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
家是港灣,可為何家會傷人?
愛意味著融合,可為何越愛越孤獨?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走出孤獨,都渴望與別人相愛。如果一個人越重要,我們就越會用自己所懂得的好的方式去對待他。
但很多時候,這種渴望背后的潛臺詞是:因為我愛你,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應,去做事。而所謂的“好的方式”則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
在這種邏輯下,相愛便成了強加,成為控制彼此的戰爭。因為這個緣故,我們都渴望愛,都愛過,然而,要命的孤獨感卻糾纏著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親密關系成為咫尺天涯。
具有人氣的博學心理學家武志紅洞悉孤獨感背后的深層心理機制,用細致入微的筆觸,揭示了如何打破橫亙在人與人之間那堵自戀的墻,真正看到別人的存在,結束權力與控制的隱秘游戲,讓真愛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愛人之間。
《為何家會傷人》
由武志紅所著的《為何家會傷人》為經典暢銷書《為何家會傷人》的全新升級版。該書出版七年來,在讀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蕩,好評如潮。在本書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訂,并新增六萬字內容,細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國家庭的運行機理。作者用溫暖有力的文字貼著當下讀者的心,憑借十年行業經驗,帶領為家庭關系所困的萬千讀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與尋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感謝自己的不》
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的,阻礙了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們。
作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些壞情緒,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并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并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
◎ 人氣的博學心理學家、百萬冊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的經典作品。
◎ 愛是我們深層的渴望,但為何越愛越孤獨?對這個永恒的人的困境,作者深具洞察力,洞悉孤獨感背后的深層心理機制,幫助我們對自我、對情感模式有更多的覺察,打破自戀的幻覺,看到關系的真相。——《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
◎ 中國式家庭問題書,細致入微地揭示中國家庭的運行機理,解讀你我的情感模式,認清病態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幫助為家所困的人們重新找到自由與幸福。讀者稱本書為“具有思想性的家庭關系指導書”“內心成長的一本好書,和諧家庭的圣經”。——《為何家會傷人》
◎ 阻礙我們成長的不是因為自身的不,而是我們不肯承認自己的不。本書走出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訴讀者,悲傷、憤怒、內疚、恐懼等“負面”情緒等在成長中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擁抱痛苦和不,是成為自己的必經之路。——《感謝自己的不》
◎ 武志紅的風格是理性平靜的治愈系,寫作方式也非常引人入勝,通過故事、案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那些故事就像一面面鏡子,看書的過程就像是接受心理輔導課。有讀者評價“武老師對心靈這個東西有直覺,對他人的痛苦有著敏感的同理心,對怎樣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見解”。
武志紅
博學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成立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
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 心理”專欄,致力于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中國式的個人、家庭與社會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
著有《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為何家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等系列作品,總銷量超百萬冊。
以《十誡》和《藍》《白》《紅》三部曲等影片聞名的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過:“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會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會明白別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工作能幫助別人,是因為我一直在鍥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武志紅
《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
Part 1
拆掉自戀的高墻
我們心中都有一堵超級自戀的墻 003
遠離你自我實現的陷阱 012
我們都是受虐狂嗎? 022
我們為什么愛評價? 036
尊重你的選擇,走出自戀幻覺 048
Part 2
為何我們越愛越孤獨
支配與服從:病態關系的雙重奏(上) 063
支配與服從:病態關系的雙重奏(下) 075
最遠的距離是咫尺天涯 087
過火的自信=自卑? 093
的女性為什么怕成功 104
Part 3
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低挫折商是怎么被煉成的 117
她好乖,但好可憐 126
他們為什么好吃 132
非黑即白:3個月嬰兒的游戲 141
人善被人欺!為什么? 153
Part 4
故事是追尋現實的載體
愛的炮灰—《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165
天才為什么自甘墮落 175
永遠保持一顆柔軟的心 188
多少感情因逃離孤寂而生?—《逃離》讀后感 201
沒有被愛照亮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羞愧 205
感情寂滅的一代宗師 208
阿凡達:一個回不去的童話? 212
蝙蝠俠的俄狄浦斯情結 222
每個人都以為他的邏輯是正確的 225
如何在自我與現世間達成一個平衡? 237
雨果的“悲慘世界” 243
《為何家會傷人》:
[升級版序:這是一本溫柔的書,也是一本有用的書]
[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靈的修復
緣分=娶回“媽媽”,嫁給“爸爸”?
別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分離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題]
媽媽是嬰兒的鏡子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分離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題
男孩歸爸爸,女孩歸媽媽
寵愛自己——溺愛的心理真相
溺愛=過度地阻礙
對物質的追求是對愛的渴望
密不透風的“愛”源于自私
精神分裂如何發生
痛苦的童年為神經癥“播種”
青少年太聽話不是好事
孩子有問題,大人先自省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孩子為何把網絡當成“安全島”
考試癮比網癮更可怕
孩子總考砸,可能有內情
高十二、初九與壓力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家有失敗留學生怎么辦
如何一年圓“北大夢”
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教育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大人
父親太暴躁不是你的錯
孩子當不了家庭的保護神
[中國式家庭]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你的身體,是不是別人的奴隸?
