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為什么梁文道說:殺人不需要邪惡的動機?
為什么熊培云說:世界離獨裁只有7天?
為什么連岳說:有人如此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辯護?
為什么許知遠說:我們應該更清醒、理智地看待我們的世界?
l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揭示了“平庸的惡”——房地產開發商,三鹿奶粉廠家,打死過大學生的城管,無視犯人生死的看守,足球黑幕的推手,難道他們都是純粹的壞人?還是他們只是盲目的服從者?
l 斯坦利 米爾格拉姆是20世紀杰出的心理學家和實驗科學家之一,他獨特的方式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思考人性的方式。1960年他在哈佛大學以著名的服從實驗震驚了世人;他率先提出六度分離概念,揭示出一個我們未曾察覺的普遍社會現象。
l 托馬斯 布拉斯教授以深入細膩之視角、栩栩如生之筆觸,細密梳理了米爾格拉姆的研究成果,首次向世人展示出這位與眾不同的科學家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l 社會心理學經典傳記《電醒人心》重裝上市,揭秘一代心理學大師米爾格拉姆的一生,記述服從實驗、六度分離理論等著名社會心理學理論的誕生始末;
l 詳解20世紀社會心理學經典實驗“服從實驗”,揭露令人震驚的人性真相;
l 不止解釋了人類如何服從,更告訴了我們如何更好地反抗;
l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 津巴多、戴維 邁爾斯,國內心理學及社會學沙蓮香、彭凱平、周曉虹、何帆傾力推薦;《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周刊》等二十多家國外媒體一致盛贊;
l 美國心理學歷史檔案獎獲獎作品;
l 湛廬文化出品。
托馬斯 布拉斯
l 享有國際聲譽的社會心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服從。
l 研究米爾格拉姆及其學術遺產的專家,曾發表過40多篇關于米爾格拉姆的文章。
l 因本書獲得美國心理學歷史檔案獎:1998—1999年度的J. R. 坎特獎。自1987年起,他在大學中開設了一門斯坦利•米爾格拉姆社會心理學課程,并親掌教鞭。在美國心理協會2001年年會上,為了表彰其在米爾格拉姆研究方面所做的貢獻,布拉斯受邀進行了年度斯坦利•霍爾演講,這對一名心理學家來說是至高的褒獎。
媒體評論
序言 電車上的猶太男孩
前言 認識真實的社會世界
01無名社區走出了高才生
米爾格拉姆成長于人口混雜的移民社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哈佛多元化的師資力量、豐富的知識體系以及廣泛的社會關系,激發了他對社會科學的極大興趣。
猶太小子的快樂童年
與心理學一見鐘情
窮小子的坎坷求學路
阿希與從眾實驗
向發起挑戰
02不同的文化,不一樣的從眾行為
米爾格拉姆的跨文化實驗有著深遠而劃時代的影響力,因為它呈現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將民族性格的研究主題從沙發椅上的思索,轉化為客觀的科學性探究。
如何以實驗方法研究“國民性”
理論假設和實驗結果哪個更重要
實驗也有倫理
海外留學的小插曲
挪威人和法國人誰更從眾
03情定“服從”
米爾格拉姆明白,若要學有所成,就必須做出重大且杰出的研究計劃。在離開普林斯頓的前一年,他已經有計劃了:關于對者服從的行為研究。
不如意的畢業季
探索研究服從的新方法
好人也會作惡嗎
愛情事業雙豐收
04是什么導致了“平庸的惡”
帶來的服從力量之強,足以讓我們背棄自己的道德原則,這遠遠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期。服從實驗告訴我們,服從是情境特質的函數,環境條件的影響超越了人格的變異性。
服從實驗正式開啟
聽從命令還是堅守內心
四段距離,四個結果
邊嘆息邊服從
什么樣的人會反抗
哪些環境能鼓勵人反抗
05有關服從實驗的諸多爭議
一系列的服從實驗除了驚人的結果之外,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討論與批評。雖然米爾格拉姆進行研究時已經考慮到道德的問題,但在結果發表之后仍然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欺騙被試是否違反了實驗倫理
實驗情境能代表真實的人性嗎
為揭露人性而傷害被試值得嗎
06六個人連起全世界
米爾格拉姆重回哈佛大學后所進行的研究,最能代表他在坎布里奇的歲月。他的工作計劃中有兩個議題特別重要:丟信方法和小世界現象。這兩者都已成為社會心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非常有價值的創新研究工具。
