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愛情力學圖書
人氣:42

愛情力學

在本書中,韓東穿透自我堅硬的外殼,冷靜而執著地審視愛情,揭示其虛妄和荒誕,對一見傾心、本能的愛、偶像崇拜、愛情中的自我、愛與恨等等愛情活動中的心理定式或者成見,給予了顛覆式的分析。這是心理分析,更是...
  • 所屬分類:圖書 >兩性關系>戀愛  
  • 作者:[韓東]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62465935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3
  • 印刷時間:2012-04-01
  • 版次:1
  • 開本:--
  • 頁數:--
  • 紙張:--
  • 包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韓東穿透自我堅硬的外殼,冷靜而執著地審視愛情,揭示其虛妄和荒誕,對一見傾心、本能的愛、偶像崇拜、愛情中的自我、愛與恨等等愛情活動中的心理定式或者成見,給予了顛覆式的分析。這是心理分析,更是哲學思辨。它是個人化的,帶有幾分偏執、,但更為直接和坦誠,并且由己及人,揭示愛情是人類普遍的難題和困境。

編輯推薦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小說家獎得主

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提名作家

賈樟柯執導武俠巨制《在清朝》特邀編劇

第三代詩歌代表詩人,文學網站"他們"的核心人物,"斷裂運動"發起人

他的詩歌被收入中學教材

絕大部分中短篇小說是當代漢語小說名篇

長篇小說《扎根》讓漢語文學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每兩年創作一部長篇,其創作激情讓人驚嘆

作者簡介

韓東,1961年生,山東大學哲學系畢業。著有詩集:《白色的石頭》(1988)《爸爸在天上看我》(2002),中短篇小說集:《我們的身體》(1996)《樹杈間的月亮》(1997)《我的柏拉圖》(2000)《明亮的疤痕》(2004)《美元硬過人民幣》(2006),長篇小說:《扎根》(2003)《我和你》(2005)《小城好漢之英特邁往》(2008)《知青變形記》(2010),詩文集:《交叉跑動》(1997),隨筆集:《幸福之道》(2011)《夜行人》(2011)《一條叫旺財的狗》(2011)等

目錄

一見傾心

本能的愛

自我和愛

愛與恨

偶像崇拜

投入感情

交談

無是無非

對不順手工具的恨

被傷害、愛與甜蜜感

注意和愛

讀《性到超意識》

性是犧牲

我和你

再版后記

在線預覽

本能的愛

沒有本能的愛,或者,愛皆出自本能。本能的愛渴望一種區別,以明確自身的優越性。它不可能承認與性意識有關,因為那是向下的運動。在愛的范圍內本能意味著什么?只能意味著愛自身,意味著愛。在愛之內沒有質量區別,愛之所以是愛并永遠是愛,僅在于它的這種純粹性。

具體的愛并非是不可比較的——它們確有各種數量關系上的不同,但就愛這點而言它們是同質的,絕無優越或低劣的愛可言。我們或者承認有愛,或者承認愛并不存在,無法做到的是:肯定一種愛而詆毀另一種愛。

親情、友愛、戀物和博愛即便不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也不是一種愛,它們與愛情(男女私情、同性戀)有著質量上的區別。我們之所以使用相同的概念,只因為詞語貧乏,但誰都知道某種根本的差異所在。在一個廣大的范圍內,所有這些情感的趨向都具有一致性。而在相對狹窄的范圍內,愛情的特質是排斥其他的。這里所指稱的愛限定在戀人們之間,但并不是故意縮小范圍,而是,不可替代和混淆的品質規定它必須如此。在這一規定下,本能的愛沒有它可能的立足之處,既不可能向下陷入性本能的泥淖,也不可能向上超越愛情本身。

本能的愛是一個不必要的概念,它的發明者或為了感動自己,或有某種現實的企圖(包括解釋的企圖),但它(本能的愛)無法從愛自身得到支持,其根須也不可能深入到愛的深奧莫測處——像它愿意宣稱的那樣。本能的愛只能從愛之外得到闡釋,但這又是與它表現的內斂深入的狀況自相矛盾的。

本能的愛借助于愛的自發性,啟動之時的開端對它的確立如此重要。這里的強調類似于一見傾心,本能的愛可能是在同一對象之上發生的不斷的一見傾心。如果它執意保持幻覺狀態,一見傾心的次數一定是有限的,相隔的時間理應較長,與對象的接觸也不便深入。表面和限制滋養了幻覺,使得每次的傾注都那樣急不可待。與對象長期糾纏的結果必然是主動性的喪失或降低。

本能的愛尋求特殊的對象,被"天生的"、"的"、"命定的"這一類煽情的詞語所蠱惑。似乎對象的出現不是由某種機緣,而是由與我們內在本性相關的必然性決定的。在感情沖動下,我們大有舍此無他的感覺,就好像世界不僅刻意地產生了我們,并為了安撫我們的孤獨還刻意產生了我們的另一個自我。他(她)的到來和存在是確定的,于是我們開始尋覓。這里的荒謬顯而易見。變通的說法則是:有一類人是適合于我們的,而其他的人則絕無可能。他(她)變成了他們(她們),我們總算給自己的理智和現實留出一條退路。本能的愛可以針對一群人,針對人的類型,它所強調的深刻程度不禁大大降低了。

本能的愛從相處的經驗中得出,相愛雙方的和諧一致被認為是愛的非同一般。相似和適應性在這里被神話了。似乎差異、對立和沖突是被愛所排斥的,至少它們的加入使愛的品質降格了。本能的愛尋求的難道僅僅是一種安逸?某種由于沖突造成的緊張難道是不值一提的?被激情所啟發的愛情被激情的平復所規定,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本能的愛如此,那它就是不值得炫耀的。當然,相反的激情的投入也不能作為本能之愛超越性的刻度。激情的投入是我們的應盡之責,在愛的狀態中它是前提性的。