喚醒你沉睡的活力
碰觸你的內在嬰兒
愚孝是怎樣煉成的?——對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中國家庭中的輪回鏈條
有關愛的六個謊言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
《感謝自己的不》:
Part1: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心靈成長書吧:《克服焦慮》
Part2: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每一次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
越控制,越失序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樂,越悲傷?
超越挫折:變逆境為機遇
心靈成長書吧:《體驗悲哀》
Part3: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
憤怒:你的力量之泉
向創可貼式的愛說“不”
如何與傳銷者談話
“走飯”之死與快樂王子的“鉛心”
Part4: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的清白
從承受內疚開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只是因為缺乏愛
心靈成長書吧:《女心理師》
Part5:恐懼告訴你什么對你更重要
無需戰勝恐懼
好好活著是好的想念
人生為什么會輪回?
溫柔地對待你的疾病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心靈成長書吧:《關于壞人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
Part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認識自己
在關系的鏡子前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關上車窗,關上心房
我們為什么需要崇拜誰?
心靈成長書吧:《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Part7:說出“我接受”,讓心靈回歸自由
學會接受自己
寬容自己,才能寬以待人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結語: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
尊重你的選擇,走出自戀幻覺
我們常說,“我做這一切是為了你”,這句話的另一面是“你得為我的人生負責”。
24小時下午,我在自家廚房里洗碗,和往常一樣,我洗得有些馬虎,一個碟子洗了三遍才算干凈。
拿著一個碗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隱隱有些不開心。我想,這該是我馬虎的原因吧。我試著覺察下,這個不開心是什么。
洗碗的動作慢了下來,而在水流沖過手的某一瞬間,我發現,我心中在暗自抱怨:憑什么是我?
這種抱怨源自兒時,因媽媽體弱多病,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媽媽從未主動要我做什么,都是我自己主動去做。但是,這種主動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這樣做也是想換取媽媽或家人的贊賞,同時隱隱還有些埋怨,而這埋怨我從來沒有在家中表達過,但它一直存在。
因為渴望換取贊賞,也因為不情愿,我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做家務的事情中去,所以,盡管我在原來的家中和現在的家中都會主動去做家務,但都是比較馬虎且效率比較低的。
也可以說,我在做家務時,是處于一種幻覺中。看起來,是我一個人在洗碗,但其實,我是在為一個幻覺中的媽媽和其他親人洗碗,也對著這個幻覺中的媽媽和其他親人埋怨。
明白了這一點后,我的不情愿消失了,我全然投入到洗碗的事情中。而在那一刻,我的心中突然一片空明。我發現,原來只是清水流過手的皮膚的感覺都可以那么美,甚至手指輕抹過飯渣時的感覺都帶著一種安寧和喜悅,而以前當手輕抹飯渣時總是有些抵觸。
這一刻過去后,我想,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感覺吧。頭腦中的幻覺一旦放下,我就可以和當下的事物建立一個單純的關系,并能全然投入到這個關系中,這時就能體會到當下任一關系中的喜悅和安寧。
有很多人的情感經歷一直不順利,不斷地戀愛、分手,結婚、離婚,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有些人和孩子的關系一直不和諧,整天處于對立、逃避或爭吵的惡性循環里無法自拔。是啊,這些人為何越愛越孤獨呢?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原來都是自戀惹的禍。我們自認為很愛對方,實際上是愛上了自己強加在對方身上的投射,根本沒有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所以一直糾纏在糟糕的關系中痛苦萬分。這本書非常實用,會給你指明方向,撥開迷霧,讓愛從此流動起來!
——紫色的百合
我們習慣性地將愛理解為親密無間、無所不談,甚至是可以掌控對方的一切。如果將愛理解成“控制”,那結果必然是“越愛越孤獨”。
閱讀此書,能引起我們深思的不只是親子關系,還有夫妻關系等。非常喜歡作者的寫作方式,每一篇文章都以案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分析案例的過程層層深入、引人入勝。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進入了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里,和主人公一起感受他們的內心,直到后,看到作者的分析結論,才仿佛如夢初醒,就像是接受了一堂心理輔導課。
——陽光三月
武志紅的書的好處在于讀得懂。任何一個有點文化的人都能把那些心理機制看懂。他在文章中所講的那些道理、所做的那些分析,作為讀者讀下來之后,會覺得真的講得非常清楚,也很透徹。從這種清楚和透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真誠,他一定是用心去體會和理解過,甚至是踐行過才能寫得出這些文字的。他寫這些文字的時候肯定是真誠并認真地面對了自己。
——Shi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