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堯舜時期,中國已使用漆器。由于漆是一種液狀物,只是附著在器物的表面上,漆對器物有著牢靠的保護作用,因而我們往往可以從古代保留至今的漆器中,窺見木制器物。《韓非子·十過》載:"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這里的"斬山木"、"削鋸修之跡",顯然是以木制成器物的胎型。在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鄉西周燕國墓地中,曾出土了許多漆器,器型有豆、觚、晷、壺、簋、杯、盤等,均采用木制成器的胎形,表層涂繪漆飾,有的還鑲嵌著加工成裝飾紋樣的蚌片、蚌泡等。從中可以了解當時木器生產發展的狀況。
通過歷朝歷代的沿襲,北京地區的木制器具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也是逐步發展、豐富起來的。木雕在成為一門獨立的雕刻藝術之前,其主要功用是為木結構建筑構件進行外表裝飾。至遲到戰國,工藝木雕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準。此后隨著歷史的推進,工藝木雕也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創新。
有著悠久歷史基礎的北京工藝木雕是經明、清兩展起來的宮廷木雕的延續。北京工藝木雕是在皇權的特定環境下,集中了全國木雕優勢發展起來的地方文化,反過來又影響著各地木雕文化的發展。
《北京工藝木雕》針對北京的工藝木雕做一些介紹。
及時章 工藝木雕的歷史沿革
及時節 中國木雕工藝略述
第二節 北京木雕的昨日與今天
第三節 中國民間木雕流派
第二章 北京工藝木雕
及時節 北京木雕的特征
第二節 北京工藝木雕的內涵
第三節 木雕行業分類
第三章 木雕制作技法
及時節 制作工具
第二節 木雕的表現技法
第三節 木雕的制作工序
第四節 木雕的制作技巧
第四章 木雕用材與干燥
及時節 適合雕刻的木材
第二節 國家紅木標準
第三節 木材的干燥處理
第五章 小器作的產品類別
及時節 木座
第二節 木雕工藝陳設
第六章 家具
及時節 家具的沿革
第二節 明、清家具的分類
第三節 家具的設計與技術用語
第七章 室內外裝飾木雕傳統木裝修
及時節 傳統木裝修的內涵
第二節 內檐裝修木雕裝飾
第三節 外檐裝修木雕裝飾
第八章 木雕裝飾的繼承與發展
及時章 工藝木雕的歷史沿革
及時節 中國木雕工藝略述
有著悠久歷史的我國木雕工藝,是中華民族獨特氣質和文化素養的表現形式,是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在對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雕花木槳、劍鞘、圓雕、木魚、魚形器柄等文物。木魚周身陰刻著環形紋,細膩、清晰,其造型生動活潑。說明早在約七千年前,我們祖先的木雕工藝,就使用品具有使用和觀賞的雙重功能。
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出現了中國建筑木雕。木雕與木架結構緊密結合,進入了"大木作"的初始階段。
20世紀60年代,湖北江陵的戰國楚墓出土了一件彩繪木雕座屏,彩漆屏身,盤龍底座。座屏長51.8厘米,高15厘米,屏上鏤刻鳳、雀、蛙、鹿等大小動物形象51只,是小木作的早期作品。考古發現的先秦時期的大批木俑,體現了那一時期的木雕藝術由粗趨細,由簡趨繁的發展過程。《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所謂"木工"當時是一種官職,執掌木制品的生產。隨著手工業的不斷發展,木制品制作的分工漸細。《考工記》記述:"凡攻木之工七",即:輪人、輿人、弓人、廬人、匠人、車人和梓人,司車輪、車輿、房屋和各種木質器具的制作。《考工記》還總結出木雕藝術形象的表現手法,如雕刻鱷魚類動物,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等。另外《韓非子•說林下》中記載了桓赫在木工雕刻中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與體會。解釋雕刻陰陽的留量關系:"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先秦木雕的經驗對后世木雕理論的形成和實踐具有深遠的影響。
……
還可以吧,期待中。
內容不錯,對于做中式裝修的人挺實用
此書還不錯
還沒看
給老爸買的。~還沒看。~看上去還行~
好好好好好好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還可以
人生要有幾本才有意義,更要讀幾本書才有人生,閱讀才能美好
賣家的發貨速度快,書的質量也很好,幫朋友買的,他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