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以"寫作"命名的副刊平臺上,因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參與,因而所發出的"思想聲音"也格外鏗鏘有力。正是這種力量,使得公眾的精神向前進步,向上生長。
在《不沉默的少數》里,呈示的是敏銳、深沉而智慧的思想面孔,它是一種積淀、累進與滲透。關注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反物欲主義,關注思想的進步、歷史的追問與現實的責任,關注人的命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公民權利與公共道德的予取等問題……基于公民社會的理想和使命,這塊《南方周末》的"寫作版"因此有了更多的思想含量和智慧啟示。
《不沉默的少數》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于公民社會的理想和使命,《不沉默的少數》集中了當下敏銳的"思想聲音"和對歷史的追問。變革中領軍人物的作品,不僅是作家的個人記憶,更是一個時代的心靈史。
這里匯集了《南方周末》二十五年的精華代表作。楊興鋒、范以錦、江藝平、白巖松、易中天、楊錦麟、賈樟柯、陳丹青、童兵、展江鄭重推薦。
總序:不死的理想隨書頁飛揚
序:世界變平,思想何為
上編
劃過時代黑暗天幕的兩顆彗星
劉索拉送我《劉志丹》
我們有共同的經歷
一個中國拳王的故事
延光
藝術的內丹
志不盡,夜未央——讀胡蘭成寫給黎華標的七十封信
"怕"和阿倫特
盧森堡:"嗜血的`紅色羅莎`"
記憶中的星光
命運七七
一個女人和一個時代
一個老人和一段歷史
仍然在野——紀念星星畫展28周年
德國:用幽默書寫歷史
汪曾祺與《沙家浜》的寫作——汪曾祺誕辰90周年紀念
在薩爾茨堡
在布拉格
在維也納
我一時不知停在哪座墓前
做一個音樂文化遠距離的敬仰者吧
紅革紫姜九股苗——1969年、1869年與2009年紀事
"通海大地震"親歷記
《文藝批判》瑣記
下編
一次未完成的三人行——與施耐德、溫伯格對話
你敢回答嗎
給河馬刷牙
第二顆眼淚
迪士尼樂園與迷瘴
孔子為何哭了
重建古典中國的文學大統
中國該不該設計自己的情人節
一個人的百年
我與中國
色即是空——棕皮手記:關于網絡世界
我看《色,戒》
寫作背后的另一種經驗
無心之失
鼎:青銅時代的金屬記憶
照射中國的光線——都市照明體系的歷史解讀
國境、國家和中國——也說"中國境域"
英雄的人格和語義
文藝與復興
文藝復興:通向新價值秩序的入口處
沒有大學的文化繁榮
劃過時代黑暗天幕的兩顆彗星
林賢治
米吉安尼也曾寫過激越的詩篇,有的帶有戰歌性質,不過,他的熱情更多是經過壓抑的。比較起來,瓦普察洛夫的詩更偏于主觀抒情,技巧更具現代性。米吉安尼對于農村生活和底層人物的表現多是描畫性的,正如他所說,"保存在人民心中的歌被偷走了,歌變成述說";手法看似陳舊,讀起來卻是特別真實感人。鄉居十多年,那是一段動蕩的、恐怖的、卑賤的日子,我幾乎離不開米吉安尼的詩,特別喜愛詩中那種超乎形式之上的憂郁氣質。我傾聽他,感激他,始終覺得他代表我在傾訴。他有一首詩,題目就是《在憂郁的旗幟下》:"在我們的國家里/在每個屋頂上/都懸掛著憂郁的/沒精打采的旗幟……"他常常寫到淚水,他的歌聲是伴隨著哭泣的。他在《苦難》中寫道:
我每天都看見/生活,把各種情感/都逐個地打上/命運的戳記/而歡樂卻沒有存在的地方。/生活/以往我不知道/你竟是這樣可怕/那時,我還沒有落入你的懷抱。/今天,在鏡子里,我凝視著自己的眼睛/我看見/由于苦難我的目光逐漸黯淡/我看見/我的臉上布滿了衰老的皺紋,我很快就要變成一面百孔千瘡的旗幟/在屋頂上迎風顫抖。
兩位詩人都深愛著他的祖國、土地和人民。米吉安尼出身孤苦,命運坎坷,他以悲憫的情懷,注視廣大的不幸者:農人、妓女、棄嬰、自殺者、乞丐、纖夫、瘋子、囚犯……他說,他愿意在膝蓋一樣深的污泥中行走,擁抱那些深夜里與他一起跋涉的人們。瓦普察洛夫的愛同樣來自人性的深處,而非政治信仰和集體意識。人道主義不是意識形態,不是宣傳灌輸可以奏效的。相反,意識形態國家往往敵視人道主義。我懷疑,人道主義直接來源于血統——深蘊于個體生命內部的關于民族和家族的悲劇命運史,愛與同情都是一種心靈秘傳。為了紀念一位戰死的同志,瓦普察洛夫一連寫下《同志之歌》、《妻之歌》、《信》、《夢》等詩篇,從中不難發現,燃燒的熱血中隨處都有淚水的潤濕與溫柔。
由于愛,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不能不懷著神圣的憤火高唱復仇。瓦普察洛夫在一首詩中寫道:"你曾經教過我,親愛的母親/要愛所有的人,像我愛你一樣/我愿意愛他們,母親,但是/我必須也要有面包和自由。"同樣愛人類,戰士、詩人與宗教家便有如此的不同。為了改變人類的非人處境,為了尋求自由、正義和真理,他們的豎琴彈不出平和之音,他們成為至死不肯妥協的反抗者和革命者。