重返學術伊甸園
從丟信看態度
我們生活在一個小世界
告別哈佛
07城市如何影響人的心理
離開哈佛到紐約城市大學后,城市生活心理學成為米爾格拉姆的主要興趣,他將社會心理學應用在城市的相關課題上。他利用很多創新的實驗方法,說明人們在城市和小城鎮的行為會有哪些不同。
紐約人心目中的紐約什么樣
“你可以給我讓個座嗎”
熟悉的陌生人
暴力電視節目是否會引人犯罪
性格古怪的天才
08讓社會心理學走入大眾視野
米爾格拉姆根據《城市生活體驗》一書拍攝了影片《城市和自我》,他的制片經驗讓他看到科學方法有一些限制。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制作影片已經開始進駐米爾格拉姆興趣和活動的舞臺中心。
將目光轉向歐洲
畫出巴黎人的心理地圖
服從實驗終極總結
每個人都關心的服從話題
電影是另一種心理學實驗
09我們如何構筑對他人的印象
米爾格拉姆在紐約城市大學的時候,最苦惱的事莫過于向外面申請研究經費補助,不斷遭遇困難,因為實驗計劃的理論基礎薄弱而被拒絕。另外,他的心臟也開始出狀況,慢慢耗損他的體力和意志。
在電影中探討實驗倫理
你能看出是誰在說話嗎
突如其來的病魔
一代心理學大師的歲月
10研究服務于大眾的心理學
米爾格拉姆留下的遺產是清晰易懂、沒有術語的文章,讓他的研究工作可以被廣大的讀者群接受。他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讓社會大眾認識到學術的價值,用科學的取向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會行為。
一個實驗影響所有人
洞悉人性,方能完善自我
從“平庸的惡”看納粹大屠殺
瑕不掩瑜的服從實驗
丟信方法和小世界理論
做最有趣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邊嘆息邊服從
可以這么說,有多少被試,就有多少種服從的方式。在上文所呈現的那段實驗室實例中,被試并不喜歡主試要求的事情。他的一些軀體行為也顯示出了他的心理沖突,比如經常艱難地吞咽口水和舔嘴唇等。盡管如此,主試只是偶爾用語言催促他,他就會繼續有條不紊地執行規定的任務。
大多數被試在抗拒命令或表達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會以語言的形式說出來。比如,有一名工具設計師,從實驗一開始,他就只是機械地不斷增加著電擊強度,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偶爾會停下來,但是既不表達想法也不問問題,一直到390伏特。
被試:COOL:days,shade,water,cave,(沒有回答)錯誤,嗞——390伏特。GOLD:dollar、necklace、moon,paint,(沒有回答)錯誤,嗞——405伏特。HARD:stone,head,bread,work,(沒有回答)錯誤,嗞——420伏特。
主試:接著來,請繼續。面板上還有2個開關。
被試:我要對這事兒負責嗎?
主試:什么?
被試已經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這似乎對他產生了影響。在之前的實驗過程中,他的聲音一直堅定而平穩。但是在詢問主試的時候,他的聲音卻有些顫抖。
被試:會不會有什么后果?我要負責嗎?
主試:實驗要求你繼續,教師。
被試:是的,但是我怎么知道他在那邊是不是還好?他不說話了,甚至都不再喊疼了。
主試:我們不得不繼續,直到學生正確學習所有的單詞配對。
被試:(說話有點含糊)也許他在那邊已經沒辦法學這些單詞了。
主試:實驗繼續進行是最重要的。
被試:(聲音斷斷續續)是的,但是萬一那邊已經沒人回答問題了呢?
主試:我之前說過,盡管電擊可能會痛苦,但是不危險。請你繼續好嗎?
被試:HARD:stone,head,bread,work,(沒有反應)錯誤,嗞——435伏特。WET:night,grass,duck,cloth,(沒有回答)錯誤,嗞——450伏特。繼續嗎?
主試:是的,請繼續。
被試:怎么繼續?
主試:用面板上一個開關。
被試:繼續?
主試:正確。
被試:BRAVE:woman,soldier,dog,horse,(沒有回答)錯誤,嗞——450伏特。WHITE:cloud,horse,stone,house,錯誤,嗞——450伏特。SAD:face……
主試:好了教師,實驗結束了。
另外一名被試是制圖員。他雖然堅持到了,但在實驗中途也進行過反抗。下面的對話發生在使用195伏特電擊之后。
被試:RED:brick,rose,sunset,wagon,錯誤,210伏特。嗞——
學生:啊!
被試:正確答案是RED sunset。
學生:(聲音很絕望)我不想再參加實驗了。
被試:下一個,LOW:noise,cloud,bridge,voice,錯誤,250伏特。嗞——正確答案是LOW voice。下一個是,NEW:house,pet,book,name,正確!
