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深夜談吃圖書
人氣:44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予十萬人聽,暗號:增胖報國。微信美食公眾號“深夜談吃”首次結集出版!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可以下飯的療愈美文!讓我們一起談談吃,說說愛。四色,精美手繪插圖,精美書簽說送就送!)

內容簡介

《深夜談吃》,可以下飯的療愈美文,獻給食物的贊美詩。

胃舒服了,心才能安定下來;肚子美滿了,一切便都美滿了。

從一碗難舍難離的牛肉面到深夜孤獨的鹽烤秋刀魚,從武林高手范兒的驢火大師傅到慢悠悠吃著鮮奶米哺的姑娘,從老媽的暗黑料理到父親心心念念的紅燒肉,從炎熱大馬的肉骨茶,到墨爾本雨后的蛋撻店……

《深夜談吃》,不止是一本關于吃的書,它,是最溫情的療愈;是濃濃淡淡的鄉愁;是父母默默的關愛;是戀人之間的戀愛密碼;是地溝油時代的福利;是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深夜談吃》不僅善于在饑腸轆轆的時候虐待你,更蘊含讓人流淚的情感。

長大之后才漸漸懂得: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好的風味是故鄉的風味,好的味道是舊時光的味道。在失戀的傷口還隱隱作痛,憂傷的情緒還不能夠釋懷的時候,吃,是比借酒澆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無處安放的情緒,都能在細細品嘗中找到它應得的歸宿。如果心情找不到傾訴的耳朵,那么請打開《深夜談吃》,在這里為心靈尋得一處柔情似水的安慰吧!

編輯推薦

“深夜談吃”是新浪傳媒夢工廠“中國新媒體三十強之自媒體”之一,微信美食公眾號。本書為“深夜談吃”授權出版之同名圖書。

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可以下飯的溫情療愈美文。

“深夜談吃”精品文章全新編排,配上精美手繪插圖,包裝精美,文字上乘,兼有閱讀、收藏與饋贈功能。

吃,深厚廣泛的文化內涵和時尚溫暖的全民話題。

深夜看《深夜談吃》,是只有真吃貨才敢面對的慘烈藝術。

喝一碗撒著粉紅火腿絲的熱湯,看金黃色的蛋液緩緩在鍋中鋪開,聽翠綠蔥花落在油里的“滋啦”一聲,浸在蒸籠打開瞬間彌漫的白氣里……或許這就是勞碌了24小時后幸福的時刻。

生為中國人,自有一種口福。在這一點上,我們早已傲然趕英超美。吃,吃好,好好吃,吃好吃的,都可以說是中國夢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今的你,結束了24小時的工作,或是完成了一個難纏的項目,饑腸轆轆地坐在飯桌邊,渴望得到食物的撫慰。但,記憶中的好味道,為什么不在這里?

它,或許在你奶奶的飯盆里,或許在你媽媽的鐵鍋中,或許在老爸的瓶瓶罐罐之間,隱藏在濃濃淡淡的鄉愁中,平平靜靜的日子里。

深夜,在一個人不設防的時候,談談吃,說說愛,看看《深夜談吃》,你終會發現,味蕾與心靈,同覺芬芳甘美。

作者簡介

這世界最幸福的倒霉事,就是不幸成為一名吃貨。

世上有兩種吃貨,一種是看《深夜談吃》的,一種是不看《深夜談吃》的,前者純屬找虐。深夜談吃——是傳媒夢工廠“中國新媒體三十強之自媒體”中的美食微信公眾號,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每天晚上10:30分,當人們即將休息的時候,“深夜談吃”開門談吃,與吃貨講述吃貨的故事。

目錄

唯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

就像那時一樣,握緊她的手掌。騎單車去流浪,累了有碗熱湯。幸福的模樣,不在乎幾棟房。你不必慌張,她只愿你陪她看夕陽。他們的故事,說起來很平常。布滿城市街坊,歲月不痛不癢。

