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主流人性論的顛覆性反叛,破而后立,進而建立起新的意義和道德觀念,重塑對人性的信心。
闡明人性的本源、內涵及局限,追溯人類諸多苦難的根源,撥開道德錯覺的迷霧,直達現實的彼岸。
直面人性科學研究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及藝術,發現諸多現實沖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價值觀念。
一場探索人類本性的奇幻之旅。
史蒂芬 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之一部。
史蒂芬•平克
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1976年取得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1982—200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任教,潛心研究兒童的語言學習模式,最終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學中心的掌門人。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出版,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并入選《美國科學家》(American Scientist)評出的20世紀100本科學書籍。
2003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2008—2013年,被授予哈佛學院榮譽教授頭銜。
2004年,當選《時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0—2011年,兩度被《外交政策》雜志評為全球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雜志“最偉大思想家”的評選中,名列第三。
[目錄]
前
及時部分 白板說的興起與挑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論,以便對他人的行為做出預期。約翰 洛克的“白板說”在當今知識界占據著重要地位,盧梭的“高貴的野蠻人”和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也頗受追捧。今天,很多學者向這些昔日的主流理論發起了挑戰。
01 三種流行的人性論
02 人性理論的前世今生
03 連接生物學與文化的四座橋梁
04 文化是有助于人類生存的一種獨特設計
05 的抵抗
第二部分 科學視角VS 政治視角
有關人性的新科學發現,激起了強烈的政治反響。威爾遜的《社會生物學》和蒂爾尼的《埃爾多拉多山的黑暗》所引發的論戰,持續了數十年之久。1978 年,威爾遜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發表演說時,一個抗議者更是直接拿著一個大水罐向他潑水。
06 兩本著作引發的論戰
07 三位一體
第三部分 我們為什么不必為人性而擔憂
我們今天的道德觀要在生物學事實面前進行調整,這主要不是因為事實已經擺在那里,而是因為“白板說”的道德論證方法非常膚淺。歷史上一些最偉大的思想家的生活哲學,展示了它們與有關人性的科學發現帶來的道德挑戰之間的關系。我們終將明白:新的意義和道德概念,一定會在“白板說”消解的基礎上興起。
08 不平等之憂
09 不之憂
10 決定主義之憂
11 虛無主義之憂
第四部分 認識自我
若想要人們相信人類本性的存在,我們就必須闡明人類本性究竟是什么,以及這樣的信念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意義。對認知的形成以及對人類認知能力局限性的認識,使我們對人類苦難的根源以及道德錯覺的產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12 觸摸現實
13 人類認知能力的局限性
14 人類苦難的諸多根源
15 不可避免的道德錯覺
第五部分 敏感話題
在“人性”這一研究領域,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和藝術都屬于敏感話題。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即便在最激烈的意識形態斗爭中,也能發現一些爭論雙方共同的價值觀,他們的分歧僅僅在于,在這些價值觀發生沖突的時候,應該更強調哪一種。
16 政治
17 暴力
18 性別
19 兒童
20 藝術
結 語 人性,存在于藝術家的文字里
“白板說”關注兒童、土著居民和社會底層群體,因此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理論。但“白板說”否定了我們共有的人性、與生俱來的志趣和我們的個人喜好,因此“白板說”有陰暗、消極的一面。詩人和小說家的藝術作品,是對人性存在觀念的較大支持,他們的文字要么是對人性的想象,要么是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深刻洞察。
后記
譯者后記
及時部分 “白板說”的興起與挑戰
三種流行的人性論
白板說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性論,以便對他人的行為做出預期。約翰 洛克的“白板說”在當今知識界占據著重要地位,盧梭的“高貴的野蠻人”和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也頗受追捧。今天,很多學者向這些昔日的流行理論發起了挑戰。
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論,據此對他人的行為做出預測,也就是說,我們都需要一種理論來解釋“是什么原因激發人們做出某類行為”。認為思想和情感會引發行動,這是一種被默認的人性論,它深深影響著我們看待人性的方式。我們內觀自己的心理活動,并假定周圍人與自己相似,同時還對人們的外在行為進行觀察并加以概括,通過此類方式來補充我們的人性論。我們還會采納來自知識分子的洞見,如專家的看法和一些傳統智慧。
我們所持的人性論是我們生活的重要源泉。在準備對他人進行勸說或者威脅時,或是決定告知其真相還是欺瞞時,我們都會從人性論的角度加以考慮。我們所持的人性論還引導我們如何經營婚姻、養育子女以及調整自己的行為。人性論中關于學習的假設影響著教育政策的制定,關于動機的假設影響著經濟、法律以及犯罪等問題的政策制定。人性論界定了什么是人們輕而易舉就能夠獲得的,什么是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或艱難的努力才能獲得的,甚至什么是人們根本不可能企及的,因此,人性論從根本上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作為個體或社會而言,什么是值得為之奮斗的。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政治體制中,相互對立的人性論往往交織在一起,這也正是歷史進程中許多沖突的根源所在。