趁著這個難得出現的正確答案間歇,他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對威廉姆斯說:
被試:我快撐不下去了。
主試:(對被試這種壓抑的沮喪采取漠視態度)請繼續。
被試服從了主試的要求繼續進行實驗,不再說話或反抗。幾次單詞配對之后,他嘆了口氣,表示了他的絕望,很顯然他不愿意繼續傷害學生,卻無法將這種不情愿變成實際行動。
但是當電擊加強到300伏特時,他努力在內心積聚支撐自己的力量,至少表現出他內心對這件事情深深的厭惡。
被試:下一個是,FAT:man,lady,tube,neck,錯誤,300伏特。嗞——
學生:(痛苦地喊叫)
被試:我做不下去了。(他開始在椅子上扭動)
學生:我絕不再回答了!讓我從這里出去!你們不能把我關在這里!讓我出去,讓我從這里出去!
被試:我不能再這樣了。對不起。我感覺你們好像要做什么事兒。
主試:實驗要求你繼續。
被試:是的,我知道,但是我無法隨便傷害人。哎,這已經讓我無法忍受了。我感覺我做得太過分了。
主試:繼續進行實驗特別重要,請繼續。
被試:(在椅子上扭動)我快受不了了,我感覺就像是和他一起被電擊一樣。(嘆息)下一個是,GREEN:grass,hat,ink,apple……
他經常嘆息,每次進行電擊之前都會猶豫很久,這表明他內心備受折磨。但他還是堅持到了,服從。
什么樣的人會反抗
那些沒有堅持到的不服從被試中,行為表現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最重要的不同點就是,被試及時次反抗出現的時間。心理學家安德烈 莫迪利亞尼(Andre Modigliani)和弗朗索瓦 羅查特(Francois Rochat)對其中一個實驗情境的錄音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他們發現:
在實驗過程中,被試做出反抗的時間越早,堅持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被試及時次反抗時的電擊強度越小,結束時的電擊強度就越小。
莫迪利亞尼和羅查特這樣解釋這種現象:
這與認知失調理論相符,被試在完成一件特別不愉快的合作任務時,他順從的時間越久,就越會在內心說服自己,為眼前的一切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釋,并相信這種解釋是真實的。比如:被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電擊并不那么危險,學生沒有什么問題,實驗必須繼續……在實驗前期進行口頭反抗可以有效減少心理壓力,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并進行更多消極野蠻的同謀行為。
有一位反抗的被試是47歲的大型工廠檢察員。在實驗前的練習過程中,他有點兒手忙腳亂,但在正式實驗中,他已經熟悉了程序,而且進行得有條不紊。當電擊強度達到120伏特的時候,他已經使用了7個電擊開關,聽到學生發出三次輕微的“哎呀”。
被試:WET:night,grass,duck,cloth,錯誤,120伏特。嗞——
學生:啊!喂!真的很痛啊!
被試:這個強度不會傷害他嗎?
主試:請繼續。
被試:BRAVE:woman,soldier,dog,horse,錯誤(嘆息),135伏特。嗞——
學生:啊!實驗員!
被試:答案是woman。
學生:夠了!讓我從這里出去!我說過我有心臟病!我的心臟開始受不了了!讓我從這里出去!我的心臟不舒服!
主試:請繼續,繼續。
學生:我拒絕繼續,讓我出去!
被試:他在那邊真的很難受。
主試:實驗要求你繼續,教師,請繼續。
被試:可是,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想先去那邊看看他怎樣了。
主試: 一旦實驗開始,你就只能通過麥克風與他聯絡。你繼續實驗很重要,繼續。
被試:我不知道,我想,我肯定不愿受他的這種痛苦。
主試:你沒有其他的選擇。
被試:(嘲笑)如果可以,我會把支票還給你。
主試:不,支票是你的,支付你報酬是因為你來到實驗室。那不是問題的所在。問題是,如果你不繼續進行,我們就不得不終止整個實驗。
被試:好吧,他就在那邊,我不能繼續進行實驗了。我的意思是,他說他有心臟病。因此我……
主試:好吧,那么我們的實驗就結束了。
這名被試之所以能掙脫的束縛,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首先,他體會到了學生的感受,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共情。他將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切身感受著他的痛苦。“我肯定不愿受他的這種痛苦。”對于大多數被試而言,抗拒主試的命令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這種反抗其實就是在質疑主試的“能干的”“科學的”形象。通過對學生共情,這名被試做出了主觀判斷,而這種判斷并不意味著質疑主試的形象。
促使他反抗的第二個因素可能是:主試漠視他提出的問題或抗議。當他要求去看看學生的情況時,主試忽視了他的問題,只是唐突地命令他繼續,不給出任何讓他安心繼續實驗的回答或解釋。主試在此時催促他繼續,結果事與愿違,令被試很惱火,變得更加頑固,不再合作。
另外一名反抗的被試是一位 39 歲的銷售員。他是反抗行為出現在實驗后期的被試代表。他曾在實驗早期表示了數次相對溫和的抗議,但都被主試忽略了。被試繼續進行實驗,沒有出現更多的反抗信號。直到他開始施加315伏特的電擊。
學生:(極其痛苦地喊叫)
被試:RICH:boy……
學生:我告訴你了,我拒絕回答。
被試:cake,man……
學生:我退出。
