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讓全世界媽媽都能松一口氣的書。
在媽媽手冊滿天飛的年代,難得有人如此大聲疾呼:媽媽們,你們不用讓自己過得那么累。在這本書里,沒有挑剔和條條框框,沒有人教你怎么做到一百分,有的只是理解和包容,是讓你放平心態,在手忙腳亂的生活中重拾樂趣。
作者珍•哈特馬克,是《紐約時報》知名暢銷書作家,而這一次,她則以養育了五個孩子的媽媽身份,為所有媽媽慷慨發聲。她希望所有媽媽都可以不再把成為“好媽媽”作為目標,而是能于平凡生活中體會身為媽媽的幸福,于一個個“壞媽媽”的時刻后,找到屬于自己的為母之道。
每個媽媽都自帶光環,不用擔心自己的某一點不足,會讓這個稱謂蒙羞,正相反,我們每一次關于“壞媽媽”的擔憂,都是通往“好媽媽”的路標。
沒有什么事,比讓一個媽媽自我懷疑更容易的了。
孩子不停哭鬧時、因為事業而忽略家庭時、沒辦法幫孩子做手工作業時、蓬頭垢面出現在家長會上時,這些時刻,以及其他千千萬萬個崩潰時刻,都能讓媽媽們陷入自責,覺得自己糟透了。或許你也是這樣的吧,一直希望成為無懈可擊的媽媽,卻總是被現實打敗。
不如,我們從現在開始換一種思路——不去掩飾或修正那些不足,而是承認所有的不夠好,然后以自己真實的樣子,去做媽媽。
一個聽來任性的決定,一次大膽的嘗試,一種不一樣的經歷,一定會給你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當你真的這樣去做了,就會發現,原來所有關于“壞媽媽”的自我懷疑,后都會變成對于“好媽媽”的褒獎。
《紐約時報》暢銷書女作家幽默之作,講出所有媽媽心中所想。
珍•哈特馬克,《紐約時報》知名暢銷書作家,人氣演說家,同時也是五個孩子的媽媽。每周,珍•哈特馬克都在她所組織的互助咨詢項目中,與至少500萬人進行線上互動,指導人們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及時部分 相信我,你做得往往比你想象得好
第1章 事業家庭全開掛?別做夢了!
第2章 如果你擔心自己是壞媽媽,那么你很可能是好媽媽
第3章 必須給孩子一個百分百愉快的童年?呵呵
第4章 現在做總好過以后做,因為越長大越難
第5章 孩子,愿你真正懂得愛與被愛
第二部分 當下勝過
第6章 對于一個媽媽,什么才是有價值的生活?
第7章 沒有一個媽媽應該放棄自己,卑微地迎合家庭
第8章 不會做飯嗎?生個孩子就會了
第9章 別擔心,真閨蜜不會因為孩子而疏遠
第三部分 “做個內外兼修的媽媽”嚇哭了多少人
第10章 我們才不是連雞蛋都不會打的女人
第11章 媽媽圈和時尚圈差著多少個光年
第12章 假如有24小時,你的衣袖里伸出一雙老太太的手……
第13章 當我在說感謝的時候,我在想什么
第四部分 生活一地雞毛,我們如何去愛?
第14章 沒有人喜歡那種抹殺自己的人,即使是你的孩子
第15章 如果你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那接受它就好了啊
第16章 一段關系維系得那么痛苦,你確定不是你自找的?
第17章 我們在這個世界行走的目的,是愛而不是傷害
第1章 事業家庭全開掛?
別做夢了!
我9 歲的女兒雷米最近愛上了體操。但她才練了兩次,就琢磨著什么時候能去參加奧運會,我沒法對一個孩子的天馬行空和自尊進行指責。但是,每次當我眼看著雷米百爪撓心地糾結著未來是當一名職業體操選手還是一名歌手時,說真的,我可以告訴她無論哪個選項,都漏洞百出嗎?
不過,體操里也有雷米犯怵的,就是平衡木——到底是哪位大師發明的這項奇葩器材,反正不會是我這個三年級小孩兒的媽。尤其,當我看著訓練室里的女兒雄心勃勃的神情和單薄瘦弱的小身板兒,我只想說,別做夢了!但她還是堅持著,晃晃悠悠,從平衡木的這端蹭到了另一端,更確切地說,是連滾帶爬。優雅的姿態?算了吧,她的平衡木走得連“平衡”都算不上,以致我忍不住開始想,這樣子的她,怎么可能在成為一名奧運選手的同時,還兼顧她的歌唱事業?