數千年來,關于人性的諸多理論多源于宗教。例如,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中,提供了許多關于人性問題的解釋(這些問題在今天仍然是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如人類是依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與動物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女性是由男性衍生而來的,注定要受到男性的統治;心靈屬于一種非物質實體:它所具有的力量并不僅限于生理結構中;即使肉體死亡,靈魂依然能夠繼續存在。心靈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道德感,愛的能力,辨認某種行為是否遵循真善美原則的判斷力,選擇行為方式的決策能力;這種決策能力不受因果規律的約束,因此它具有選擇罪惡的內在傾向性;我們的認知和感知能力之所以能夠地發揮作用,是因為上帝在其中植入了一些觀念,使得它們與現實相對應,同時他(上帝)也協調著人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與外部世界的運作;心理健康就源自能夠識別上帝的意圖,棄惡揚善,愛上帝,并以上帝之名去愛我們每一個人類同伴。
猶太教和基督教理論主要基于《圣經》中所描述的事件。我們知道,人類心理與動物心理之間并沒有多少共同之處,這是因為《圣經》中講到,人類是由上帝單獨創造出來的。接下來《圣經》提到,夏娃是由亞當的一根肋骨造出來的,因此女人是按照男人的設計而被制造出來的。我們可能會猜測,人類的決策并不一定是由某種原因導致的,因為上帝堅持讓亞當和夏娃為他們偷吃智慧樹上的蘋果而付出代價,這說明他們本可以做出其他的選擇。作為對夏娃逆反行為的懲罰,女人就應該被男人支配。亞當和夏娃的原罪就由男人和女人們繼承下去。
[各方贊譽]
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白板》這本書里,史蒂芬 平克從認知神經科學、行為遺傳學和進化心理學等領域收集了大量科學證據,對人類心智的起源進行了科學論證,文筆流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史蒂芬 平克是當代最負盛名的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在《白板》一書中,平克教授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新穎獨到的論證,舉重若輕地將哲學、人類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融會貫通,多方位多角度地向讀者展示了不同學術流派關于人類本性的探討和論爭,并從道德、情感和政治等層面分析了人性“白板說”對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閱讀這本書,你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我,更加透徹地看懂社會,更加深入地認識人類的本性。這本書會讓你愛不釋手!
周曉林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
人很偉大,但人并不。“白板說”認為,人的大腦并不存在固有的結構,而是可以由社會或者我們自身隨意塑造的。真是這樣嗎?人的大腦很可能更像是多層電路板,已嵌入無數遺傳基因密碼,同時依賴于后天的開發和塑造。
傅小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認知心理學研究員
《白板》是一部杰作!即便不能說它比《語言本能》和《心智探奇》更好看,但至少可以說它跟它們一樣好!作為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和作家,史蒂芬 平克為年輕學者樹立了好的榜樣。平克是一顆明星,有他實乃科學界的運氣。
理查德 道金斯
著名生物學家,暢銷書《自私的基因》作者
平克在《白板》一書中勇敢地涉足了一些敏感議題,他沉著冷靜地擺事實,為自己鼎力支持的、具有顛覆性的達爾文思想提供了堅實的證據。這種顛覆性,不是顛覆我們珍視的好東西,而是顛覆那些起誤導作用的流行觀念。對于這些重要議題,盡管我不同意平克的觀點,但他理性探尋的精神是值得贊賞的。
丹尼爾 丹尼特
塔夫茨大學哲學教授,暢銷書《直覺泵》作者
平克為我們指明了如何進行建設性爭論的正確方向:政治學家要直面科學,而不是簡單回避。
弗朗西斯 福山斯坦福大學弗里曼 斯伯格里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暢銷書《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非常難得的一本好書!勇氣可嘉,文筆極好,影響深遠。
保羅 布魯姆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暢銷書《善惡之源》作者
經典之作 值得收藏 很好
書很好!!
這本書直接看不懂,討個巧送人了。學術性很強的,比哲學還不好懂,沒點基礎的還是別看了
腦洞大開,內容豐富,就是貴了,希望你們多優惠優惠
邏輯很嚴謹
書挺沉,綠色的封面沒有里面的好看
很不錯的書,留著慢慢看
價格合理,質量不錯,值得推薦
書很好!!
當當購物,品質保證,貨品齊全,送貨上門。一直信賴當當。
很不錯準備看
好到沒法說
還好,送人的
書很好!物流還是有些慢!
讀后再好好評
真的是讓你腦洞大開的一本書,可讀性強
了摩天 out 啦某天五天兔兔我啦就是,哦哦
什么物流啊
很好很好!!!
書是好書,快遞給力。
購物有些波折,但是工作人員都耐心了幫我解決了!不錯
這本書好厚,估計得看很長時間!喜歡平克的書,還差一本就齊了
雜志之家發貨的同志們這種精裝書壓根不能用軟包裝否則扔快遞的時候書角極易損毀……
直面人性科學研究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及藝術,發現諸多現實沖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價值觀念。一場探索人類本性的奇幻之旅。
平克果然是當代偉大的思想家,雖然選擇了一個老生長談的主題來寫,但他從這些年心理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出發,揭示了人性的真相。人性中究竟多少是先天決定,多少是環境塑造的?真相往往讓人不舒服!平克讓我更加理解了科學家的任務是講出真相,至于是不是被人接受,那就不是他們的事了。
該書可以從專業學術、陶冶情操、休閑娛樂等不同角度來閱讀,很nice!
整體很好,可惜在書面上被戳了個小窩。愛書人,追求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