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什么?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傳統的答案告訴我們,在西印度群島人們曾經用糖當錢,在弗吉尼亞人們用煙草,而在紐芬蘭則是用鱈魚干。也就是說,今天的金融世界是從以物易物進化而來的。
可惜,這種說法不光是有問題的,而且還是危險的。
菲利斯 馬汀編著的這本《貨幣野史》以全景的視角揭秘了貨幣的歷史,并挖掘出貨幣的真諦——什么是貨幣,它從哪里產生,以及它如何發揮作用。
通過從世界各地的人類歷史中搜集的真實故事,本書會顛覆性地重塑你對經濟世界的理解,并證明貨幣如何能再次成為捍衛自由的很有力武器。
菲利斯 馬汀編著的《貨幣野史》是一本講述貨幣歷史和發展的社科文化讀物。書中從金錢的歷史演變講述到現今的挑選金融,解釋了貨幣的歷史,貨幣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從整個人類歷史、商界和世界各地的故事中,提升讀者對金錢與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正統的經濟學說,解釋了現在的金融結構源自于早期的以物易物,事實上,這是一個誤解且錯誤的假設,我們陷入金融危機的風暴。本書系統地梳理了關于金錢的眾多觀念,理清了其中的正誤,對于理解金錢的本質具有較大的意義。
菲利斯 馬汀(Felix Martin)
曾在英國、意大利以及美國求學,擁有古典學、靠前關系以及經濟學等多個學位,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曾為世界銀行工作,而且是歐洲穩定計劃智庫成員之一,現任獅子信托公司(Liontrust)固定收益部合伙人。
及時章 什么是貨幣?
拿石頭當錢的小島
英雄所見略同
石器時代經濟學?
貨幣歷史證據的毀滅:英國財政部塔利符木的命運
做一條離水之魚的好處
在一個沒有銀行的經濟體中,貨幣是什么樣子
問題的核心
"那又怎樣?"
第二章 衡量貨幣的標準
貨幣野史:這是一個關于觀點的故事
阿喀琉斯之怒:貨幣出現前的世界
古美索不達米亞:原始的官僚機制
古代的硅谷
確定測量東西的單位
第三章 愛琴海發明了經濟價值
隱形的"元"
貨幣發明中缺失的一環
無政府主義的統治
"歷史上困擾人類的較大難題"
第四章 金融的統治與貨幣的暴動
貨幣領域的游擊隊
烏托邦中的貨幣——也就是現實社會中的貨幣
"平天下"
第五章 貨幣利益體的誕生
失落的天堂:羅馬人在貨幣上的成就
歐洲的貨幣復興
貨幣利益體的誕生
第六章 "吸血烏賊"的發展史
里昂的神秘商人
金字塔的秘密
第七章 貨幣大和解
私營貨幣與市場制約
在國家層面開展銀行業:金融點金石
第八章 洛克先生的經濟學遺產
重鑄貨幣大辯論
從奧林匹亞的棕櫚到金本位
走進蜂巢:貨幣社會的神化
第九章 貨幣的鏡中奇遇
貨幣社會的阿喀琉斯之踵
貨幣的鏡中奇遇
無形的手在行動
第十章 斯巴達人與蘇聯人——懷疑論者的策略
現代貨幣問題的古老起源
斯巴達人的解決方案
蘇聯的解決方案
第十一章 結構化解決方案:約翰 勞的才識與梭倫的智慧
蘇格蘭人的解決方案
梭倫的智慧
設定本位:神性的貨幣、專制的貨幣還是民主的貨幣?
第十二章 沒有王子的《哈姆雷特》:經濟學如何忘掉了貨幣……
女王的疑問
"商業中一切惡的典范"
經濟學忘記了什么
第十三章 為什么這是個問題
經濟學被什么分了心
事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
為什么這是個問題:女王疑問的答案
第十四章 如何把蝗蟲變成蜜蜂:全球銀行體系改革
我們能避開妖獸出沒的島嶼么?
