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共分為六篇58章,分別是總論和先天性心臟病、獲得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及微創(chuàng)心臟外科,介紹了心血管外科常用診斷技術、圍手術期處理原則、體外循環(huán)及心肌保護,各種疾病的概況、病因、病理和診斷、治療,以及心血管外科常用手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圍手術期處理、手術方法、操作要點與注意事項、并發(fā)癥的防治等,此外,還介紹了心血管外科領域的新進展如機器人心臟手術,附錄收入了與心血管外科疾病有關的多種檢查正常參考值,可供各級醫(yī)院心血管外科醫(yī)師、進修生及研究生和醫(yī)學生參考使用。
及時篇 總論
及時章 診斷技術
一、肺功能檢查
二、X線檢查
三、CT檢查
四、磁共振成像
五、超聲心動圖檢查
六、心導管檢查術
第二章 術前準備與術后處理
一、心血管外科手術前后的處理
二、術后并發(fā)癥的處理
三、血氣分析和酸堿平衡
四、常規(guī)補液的計算方法
五、抗生素的應用
第三章 體外循環(huán)(CPB
一、概念
二、體外循環(huán)的裝置
三、管道和插管
四、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五、體外循環(huán)的操作和管理
六、體外循環(huán)并發(fā)癥及處理
第四章 心肌保護
一、心肌保護的概念
二、心肌停搏液
三、心肌保護措施
四、未成熟心肌的心肌保護
五、心肌保護效果的判定標準
第五章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一、原理
二、裝置
三、IABP的適應證
四、IABP的應用指征
五、IABP的禁忌證
六、IABP的操作要點
七、IABP有效的指標
八、提高IABP輔助效果的其他措施
九、應用IABP失敗的常見原因
十、停用IABP的指征
十一、IABP應用后的抗凝
十二、IABP的并發(fā)癥及處理原則
第六章 呼吸機的應用和管理
第七章 心臟電擊復律及除顫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三、復律前準備
四、操作方法
五、并發(fā)癥
第八章 體外膜肺氧合器氧合療法
第九章 心肺腦復蘇
一、基礎生命支持
二、高級生命支持
三、延續(xù)生命支持
四、心肺復蘇的轉歸
第二篇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第十章 主動脈縮窄
第十一章 馬方綜合征
第十二章 動脈導管未閉
第十三章 主動脈-肺動脈間隔缺損
第十四章 主動脈竇瘤破裂
第十五章 房間隔缺損
第十六章 心臟房室管畸形
第十七章 肺靜脈異位連接
第十八章 室間隔缺損
第十九章 肺動脈瓣狹窄
第二十章 法洛四聯(lián)癥
第二十一章 右心室雙腔心
第二十二章 心室雙出口
一、右心室雙出口
二、左心室雙出口
第二十三章 單心室
第二十四章 三尖瓣閉鎖
第二十五章 三尖瓣下移
第二十六章 肺動脈閉鎖
第二十七章 先天性主動脈口狹窄
第二十八章 冠狀動脈畸形
第二十九章 永存動脈干
第三十章 三房心
第三十一章 主動脈弓中斷
第三十二章 大血管轉位
一、型大血管轉位
二、矯正型大血管轉位
第三十三章 二尖瓣閉鎖
第三十四章 無頂冠狀靜脈竇綜合征
第三十五章 先天性二尖瓣狹窄和關閉不全
一、先天性二尖瓣狹窄
二、先天性二尖瓣關閉不全
第三十六章 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
一、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
二、先天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第三十七章 心內膜墊缺損
一、部分性心內膜墊缺損
二、性心內膜墊缺損
第三篇 獲得性心臟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第三十八章 二尖瓣疾病
一、二尖瓣狹窄
二、二尖瓣關閉不全
第三十九章 主動脈瓣膜疾病
一、主動脈瓣狹窄
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第四十章 二尖瓣、主動脈瓣聯(lián)合瓣膜病
第四十一章 三尖瓣疾病
一、三尖瓣狹窄
二、三尖瓣關閉不全
