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的出現(xiàn),是一個奇跡。
他既擁有深厚的學養(yǎng)(尤其是教育學、心理學素養(yǎng)),又有漫長而扎實的實踐(長達30年之久),并且實實在在地創(chuàng)造了一所舉世聞名的學校(帕夫雷什中學)。對我們而言幸運的是,他還以超乎尋常的勤奮,把這一切思考記錄了下來。這幾方面的成就,使得蘇霍姆林斯基成為一座活的教育學寶庫,其中蘊藏著大量的細節(jié),或者說活的教育學細胞,可能源源不斷地給后代的人們以滋養(yǎng)。
遺憾的是,雖然蘇霍姆林斯基讀者眾多,但這座教育學寶庫的能量,遠遠沒有發(fā)揮出來,許多人對蘇霍姆林斯基更多的是贊嘆,但卻不得其門。而贊嘆往往源于一鱗半爪的"收獲",如感動于蘇霍姆林斯基的勤奮和對學生的愛,或只看到他對閱讀的強調(diào),等等。顯然,這導致了相當程度上的誤讀,以及對蘇霍姆林斯基真正的貢獻(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成就)的忽略。
本書的意義,就在于嘗試從蘇霍姆林斯基眾多的著作中提取框架,梳理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的基本結構,然后將他的著作擇其精要進行闡述,指出其中的關鍵,以協(xié)助讀者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真正貢獻,并使之在教育教學中真正地發(fā)揮作用。
文選一
拿一個人的無能示眾,把無能作為道德不良加以演示的做法,是在公開貶低其人格——僅此一事,已經(jīng)是巨大的災難。但還有更大的災難,人心與之不能調(diào)和的災難——不會朗讀的學生在家長們面前處之泰然,并未感到不安和沉重,連公開的凌辱也不能使他難受。這就是說,一顆溫柔和敏感的心,已經(jīng)受過這種精神皮帶的多次抽打,以致整個生命體中敏感的心肌組織,變成了磨滿老繭的僵硬的組織,無論是對懲罰,無論是對善良的話語,已麻木不仁、敬謝不敏了。
問題與思考——
作為教師,你對學生施加過暴力嗎?無論是體罰,或是精神暴力,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尤其建議每當這樣的時刻出現(xiàn),將事件的整個經(jīng)過詳細地描述下來,然后進行反思,或許會有許多體會。
解讀——
自尊心是教育學循環(huán)的核心,而自尊心內(nèi)在地講,主要的源于成就感,外在地講,則與學生獲得的外部評價尤其是源于教師的評價息息相關,特別是教師的評價,能夠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內(nèi)在感受。
在師生關系中,信任是前提。沒有信任,教育將無從發(fā)生。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循環(huán)(代序)
指南:如何使用這本書
一、本書中的關鍵知識(及時套大綱)
二、如何掌握這些關鍵知識(第二套大綱及延伸閱讀)
三、學校或區(qū)域讀書會如何利用本書
及時章 自尊心
導讀
文選
[1] 請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問題與思考]
[2] 要愛護兒童敏感的心靈
[問題與思考]
[3] 彼佳的故事
[問題與思考]
[4]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
[問題與思考]
[5] 休怕成為慈愛的人
[問題與思考]
解讀
一、自尊心培養(yǎng)的誤區(qū)
二、信任
(一)無限信任與有限信任
(二)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信任
三、評分
(一)不要輕易打不及格分數(shù)
(二)從欠缺性評價走向成長性評價
(三)通過評價促進良性發(fā)展
(四)為每一個孩子樹立標準
四、個別對待
(一)兩種"個別對待"
(二)"個別對待"何以可能
案例
案例一:小亞的故事
案例二:舉左手舉右手
資源與拓展
第二章 智力
導讀
文選
[1] 談談怎樣指導學生的腦力勞動
[問題與思考]
[2] "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思維
[3] 要敢于鼓勵學生"超大綱"
[問題與思考]
[4] 記憶、思維和學習技能
[問題與思考]
[5] 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6] 教師的時間和各教學階段的相互依存性
[問題與思考]
[7] 能力和知識之間不可比例失調(diào)
[8] 300頁《大自然的書》
[問題與思考]
[9]直觀是認識的途徑,是照亮認識途徑的光輝
[問題與思考]
……
第三章 豐富多彩的校園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