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蕩一百年》是繼《激蕩三十年》之后,吳曉波溯流而上,再寫國企業100年。了解國百年崛起,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上卷敘述1870~1937年的國企業變革。作者希望從歷史中找到答案:當今國企業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產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國進步,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從曾國藩、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到張謇、榮家兄弟、孔宋家族,尋找國商業進步的血脈基因。作者從一個特殊角度記錄國企業的發展歷史,既有文獻價值,又有生動故事……,洋溢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英雄主義的魅力和浪漫主義的情懷!
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國企業史和商業變革。作者按照編年體的形式記述了國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勝利以后、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國成立后,直至國改革開放時期之前40年的國商業史。作者試圖在這些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探尋國商業人物和企業的成長基因、精神素質以及發展脈搏。在悠長的歷史寬度中如何審視國的商業發展?在百年的國進步,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繼《激蕩三十年》之后,吳曉波溯流而上,《跌蕩一百年》書寫國企業100年大起大落、是非變遷。
《跌蕩一百年》,了解國百年崛起,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
國圖書評論學會"2009年度十大圖書"之一
吳曉波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國青年領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2013新作品)
《浩蕩兩千年: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
《激蕩三十年:國企業1978-2008》
《跌蕩一百年:國企業1870-1977》
《吳敬璉傳:一個國經濟學家的肖像》
《大敗局》
《大敗局Ⅱ》
其中《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被評為亞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書(非小說類)和2013年度國影響力圖書、《浩蕩兩千年》被評為"2012讀書盛典年度影響力圖書",《激蕩三十年》被評為"2008年《新周刊》新銳榜之年度圖書",《跌蕩一百年》被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09年度十大圖書",《大敗局》被評為"影響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上卷
前言:尋找一個"下落不明"的階層
部 1870-1910 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
1870 未死將生的時刻
企業史人物 太保赫德
1875 買辦救國
企業史人物 買辦世家
1884 盛宣懷奪權
1894 狀元辦廠
企業史人物 一代"商父"
1900 國變中的商人
企業史人物 北方一周
1905 立憲急先鋒
第二部 1911-1927 惟一的"黃金年代"
1911 在革命的炮火中
企業史人物 百貨四子
1915 作為抵抗的商業
企業史人物 棉花天王
1919 廣場背后的人
1924 工商決裂
1927 悲劇之月
企業史人物 菊生印書
第三部 1928-1937 國家主義的回歸
1929 商人的抗爭
1932 救亡的經濟
企業史人物 費的眼睛
1935 大收編
企業史人物 嘉庚助學
1937 沉船與拯救
企業史人物 南洋兄弟
致謝
人物索引
下卷
第四部 1938-1948:抗戰與掙扎
1938年:怪亂的"孤島"
[企業史人物]江村經濟
1941年:大后方
[企業史人物]李氏難題
1944年:此消彼長的國
[企業史人物]定縣實驗
1945年:接收之亂
[企業史人物]
1948年:后的"打虎"
第五部 1949-1958:沸騰的開局
1949年:兩陳馴滬
[企業史人物]相紙之父
1950年:改造的浪潮
[企業史人物]英東"走私"
1953年:"156工程"
[企業史人物]工廠798
1956年:"絕種"
1958年:趕英超美
第六部 1959-1977:以"革命"的名義
1959年:苦難的三年
[企業史人物]單干專家
1964年:秘密的三線
1966年:造反與浩劫
1972年:后的冰期
1976年:轉折的前夜
[致謝]
人物索引
國是19世紀以來,世界重要的經濟新聞的產生地。吳曉波像一個勤奮的論文寫作者一樣,從堆滿歷史灰塵的報刊里,尋找被遺忘的人物與紛爭,描繪了國崛起的秘密。
——英國《金融時報》
關于國企業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跡,散布在漫長的歷史中。吳曉波花費數年時間,將它們一一拾起,把一段由感性、零碎、個人觀察組成的歷史進行了系統化的描述,在浩如煙海的陳舊信息中,梳理出了歷史的脈絡。
——《南方周末》
在國詭譎多變的商場里,企業起起落落乃是常態,能經得起時間淬煉的企業必有值得稱道之處,然而外人對于國企業的興衰常有霧里看花之感。吳曉波的企業史作品無疑替我們開啟了一扇門,以一個又一個商業(公司)發展與掙扎的細節,道盡了國企業所擁有的無限契機,以及在發展道路上的崎嶇。
——臺灣 《國時報》
在今天的財經書市上從來不乏企業的傳記,但它們總過于和寫作對象接近,公正而審視的企業史著作依然匱乏。吳曉波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期待,他筆下的企業史能讓讀者獲得一種冷靜的激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吳曉波把目光聚集在方興未艾的企業,他筆下寂寞千年的男主角——企業家粉墨登場后,企業史的概念得到了市場認可,而他的作品也成為了草莽英雄傳。
——《國經營報》
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分析,吳曉波掌握了一些切實的研究成果。也許再過數年,他能寫就類似于《追求》、《從秀到》、《基業長青》的國版商業"本紀"。
——《財經日報》
吳曉波以一種好奇者的單純撲入國歷史變革的復雜歷程中,適時結合當年的世界"風云",面對國遭遇的各種"氣候",把握在各色"風云"和"氣候"當中出現的特定情境。他具有人文思辨,往往能回歸人性本源進行解構,大浪淘沙,盡收眼底,興衰成敗,皆入囊中。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