-02 那個和你一起吃路邊攤的姑娘/文 賽馬

-06 干了這碗綠豆粥,我們就分手/文 殘小雪

-09 你有沒有分手的那道菜/文 Jacqueline Yeung

-11 滋味兒/文 ArMt

-14 戀人的食物密碼/文 Jacqueline Yeung

-16 里斯本,雨;蛋撻店,晴/文 周怡冰

-18 魔都之巔圣誕大餐裝腔指南/文 傅踢踢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

越過淡季、森林和電,牽引我們黑暗的心。在愿望的一個季節,解散清晨還有黃昏。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24 普洱紅燒肉/文 金雯

-27 老媽的暗黑料理/文 公牛小姐

-30 請一定要等我/文 咖哩

-33 前世冤孽, 生死冤家/文 韓磊

-35 只屬于外婆的涼面/文 Louise

-38 等待是一件幸福的事/文 璇兒

-40 五仁月餅,微涼初秋/文 丫米的小確幸

-45 東北一鍋出/文 路虎兒

-47 慢城市里的鮮奶米哺/文 阿達

-49 那碗涼粉的滋味,至少一直不會變老/文 子元榮

孤獨家的美食

在失戀的傷口還隱隱作痛,憂傷的情緒還不能夠釋懷的時候,吃,大概是比借酒澆愁或深夜痛哭都更治愈的神器。

-54 深夜的秋刀魚/文 MISS 貓在廣州

-58 食花記/文 韓磊

-61 何以解憂,我有夜宵/文 羅格

-65 吃貨/文 阿毛

-70 哈爾濱的及時場雪/文 楊坤

-73 屜大饅頭最難將息/文 丫米的小確幸

-78 拋卻紅豆,還有好多/文 紅豆大控

-83 誰都可以分開,金槍魚和蛋黃醬不行/文 殘小雪

人生較大的問題:吃什么

在平靜的生活下,很多人有著不平靜的故事。濃濃淡淡的鄉愁,浸潤在平常的食物中,一餐別離后,相見不知何時。在豬一樣的孩子眼里,吃好吃的就是全部的理想。

-88 老爸的辣肉醬/文 兔兔黎不開

-90 饃已成魔/文 王淼

-93 寧夏羊肉臊子面/文 rushwitch

-96 冬季家鄉有驢火/文 揚羽

-99 食蟹記/文 韓磊

-103 師傅,給下個二細/文 李大剛

-106 拼死吃河豚/文 李展懷

-110 那不變的滋味,跨千山萬水而來/文 鷗鷗鷗

-113 一碗熱湯,撫慰心腸/文 破殼玫瑰

-115 口水淌過/文 韓磊

-117 蒸紅 文 Jacqueline Yeung

-119 那不動聲色的涼意/文 鷗鷗鷗

-122 味道沒變,人卻易老/文 高杰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很多人都有一顆自由的心,卻仍不幸糾纏于凡塵瑣事。很多食物,它可以填飽你的胃,卻無法滿足你的靈魂。

-128 苦瓜哲學/文 吳佩

-131 一別,就是一生/文 楊燕妃

-133 食草記/文 林莉穎

-136 我愛泡飯/文 周最最

-138 焯碗益母草/文 在云上唱歌

-140 濕漉漉的淚流滿面/文 Jacqueline Yeung

-142 有些味道,因為純粹而香甜/文 在云上唱歌

-145 就是那個味兒/文 雷莉莉

-148 再難見到韭花了/文 楊燕妃

-151 比牛肉面更多的/文 思遙

-154 清明前后,念念不忘/文 李展懷

-157 若來潮汕,必點蠔烙/文 在云上唱歌

舊時光的味道

這市井中重復出現的細密溫存,雖簡單無奇,卻也能有種讓人安頓下來的力量。

-162 無非求碗水蒸蛋吃/文 嘟嘟錢

-165 你好,番薯先生/文 林莉穎

-169 每一個追夢的日子/文 蓮子小湯圓

-172 好“色”之徒/文 丫米的小確幸

-176 時間,揉碎在齒頰間/文 鷗鷗鷗

-180 那碗冰清姜薯羹/文 在云上唱歌

-183 媽,雞湯真好喝/文 小仙

-185 家鄉沒有麥當勞/文 Jacqueline Yeung

-187 我的小瑪德蘭點心/文 吳青瑜

-190 這絲縷的甜,最是攝人/文 傅踢踢

-194 炒飯滋味的靈魂所在/文 Tifa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即使遠隔千里,也難忘家鄉,且用這一碗鯉魚穿沙來寄托一下鄉情。人生苦短,記憶綿長,且讓我用柴米油鹽來陪你寫詩。

