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所著《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這個"孩子"是我們的小孩,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是我們民族的下一代,也是指天下的孩子。"一生的貴人",人為什么會尊貴?因為他的存心,念念為學生一生的幸福著想,考慮的都是孩子一生學業、事業、家業能夠成就,應該有的人生態度,做人做事的態度。有這一念心就是尊貴的人。我們把這些影響他一生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深深扎在他的心中,他這一生就是幸福的人。
蔡禮旭,1973年出生于臺灣,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畢業于師范教育和信息專業,曾任小學教師,課余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相長中,有感于圣賢教育為社會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遠赴澳洲研習傳統文化,隨后多年專精研修和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2003年起擔任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主講教師。自此在各地為教師、家長、學生,企業人士和社會團體(包括高校、監獄等)演講。2004年,在香港舉辦為期十天的"幸福人生講座",以落實德行教育、回到做人根本為主題,獲得熱烈肯定,影響遍及海內外。
2006-2008年,在安徽省湯池鎮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擔任訓導長,常務副主任,首倡以《弟子規》為基礎,向世人展現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2009年至今,擔任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主講教師。先后在國內許多省市及馬來兩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地成功舉辦了300余場傳統文化演講,聽眾均受益良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著手將他的演講稿翻譯成6種文字向全世界推薦。
根據其演講先后整理的《蔡禮旭家庭教育演講錄》《蔡禮旭大學演講錄》《(弟子規)四十講》《幸福人生十八講》《學祖宗智慧改人生命運》等出版后,迅即憑借讀者的口口相傳成為常銷不衰的經典。
釋題
及時講
第二講
生命的意義
第三講
人類的苦難
第四講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第五講
第六講
師道尊嚴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第十一講
第十二講
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第十三講
第十四講
第十五講
第十六講
第十七講
第十八講
第十九講
第二十講
第二十一講
第二十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