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結合眾包平臺的發展現狀,探討眾包平臺服務的用戶接受,對眾包社區內部的知識轉移、社區到企業的知識轉移過程及績效進行了研究,旨在幫助學術界和業界更好地理解互聯網大眾參與眾包平臺的影響因素,以及用戶參與如何促進企業創新。本書認為只有知識能夠成功地從互聯網大眾轉移到企業才是企業應用眾包平臺創新的關鍵。
在企業創新中,知識創新相對其他創新而言尤為重要。眾包這種創新模式的變革,利用愈發普及的互聯網,充分發揮網民的創新熱情和能力,體現“攜手用戶協同創新”。本書通過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建立了眾包平臺用戶接受模型和用戶向眾包社區知識轉移的模型;分別從個人和組織的角度探討了技術和知識的接納;并在用戶接受的模型中,同時對個人采納眾包服務對用戶社會資本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對眾包平臺個人向社區知識轉移的效果進行評價。
彭玲,1980 年生,女,博士研究生,講師,湖北經濟學院電子商務系專職教師,2012 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及時章 緒 論 /001
一、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001
二、相關研究現狀………………………………………… 004
三、主要研究內容與創新點……………………………… 016
第二章 文獻綜述 /021
一、用戶信息技術接受研究綜述………………………… 021
二、組織層面的技術接受研究綜述……………………… 027
三、知識轉移相關文獻綜述……………………………… 029
四、眾包相關研究………………………………………… 047
第三章 眾包平臺用戶接受分析 /071
一、眾包平臺用戶接受理論基礎………………………… 071
二、概念模型的提出……………………………………… 076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082
四、模型檢驗與分析……………………………………… 087
五、本章小結……………………………………………… 092
第四章 眾包平臺內知識轉移模型 /093
一、個體向組織知識轉移的理論基礎…………………… 093
二、眾包平臺內知識轉移模型與假設…………………… 096
三、問卷設計與分析……………………………………… 105
四、模型的檢驗與分析…………………………………… 120
五、實證研究結果解釋…………………………………… 129
六、本章小結……………………………………………… 134
第五章 眾包平臺到企業知識轉移分析 /137
一、組織間知識轉移影響因素…………………………… 137
二、組織間知識轉移過程………………………………… 140
三、開放式創新知識轉移模式…………………………… 142
四、本章小結……………………………………………… 149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151
一、總結…………………………………………………… 151
二、研究不足與展望……………………………………… 153
參考文獻 /155
當前研究成果還沒有創意競爭的分類,Jan Macro Leimeister(2009)對創意競爭的特征進行了系統化研究。其中也包括一些早起關于創意競爭的特征。盡管其系統的研究表明其不同組成部分之間較為分散,但是依然能識別出各類創意競爭活動的共同特征。比如,給參與者提供一個能提交其創意的廣闊平臺,提交的初始階段包括創意的簡潔描述,并且往往局限在5頁。參與的激勵經??梢愿哌_1000英鎊,評估的過程由評審委員會發起,并在4-26周之內完成。大部分創意競爭都是基于Internet的:創意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提交之后,創意在平臺上展示并點評,討論設置被其他參與者評價。網絡技術給這些提供便利,使我們能獲得大量的客戶。因此,基于網絡的競爭,不僅降低了組織者更是降低了參與者的精力與成本消耗。對于本研究的主題,開放式創新模式下的創意知識的轉移,即企業通過開放式平臺吸納客戶或用戶的創新知識。然而,具體關于客戶參與創新的研究卻很有限(Ernst,2004,Toubia,2006)。現有的相關文獻有基于社會科學,尤其是工商管理領域,研究創意競爭。例如,Walcher(2007)研究了創意競爭參與者中經驗豐富用戶(lead-user)的特征。缺乏基于Internet的創意競爭平臺的研究,尤其是信息科學領域。因為創意競爭的技術和組織設計會影響一個客戶的參與,因此,創意競爭平臺設計方面的問題就是一個促進其實施的重要變量。因此,關注設計基于Internet的創意競爭以及支持積極參與對于研究和實踐領域都是尤其重要的。將客戶和用戶整合到創新活動中是一種價值創造模式(Chesbrough,2007)。企業通過把客戶和用戶整合到創新過程的初始階段,收集他們的創意。這些客戶創意,表明了他們的愿望和需求,被稱之為“需求信息”(Enkel,2005;Hippel,1988)。客戶也表明被稱之為“解決信息”的創意。解決信息不僅代表了需求信息,同時客戶的建議也描述了這些創意如何才能變成市場上的產品(Hippel,1994)。把客戶整合到創新過程的實質含義是:開放企業的創新活動,以獲得產生創新的潛在觀點或創意,以便進入創新階段(Zhang,2008)。也就是說,因為更多的組織積極地參與,大量的潛在創意涌進企業的創新過程。因此,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創意。Surowiecki如此描述這種情形:在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明智決策,甚至預測方面,大眾的智慧強于少數不管有多聰明的智者。“智力聚集”和“集體智慧”正是眾包商業模式突出優勢的潛在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