-198 找家小鋪,來碗餃面/文 韓磊

-201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文 周最最

-203 夏日肉骨茶/文 明小如

-205 醬醬醬/文 木子玉

-208 寧吃家常布朗尼/文 Candice

-210 酸梅冰鎮,誰與爭鋒/文 Bamboo Wang

-212 濕答答的清晨,暖洋洋的米粉/文 Yan g

-215 那一種叫作“回家”的味道/文 小蘑菇一樣傲嬌

-217 桂林人的桂林米粉/文 鎧源mo

-220 喵嗚~妙/文 林莉穎

-222 最是一抹蒜蓉懂我/文 Jacqueline Yeung

-224 會跳舞的餃子君/文 丫米的小確幸

-228 老字號/文 Jacqueline Yeung

喂人民服務

一個人應該有能力買菜、洗菜、殺魚、切土豆、炒飯、鹵牛肉、煮茶蛋、燉菜、包餃子、煮毛豆、煎刀魚、做辣醬、泡茶、釀果酒、熬姜湯、下面條、煎韭菜盒、煲湯、整理廚房和做夜宵。

-232 冬陰功湯/文 Jacqueline Yeung

-234 私家靚湯速成法/文 Jacqueline Yeung

-236 胡椒水浸花甲/文 韓磊

-238 公司三明治/文 Jacqueline Yeung

-240 酸菜紅豆湯/文 韓磊

-242 蔬菜暖身湯/文 崔綺雯

-244 麻辣香鍋/文 Amy He

-246 厚蛋燒與強迫癥/文 Jacqueline Yeung

在線預覽

普 洱 紅 燒 肉

文 金雯

父親在那些日子里,突然特別想吃紅燒肉。醫生叮囑化療

病人不可食油膩,然而看他實在咽不下去日復一日的清粥小菜,我

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

那些日子,我曾天天絞盡腦汁。南美的蝦仁,澳洲的海參……

又要高蛋白,又不能油膩,還得注意跟中藥不能沖突。往往清晨起

來忙乎好三菜一湯,送到醫院再去學校時,日頭已經定定地怔在當

空了。

有一日傍晚,天微微地有些光亮,他講起念書學農的時候,奶

奶去看他,用搪瓷茶杯裝了滿滿一杯紅燒肉。那時候家里貧困,他

舍不得與同學分享,就偷偷塞兩塊在飯碗底下,上面壓了實實的糙

米飯。每扒一口,便將筷子深深地插下去,觸到紅燒肉的油,帶出

來一路無聲的醬油色,將白飯遍染。說到這里,父親咽了咽口水,

感慨道:此后不管什么樣的山珍海味,再也比不上那一款梅菜紅燒

肉了!