別笑,我是認真的,事實上,自從我成為媽媽后,我感到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像在走平衡木。一直以來,無論在接受采訪、錄制訪談,或是在收到e-mail 時,我被問到頻率較高(沒有之一)的問題就是:
作為一個媽媽,你是如何做到很好地平衡事業、家庭及與社交的關系的?
每一次,我都特別想問上一句:你們說的真的是我嗎?
平衡,呵呵,它就是一只獨角獸,活在各種傳說里。人人都在談論它,像拉口號似地把它印在文化衫上,每個媽媽都把它當成目標,小心翼翼分配著有限的精力,只為了在各個方面都表現……但要我說,我們全被騙了。
在過去,人們根本不會告訴女性:“你要揚名立萬,在各種領域追求人生成就”或是“你得給孩子營造一個夢幻般的童年,否則就是失職”。可看看現在,所有人都在告訴我們,必
須要做一個全能媽媽,并隨時讓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于是,我們一邊激情滿滿地想要“改變世界”,一邊琢磨著如何打造一個溫馨又時尚的家,腦子里還盤算著一日三餐的菜譜,當然,所有菜肴必須是我們親手烹制,味道必須可口,食材必然新鮮健康;噢,對了,還有那位四仰八叉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的丈夫,我們必須時刻妖嬈性感,以求換得他永遠待我們如初戀;別忘了再來一打時間,給我們自己提升充電。
我們每個人都想在“媽媽”這根平衡木上得到高分,但實際上……
醒醒吧!沒有人能做到這些,永遠,不可能平衡它們!
相信我,那些看上去“事業家庭兩不誤”的女神們,只不過是將她們最擅長的一面,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真相往往是,沒有人能有時間和精力把這些事情全部做好,也沒有人這么做。
然而,社交媒體總是不遺余力,精心包裝,試圖傳達給我們一個信號,那就是我們身邊充斥著這些“某方面很擅長”的女人們,她們有的平趟職場,有的廚藝精湛,有的手工特強,有的組織力超凡……在我們看來,這都是些深諳平衡之術的女超人。而我們也無數次,圍觀了她們如何快速收拾出整潔有愛的家,如何輕松烹制出甜美誘人的糕點,如何精心謀劃一場有趣的派對,以及如何制訂出各式各樣的“搞定家務活計劃”“幸福婚姻十項指南”“史上最強職場術”,等等。在她們面前,我們顯得慌亂而笨拙,似乎只能一邊欣賞著她們的才干,一邊瘋狂地做著筆記,記下她們一切的智慧,并且暗下決心:我要把這些都做到!統統做到!
我們為什么那么害怕失去平衡?因為我們太怕有哪件事情沒有做好,而有負母親這個身份。我們怕自己事業無成,成為一個庸碌無為的媽媽;我們怕自己不夠美麗,讓孩子臉上無光;我們怕自己廚藝不精,孩子因此抱怨失望;甚至有時我們維護與丈夫感情的理由,也是為了給孩子做一個好的表率。我們太想成為一名好媽媽了,但結果就是,將自己一次次陷入
“我是壞媽媽”的自責中不能自拔。
難道不是嗎?親愛的,想想你們“瘋狂”的24小時:天不亮就得把孩子們叫醒,一邊應付這些小惡魔喋喋不休的問題,一邊催促他們洗漱、吃飯,吃完一個個打發他們上學;接著,你要么火急火燎地趕去上班,早點都得帶到辦公桌上,要么回到家照顧那個還躺在搖籃里、連鼻涕都不會擦的小寶貝;之后處理一堆郵件,參加各種線上線下會議,完成臨近截止日期的待辦事項;還有這24小時當中,你阻止了44 次熊孩子間的打鬧,對他們進行了293 次說服教育,輔導他們完成了作業,還解決了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100 萬件家務活;閑下來的工夫,你給全家準備晚餐,挨個兒給孩子們洗澡、讀故事,好說歹說總算讓意猶未盡的他們按時上床睡覺;而后,處理滿世界的垃圾……等你做完所有這些,好不容易可以和老公親近親近的時候,呵呵,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不在線。終于,你崩潰了,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為什么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這沮喪的念頭苦苦折磨著我們,讓我們失去理智。
你知道嗎,這種念頭豈止是不合理,簡直就是毀滅性的。