在兩部詩集中,都有多首獻給春天的詩。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烏托邦。米吉安尼對索古政權憎恨至極,他在《低聲歌唱》中表示拒絕官方的民族主義宣傳。在《尋求的心》里,我看見詩人含著熱淚的明澈的目光向著西方,一面懷著敬慕,一面懷著疑懼;正如《沉思》所寫,"每一滴悲苦的淚花里都有一個人誕生",用希望的微光照亮行程,而所經的道路又無處不是墳塋和荊棘。他心靈的創傷太深,矛盾重重,他在希望和絕望中迂回行進。《片斷》中寫到,一個小流浪兒立誓要做這個世界的"復仇者",結果在沒有找到語言之前就被汽車壓死了。我猜想,這是詩人遺下的"途中的鏡子"。他生前的詩集《自由的詩》出版后,立即遭到政府的查禁,只有有數的幾冊幸存下來。他對時代的記錄和抗議,唯靠手抄的形式在世間流傳。
瓦普察洛夫的反抗是有組織的反抗,是政治革命。蘇聯成了他的烏托邦。在當時,作為世界上及時個"工農國家",恐怕沒有哪一位激進的知識分子不是為之神往的。在政治上,瓦普察洛夫有一種堅定性,一種唯古典共產黨人所具有的抱負;為了實現解放全人類的理想,他渴望戰斗,甚至渴望在戰斗中死亡。他在《一封信》的末尾寫道:
盡管強烈的陽光/會灼傷/我的翅膀/像一只渺小的粉蝶/我決不詛咒/也毫無怨言/因為我知道/遲早我總要死亡。
蛻去謬誤的軀殼,千百萬人重慶新生的時候,死是一支歌,是的,那是一支歌!在我閱讀過的詩人中,殷夫,可以說是中國的瓦普察洛夫。為了反抗一個由幾千年的傳統帝制國家演變而成的現代政黨國家,他在中學時起參加革命,兩次被捕,遭到殘害時才22歲。他15歲寫詩,是一個早熟的天才;雖然比不上瓦普察洛夫的成就,但是,他的詩一樣閃射著自由的夢想、青春和激情的光芒。魯迅稱,"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及時步,是對于前驅者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而且強調指出,"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于別一世界"。當時,還有一些左翼詩人如艾青等,都是與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同屬一個精神譜系的。 據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2009年為瓦普察洛夫年。保加利亞的紀念活動十分盛大,國家圖書館召開了研討會,圖書館和博物館聯合舉辦了專題展覽,同時發行第五枚瓦普察洛夫紀念郵票,首映一部長達54分鐘的紀錄片。一個革命時代的共產主義文學圣徒,獲得今日西方和他的祖國如此的尊崇,令我深感意外。
關于瓦普察洛夫,還有米吉安尼,我國當今的詩壇已經遺忘了他們,許多詩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我買的《瓦普察洛夫詩選》,恐怕是一個漢譯本了,距今快30年,不見重印;而《米吉安尼詩文集》,在書店里消失的時間更長,少說也在40年以上。20世紀進入90年代之后,據說到了"告別革命"的時代,文界也群起倡導"私人寫作"和"身體寫作",像瓦普察洛夫和米吉安尼這些曾經尋思反抗和參與革命的詩人,受到普遍的忽視、漠視乃至歧視。瓦普察洛夫在《就義之歌》里寫道:
戰斗是艱苦而殘酷的,戰斗,正像人們所說的,是史詩。
我倒下了。另一個就接替我——何必特別標榜一個人呢?
遭到劊子手——再遭到蛆蟲,就是這樣簡單的邏輯。
可是,我的人民呵,因為我們這樣的熱愛你們,在暴風雨中我們必將和你們在一起!
可是,誰去接替他呢?誰會熱愛他們呢?我頓然想起,魯迅恰好也曾用過詩中的比喻,但指的是另外的"蛆蟲",為"文界的腐敗"所滋生。他說,這群蛆蟲"掛著好看的招牌,在幫助權力者暗殺青年的心,使中國完結得無聲無臭"。當然,魯迅的評說距今就更久遠了,時間足足過去了80年!
P2-5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一直信賴雜志之家!!!!!
關注民間的聲音,替正義說話,原無少數多數!
南方周末的結集,集中讀一下。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還行,慢慢看
從圖書館看到的書,馬上決定買回來一本看!
出了問題,當當客服絕對妥妥的就是上帝
好
好
好評
還不錯,挺好
不錯的一本書
很喜歡南方周末這套書
書很不錯,內容引人入勝,尤其要贊揚一下南都物流快遞,申請換貨的速度很快,服務到位,這次全好評,很愉快的一次購物經歷,希望雜志之家能越做越好
單看題目和想象中的不一樣。但確實是一本需要人去集中精力的書。值得推薦。
喜歡南周的書 不錯阿不錯 要是能再便宜點就好了 = =
整體感覺很好,內容多數已經閱讀,至今忘卻多數,期待在讀。
生活的閱讀需要廣泛,偶爾看看不同類型的書,也可以把眼光放遠些
南方周末選編的系列書籍,選題好,思想內涵豐富,應該讀一讀。
大學生就是應該多看這種書,雖然是合集,但是還是應該看一看,結識一些真的有思想的人,無形這中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和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