看著骨瘦如柴的他那樣惆悵的神情,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

24

燒一盆解饞的紅燒肉。

五花肉先氽水兩次,去油花,再用冰水淬了保障口感。小香干

橫刀花面切了,鋪在砂鍋底下。然后把切成方塊的豬肉平鋪上去,

桂皮和八角用紗袋包了扔進去防止煮散。平日里下一步就是加啤酒

了,不用一滴水,燒出來是入口即化,但是給病人燒的,不能有酒

也不能太油,更不能有酒騷氣。思忖良久,翻出麗江帶回來的熟普

洱,掰一小塊,出兩次水,漸漸有了琥珀般的色澤。用普洱茶代替

水,另加生抽和冰糖調味。

小火“嘟、嘟、嘟”地燉上一個時辰,五花肉呈現出一種接近

果凍的狀態,仿佛再用力一些就要碎了。那種熟透的醬油氣息混

合著豬肉特有的醍醐香,在廚房里一點一點暈染開來,仿佛在吶

喊著一碗白米飯。擇一把小蔥,洗凈了,撕成兩三節丟進去,蓋

上鍋蓋,再燜個十五分鐘。正是晚春的周末,空氣里都是無憂無

慮的顏色,小販的叫賣,大嬸的說笑,孩子們打鬧嬉戲。那一刻,

突然無比清晰地意識到,父親永遠不可能回來跟我一起享受這樣

一個無心無事的午后了。這石灰剝落的墻壁、灰塵蒙蒙的窗簾和

25 深 夜 談 吃

油漬斑斕的灶臺,他很多年前就不曾回來過,從今往后,也再不

會出現在回憶里。

我連著砂鍋將紅燒肉給他送去病房,走進房間的那一刻,他眼

睛一亮。人走到盡頭的時候都分外知足,為吃喝拉撒的一點點小

事都能幸福上半天。那24小時他胃口好一些,我們就如同過節一般

喜氣洋洋起來。

那天晚上,父親竟破例喝了一大碗粥,還特意囑咐保姆,粥要

打得濃稠一點,這樣才配紅燒肉。他說,這肉別有一股香氣,說不

出是什么,但是格外爽口。吃了三四塊,到底是有心報國,無力回

天了。他再三交代:擱在冰箱里,我明兒還能再吃。

然而事實上,他再也沒吃到。

只 屬 于 外 婆 的

涼 面

文 Louise

離開家鄉有好多年了,走在大都市的柏油馬路上還是不習慣,

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快速的生活節奏總是讓我喘不過氣來。喜

歡走著走著,突然拐進不起眼的小巷子里,躲開車水馬龍的喧囂,

在安靜中慢慢地穿過街道。街邊看上去舊舊的小店,曾經的白色

招牌已經發黃,沾滿了油漬, “涼面涼皮”幾個字也是缺胳膊少

腿,店前幾張木質桌椅隨意地排開。老板低著頭熟練地做著面條,

偶爾抬頭憨厚地笑一笑。老板娘抄著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招呼客

人。我心一動便說: “老板來碗涼面,多加辣。 ”

……

有多久沒吃到涼面了?記不清了,反正很久很久了。在老家的

時候,每到夏天,天剛剛熱起來,就拉著外婆的手嘟著嘴討涼面

吃,外婆總是一口答應,第二天一大早便去市場買來水面(帶堿的

面)和各式新鮮的配料。

大鍋放上滿滿的涼水,放在煤炭爐子上燒,等水滾開的時候,

把面條抖散了放在沸水里,沸水馬上就安靜了;等水再一次滾開,

35 深 夜 談 吃

加入一大碗冷水;等水第三次滾開了,再放一碗冷水;等第四次水

滾開了,用長長的竹筷撈出涼面,攤開放在竹編的篩子上,老式電

風扇開到三檔對著面吹。外婆一只手用竹筷不停地把面挑起來抖動

散熱,另一只手把熟菜籽油均勻涂抹在面條上——這是給面條上

油。外婆年輕的時候就是做面條生意的,涼面是從老一輩賣面人那

里傳承的手藝,她老人家說,這樣做出來的面不僅筋道,還很香,

吃起來爽口。

好的涼面自然有好的配料。外婆的涼面要放上十多味料:紅蘿

卜、黃瓜、綠豆芽、蔥、姜、蒜、油炸黃豆、榨菜條、花生醬、香

油、花椒油、油辣椒、醋、醬油、鹽、味精。紅蘿卜和黃瓜要切成

細絲;新鮮的豆芽要焯過水后放在涼水里冷卻,再控干水分備用;

