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故事”系列叢書,以圖說的形式,介紹了中國金融史上的大人物與大事件。其中包括:管仲與呂不韋;霍光與王莽;王安石與賈似道;李鴻章與袁世凱;諸葛亮與關云長;五代十國貨幣戰爭;南北朝的惡斗;新中國金融及時戰役;古代熱兵器衰敗等。
這本《史海遺案:突然衰敗的古代熱兵器》為該系列叢書之一,中國自古就有一個龐大的軍工集團,熱兵器直到明朝還比西方先進。這些規模宏大的兵工廠、實驗室以及著名的軍事科學家一夜之間突然衰敗全部消失了……
圖說世界財經,金融普及讀物!
由江曉美編著的這本《史海遺案:突然衰敗的古代熱兵器》講述:中國自古就有一個龐大的軍工集團,熱兵器直到明朝還比西方先進。這些規模宏大的兵工廠、實驗室以及著名的軍事科學家一夜之間突然衰敗全部消失了。
二、炎黃國有兵工體制
(一)綜述
在炎黃體制建立之后,一個名字無法考證的古代王朝中興了。考慮到冶煉技術的發展和中國鐵礦的品質不足,中國冷兵器鑄造的冶煉技術要求一下子就步入了合金時代。因為如果鐵礦的品質好,只要溫度足夠,就能熔煉出好的兵器。可是中國鐵礦的品質低,雜質多,容易冶煉的青銅又不容易鋒利堅韌。在溫度、提煉、去雜質等問題無法解決的條件下,青銅合金就成了好兵器的選擇。
由于冶煉難度大,批量生產受到限制。軍隊的組織、訓練就更加重要了。梭鏢、牛車或馬車、糧食的地位比武器更重要,糧食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戰略物資,而不是一般的商品——這就是糧食的雙重屬性。
炎黃以前的兵工體制并非國有,也不與民用生產能力緊密相連。這個社會分工的特點,是冷兵器時代兩個階段的及時個階段,非金屬兵器時代。
非金屬兵器時代的特征:基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尤其是冶煉工業不足以支撐大規模軍事應用的特定歷史條件,這個時期的木匠、石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冶煉工人的軍工責任。
這個時期的兵工體系,長期控制在行會和大奴隸主手中。中國的奴隸社會,更類似于歐洲的封建社會。因為我國有一個獨特的宗法社會歷史階段。所謂的“中國封建社會”,并不具備歐洲封建社會的“封疆建制”的社會特征,而是大一統的宗法世俗社會。
圖片故事:軍工金融戰役的總特征(四)“做大做強”的秘密(1)假象
這就是搞垮中國古代國有兵工企業的及時步:“做大做強”和集團化。圖為江南制造局120毫米速射炮制造車間——“炮房”。此時,舊中國的國有軍工水平比同期的日本要高,清代雖與西方有差距,但沒有代差,也不是“民國”的“一片空白”。
這個時期的糧食體系就是兵工體系。從廣義來說,國家就是暴力機構,一切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是從屬于這個暴力機器的物質元素,殺人的方法有勸說、鼓勵、逼死和餓死、渴死、病死,不一定用槍械。
(二)炎黃體制發展而來的先秦兵工科技
1.兵工體系主導權的變化對公孫王朝的決定性影響
(1)分散的手工業時代
在歐洲古典共濟會形成前幾千年,甚至有可能是上萬年,乃至更久之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從師傅帶徒弟開始“工匠秘密行會”。
尤其特指石匠、木匠、青銅匠師。現代社會的人,大多不理解古代工匠師徒的秘密幫會性質、嚴格的內部人身依附和保密制度,新中國成立前學徒的老工匠、老師父,對此記憶猶新。
中國早在十幾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國家,正史記錄的統一王朝是公孫王朝,正史記錄的黃帝中興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中國正史即二十四史《史記 卷一 五帝本紀及時》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于軒轅之丘。”沒有記錄這個帝國的開始時間,根據記載是一個分封諸侯的奴隸制國家,“黃帝時萬諸侯”(注1)。
正史記載:“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注2),這說明黃帝時期國防工業已經國有化了。工匠行會的影響力依然很大,軍工產業處于一個從分散手工業向國有手工業過渡的歷史階段。
圖片故事:軍工金融戰役的總特征(五)“做大做強”的秘密(2)秘密
這一步是在中國古代國有兵工體系消失過程中,最為精妙的戰略節點。核心的奧妙在于,把一個具有強烈系統自持性的上層建筑的自我鞏固性,轉變為自我顛覆性。用小的局部個人利益否定了個體宗室依附的整個民族國家的戰略利益。貪財的宗室與門閥不知不覺之間成了斷了自己財路和子孫命脈的掘墓人。
圖片故事:軍工金融戰役的總特征(六)“軍工產業化”的秘密
清朝國有軍工改制的資料和文獻,大多數毀于李鴻章、李鴻章的干兒子盛宣懷、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之手。不過,中國古代金融戰役史依然可以通過對比明清的制造業得出非工業化進程,看出國有兵工企業消失的殖民化總趨勢。
蘇聯國有軍工企業經過改制,國有軍工產量大幅下降,無訂單、無產品、無工廠、無人員的比率得以緩解,似乎從1992年蘇聯解體初期下降42%的暴跌中得以“緩解”,這是統計假象(注3)。
(2)公孫王朝
黃帝,也就是公孫軒轅,大約出生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700年之間。公孫軒轅的父親是天子公孫少典(注4)。天子有很多妻子,正妃是嬌女登。嬌女登,姓嬌,名女登(注5),是一個很受寵的妃子,可能不是正宮國母。嬌女登是炎帝的母親。
黃帝和炎帝是同父異母,父親是天子公孫少典,少典是天子,唐朝司馬貞《史記索隱》說:“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注6),這是一個全局性的錯誤概念,少典不是諸侯。炎帝的母親是嬌女登,是諸侯姜的女子,故也可以叫姜女登。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是諸侯姬的女子,故也可以叫姬附寶,族徽是熊(注7)。
“有熊氏”不是現在意義的姓氏,更類似于族徽。姬、姜是“以官為姓”。著名詩人杜甫,常署名杜工部,杜工部指官職。劉備被表奏為豫州牧時,人稱劉豫州,劉豫州指轄地和官職。在古代有用官職和封地為姓,以為榮耀的傳統,但不一定都如此。說黃帝姓軒轅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黃帝叫公孫軒轅,按照封地說,則叫姬軒轅。
說黃帝是開國之主、統一之主的說法也是錯誤的,黃帝之前中國就存在了。《史記 卷二十八 封禪書》記載:“黃帝時有萬余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
這說明公孫王朝到了公孫少典時期,有很多諸侯,“萬”是古人常用的虛指。那時的中國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天子直轄的領土。山東是公孫少典給兒子公孫軒轅(黃帝)的封地,另一個兒子公孫石年(炎帝)可能也在山東。姜、姬不是一般的諸侯,是宗室諸侯,是同姓各宗。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