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煜、陳霞主編的《呼吸系統》這本教材從結構 到功能、從宏觀到微觀、從正常到異常、從疾病的發 生到治療,比較系統而完整地介紹了呼吸系統的基礎 知識,是一本關于呼吸系統的基礎醫學教材。全書以 緒論開頭,后設四篇十二章,分別介紹了呼吸系統的 解剖結構、組織結構、胚胎發生、呼吸功能和非呼吸 功能,呼吸運動的調控,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免疫學 基礎、病理生理機制、病理變化特點和藥物治療基礎 。在內容組成上,每章包含學習目標、正文、小結、 參考文獻和思考題,書末附有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以期方便學生自學和復習。
鄭煜,生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任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生理學教研室主任、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副院長,中國生理學會常務理事、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呼吸生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生理科學會副理事長、生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生理學報等雜志常務編委或編委。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37年。先后主持或部省級教改項目4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近20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主編教材3部、副主編2部、參編10余部。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和部省級基金項目6項,主要研究領域為呼吸調節與調節異常,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含SCI收錄近40篇),獲四川省科技成果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培養碩士生30余名,博士生20余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四川省突貢專家、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寶鋼教師等獎勵。 陳霞,藥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吉林省藥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第七屆藥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從事教學工作至今27年,主要致力于本科生的基礎醫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工作。在藥理學領域主要從事藥物對心腦血管疾病干預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以及新藥研發工作。近年開展了藥物作用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揭示順鉑耳毒性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為研究鉑類抗腫瘤藥物耳毒性的發生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干預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提供了新的治療靶標。
緒論
一、呼吸的概念和意義
二、呼吸系統的概念
三、呼吸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四、科學技術進步對呼吸醫學的促進作用
及時篇 呼吸系統的形態學基礎
及時章 呼吸系統的解剖結構
及時節 呼吸器官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氣管與主支氣管
五、肺
六、胸膜
七、縱隔
第二節 呼吸運動裝置
一、骨性胸廓
二、呼吸肌
三、呼吸運動
第三節 呼吸系統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一、鼻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二、咽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三、喉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四、氣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五、支氣管和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六、胸膜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七、胸壁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八、膈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第二章 呼吸系統的組織結構
及時節 呼吸道
一、上呼吸道
二、下呼吸道
第二節 肺
一、導氣部
二、呼吸部
第三章 呼吸系統的胚胎發生
及時節 呼吸器官的發生
一、鼻的發生
二、咽的發生
三、喉、氣管和支氣管的發生
四、肺的發生
第二節 呼吸運動裝置的發生
一、胸廓的發生
二、呼吸肌的發生
三、胸膜腔的發生
第二篇 呼吸系統的生理學基礎
第四章 呼吸的基本過程和原理
及時節 肺通氣
一、肺通氣原理
二、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三、機械通氣的生理學基礎
第二節 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一、肺換氣和組織換氣的基本原理
二、肺換氣
三、組織換氣
第三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氧的運輸
三、二氧化碳的運輸
第五章 呼吸運動的調節
……
第六章 呼吸系統的非呼吸功能
第三篇 呼吸系統的疾病基礎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免疫學基礎
第八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理學變化
第九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
第三篇 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的藥理學基礎
第十章 平喘、鎮咳、祛痰和呼吸中樞興奮藥
第十一章 治療呼吸系統感染藥
第十二章 治療呼吸系統腫瘤藥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