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北種技術》從果樹品質高效栽培技術、果樹反季節栽培、南果北種及稀特果樹栽培以及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栽培技術等方面介紹了果樹高效栽培及創新技術,對具體的技術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就生產上的一些常見技術問題進行了針對性指導。
張天柱,1968年生,山西省神池縣人,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富通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長期從事設施農業和農業規劃研究,并致力于產、學、研推廣平臺建設,先后主持了多個重大農業園區項目的規劃工作。在農業企業的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兼任中國農學會農業科技園區分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名稀特野蔬菜栽培技術》等。
及時章 南果北種概況
第二章 南果北種技術
及時節 火龍果
第二節 番木瓜
第三節 番石榴
第四節 番荔枝
第五節 香蕉
第六節 枇杷
第七節 蓮霧
第八節 臺灣青棗
第九節 百香果
第十節 檸檬
第十一節 菠蘿
第十二節 楊桃
第十三節 柑橘
第十四節 柚子
第十五節 橙子
第十六節 芒果
第十七節 佛手
第十八節 紅毛丹
第十九節 鱷梨
第二十節 黃皮
第二十一節 蛋黃果
第二十二節 黃金果
第二十三節 蘋婆
第二十四節 神秘果
第二十五節 人心果
第二十六節 蛇皮果
第二十七節 菠蘿蜜
第二十八節 龍眼
第二十九節 山竹
第三十節 面包樹
參考文獻
一、品種
我國栽培的番荔枝,過去多采用實生繁殖,還沒有經過鑒定的無性繁殖的商業性栽培品種,即使栽培數量較多的臺灣地區,也僅有粗鱗及細鱗兩個品種。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番荔枝的良種選育及無性繁殖。目前主要是廣東及臺灣有部分優良品種。
樟林番荔枝:樟林番荔枝因主產于廣東澄海樟林而得名,為半落葉性小喬木,高5—6m,多分枝。樟林番荔枝品種植株從4月中旬至8月中旬陸續開花,但以6月上中旬開花結果為主。果實呈心臟形,單果重100—350g,大者達500g,產量高,品質優良,商品價值高。
虎門番荔枝:虎門番荔枝主產于廣東東莞虎門鎮,主要在東莞及其附近地區栽培。植物學特征及生物學特征與樟林番荔枝相似。
粗鱗番荔枝:粗鱗番荔枝在臺灣東部地區被普遍栽培。樹體大,葉片寬,果型較大,小果數少。
細鱗番荔枝:細鱗番荔枝也在臺灣東部地區被普遍栽培。樹體比粗鱗品種略小,葉片茂密,葉較小,披針形。果形略扁,單果平均210g,小果數多,產量較高。
二、種植條件
1.光照
番荔枝喜光耐陰,光照充足情況下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肥厚。在果實發育階段增加光照可提高果實的品質。
2.溫度
番荔枝需要在溫暖的氣候下生長,不耐霜凍和陰冷天氣。普通番荔枝最適生長溫度平均較高為25—32℃,果實成熟最適平均溫度為25—30℃。番荔枝果樹安全越冬的臨界溫度為0℃。
3.水分
番荔枝對水分比較敏感,水分過多過少都不利于植株生長。尤其坐果期缺水,會導致落花落果,果實生長緩慢,同時,水分還會影響果實的品質。在低濕(相對濕度低于70%)情況下,落花增加,柱頭干化,坐果明顯減少;但濕度過高(高于95%)又會把柱頭上的糖類分泌物稀釋掉,使花粉發芽率低,不利于受精。
4.土壤
番荔枝對各類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在砂質到黏壤質土上都能生長。但是要獲得高產和穩產的效果,則以選擇砂質土或砂壤土為好。日光溫室土層淺薄時,可培土加厚土層,改進排水。
三、繁殖方法
番荔枝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嫁接繁殖。普通番荔枝實生苗,具有早結豐產的特性,但其性狀難以保持,因此,番荔枝育苗一般采用普通番荔枝作砧木,然后再進行嫁接。
用普通番荔枝作砧木,種子應來自品種優良且豐產、品質的母株,選取果大且果形端正的果實。將種子取出后洗凈,剔除不實粒和小粒種子,晾干即播。用于翌年春播的種子要充分曬干,密封保存。砧木粗度達到1cm左右時就可進行嫁接。嫁接方法多隨季節而定,春季韌皮部不易削離,一般采用枝接法,而夏秋季一般采用芽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