姜、蒜放在擂缽里搗成泥。

作為四川涼面的精髓,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外婆的秘制油辣椒,

用的是最辣的朝天椒面,在鍋里不放油稍稍炒一下,把里面的水分

烘干。另起鍋熱油,放入八角、香葉、草果、桂皮、花椒、蒜瓣,

等所有的味道都滲入油里,關火,把香料都撈出來,控好油溫,放

入芝麻和辣椒面不停攪拌,讓辣椒面均勻受熱,不一會,秘制辣椒

油就出鍋啦!把香香的油拌進小小的一碗涼面里,小小的我,每次

都能吃上兩碗呢!外婆總是在一旁叮囑我少吃一點,涼的吃多了會

生病,手卻忙個不停早已為我拌好了第二碗面。

……

這家店雖然也是四川人開的,在做面時,卻少了給面上油的

工序,又放久了,面條吃起來爛爛的,少了涼面清涼爽滑的口感,

36

配料換成了海帶和豆干,調料也少了好幾味,最精髓的辣椒油中

也只是辣椒和油。

面剩了大半碗,我輕輕嘆口氣,付過錢繼續我異鄉的漂泊。遠

在故鄉的外婆早已年邁,再也不能給我做涼面了,但我會記得這只

屬于外婆的味道,祈望她老人家身體安康。

這 絲 縷 的 甜 ,

最 是 攝 人

文 傅踢踢

糖。

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可是有了糖,目標算神馬玩意兒?