因為它,我們再也不能評估自己的生活,也喪失了把哪怕是一件事情做好的能力。我們用外界灌輸給我們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表現,并且不斷地想要突破,卻沒有一刻冷靜下來認清楚,這些所謂標準正在摧毀我們的快樂。不論我們工作得如何努力,也不論我們在某個領域如何擅長,我們都感覺不到滿足。我們正在犯兩個致命的錯誤——把自己一點點耗盡,然后還帶著無窮的愧疚。
很多人也許還會問到:“但是,為什么你能做好這些?你是如何做到的?”好吧,現在就讓我來澄清一下:因為我懂得求助啊。我有經紀人幫我統籌所有事務,我的出版幫我打理出版事宜,我的技術顧問幫我處理所有要跟電腦打交道的部分,我的臨時管家2 小時就能做完我需要花12 小時才能完成的家務,我還有保姆幫我做余下的瑣事。
看吧,我并沒有“做完”全部事情,我或許會因此不符合很多人心中“好媽媽”的定義,但試問誰又能夠?不僅我不能,相信你也不能。沒有人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也沒有人能擁有所有的東西,或者掌控所有,這不是事物該有的樣子。我們只需分辨出哪些事情該做,然后做完它;至于剩下的那些“包袱”就——丟掉吧,或者想辦法把它們托付出去。比方說,我喜愛寫作,但討厭和網絡打交道,那就請人幫忙;張羅周末出行、睡前活動之類的,對我來說是很棘手的事情(更別說還有5 個孩子了,上帝啊快來救救我),那我就不張羅。
下廚,然后坐下來好好分享一頓晚餐?這是上天賜予我的愛好,保留。
跟每個來咨詢的朋友都喝杯咖啡聊聊?我實在做不到,放棄。
下班后和閨蜜去露天酒吧來上一杯?必須的,保留。
做學校的“家長代表”?我不具備那樣的能力,放棄。
就像這樣,你可以檢視每一件事情,決定哪些該做哪些不做。試著問問自己:你最喜歡做的是什么?你最擅長什么?
什么在你生命中最重要?在當下什么是必須保留的?回答這些問題時,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把別人的保留項目放在你自己的“人生清單”上。我可以連著幾天下廚毫不厭煩,但這并不意味著你也必須如此。記住,做你自己就好,因為每24小時就只有短短24 小時。
我們需要的是少擺一些高高在上的架子,多一份明智。
不要讓無謂的擔心控制住了你,你需要分清哪些事情快要將你耗干,哪些是你所恐懼的,你被迫為哪些錯誤負責,做哪些事是為了獲得認同,哪些你可以出面完成,哪些你必須拱手讓人。你可曾為了追求而犧牲掉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你可曾不顧一切只為追求不同凡響?你可以繼續,然而我知道,你的人生包袱已然太過沉重。
事實上,你可以從人生階段的角度來用心規劃一下你的選擇。比方說,你的孩子現在還不到5 歲,那你就不能像我們一樣,每天下午5 點到晚上9 點都忙著接專車或拼車的單。畢竟,我的孩子們都在陸續步入中學,而你的孩子還需要愛和陪伴。當他們的小手抓著你的時候,你必然要做此刻最該做的事。當然,或許你要說自己在某方面擁有很擅長的技能,急切地想要施展,但倘若它不適合現在這個階段,那也只好將它放放。別擔心,你會發現,此刻你所做的大部分決定都可能在5年之內,或者在下一年就改變,屆時說不定你會遇見一場前所未有的驚喜。但前提是,你得自己下決定。
沒有人會為你做選擇,也沒有人會明白你心中對于“無法成為一名好媽媽”的擔憂。人們都是盡可能多地去向你索取——并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壞人,而是因為他們“以為”這對你而言不過舉手之勞。的確,這點小事要是寫下來,也不過就是一段話,看起來似乎真的算不上什么,而且說不定你恰好對他們所求之事很在行。然而,他們并不了解你生活的全部,不知道你身為一名媽媽,還有很多其他的負擔。他們以為他們只要了一點點,卻不知這兒一點、那兒一點堆積起來,就讓你的24小時充滿累贅。
好在,大多數人做事都還有分寸,大家的反應也基本符合我的預期。當我說:“謝謝你邀請我見證你人生中如此重要的時刻,你真的很棒很棒。但如果我接受你的邀請,就沒有時間完成自己先前對家人的保障,理智告訴我不應如此。所以真心抱歉,并送上我誠摯的祝愿。”每每此時,大家的回應都驚人的寬容。
看吧,你大可以大大方方拒絕,沒有人會因此死掉。事實上,溫和的拒絕勝過一切照單全收式的逞強。聰明的媽媽知道什么該把握,什么該舍棄,知道該如何在她所選擇的道路上自信地走下去——沒有遺憾,沒有歉意,沒有負罪感。
這是我們能給自己的全部的自由。我們可以活在當下,活得快樂,抗拒憂慮和煩惱,捍衛自己“生活的平衡木”。事實上,每當我看到一個媽媽這么竭力去做時,都會大受鼓舞,因為如果她可以做到,我也一樣。你知道較大的悲哀是什么嗎?