被試:girl,(沉默良久)他說他要退出實驗。他可以在任何時候退出,你曾經說過他可以這么做。
主試:不論學生喜歡與否,我們都必須繼續,直到他學習了所有的單詞配對,請繼續。
被試:好吧,但我認為違背他的意愿是不對的,而且他有隨時退出的權利。
主試:實驗要求你繼續,直到他地學習了所有的單詞配對。
被試:那么,我……呃,我不能繼續了。你看,如果他沒有其他的選擇,如果你已經告訴過他,一旦開始就不能退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給了他隨時退出的自由,他現在就這么選擇了。
主試:你繼續實驗是特別重要的。
被試:不,我不能……我的意思是,你們還是找其他人吧。他已經說了有心臟問題。他拒絕繼續進行實驗,而且也有隨時退出實驗的權利。
主試:你沒有其他的選擇。
被試:(特別驚訝)我沒有其他的選擇?哈,哈(暫停),我想我有。
主試: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繼續,我們就不得不停止整個實驗。
被試:好吧,我想,公平地說,我們現在必須停止了。我的意思是,因為你們已經給了他選擇的權利,現在他要求退出。
主試:好,那我們不得不結束實驗了。
這名被試與之前那名檢察員被試的反抗方式不同。檢察員被試的反抗發生在150伏特電擊。但這名被試堅持到315伏特時才開始解放自己。他在實驗早期也進行了抗議,表明他不喜歡自己的任務,但他還是在撥下了20多個開關之后,才找到了正確的口頭表達方式,從實驗中解脫。在他與主試對話的過程中,他顯得比較強勢。他提醒主試這個游戲有一個規則,那就是學生有權利退出。
主試在最開始的時候告訴被試和學生,無論后來發生了什么都不會收回那張支票,這就可以被理解為:學生可以隨時退出。主試雖然沒有在實驗開始之前明示學生具有這個權利,但這名被試已經在心中將其轉化成一個明確的實驗規則。這樣,他就可以在不質疑主試形象的前提下與之對峙。被試要求停止實驗,但主試只是重復著事先編好的臺詞,對被試的要求采取漠視態度,這樣做只會激怒被試,加強他退出的決心。
這是一本社會心理學好書,但絕不止于社會心理學。它帶有“震懾”的味道,是對“服從”的警示、“人心”的呼號。正像米爾格拉姆恒久的“自我顛覆”那樣,不論何種形態下的自我反思與自我更新,都將是不可避免的。
沙蓮香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米爾格拉姆的研究發現,人們在的壓力之下,可以做出驚世駭俗、傷害他人的行為,違背自己的道德理念和行為習慣。他的創造性和研究精神不僅顯示了他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顯示了一位學者對人性和人心的慈悲之心。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中,米爾格拉姆是為數不多的大師級人物之一。像弗洛伊德、阿德勒、勒溫這些著名的心理學家一樣,米爾格拉姆的心理世界本身就是人類精神成長的范本。
周曉虹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
所有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其實都是想回避米爾格拉姆要求我們正視的一個冷酷現實:想要找到潛在的納粹分子嗎?你不必到精神病院去,隨處都可以找得到。我們人人心中都藏有魔鬼。只有當我們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注視著它們的時候,它們才會訕訕地退下。如果我們稍不留神,甚至故意扭過頭去,它們就會悄然出動,用毒汁浸淫我們的心靈。
何帆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
斯坦利 米爾格拉姆,一個非主流的心理學家,文章投稿被拒,發表之后被批,終身教職受挫,不停變換研究方向,甚至連課題經費也申請不到,后基本放棄了研究轉而拍電影做科普……然而,他也是一個名垂史冊的心理學家。他天才的服從實驗、六度分離理論源于真實的社會現實,也對社會現實產生了持續而長久的影響力,直到今天。
遲毓凱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距今已五十余年,它不斷警醒世人,組織化環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核心特征,而組織化中潛伏著一種內在的危險。按米爾格拉姆的說法,當個體“融入”一個組織架構時,這個曾經自主獨立的人就變成了一個新“生物”,這個“生物”不再受個人道德觀念的束縛,不再受人性的制約,其內心充滿的,只是對的認可。
楊葵
作家
布拉斯在這本杰作中對米爾格拉姆的一生娓娓道來。我們從中了解到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的前因后果,以及他在其他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菲利普 津巴多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榮譽退休教授、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
布拉斯對這位心理學家及他富有創造力的思想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述,這本著作將大大有助于我們解讀和保存米爾格拉姆的學術遺產。
戴維 邁爾斯
?美國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社會心理學》《邁爾斯直覺心理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