本能的愛作為一種區別,暗示了較為低劣的愛的存在。這些低劣的愛同樣可以從愛的發生狀態、愛的對象和相愛過程等方面加以規定。

本能的愛區別于被動的愛,它不是主動進取的結果,不是自發的,而是被動的、被誘導出來的,在好的情況下開始于被感動。問題在于被感動之后是否有回應,如果有回應,有激情的投入,本能的愛與它所排斥的愛之間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我們不可能僅僅因為感動而去回應另一個人的愛,我們不可能用愛的方式去回應僅有的感動,同樣,我們也不可能僅僅有愛的方式而沒有愛的品質。如何開端絕不構成對過程的否定,倒是在終結之后我們意欲否定過程,于是我們借口開端的情形。如果開始之初我們就像結束之后那樣清醒,知道自己僅僅被感動而委身于他人,那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罪惡。激情的本質就是迷醉,喪失清醒意識。當我們清醒之時知道迷醉而不是清醒,但并不能因此否認迷醉本身,不能因此否認愛。設想一種在清醒狀態下的愛是不可能的。

本能的愛在強調對象純粹性的同時閹割了對象,認為低劣的愛由對象以外的原因所啟發。我們并不是愛上了對象本身,而是貪圖某種好處,金錢、地位、名望以及被照顧的需要使我們移情于對方。對象是這一切好處與方便的擁有者,實際上我們并不愛我們所愛之人,我們不過是愛附著于他(她)的這些事物。由于受教育或文明的原因,我們忽略了對象本身的可愛,那附加的背景和虛浮的光華掩蓋了本能的愛的沖動。這里需要反駁的有兩點。一,對象的純粹性是否存在?金錢、地位、名望以及某種能力屬對象身外之物,那么,我們所鐘情的眼神、嗓音和側影呢?它們同樣與對象具體的實在性毫不相干。所有的這一切不過是我們傾注愛情抵達對象的必要形式。如果說漂亮的羽毛之于對象更具真實性,不過說明所謂本能的愛是一種指向性欲的下降運動,因此在愛的天平上毫無優越地位可言。況且在當今世界里

漂亮的羽毛不僅是那些與身體靠得更近的東西(如氣質、作風、相貌),同時也是金錢、地位、名望和能力,自我的擴張使這些成為可能。這些不同的事物激發了我們,其有效性至少是不相上下的。二,問題在于是否被激發?是否因此而投入了感情?問題和被動開始的愛一樣,關鍵在于其后的過程。始終是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只是貪戀對方的好處而采用了愛的方式,那是不可原諒的罪惡,是欺騙和利用。當然如此一來愛是絕無可能的。

本能的愛否定過程之中的不和諧、沖突,認為以感情破裂而告終的愛是不真實的。本能的愛與一見傾心一樣,趨向于一個延續的目的。一旦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受阻,激情的傾注中斷,本能的愛便反過來駁斥自身,貶損和否定在所難免。它將置后的東西移前了,或移往開端,或移往過程。過程之中的種種不潔因素被無限制地放大,而愛的流動則被盡量縮減。這不過是自欺的一種伎倆,它要求證明的是:我們拋棄的東西是值得拋棄的,而我們尚未拋棄的東西是值得堅持的。

本能的愛只是在自我辯護這一點上才是真實的,才是本能的。

而在愛之中絕無那樣的質量差別。愛有方式的不同,強弱之別,對象因人而異,結局大相徑庭,表達上很可能還是曲折的、反向的,但愛就是愛,人同此心。

愛是對象化的激情啟發和激情傾注,是虛構和創造的需要。在愛之中,能量和能量的方向是首要的,其他的則有可能出于我們的自我欺騙。本能的愛暗示它之外的愛是一種自我欺騙,自我欺騙之上的自我欺騙是什么?是真實。唯有自認為真實的本能的愛是一種的自欺。

哪里有能量的方向性投入,哪里就有愛,盡管在愛之中混入了多種反對因素,試圖將愛擠壓回它的源泉,但愛并未受到污染。愛將他物裹挾而去,但并不溶于他物,正是愛的品質這種恒定性使我們有可能談論它。本能的愛即是在愛之中制造分裂,因而也就取消了愛的確定性本身。

……

媒體評論

愛、絕望、虛無正是韓東的寫作中一以貫之的主題,并且在這樣的主題表現中滲透著一種憂郁、感傷。

——林舟(批評家)

韓東也許就是中國版的雷蒙德?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觸覺,溫和與銳利交集,直抵世態人心。

——蘇童(作家)

韓東是中國作家中有文本意識的一位。他的小說(文字)非常簡練,很見功力。

——格非(作家)

在韓東的寫作中,睿智、冷靜、克制隨處可見,對文本簡明的苛求幾近變態,從而形成了一種冷峻、安詳,毫不含糊的文風。韓東在所謂風格化上的不懈追求,絕不僅僅是反映了韓東在小說敘事上的審美尺度,而是同韓東對文學本質的認識有關,同他一以貫之的、對文學可能接近真理的理想和探索有關。清澄明澈是韓東式寫作的一個標志,它既是一種書寫方式,也是一個境界。

——金海曙

韓東藐視各種現代的假道學,尊重情欲的本性,但也充分意識到與情欲有關的無奈、傷害、愚昧與罪。

——郜元寶(批評家)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韓東在《愛情力學》用了那么多筆墨談論信仰問題,其間充滿了靈魂的不安和拯救的渴望,它們無不從否定的方面指證了之物和終極價值的缺席。

——陳霖(大學教授)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