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患了病,就會對死亡產生畏懼,進而時刻生活在惶恐之中。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病理學與腫瘤學教授樋野興夫,為了填補醫生和癌癥患者之間的空隙,讓醫生和患者能夠站在平等的立場上討論癌癥,開設了“癌癥哲學門診”。通過為癌癥患者開出“話療處方”,讓他們找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有意義地度過余下的人生。這些“話療處方”經過收錄總結,就成為了本書,其中的溫馨寧和讓無數讀者感動落淚,繼而重新振作起來,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的每24小時。
暢銷全日本,感動千萬人,點亮每一個今天的希望之書,醫病之外,更重醫心。
全球首創“癌癥哲學門診”,拋開醫患身份,用暖心寧和的“話療處方”彌補藥物治療不足,找到“活著”的意義,拯救惶惶不可終日、深陷痛苦之中的你。
有讀者稱:“不只是內心煩躁郁悶的病患和身心俱疲的家屬,這本書更需要推薦給所有陷入困境、迷茫不知前路的人。”
在“喪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縱然明日離世,不礙今日澆花》卻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生存思路”: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哪怕只是24小時,也有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看似平實的日常,實則處處隱藏治愈心靈的良藥;也許會有力竭之時,但人生的牽絆終會幫你脫離泥沼;……你看,世界這么美好,不要輕易放棄,更別匆匆離開。
樋野興夫
1954年生于日本島根縣。醫學博士,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病理學、腫瘤學教授,一般社團法人癌癥哲學門診理事長,曾先后擔任美國愛因斯坦醫科大學肝臟研究中心、美國Fox Chase癌癥中心、癌癥研究會暨癌癥研究所實驗病理部部長。
2008年創辦“癌癥哲學門診”。長期開展預約制免費私人面談等活動,通過談話為心懷不安的癌癥患者及家屬提供支持與援助,填補醫療現場與患者之間的“空隙”。在肝癌、腎癌領域的研究得到廣泛認可,獲頒日本癌癥學會獎勵獎、高松宮妃癌癥研究基金學術獎等獎項。著作有《抱著良好的覺悟而活》等。
前 言 1
第1 章人生的職責完成之前,人是不會死的 1
短短兩個小時的生命也有職責 3
了解自己的人生所依 8
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擇一而行 12
慢一圈的人生恰到好處 16
承認力所不及,方知力所能及 19
“存在”比“做事”更重要 22
煩惱源自比較 25
峰頂,但是通往峰頂的道路并不 28
第2 章將自己的人生視為禮物 31
縱然明日離世,不礙今日澆花 33
人生是好是壞,由5 年決定 36
每天用一個小時考慮自己的事足矣 40
生命并非自己的財產,而是上天的賜予 43
年過花甲還只顧自己是可恥的 46
為他人犧牲自己 49
重視幽默,更重視你 53
偉大的管閑事能免去所有人的煩惱 57
第3 章真正重要的東西在垃圾箱里 61
真正的好東西存在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 63
竭盡全力,“偷偷”擔心 66
心與心的對話,能讓所有人展露笑顏 69
無論身家幾何,都能贈語 73
不要期待人生,要認為人生正在期待自己 77
偉大事物的源頭小得驚人 81
第4 章生命沒有期限 85
死亡是確定的,何時死亡則是有概率的 87
多半事情無須理會 91
不明白“為什么”無妨,知道“怎么辦”就行 94
活魚逆流而上 97
人在苦難中拼搏的身姿令人感動 100
最終還是需要人與人的互相接觸 103
除了工作,還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 106
患病未必是病人 109
第5 章留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113
在集體中才能了解“自己” 115
不要害怕獨處 118
世上總會有一個關心你的人 122
即使對方錯了也不要否定 125
你能夸贊一個人3 分鐘嗎? 128
不如憐取眼前人 132
他人的謾罵不過是蚊子的叮咬 135
不要刻意喚起愛 139
真正正確的話不會傷人 142
相遇促人成長,助人更上層樓 145
第6 章小習慣使心靈富足 149
覺得“好”的事情就去做,不用找人商量 151
難事大家一起做 155
仔細觀察每天發生的事 159
讀書的收獲多過親身經歷所得 162
咬緊牙關夸贊別人 165
創造一個空闊無拘、來去隨意的場所 168
忙碌的模樣使人心扉緊鎖 171
若是覺得人生太累,不妨去墓地看看 175
出版后記 178
哲學雞湯,還不錯
還沒看呢不知道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