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欽斯1929年至1950年主政的芝加哥大學鶴立雞群,與其他美國高等學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鮮明對比。哈欽斯,以及對他進行響應的那些教授和學生們,在努力對高等教育的目標進行明確化方面,就這些問題所開展的嚴肅辯論,在其他地方既微弱又缺乏活力,而在芝加哥大學,幾乎所有的教職工和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團體——特別是本科生團體——都參與其中。
在這樣一個時代,在這樣一個地方,度過自己的年輕歲月,真是太美妙了。早在大一和大二時,學生們就開始大膽地探索人類生活與社會的大問題,在課堂內外辯論不休。哈欽斯很快就讓芝加哥大學大多數的本科生確信:他們確實是這個世界的希望,因為他們受了如此良好的教育。因此,青春期的叛逆從來沒有讓這所大學的學生跟他們的校長分離。畢竟,哈欽斯本人也一直頑固地保持著大二學生那種狀態——尋求真理,嘲諷妥協,不時還用他那獨具特色的帶刺的妙語,沖擊已確立的。詼諧的自貶也是哈欽斯修辭武器庫中的一件兵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那些覺得他的大學計劃駭人聽聞,或與自己的職業毫無干系的人繳械投降。
本書作者,是當時學生中一員,后來又成為芝大的教授,他想通過本書闡明:正是體制與社會學環境,跟學術與個人抱負兩相結合,才使得芝加哥大學在20世紀30年代與40年代成了如此特別的一個地方。
哈欽斯及其領導下20年的芝加哥大學都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的奇跡與神話。而美國史學大師威廉·H. 麥克尼爾筆下則還原了這段歷史傳奇的現實。作為芝大學生作者經歷了輝煌的哈欽森時代,到后來成為大學歷史教授,麥克尼爾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記述了哈欽森校長努力推行大學教育制度改革,把大學由基本教育型向研究型轉變——芝加哥大學敞開大門時,這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是一個"全新的現象"——教師為發動討論的溫床,以研究生院為中心的模式如此新奇與充滿活力以致翱翔到了瘋狂的邊緣。而讓人欣奇的是作者記敘了哈欽森為了推行自由教育而與科系進行的嚴酷斗爭,從而建立起"智力激勵"的氛圍。在作者的畫像中展示了哈欽森校長的"堂吉訶德個性",其早期的成功(他30歲成為大學校長)因為后來的失敗而顯得黯然失色。作者詳述了這個教育改革的形而上學和道德原則以及所包含的詳細內容。
威廉·H.麥克尼爾(William H.McNeill),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他1938年和1939年分別獲得芝加哥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作品有《西方的興起》、《追求權力》等。
中譯本序(謝泳
前
及時章 1929年的芝加哥大學
第二章 中途公園的蜜月期(1929—1931
第三章 大蕭條時期的黑白照(1931—1936
第四章 逐漸卷入戰爭(1937—1941
第五章 戰爭年代(1941—1946
第六章 繁榮與衰落:一個時代的終結(1946—1950
后記
注釋
索引
附錄: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教育(林孝信
譯后記
內容很好,作者是大家,送達及時,包裝完整,值得購閱。
好書,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非常好的。
還沒發貨,又是活動,當當活動不少啊,我只能折騰下子了,東西不錯的。時不時的活動可愛又麻煩!
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已,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語,又對我講話。周圍的山石樹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來,一片生機,融融氤氳。荷塘里的綠水仿佛更綠了;槐樹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籬笆里開的紅花仿佛更紅了。風吹,鳥鳴,都洋溢著無限生氣。一切眼前的東西聯在一起,匯成了宇宙的大歡暢。
整體感覺不錯,書很精美
挺好的,老師推薦的
還行。有興趣的一看
好書!很喜歡!
謝謝當當和快遞工作人員,大晚上還送貨!太感謝了!
這個商品不錯。
尾品會淘得,感覺挺值!
好作品,不錯的閱讀體驗,包裝一般,物流一般,需改進!
了解一所大學的歷史
很好的書,值得夠買,值得收藏,很喜歡這本書,推薦,很不錯
書很好,全新塑封,用箱子裝著就放心了
經典書目,慢慢學習。
了解一下當年芝大的成長歷程,幫助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很有意義
以后就是這個大學了,芝加哥大學。努力讀書,加油!!!
原來,哈欽斯推行的本科生通知教育只包括西方傳統文化經典而已。
大學理念十分重要,這是辦好大學的基本前提,如果弄不清,就麻煩了!
價格實惠,物品精美,真正的價廉物美,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不便宜。
看南渡北歸之后就對這類大學校長們感了興趣。。。
美國的大學是典型的現代新型大學,了解美國的大學及其文化可以把握世界大學的走向,也可以為當今大學的迷茫找出答案。
一所外國學校的回憶錄,對于了解中國現代一些高校的管理運作模式很有啟發。
赫卿斯及其時代的大學對于建設現代大學,實現雙一流發展有沒有借鑒意義?讀過本書定有感悟。
一個人可以做二十年的一校之長,一定有特別動人的故事。
還沒看,但覺得應該不錯,特別想了解一下美國大學人文教育的發展歷程。
因為孩子想報這所大學才買的,還沒有看。看介紹,校友寫母校又是社會學家,應該不錯。這個書送來時外觀實在是有點問題,很臟還有壓痕,我是個對書有潔癖的人,實在很糾結,因為著急看,就不換了。