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活在各種沖突與內疚中,總是無法看到就在眼前的禮物。它們可能是一間看上去臟亂卻充滿了歡笑的小屋,可能是一個在噴水管前跑進跑出的10 歲孩子,可能是一顆不愿被攀比負累的心,還可能是午后的一個小盹兒。然而,我們卻再也無法追回這些美好的時光……
所以請記住,你無法令一個超載的生活保持平衡,這是沒有可能的,就如同,你無法成為一個面面俱到的媽媽,這也是沒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拒絕遵照那些外界強加的標準,如果我們能夠擺脫“一次否定滿盤皆輸”的那種恐懼,如果我們能給生活做減法,把時間更多花在那些美好的、必要的、能夠滋養我們的事物上,如果我們對“道不同不相與謀”不再感到愧疚,如果我們對平凡、善意而艱苦的生活更加崇尚,你會發現,生活本來就沒有什么“平衡木”,上帝從不會要求我們去“平衡”什么,他一直都在平衡木下面那個巨大的泡沫坑里等著我們呢。
這也正是我要對全天下媽媽們說的話,不要擔心自己沒能面面俱到,就失去了成為一名好媽媽的資格,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位毫無瑕疵的超人母親,而是一位有著缺點但又不失可愛的媽媽。我們不是因為才配得上媽媽的稱呼,而是因為,成為了媽媽后,我們才不斷成長——和孩子一起,我們發覺著自己更多的精彩面。
如果這些生活智慧是一場奧林匹克競賽,我相信大家都是最有潛力的種子選手。
“這本書,是對當代女性的一種解脫。”
——《紐約時報》
“這本書震撼了我的靈魂。我想提一籮筐,走到哪兒都發給我見到的女人。”
——美國亞馬遜讀者
“如果我在更年輕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我相信,我的生活會比現在富有、充實、自由得多。”
——美國亞馬遜讀者
雖然還未當媽,但是從事的幼兒工作驅使了我閱讀本書的好奇心,當好媽媽是一個世紀難題,這本書對于身處“育兒困境”中的人無疑是充滿真誠和善意的。除了寬慰大家如何不用當一個完美媽媽,更重要的是允許自己犯錯,努力給予孩子關愛,熱愛生活!每句話都在扎心的書。
送貨服務態度好,送貨超快的,東西經濟實惠,非常滿意!已經在當當買了很多個本了,質量都很好。
送貨服務態度好,送貨超快的,東西經濟實惠,非常滿意!已經在當當買了很多個本了,質量都很好。
好賣家,有機會再合作!祝生意興隆質量很好,便宜夠實用,與描述的一樣,發貨快,包裝仔細嚴實!
很搞笑的一本書~
優惠是看到身心靈家庭教育親子和自我調整的書就果斷下手。
很喜歡這本書的作者,語言詼諧幽默,讀著很輕松。
看了一半, 沒看完,目前沒有任何槽點讓我吐。還可以吧,不好不壞。
看完這本書,作為媽媽的我反思了很久,有多少人能做到完美好媽媽呢?也許當個“壞媽媽”也不賴。
幫現代媽媽找到「借口」滴一本書,讓奔波忙于工作、家庭兩頭打轉的媽媽們卸卸擔子,輕裝上陣,才能更好的對待你我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