 由“重”轉“輕”的叛逆力量,輕透的極限美學
130 07 多向連接性 跨域連接的無限可能
156 08 地景性 一棟建筑重啟城市敘事脈絡
180 09 地域性 讓全世界看見本土的精彩
200 10 永續行 持續的代謝變動,創造相對的永恒
第3章 掌 握:數字科技、方法及人才
214 站在大數據的肩膀上:當代建筑師的使命
218 沖擊大腦的黑盒子:CAD計算機輔助設計
220 信息整合的戰國時代:BIM建筑信息建模
224 成就設計的幕后“黑手”:CAM計算機輔助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