現在流連糖果店,非但目迷五色,單是口味也彈眼落睛,什么

榴蓮鳳梨滿目皆是,更神的還有檳榔和火龍果味。實在說,全國人

民爭相吃大白兔奶糖的日子遠去了,如今的糖果形質兼美,味也醇

厚,可甜蜜的情境卻難再現了。小時候的糖果掰著指頭數得過來,

可那真是糖果的時代。

若是居家,最常吃的是大白兔奶糖,捏起藍白的糖紙,用手一

拈,塊狀的乳白色就落在手里。覆著的透明紙衣永遠是不去撕破

的,往嘴里一丟,先是紙衣溶解,再沁出馨甜的奶味,唯恐太快吃

完,都不舍得咬上一口。最常吃的硬糖也簡單,基本是果味,添了

不知何種香精色素,蘋果是綠色,橘子是橙色,又質地透明,粗劣

的工藝甚至會留下氣泡,可剝去糖紙還是滿心喜悅。不同的是硬糖

倒常嚼碎,好像這碎片的縫隙里裹挾著更多秘密,所以也更有余味

一般。

190

巧克力在那時還不盛行,德芙、好時云云還不見蹤跡,最常有

是酒心巧克力,有散稱,有禮盒,彩色錫紙裹成酒瓶狀,一口下去

全是酒液,味怪不提,還會被家里長輩調戲,仿佛說“醉了,醉

了” ,就真暈眩在甜蜜里一般。純巧克力在食品店的玻璃貨架里躲

著,大塊敲碎,都有磚頭大小,奇形怪狀,咬一口還都是粉末,只

是吃個味而已。最紅是散裝申豐黑巧克力,小片方形,含一片,還

能覺出后來巧克力的影子。但因為珍稀,印象尤深。

若是街邊小吃,糖亦是不可或缺的名角。常常是公園門口,會

見著上了年紀的大叔,藍色工裝,架副眼睛,坐在小折椅上。左手

邊架個小煤爐,用毛巾捏著鍋柄,左右搖晃鍋里焦黃的糖液。身前

是一個小支架,翻開的鐵板上刻著十二生肖,竹條作指針,轉到哪

個,便畫哪個。

畫需是鐵制飯勺,勻些熱過的糖液,徐徐傾覆,任糖液滴在備

好的紙上。這一切便是魔法的開始。原是一張白紙,糖液流瀉,先

是頭,再勾出身子,而后手足,點上尾巴和眼睛,一氣呵成,

191 深 夜 談 吃

不過一兩分鐘光景。更絕的是,貨攤上展示的樣品里常有龍鳳這般

線條復雜的動物,纏著攤主畫一個,簡直成了夙愿。快收工時穿上

竹簽,用糖液封住,待冷卻風干,從紙上剝下,每每不知從何處吃

起,欣喜和忐忑能一路帶回家里。放到現在,大家一定會嫌這麥芽

糖不衛生,可整個過程始終四溢的麥香,入口稍焦的糧食的甜味,

和對作畫的旁觀,是童年買麥芽糖最深切的動力。有時分明不吃,

也能圍好多人,一看便是半個小時,把麥芽糖的攤主生生炒成了小

攤販里的明星。說真的,這手藝倒不在精絕,而在于能激發兒時純

凈深遠的想象空間。

麥芽糖畫得抽象,糖人要具象得多。按說糖人是北地的手藝,

流傳到上海,也卓然成家。見過好的糖人師傅,除了拿手的《西

游記》 、 《三國》 ,還能就著圍觀的小朋友當場創作。這一手功夫一

露,哄得小朋友不買也不成,拿回家更不敢吃自己,直到白糖紅

糖,都融成了灰撲撲的塵,夢里還透出甜味。

如果說糖人和麥芽糖的樂趣主要在看,攪攪糖的意味就在玩

了。竹籮筐、面盆,膩膩滿滿都是紅苕熬成的糖漿,把手里捂熱的

硬幣遞出去,賣糖阿姨便掏出一個竹簽,掐成兩段,左右分捏,輕

輕攪動,糖漿也便緩緩附著在竹簽上,尋避風處拉高,糖漿成絲,

終于斷開。糖漿在竹簽上黏黏地纏在一起,我匆忙接過來,有時還

生怕掉在地上,手勢往空中再繞個幾圈,旋即開始邊吃邊玩。吃不

敢大口,多數只是小吮一下,然后兩手捏著竹簽便開始打轉,順時

針幾下,逆時針再環繞,一路玩,一路風干,直到再攪不動,便咬

192

下來含在嘴里,每一絲甜味都是飽足,好像這糖竟是自己制造的。

棉花糖和所有的糖都不同,因為和云相關,也就點染了很多幻

想。做棉花糖的機器很簡陋,腳下的踏板帶動,用鋁箔圍成一圈,

往罐頭里撒白砂糖,不停地踩,顆粒也就成了一絲絲的甜意,匯成

蓬蓬松松的一圈。有時候貪心,想吃一大口,會埋進糖堆里,連鼻

子上都粘著糖絲,還傻傻地笑。曾幾何時,棉花糖就像純真的隱喻

一般,成了青梅竹馬的必要裝備。可實際上,這絲縷的甜,才是最

攝人的地方。

人的偏嗜口味之一即是甜,糖是甜味最主要的來源。實際上,

吃糖的記憶太龐雜,和其他吃食不同之處在于,糖不僅豐富了味蕾的空間,從看到玩的參與感,也成就了一樁富有逸趣的事。

媒體評論

吃的快樂了,精神就快樂了,精神快樂了,身體就快樂了,身體快樂了,就會健康了。沒有快樂哪來的健康?

——美食家 蔡瀾

文藝吃貨的少年情懷 少年子弟江湖老。70與80記憶中的象征,一段段和美食連在一起的往事。慢慢的品讀,回到過去。

——豆瓣青年鼠頭

深夜談吃,走到是另一種路線:記憶。經歷歲月的風霜,時間的洗禮,愈發見功夫。童年味道,少年食憶,饑來困時,吃食總是被襯的更加有味道。成年時的觀光,有機會走南闖北、領略異族風情,但一路吃下去,領略的不僅是美食,也有文化和歷史。再把它們寫出來,就是韻味了。

——豆瓣青年 LazyLorna 吃的快樂了,精神就快樂了,精神快樂了,身體就快樂了,身體快樂了,就會健康了。沒有快樂哪來的健康?

——美食家 蔡瀾

文藝吃貨的少年情懷 少年子弟江湖老。70與80記憶中的象征,一段段和美食連在一起的往事。慢慢的品讀,回到過去。

——豆瓣青年鼠頭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