第四十二章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四十三章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
一、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
二、預激綜合征
三、缺血性室性心動過速的外科治療
四、非缺血性室性心動過速
第四十四章 心臟腫瘤
一、心臟黏液瘤
二、其他心臟腫瘤
第四十五章 心包疾病
一、急性化膿性心包炎
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第四十六章 終末期心肺疾病的外科治療
一、人工心臟機械輔助裝置
二、心臟移植
三、肺移植
四、心肺聯(lián)合移植
第四篇 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第四十七章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一、冠脈搭橋術
二、激光心肌再血管化
三、經皮穿刺冠狀動脈內成形術(PTCA
第四十八章 左心室室壁瘤
第四十九章 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
第五十章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第五篇 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第五十一章 胸主動脈瘤
第五十二章 腹主動脈瘤
第五十三章 主動脈夾層
第五十四章 大動脈炎
第六篇 微創(chuàng)心臟外科
第五十五章 小切口心臟外科手術
第五十六章 電視胸腔鏡輔助下的心臟手術
第五十七章 機器人心臟手術
第五十八章 介入技術在心臟大血管外科中的應用
一、主動脈夾層的介入治療
二、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三、主動脈夾層或動脈瘤的復合手術治療(Hybrid技術
四、介入主動脈瓣置換
附錄
一、血氣、酸堿、電解質檢查的正常值
二、心血管壓力正常值
三、呼吸功能正常參考值
四、超聲心動圖常用測定指標正常值
五、心導管檢查常用指標正常值
六、心血管活性藥物的血流動力學作用
總 論
及時章 診斷技術
一、肺功能檢查
心外科手術干擾肺的生理功能,甚至導致術后呼吸功能衰竭。因此,術前肺功能檢查可用于確定手術適應證、估計手術安全性及指導圍手術期治療,同時肺功能檢查對于術后療效和預后的評價也有一定價值。
一)肺功能檢查的常用項目
1. 肺容量測定
1)肺活量(VC):指較大吸氣后作較大努力所能呼出的氣量,通常用實測值/預計值表示,正常值≥80%。
2)殘氣容積(RV):指較大深呼氣后留存于肺內的氣量,由于RV與肺總量(TLC)有關,故RV/TLC意義更大。
2. 肺通氣功能測定
1)較大通氣量(MVC):是單位時間盡較大努力所能呼吸的較大氣量,臨床上以MVC≥80%、60%~79%、40%~59%、
2)用力肺活量(FVC):是深吸氣后以較大努力快速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量。第1秒呼出容積(FEV1.0)和FVC比值的百分數(shù)稱為第1秒率(FEV1,0%),正常值≥80%。
3.彌散功能測定:臨床上常用一氧化碳來測定呼吸膜彌散功能,簡稱DLco。
4.動脈血氣分析:常用的指標有PaO2(正常值13.3kPa)、PaCO2(正常值4.39~6.25kPa)和SaO2(正常值95%左右)。
二)肺功能檢查的臨床意義
胸部手術的危險性估計:胸部及上腹部手術會影響患者的咳痰能力,導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功能差者,術后排痰困難。術前肺功能檢查應至少包括VC、FVC、MVC和較大呼氣流速(MEFR)四項。較大呼氣流速顯著降低者,很易發(fā)生肺部并發(fā)癥,當?shù)陀?0L/min時,應盡量避免大手術;MVC常作為評價患者能否耐受手術的指標,MVC
二、X線檢查
胸部X線檢查是心外科最常用、最簡便的檢查方法,已經成為胸部疾病早期診斷、鑒別診斷和隨訪觀察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一)檢查方法
1.普通檢查方法:包括透視和攝片。
2. 特殊檢查方法
這個商品不錯~
簡明扼要,適合手邊隨時看看,很有用處。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