從對等交換到一無所有
信貸市場上的叛亂
第十五章 較大膽的辦法就是最安全的
貨幣平亂
較大膽的辦法就是最安全的
第十六章 嚴肅的貨幣觀
注釋
參考資料
致謝
插圖列表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這種新觀點獲得了不少支持。按照舊的世界觀,宇宙是由人們看得到的東西組成的:大眾相信,就算是眾神也住在物質世界中。而新的觀點認為,還存在一套形而上學的范疇:這個范疇是指那些支配可見世界的自然法則――是一種超越表象的挑選現實。從人對物質世界的理解來說,這是個具有革命性質的概念:毫無疑問代表著"抽象理性思考的出現,代表著哲學與科學理論的出現,其形式直到現在還被實踐者們認可。"正是由于希臘愛琴海地區的文明遠遠落后于古埃及和古美索不達米亞,這一地區才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從目不識丁的狀態出發,發明出這一套現代化的、科學的世界觀。
人對物質宇宙的認識,并不是蠻荒西方與成熟的東方交流的專享成果。這種交流同樣還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社會的看法。社會的組織工作實際上是按照人們想象中神祗居住的天國的樣子展開的。但是,如果說客觀世界受不具備人格的規律支配這種科學概念,取代了是神操控著主觀世界的觀念,那么對社會的舊認識不會被顛覆么?難道沒有一套類似的原則:作為客觀物理現實的對應體,難道社會在自我之外,沒有一種受不具備人格法則支配的客觀社會現實么?
這個想法值得思索――即使是今天也仍然如此。但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看待物質世界的新觀點假設有一些基本的物質存在,整個物質世界就是由這些物質組成的,而這個世界的規律也是以它們為形式形成的。不管是赫拉利特(Heraclitus)的火本原說,還是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數本原說,表象之后的真實一定是由什么東西構成的――在古代相當于能源的概念,就是今天理論物理的基石。對社會的新看法需要一些類似的概念。如果有了這些概念,客觀社會現實的基本架構就應當可以被科學的思想表述并認識。但是這真的可能么?另外,為什么希臘人那種原始的文化能夠實現突破,而十分挑選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卻做不到這一點呢?
答案是,就和自然世界的進步科學一樣,在這種對社會與經濟的新理解中,歷史發展中頗具諷刺意味的事情再次出現了。讓希臘這個文明矗立在重大知識變革邊緣的,正是它的相對落后,這是前因而非后果。對社會產生新認識需要一種單一的、通用的、抽象的物質,而通過這種物質,人們可以理解客觀社會現實。這種概念是希臘具備,而美索不達米亞正好缺失的。在希臘野蠻而原始的文化形態之下,隱藏著一塊閃閃發亮的獎牌:一種處在萌芽狀態的、普適的價值理念。
當然,如果沒有價值這種概念,記賬和規劃這些成熟的美索不達米亞工具也無法運作。雖然在這些工具進化的早期階段,美索不達米亞可以用物理單位來表達方案,不過在后來,廟宇中的官僚開發出了抽象價值的單位,并利用這些單位在投入產出不同的階層中分配資源。但是,這些單位僅僅是設計用在特定行業中的,或在規劃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出現:由于官僚體制本身已經發展成熟,所以沒有必要搞出一種通用的價值單位,在管理層之外的人群中大范圍推廣它。正如中世紀農民使用的厄爾、尋和英尺這些長度單位一樣――這些單位用途有限,各有各的用武之地,美索不達米亞的廟宇官僚們發明的價值概念也是有使用局限的,對應的記賬單位也是一樣。"根據經濟領域的不同,比較所采用的手段,或者是衡量規范與職責的尺度,可以是銀子、大麥、魚,或者是工人數量乘以工作天數得出的`勞作日`。"
當希臘那原始的、部落式的制度接觸到文字、計數以及記賬時,這些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技術就被移植到了一個接近不同的環境中。在諸多制度中,祭品分配儀式孕育的是一種接近不同的價值概念。祭祀盛宴由下列環節組成:正式宰殺祭品、燒掉內臟獻給諸神、將肉烤熟再分給眾人。部落中所有男性成員都會參與,而且他們分得的肉塊分量均等――因為這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其目的是表達、復述部落的團結,還要確保人們對這種團結的認識。和交換禮物一樣,這是一種基于互惠的儀式――但是這里面的互惠,是存在于個人與部落之間的:個人都是部落中的一員,彼此平等,而且要承擔同樣的義務,讓部落存在下去,這一點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鞏固。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些有效的基本理念是如此的基礎,如此的熟悉,以至于太容易被忽視。但對推行等級化宇宙論以及種姓制度的美索不達米亞社會來說,這接近是些陌生的理念。這些理念就代表了社會價值的概念――只要成為團體的一分子,部落中每個男性成員都能享受財產權――同時,按照這一標準,這些理念也說明,每個成員都同等重要。
P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